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静脉供氧治疗呼吸衰竭的优越性

邵玉霞;吕福祯;鲍永霞;戴鸿禧

关键词:静脉, 氧治疗, 过氧化氢碳酸酰胺, 慢性支气管炎, 支气管扩张, 实验组, 继发感染, 呼吸衰竭, 低氧血症, 病例选择, 慢阻肺, 肺心病, 肺气肿, 肺结核, 对照组, 注射, 吸氧, 女性, 年龄, 男性
摘要:本文观察了40例注射过氧化氢碳酸酰胺及吸氧对呼吸衰竭的对比疗效,结果如下.1 对象和方法1.1 病例选择本实验共40例,分为2组:实验组20例,对照组20例,其中男性26例,女性14例,年龄24~82岁,平均56.5岁,其中大于50岁者34例占85%,40例中慢性支气管炎(慢支)致肺气肿者24例,慢阻肺所致的肺心病者11例,肺癌者3例,支气管扩张继发感染和肺结核者各1例,全组病例均有不同程度的低氧血症,其中Pa(O2)为3.33~10.4kPa,平均为7.8kPa,其中低于6.55kPa者7例,6.55~7.98kPa者13例,8.11~9.31kPa者14例,9.31kPa以上者6例.
中国实用内科杂志相关文献
  • 重度酒精中毒窒息的应急治疗(附10例报告)

    急性酒精中毒是急诊科常见病.今选择1990~1999年我院急诊科收治的重度酒精中毒100例进行总结,本文将合并窒息的10例病人急救效果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 10例均为饮酒并饱餐的病人.每日饮酒量250~1500mL,平均590mL.男7例,女3例.年龄18~68岁,平均26,9岁.其中1例为送入院过程中频繁呕吐引起窒息,窒息时间约8min,余9例是入院后治疗催醒过程中发生呕吐时引发窒息,窒息时间1min内5例,2min内3例,5min1例,窒息后并发呼吸衰竭者4例.

    作者:杨桂萍;陈聪;李莹 刊期: 2001年第07期

  • 肺动脉血栓栓塞的治疗

    肺动脉血栓栓塞(肺栓塞)是临床医师经常遇到并需及时处理的急症之一,治疗是否得当,直接影响患者的预后.正确治疗者病死率仅为8%,而治疗不当者病死率竟高达25%~30%.说明对肺栓塞,特别是急性患者及时予以正确处理非常重要.本文仅就近年国内外有关肺栓塞治疗的一些进展和临床医师所关注的一些实际问题作一简要介绍.

    作者:程显声 刊期: 2001年第07期

  • 饲鸽者肺2例报告

    例1.女,40岁,进行性呼吸困难伴干咳2个月.疲乏无力、食欲不振、消瘦.查体:T37.4℃,R24/min,呼吸急促,紫绀(+),两肺中下部吸气期闻及帛裂音.胸部后前位像和肺CT扫描显示两肺广泛肺纹理增强、紊乱、模糊,呈纤维条索影,中下野磨玻璃状影.肺功能检查结果:%FVC42,%FEV1.082、%DLCO23.血气pH7.43,Pa(O2)5.95kPa,Pa(CO2)5.04kPa.支气管肺泡灌洗液中细胞学检查结果,细胞总数0.78×109/L,中性0.25、淋巴0.74、嗜酸0.01.T淋巴细胞亚群:CD4+0.19、CD8+0.23.

    作者:田莉;郑丽 刊期: 2001年第07期

  • 急性酒精中毒与卒中(附33例分析)

    近年来急性酒精中毒导致卒中的报道逐渐增多,1992~1999年我们共收治33例,现就有关方面的资料,结合文献分析报道如下,供同道参考.

    作者:李萍;闫乐京;解涛 刊期: 2001年第07期

  • 弹簧切割针经皮肺活检对肺占位病变的诊断价值

    经皮肺穿刺活检,是诊断肺占位病变的重要手段之一.我们应用弹簧切割针对39例肺占位病变患者进行经皮穿刺肺活检,取得很好的诊断效果.1 对象与方法1.1 对象 1998-09~1999-12门诊及住院检查患者39例,男26例,女13例,年龄34~68岁,平均(46.7±6.7)岁,其中4例仅有细胞学诊断,35例为经CT、X线检查、纤维支气管镜及细胞学检查仍不能确诊者.中央型病变2例,周围型病变37例.盲穿肺活检13例,B超引导下穿刺肺活检26例.所用弹簧切割针由意大利生产,型号为18/15.

    作者:王茂芬;刘国梁;林殿杰 刊期: 2001年第07期

  • 门冬氨酸阿奇霉素治疗肺炎支原体感染疗效观察

    我院于1999-02~2000-10采用注射用门冬氨酸阿奇霉素(博抗)治疗肺炎支原体(MP)感染56例,疗效满意,报告如下.收治的98例患者均符合MP感染的诊断标准,其中儿童71例(年龄3~12岁),成人27例;男59例、女39例.支气管炎41例、肺炎36例、上感17例、毛细血管4例;治疗前随机分为博抗组56例,红霉素组42例.两组在疾病种类、性别、年龄、病情程度等经统计学处理无明显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作者:李隐存;曾建华;孙维军;姜艳红;袁媛;解放军第 刊期: 2001年第07期

  • 对<葡萄球菌中毒性休克综合征1例>的几点看法

    1978年美国临床流行病学家James Todd教授在<柳叶刀>杂志上首次报道了7例8~17岁儿童或青少年的中毒性休克综合征(TSS)病例,并确定了金黄色葡萄球菌外毒素与TSS的联系,从而引起了医学界的广泛关注.中国实用内科杂志[2000,20(2):106]刊载了郭常用等<葡萄球菌中毒性休克综合征1例>的报道,说明TSS已引起了我国医学界的重视和关注;但我个人认为,该文标题是否能冠以<葡萄球菌中毒性休克综合征>尚值得探讨,意见如下.

    作者:盛瑞媛 刊期: 2001年第07期

  • 肿瘤坏死因子在感染性休克发生中的作用研究进展

    感染性休克是感染引起的急性血液循环功能衰竭所出现的一组临床综合征,是多种因素互相作用、互为因果的综合结果,其发病机制极为复杂.20世纪60年代提出的微循环障碍学说,为休克的发病机制奠定了基础.微循环障碍学说认为微血管经过痉挛、扩张和麻痹3个阶段引起休克,终导致多器官功能衰竭,使休克难以逆转.由于病原微生物及其产物的直接作用,使免疫细胞应答的异常和组织细胞代谢障碍发生在血流动力学改变之前.所以,炎性因子在休克发生中的作用得到广泛关注.

    作者:孙锦春;刘沛 刊期: 2001年第07期

  • 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的循证治疗

    循证医学(evidence based medicine)的出现,为临床医生提供了崭新的思维方法.以循证医学的方法和原理建立规范可行的治疗指南,是将循证医学的理论指导实践的有益尝试.循证治病将有可能成为本世纪新型的医学模式.

    作者:王双;董碧蓉;向兵 刊期: 2001年第07期

  • 复发性脑出血的病因、治疗及预后探讨

    复发性脑出血(RICH)并不少见,但国内有关报道不多,其重要性应引起足够的重视.现将我院近几年收治的经脑CT证实的24例RICH患者进行分析,重点探讨其病因、治疗及预后.

    作者:侯群;陈眉;王珏;黄晓明 刊期: 2001年第07期

  • 老年肝病患者58例死因分析

    老年肝病是老年人主要疾病之一,其病死率较高,严重影响老年人身心健康.目前对老年肝病的研究多限于临床观察,而对其病理方面的研究甚少.本文分析了58例曾作过肝脏病理检查的老年肝病死亡病例,试图对老年肝病的临床及病理特点进行探讨.1 临床资料1.1 病例选择选择我院1992~1996年尸检的老年肝病死亡病例共58例,其中男性43例,女性15例.平均年龄66.4(60~78)岁.

    作者:廖慧钰;常德成;吕桂香;崔保丽;王海燕 刊期: 2001年第07期

  • 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感染现状和治疗进展

    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 methicillin resistantstaphylococcus aureus, MRSA)是院内感染的重要病原菌之一.MRSA除对甲氧西林耐药以外,还对临床上广泛应用的多种抗菌药物耐药,所致感染常呈散发或暴发流行.目前,MRSA感染的治疗已成为临床非常棘手的难题之一.本文就其感染现状、治疗药物作一简单综述.

    作者:廖晻;范昕建 刊期: 2001年第07期

  • BAD致桥脑梗死的临床与磁共振研究

    目的探讨BAD致桥脑梗死的临床和影像学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40例BAD致桥脑梗死患者临床及影像学资料,并与31例桥脑腔隙性梗死者对照.结果 BAD组临床特点:意识障碍轻,以运动障碍、构音障碍为主,可伴有眼球运动障碍,与对照组比较(P<0.05),两组有差异.同时提示警惕以单纯眩晕表现的BAD致桥脑梗死.BAD组头部MRI(冠状位)特征性表现:梗死灶靠中线,从桥脑嘴侧端到桥脑尾侧端,呈长楔状,并不同于对照组桥脑腔隙性梗死灶.结论 BAD致桥脑梗死临床症状、体征无特异性,头部MRI为诊断的特有依据,病因主要与动脉硬化有关.

    作者:韩蓉蓉;邬伟明;刘汉伟 刊期: 2001年第07期

  • 肺心病心力衰竭患者的血清甲状腺激素变化

    有学者研究提出非甲状腺疾病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伴有甲状腺功能异常的病态综合征(ESS),而且T3与心衰程度相关的新概念.血中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FT3)与反三碘甲状腺原氨酸(rT3)比值减小是心功能不全预后不良征兆[1],基于此,我们进行了如下研究.

    作者:潘力行;陈向前;陈镭;刘伯奇;张俊明 刊期: 2001年第07期

  • 复方茶酮缓释片治疗支气管哮喘204例临床试验

    茶碱是一类历史悠久的平喘药,由于普通茶碱口服后血药浓度不稳定,目前一般主张用缓释制剂.酮替芬是一广泛应用的抗过敏药物,对支气管哮喘有一定的疗效.南美一些国家已将茶碱和酮替芬复方制剂用于支气管哮喘的治疗.本研究采用前瞻性、开放式临床试验设计,旨在评价复方茶酮缓释片治疗支气管哮喘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

    作者:徐志豪;刘富光;王选锭;卞如濂 刊期: 2001年第07期

  • 经纤支镜用组织钳挂取气管巨大异物1例

    临床资料:患者男,45岁.18个月前喝酒啃鸡脖骨时突然出现呛咳,继后反复发作至今,时有咯血,曾在3家医院均以肺内感染住院给予抗炎、止咳、对症治疗,病情好转后出院,但刺激性咳嗽持续存在,时轻时重,故一直间断服用止咳、抗炎药.1999-10-18就诊我院.查体:右肩胛下区呼吸音弱,其余无异常阳性体征.CT扫描示:右支气管内骨性异物.诊断:右支气管异物.拟行纤支镜取异物.

    作者:蔡向甫 刊期: 2001年第07期

  • 原发性延髓出血2例

    现将作者在山东省千佛山医院进修期间遇到的2例原发性延髓出血(primary meduuary hemorrhage,PMH)报道如下.例1.女,30岁.1月前晨起时,突感后颈部疼痛并呕吐2次,3h后出现四肢无力,活动失灵,7h后,出现心慌胸闷、呼吸困难、饮水呛咳、视物晃动.当地医院按格林-巴利综合征给予吸氧、呼吸机辅助呼吸、激素等治疗,7d后呼吸困难症状消失,半月后饮水呛咳减轻,能扶墙站立.

    作者:颜世鹏;韩巨 刊期: 2001年第07期

  • 奥美拉唑预防呼吸衰竭并发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价值

    本研究通过分析预防性应用奥美拉唑(losec)对昏迷的Ⅱ型呼吸衰竭(RF)患者并发上消化道出血(UGIB)、医院获得性肺炎(HAP)及住院病死情况的影响,探讨用抑酸剂预防UGIB治疗的价值.

    作者:杜文革;王海如;靳伟 刊期: 2001年第07期

  • 脑梗死患者血浆兴奋性氨基酸与内皮素含量测定及相互关系研究

    兴奋性氨基酸(excitatory amino acid, EAA)作为一种神经递质参与脑血管疾病,特别是缺血性脑血管疾病的发病机制及病理生理过程的研究是近几年的热门课题.本文应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及放射免疫分析法同步测定脑梗死患者急性期、恢复期血浆兴奋性氨基酸和内皮素( endothelin,ET)量的变化,并探讨二者之间的关系,旨在从临床角度研究兴奋性氨基酸和内皮素在脑梗死中的作用.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毕国荣;宋利春 刊期: 2001年第07期

  • 专家答疑

    1 问:对于不稳定心绞痛溶栓治疗好不好,心梗时可不可以用心痛定?答:按AMI溶栓方案,治疗不稳定性心绞痛,增加AMI的发生率.心梗时不用心痛定.2 问:β阻滞剂在心内科的适应证如何,心率慢(60/min)者如何应用,控制心率在多少?答:高血压、窦性心动过速、快速房颤、心力衰竭、扩张心肌病、AMI、心绞痛、肥厚心肌病.心率慢者如心绞痛仍发作可进一步降心率50~55/min,以不出现传导障碍为宜.3 问:抢救心跳停止时,还用不用新旧三联针;单用肾上腺素的方法如何? 答:不用三联针.单用肾上腺素以2mg、3mg、4mg、5mg一次为宜.

    作者:吴可光 刊期: 2001年第07期

中国实用内科杂志

中国实用内科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中国医师协会;中国实用医学杂志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