学术投稿

利多卡因气管内滴注对麻醉复苏气管拔管患者的影响

廖晓丽;郑镇伟;游志坚

关键词:利多卡因, 气管拔管, 血流动力学, 呛咳
摘要:目的 探讨利多卡因气管内滴注对麻醉复苏气管拔管患者血流动力学与呛咳反应的影响.方法 选择我院全麻术后进入麻醉复苏室行气管拔管患者101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观察组51例,对照组50例.观察组给予利多卡因气管内滴注,对照组不采取任何特殊处理.观察两组患者手术结束即刻(T0)、拔出气管导管即刻(T1)和拔管后3min(T2)的血流动力学指标和呛咳评分.结果 观察组较对照组血流动力学变化小,呛咳发生率少,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结论 利多卡因气管内滴注可以有效控制麻醉复苏患者气管拔管时应激反应引起的血流动力学大幅度波动,减少呛咳的发生率.
湖北科技学院学报(医学版)杂志相关文献
  • 输液式加水湿化法在双水平正压通气治疗Ⅱ型呼吸衰竭中的应用效果

    目的 探讨输液式加水湿化法在双水平正压通气治疗Ⅱ型呼吸衰竭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我院急诊科收治的86例Ⅱ型呼吸衰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单双号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43例.两组均给予无创双水平正压通气,对照组气道湿化采用水壶添加法,观察组采用输液式加水湿化法,比较两组患者的痰液粘稠度、湿化效果、湿化舒适度评分、平均续水次数及维护耗时.结果 观察组的痰液粘稠度、气道湿化良好率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的口咽部干燥程度、吸入气体干燥程度、闷热度、舌苔干燥度及总舒适度得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平均续水次数及维护耗时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 输液式加水湿化法在双水平正压通气治疗Ⅱ型呼吸衰竭中可降低痰液粘稠度,改善气道湿化效果,提升患者气道舒适度评分,降低湿化维护工作量,有良好的推广价值.

    作者:廖仍照 刊期: 2018年第01期

  • PDCA模式在医疗废物规范化管理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应用PDCA模式管理医疗废物的成效.方法 运用PDCA模式进行医疗废物管理,通过统一标识、统一配备垃圾袋、垃圾桶、指定专人上门收集、严格交接、改建医疗废物暂存地、配备专人管理,加强培训、考核,实行科室自查,医院感染管理办督查.结果 医疗废物规范化处置率大幅度提升,医务人员医院感染知识的知晓率较应用前显著提高(P<0.01),职业暴露的发生率较应用前显著下降(P<0.01).结论 在医疗废物管理中使用PDCA模式能提高医务人员的意识,规范化处置医疗废物,保护了工作人员自身安全,避免二次感染,保护了环境.

    作者:熊英 刊期: 2018年第01期

  • 医护联合术前访视对全麻手术患者负性情绪的影响

    目的 探讨巡回护士、手术医生及麻醉医生联合术前集中访视对择期全麻手术患者紧张、焦虑、恐惧等负性情绪的影响.方法 84例择期全麻手术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2例.对照组由手术室巡回护士进行常规术前访视.观察组由手术医生、麻醉医生及巡回护士组成的访视小组进行联合访视.结果 观察组访视后焦虑自评量表(SAS)分度、评分、手术依从性及手术室护理满意度等方面均明显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P均<0.01),与访视前对比差异亦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观察组访视后血压及心率较访视前均明显降低(P均<0.01),降低幅度均优于对照组(P均<0.01).结论 医护联合集中术前访视可以降低择期全麻手术患者SAS评分、血压及心率,改善SAS分废,改善患者紧张、焦虑、恐惧等负性情绪,提高手术依从性及手术室护理满意度.

    作者:李兰香;欧家录;孙国梅;朱正香;黄六一 刊期: 2018年第01期

  • 酮咯酸氨丁三醇不同给药途径治疗四肢骨折疗效对比研究

    目的 探讨酮咯酸氨丁三醇不同给药途径对四肢骨折患者镇痛效果、起效时间、不良反应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4年3月至2017年3月在我院骨科行内固定术的四肢闭合性骨折患者98例进行研究.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49例.两组患者根据病情选择合适的麻醉方式进行四肢骨折的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治疗.两组患者均使用酮咯酸氨丁三醇进行镇痛,对照组选择静脉镇痛泵的方法镇痛,观察组选择局部镇痛装置进行镇痛.以镇痛效果、起效时间、不良反应发生率为评价指标.起效时间对静态VAS评分与动态VAS评分进行测评,测评时间点为给药前,给药10min、30min、2h.结果 观察组镇痛有效率95.9%,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3.7% (P <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0%,明显较对照组12.2%低(P<0.05).用药后两组静态、动态各时间点VAS评分均较用药前显著降低(P均<0.05),但观察组用药后各观察时间点静态、动态VAS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 酮咯酸氨丁三醇局部用药可明显提高镇痛效果、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起效时间短,效果显著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张富运;马伟涛 刊期: 2018年第01期

  • 新产程标准处理产程的临床价值分析

    目的 探讨按新产程标准处理产程的临床价值.方法 将2013年以Friedman旧产程标准处理的98例孕产妇为对照组,2015年以新产程标准(2014新产程中华医学会专家共识)处理的102例孕产妇为观察组.观察两组孕产妇剖宫产、产程干预、产后出血、会阴血肿、新生儿窒患的临床效果差异.结果 观察组剖宫产率、产程干预明显低于对照组,有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在新生儿窒息、产后出血率、会阴血肿等方面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新产程标准处理产程能减少产程干预,增加自然分娩率,降低剖宫产率,而新生儿窒息、产后出血、会阴血肿均无明显增加,对孕产妇的身体健康具有一定的实际意义.

    作者:李欠娇;郭金强 刊期: 2018年第01期

  • 初产妇应用无保护会阴助产技术的临床探讨

    目的 探讨无保护会阴助产技术对于保障初产妇成功分娩的积极意义.方法 选择2016年6月至2017年6月在汕尾市妇幼保健院产科分娩的初产妇80例,随机将其分成两组,每组40例.对照组产妇给予常规助产技术;观察组产妇给予无保护会阴助产技术,对比两组的阴道分娩率、会阴侧切率、产后并发症发生率等.结果 观察组阴道分娩率比对照组高,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P均<0.05);会阴侧切率、会阴水肿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均<0.05);观察组产妇的会阴裂伤程度较为轻微(P<0.05);新生儿窒息率与对照组差异不明显(P>0.05).结论 初产妇自然分娩中应用无保护会阴助产技术有助于促进顺利分娩,减少会阴侧切,也减轻产妇的会阴裂伤率,促进产后康复.

    作者:何丽敏 刊期: 2018年第01期

  • Prokineticin 2对高糖高脂诱导的心肌细胞损伤的保护作用

    目的 探讨Prokineticin 2(PK 2)对高糖高脂环境下心肌细胞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 通过体外H9c2大鼠心肌细胞培养,采用33 mmol/L的葡萄糖合并使用150 μmol/L的棕榈酸刺激12、24、36、48h不同的时间造成心肌细胞高糖高脂损伤,给予不同浓度的PK 2干预治疗,通过MTT检测PK 2对高糖高脂诱导的心肌细胞损伤的作用.结果 0.1、1、10、100 nmoL/L的PK 2可致正常的心肌细胞存活率增加,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具有明显差异;高糖高脂刺激H9c2心肌细胞24 ~48 h后细胞存活率开始明显下降,且具有时间依赖性.0.1、1、10nmol/L的PK2可逆转存活率的降低.结论 PK 2对高糖高脂诱导的心肌细胞损伤有显著的保护作用,其机制有待进一步的研究.

    作者:崔伟力;王敏;余薇 刊期: 2018年第01期

  • 柚皮素-β-环糊精包合物对对乙酰氨基酚致小鼠急性肝损伤的保护作用

    目的 通过制备柚皮素-β-环糊精(β-CD)包合物,改善柚皮素的溶解度,研究柚皮素对对乙酰氨基酚(APAP)诱导的小鼠急性肝损伤(ALI)的保护作用.方法 将60只雄性健康昆明种小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柚皮素-β-CD包合物低剂量组(12.5 mg/kg)、柚皮素-β-CD包合物高剂量组(50mg/kg)和模型组,正常对照组和模型组给予生理盐水,连续给药7d,末次给药12 h后,除正常对照组外,其余各组均腹腔注射APAP制备小鼠ALI模型,腹腔注射后禁食不禁水24h,测定各组小鼠存活率,摘眼球取血,检测血清中谷丙转氨酶(ALT)和谷草转氨酶(AST)的活性,腹腔解剖取肝脏计算肝指数,比色法检测肝组织SOD、MDA含量和GSH-PX活性,HE染色检测肝组织病理变化.结果 β-CD使柚皮素的溶解度提高了5.56倍.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模型组的死亡率、肝指数、血清ALT、AST活性均升高(P均<0.05).与模型组比较,柚皮素-β-CD包合物各组的死亡率、肝指数、血清ALT、AST活性以及MDA的含量均明显降低(P均<0.01),而SOD和GSH-PX活性明显升高(P均<0.05).HE染色结果显示,模型组肝组织结构破坏,许多肝细胞空泡变性坏死,中央静脉淤血严重,而柚皮素-β-CD包合物各组肝小叶结构清晰,有少量肝细胞变性,未见明显的肝淤血.结论 柚皮素对APAP所致的ALI具有保护性作用,其机制可能与柚皮素的抗氧化作用有关.

    作者:潘海华;曹宇;胡少洋;雷欢;任平 刊期: 2018年第01期

  • 评价个性化护理联合肢体语言沟通在小儿护理工作中的实施效果

    目的 研究个性化护理联合肢体语言沟通应用于小儿护理工作的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2015年5月至2016年8月收治的小儿患者92例作为观察对象,并将其按照就诊时间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6例.肢体语言沟通护理模式应用于对照组,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用个性化护理,将两组的护理依从性和护理满意度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对照组的护理依从性(69.57%)明显低于观察组(89.13%);观察组的护理满意度(93.48%)显著高于对照组(78.26%),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给予小儿患者采用肢体语言沟通联合个性化护理的模式,可提高患儿的护理依从性和满意度,护理效果较为显著,临床价值较高.

    作者:章友仙 刊期: 2018年第01期

  • CT冠状动脉成像在老年冠心病患者诊断中的价值

    目的 评价CT冠状动脉成像技术对于老年冠心病患者临床诊断的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60例临床症状表现为冠心病的老年患者,先行64排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术,对冠状动脉各节段采用目测法判断冠脉狭窄程度,两周内再行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进行定性诊断,观察64排螺旋CT在大于50%冠状动脉狭窄上的诊断符合率、敏感度、特异度、阳性及阴性预测值.结果 CT冠状动脉成像术可清晰显示冠状动脉各节段;对大于50%冠状动脉狭窄的诊断符合率为94.2%,其敏感度为78.0%、特异度为96.7%、阳性预测值为79.2%、阴性预测值为96.5%.结论 CT冠状动脉成像对冠脉狭窄病变具有良好的特异性,其安全无创,可作为诊断老年冠心病患者的初筛项目.

    作者:邾根栩 刊期: 2018年第01期

  • 循证护理降低ICU患者外周静脉留置针输液堵管的效果观察

    目的 探讨循证护理降低ICU患者外周静脉留置针输液堵管的效果.方法 将我院ICU 2015年收治的需留置外周静脉留置针输液的患者190例作为对照组,2016年需留置外周静脉留置针输液的患者206例作为观察组,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循证护理干预,比较两组ICU患者外周静脉留置针输液堵管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外周静脉留置针输液堵管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循证护理可有效降低ICU患者外周静脉留置针输液堵管发生率.

    作者:牟丹;陈晗;何丽娟 刊期: 2018年第01期

  • 护理实习生自我领导力现状及其影响因素

    目的 了解实习护生自我领导现状及影响因素并有针对性的提出策略.方法 自行设计一般资料调查表、Neck和Houghton修正自我领导力量表(Revised Self-leadership Questionnaire,RSLQ),对143名实习护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实习护生的平均自我领导力水平为(3.90±0.90),处于中等水平.其中自然回报、自我对话、自我目标设定得分较高,自我惩罚得分低.多元线性逐步回归分析显示,实习护生自我领导力水平的影响因素为学习成绩、是否担任学生干部和是否参加社会实践或志愿活动.结论 实习护生自我领导力整体水平较高,但仍应引起学校、实习医院以及实习护生自身的重视,依据影响因素采取培养策略,从而提高实习护生自我领导力水平.

    作者:杨梦娟;李玲;杨晓琴 刊期: 2018年第01期

  • 侧卧位床上排便法在腰椎损伤患者中的效果及对心理应激反应的影响

    目的 探讨侧卧位床上排便法在腰椎损伤患者中的临床效果及对心理应激反应的影响.方法 随机将我院收治的80例腰椎损伤患者分为对照组(传统平卧位排便法)和观察组(侧卧位床上排便法)各40例.对比两组患者的排便疼痛率、排便舒适度及排便时间,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前后心理应激反应情况.结果 观察组排便疼痛率、排便时间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排便舒适度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后HAMA评分、HAMD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腰椎损伤患者行侧卧位排便法具有较好的临床效果,能够有效的改善患者的心理应激反应,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龙玉兰 刊期: 2018年第01期

  • 血流汇聚法定量评价颈内动脉狭窄的初步研究

    目的 探讨血流汇聚法定量评价颈内动脉狭窄的价值.方法 对9例颈内动脉狭窄患者分别用二维直接测量法(2D)及血流汇聚法(PISA)测量颈内动脉狭窄处面积,以2D法测量结果为对照标准,分析二者的相关性,建立线性回归方程.结果 血流汇聚法与2D法的结果密切相关(r =0.89,P<0.01),并建立了直线回归方程(Y =0.02+ 1.15X,P<0.01).结论 血流汇聚法在颈内动脉狭窄的定量诊断中有实用价值,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作者:陈涛;兰晓玲 刊期: 2018年第01期

  • 利多卡因气管内滴注对麻醉复苏气管拔管患者的影响

    目的 探讨利多卡因气管内滴注对麻醉复苏气管拔管患者血流动力学与呛咳反应的影响.方法 选择我院全麻术后进入麻醉复苏室行气管拔管患者101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观察组51例,对照组50例.观察组给予利多卡因气管内滴注,对照组不采取任何特殊处理.观察两组患者手术结束即刻(T0)、拔出气管导管即刻(T1)和拔管后3min(T2)的血流动力学指标和呛咳评分.结果 观察组较对照组血流动力学变化小,呛咳发生率少,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结论 利多卡因气管内滴注可以有效控制麻醉复苏患者气管拔管时应激反应引起的血流动力学大幅度波动,减少呛咳的发生率.

    作者:廖晓丽;郑镇伟;游志坚 刊期: 2018年第01期

  • 替格瑞洛联合替罗非班治疗急性非ST段抬高心肌梗死患者临床研究

    目的 探究对急性非ST段抬高心肌梗死采用替格瑞洛和替罗非班的治疗效果.方法 选取2015年5月至2016年12月在我院进行治疗的116例急性非ST段抬高心肌梗死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8例.给予两组患者进行常规治疗,在此基础上给予对照组口服氯吡格雷进行治疗;给予观察组替格瑞洛联合替罗非班治疗.对两组治疗前后血小板聚集率、心电图检查、出血风险以及心血管不良事件(MACE)发生情况进行分析比较.结果 观察组患者血小板聚集率和心功能指标改善情况均优于对照组(P均<0.05);观察组治疗后临床各项指标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均<0.05);观察组MACE事件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采用替格瑞洛联合替罗非班对急性非ST段抬高心肌梗死治疗能够显著提高治疗效果,有效改善患者心血管功能.

    作者:张铁锋 刊期: 2018年第01期

  • 少海穴在治疗人工流产综合征中的临床应用

    目的 探讨右少海穴在治疗人工流产综合征中的临床应用及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妇科门诊2016年自愿选择人工流产手术术中发生人工流产综合征的95例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45例鼻导式给氧,观察组50例鼻导式给氧加右少海穴按压,以1min为时间单位,治疗1min后观察心率、血压、血氧饱和度的变化.结果 患者发生人工流产综合征后,两组在1min时间内,心率、血压、血氧饱和度无显著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min过后,对照组心率15.6%恢复正常值,血压恢复率77.8%,血氧饱和度恢复率82.2%.观察组加按揉少海穴后,心率恢复率78.0%,所有病例血压和血氧饱和度均达到正常值,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及时有效按压少海穴能帮助人工流产综合征患者临床症状减轻,生命体征逐渐恢复正常.

    作者:王静 刊期: 2018年第01期

  • 小儿EV71感染性脑炎外周血TNF-α水平变化的研究

    目的 研究EV71感染导致的病毒性脑炎患儿外周血中肿瘤坏死因子(TNF-α)的浓度变化,探讨EV71感染致儿童颅内感染可能的机制.方法 收集确诊为EV71感染性脑炎患儿(患病期、恢复期)、非EV71感染性脑炎患儿的外周血(发病期、恢复期)、健康儿童的外周静脉血,离心提取血浆进行检测.应用ELISA法检测研究对象血浆中TNF-α的水平.结果 组间比较:EV71感染性脑炎患儿患病期外周血TNF-α的浓度均高于非EV71感染性脑炎以及健康儿童外周血浓度,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EV71感染性脑炎患儿恢复期外周血TNF-α的浓度与非EV71感染性脑炎以及健康儿童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组内比较:EV71感染性脑炎患儿患病期间外周血TNF-α的浓度明显升高,恢复期该浓度下降,两时间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TNF-α参与了重症手足口病的损害机制,外周血的浓度可一定程度反映患儿病情进展程度,从而对于进一步认识该病、临床预警提供帮助.

    作者:邸晓华;袁慧珍;柴鸣荣;徐小娟;谢志超 刊期: 2018年第01期

  • 无创呼吸机辅助治疗急性左心衰60例疗效观察

    目的 探讨无创呼吸机辅助治疗急性左心衰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120例急性左心衰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药物治疗及吸氧,观察组则在常规药物治疗基础上加用无创呼吸机辅助通气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后4h的呼吸频率(R)、心率(HR)、动脉血氧分压(PaO2)、血氧饱和度(SaO2)的变化,比较两组治疗前与治疗48h后氨基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的变化.结果 治疗后两组患者的R、HR、PaO2、SaO2、NT-proBNP均较治疗前改善,而观察组较对照组改善更显著(P均<0.05).结论 无创呼吸机能有效改善急性左心衰患者的临床症状,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罗素红;卫训;赵茂林 刊期: 2018年第01期

  • 延续性护理改善癫痫手术患者术后自我效能和遵医行为的效果探析

    目的 观察延续性护理对癫痫手术患者术后自我效能和遵医行为的改善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2016年1月至2017年1月收治的98例癫痫术后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9例.对照组行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延续性护理措施.于患者出院6个月后(T1)观察两组遵医行为差异,于患者出院1个月(T0)及T1时评估其自我效能[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GSES)]、社会功能[社会功能缺陷筛选量表(SDSS)]、生活质量[癫痫患者生活质量评定量表(QOLIE-31)]和负性情绪[汉密尔顿焦虑(HAMA)和抑郁(HAMD)量表].结果 T1时观察组患者遵医依从率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GESE和QOUE-31评分均较T0时升高,SDSS、HAMA和HAMD评分则较T0时降低,且观察组变化幅度大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 延续性护理对改善癫痫术后患者遵医行为、自我效能、社会功能、生活质量和负性情绪有一定帮助,于患者疾病恢复有利.

    作者:师惠娟 刊期: 2018年第01期

湖北科技学院学报(医学版)杂志

湖北科技学院学报(医学版)杂志

主管:湖北省新闻出版局

主办:湖北科技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