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长期性压抑 乳房易得病

高花兰

关键词:性压抑, 乳房胀痛, 生殖器官, 性生活, 性反应周期, 女士, 直接影响, 医院就诊, 生理健康, 生理变化, 神经末梢, 女性, 性器官, 多区域, 不协调, 不适感, 质量, 时间, 局限, 检查
摘要:刘女士与丈夫闹不和已有很长时间了,并且分室而卧,偶尔勉强过性生活也很不协调.近来,刘女士因乳房胀痛及不适感而到医院就诊.经检查,刘女士乳房的毛病与她长期性压抑有关.在女性性反应周期中,生理变化并不局限于生殖器官,在生殖器官以外的许多区域,也会有明显的反应.乳房是女性重要的性器官,它的神经末梢分布很丰富,因此乳房在性反应各期中的变化也很明显.夫妻间性生活的质量,直接影响到乳房的生理健康.
大众健康杂志相关文献
  • 有机蔬菜好在哪儿?

    我们发现,蔬菜只要加上“有机”二字,价格就比肉还贵.为什么?是有机蔬菜的营养比普通蔬菜更高吗?有机蔬菜并不是人们所说的不施化肥,不用农药就是有机蔬菜.有机蔬菜是有机农业中很重要,而且数量较大的一部分,是指生产环境未受到污染,生产活动有利于建立和恢复生态系统良性循环,保护生态多样性,在蔬菜生产加工过程中不使用化肥、农药除草剂、生长调节剂、各种食品添加剂等化学合成物质,使蔬菜这种产品保持原汁原味,不采用转基因技术及产品.

    作者:宋颖 刊期: 2011年第12期

  • 女性喝茶要择期

    许多人都知道,饮茶对健康有好处,但对女性来说,“特殊时期”的随意饮茶,或许会带来麻烦.行经期:经血中含有比较高的血红蛋白、血浆蛋白和血色素,所以,女性在月经期或是月经期过后,应该多吃含铁比较丰富的食品.而茶叶中含有30%以上的鞣酸,鞣酸妨碍肠黏膜对于铁分子的吸收和利用,在肠道中,鞣酸较易同食物中的铁分子结合,产生沉淀,使食物不能起到补血的作用.

    作者:胡汉平 刊期: 2011年第12期

  • 五彩世界 别样体验

    1792年的圣诞节,26岁的英国学者约翰·道尔顿特意买了一双适合老年人穿的棕灰色袜子,送给妈妈作为圣诞礼物.谁知母亲接过袜子,打开包装一看,竟然笑着说:“我这么大年纪了,怎么能穿樱桃红色的袜子呢?”道尔顿争辩说:“这袜子明明是棕灰色的嘛!”后来,他请了许多人帮忙识别,其中,绝大多数人都说这袜子是樱桃红色的.

    作者:郑亚洁;潘英姿 刊期: 2011年第12期

  • 媒体人易患4种病

    “血压140/90mmHg,空腹血糖7.2mmol/L,颈椎退行性病变,胃幽门螺杆菌阳性,脑血管弹性减弱,睡眠障碍……”这是重庆市某报社采编人员的体检报告.第三军医大学新桥医院体检中心主任孟祥贵教授介绍,从2011年为电视台、广播电台、报社等新闻媒体的1000余位媒体工作人员的体检中发现,媒体人健康状况令人堪忧,有健康隐患或处于亚健康、前临床状态(重度亚健康)、疾病状态的人员占到逾90%,较往年有明显上升.

    作者:曾理 刊期: 2011年第12期

  • “食物相克”真有此说?

    “食物相克”说由来已久,相克的食物也是五花八门,而近年来,有关“食物相克”的书籍一直占据生活类图书销售排行榜的高位,不仅如此,“食物相克”书籍也有越出越厚的趋势,所列出的“相克”搭配,从百十来种到近出的书动辄就是1000种,图文并茂,很受读者欢迎,甚至有人还将“相克”的食物图表挂在厨房提醒自己.

    作者:宋新 刊期: 2011年第12期

  • 拨开云雾见晴天

    “灵药千般难得救,金针一拨日当空”,这是前人对针拨术治疗白内障的描述.随着医疗技术的发展,白内障手术也日臻完善.从早的“金针拨障”到后来的白内障囊内摘除术、白内障囊外摘除术、现代白内障囊外摘除术、小切口白内障囊外摘除术,发展到今天常采用的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手术,无论手术技巧、手术仪器还是手术效率及效果均发生了质的飞跃.由于超声乳化白内障手术时间短(一般7分钟左右都能完成)、切口小不缝合、安全性高、术后恢复快,已经成为成熟的眼科手术,视力为0.5以下的成熟期或未熟期白内障均为手术适应症.

    作者:尹连荣 刊期: 2011年第12期

  • 解读白带化验单

    女性阴道炎是阴道黏膜及黏膜下结缔组织的炎症,是如科常见的疾病,各年龄段的妇女均可发病.阴道炎常常表现为外阴瘙痒、阴道分泌物增多伴异味、外阴红肿疼痛等;同时由于阴道炎症发生在妇女的隐私部位,故被称作“难言之隐”.对于阴道的炎症,重要的化验检查就是阴道分泌物的镜检,也就是白带化验.

    作者:翟妍 刊期: 2011年第12期

  • 呦呦鹿鸣食野之蒿

    不久前,中国中医科学院终身研究员、中药化学家屠呦呦获得2011年度拉斯克奖——国际上公认仅次于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的大奖.屠呦呦获得的是临床医学奖项,获奖理由是“发现青蒿素——一种用于治疗疟疾的药物,挽救了全球,特别是发展中国家数百万人的生命”.

    作者:郗效 刊期: 2011年第12期

  • 莫名其妙的瘫痪

    下午,北方的天气有些冷.急诊室来了一位襄着棉衣的1 2岁的小男孩,陪伴他就诊的妈妈,一脸焦急, “我们是从山东来的,儿子的右胳膊瘫痪,不会动啦,看了好多家医院,没弄明白,请挂个急诊号,急诊,别耽误了!”护士看了小孩一眼,发现他右胳膊藏在袖管里,随着身体的移动,被动地晃来晃去,情形有点恐怖.她迅速呼来了值班的黄医生.

    作者:孟庆义 刊期: 2011年第12期

  • 拯救病态肥胖

    2011年9月上旬一个周二的上午,解放军总医院普通外科董光龙教授的专家门诊来了一个特殊的病人,这是一个身高168cm,体重却达到了155公斤的20岁的年轻女孩.病人由父母带着,低着头,步履缓慢的挪进了诊室.通过女孩及其父亲的叙述,董教授了解了病情.

    作者:李天舒;罗国金 刊期: 2011年第12期

  • 麻醉并不神奇

    人食五谷杂粮,谁能保证一辈子不得个病?有些疾病可以采用非手术方法治疗,还有一些疾病,如创伤、肿瘤、畸形、某些炎症(急性胆囊炎、急性阑尾炎)等,需要采用外科手术措施才能根治.手术的实施,离不开良好的麻醉.麻醉便是用药物使病人整体或局部暂时失去知觉,以达到无痛的目的进行手术治疗.

    作者:胡晓 刊期: 2011年第12期

  • 尝小吃 品文化——西安篇

    西安,是中华文化重要的发祥地之一,中国古都之首,凡是来中国旅游的外国友人们都会把西安作为旅程中重要的一站.在饕餮们眼中,西安的标签绝不仅仅是历史古城这么简单,那是味蕾之旅中闪亮、充实、让人梦萦的一站.

    作者:耀婕 刊期: 2011年第12期

  • 有趣的心理词条

    [制轮效应]“制轮效应”指人们在消费时的一种心理习惯.当一个人的工资收入达到某个水平后,此时的消费习惯,如消费高档次的衣服和食品,会稳定在某一个水平;而当工资再一次提高时,消费习惯可能会上调,但是不会随着收入的降低而减低自己的消费水平.这也是我们常说的“由简入奢易,由奢入简难”.

    作者:心灵安全岛 刊期: 2011年第12期

  • 13类药物请饭前服用

    谈到服药的时间问题,不少朋友都存在错误的认识,认为药物对肠胃有刺激,好在饭后吃.诚然,不少对肠胃刺激性大,或易被胃酸破坏的药品,如阿斯匹林等,须在饭后服用,可有效地减少药物刺激,更好地发挥药效,但是,也有一部分药物必须饭前空腹时服用.

    作者:崔佳 刊期: 2011年第12期

  • 三转、一拍电脑病走开

    网络时代,我们在享受电脑带来的巨大便捷之外,也无可避免地忍受着眼睛酸涩模糊、腰肩颈椎劳损、膝关节疼痛等“电脑综合征”.为应对以上症状,我通过实践,逐渐摸索出了一套简单易行的锻炼方法,即:转眼睛、转脖子、转膝盖,外加拍后背.

    作者:乔现锋 刊期: 2011年第12期

  • 腌菜好吃 不宜久长

    进入冬季后,很多北方家庭对腌制的菜品是情有独钟,比如腌酸白菜、雪里红、圆白菜、白萝卜、大头菜等,靠它们来代替新鲜蔬菜食用,既能节约伙食开支,又能换换口味,增进食欲.如果科学食用,它们对人体健康不会产生危害,而且会带来好处. 但生活中很多人经不起这些特色美味的“诱惑”,总会或多或少的贪口,这便埋下了健康隐患.

    作者:魏立军 刊期: 2011年第12期

  • 吸出来的慢性支气管炎

    老费,人称“者肺”.老费曾是个很精神的小伙子,20岁参加工作,精力充沛,积极主动,热心助人,很受大家欢迎.闲来无事他便学习吸烟,常手执一缕,显得很潇洒.随后成家立业,为子女成长煞费苦心.一眨眼子女成人,成家立业,成了一个和睦的大家庭.老费的生活离不开烟,清晨起床,不顾一切首先吸烟.

    作者:党斌温 刊期: 2011年第12期

  • 脾气温和的“癌症性格”

    近,美国医学专家通过对性格与健康的关系进行了长期而广泛的研究,发现了一种常被人们忽视的癌症性格.这种癌症性格的特征:表面上给人的印象很有修养,不与人争斗或斤斤计较,显得宽宏大量,对个人的生活或工作遭遇到的麻烦,都能妥善处理,从不大发脾气,处处能约束和克制自己,可是内心却怨气冲天、焦虑不安,甚至痛苦万分.

    作者:周一海 刊期: 2011年第12期

  • 合理应用几种激素药品

    皮肤病:急时选用复方剂如果患了皮肤病,上药店买激素药膏涂抹,一两周后,病情没有得到根治,反而导致了慢性皮肤病.患皮肤疾病时,人们常用的激素有:曲安奈德益康唑乳膏、皮康王复方酮康唑软膏、皮康王糠酸莫米松乳膏、复方醋酸地寒米松乳膏、丁轻丁酸氢化可的松乳膏、太平复方倍氯米松樟脑乳膏、派瑞松曲安奈德益康唑乳膏、醋酸曲安奈德尿素乳膏等.

    作者:吕斌 刊期: 2011年第12期

  • 突发意外 杀机重重

    人固有一死,但是,谁都不愿“意外”地离开人世,也就是不愿“白白”地死去.我从事病理工作30多年,在尸体解剖中时常遇到一次次的遗憾和惋惜,因为,那一个个的活生生的生命本不该如此“意外”地离去.早在17年前,我就曾经总结过几百例猝死的病例.猝死,又被称为急死.从广义上讲,凡外表似乎健康的人、某种非致命性疾病治疗过程中的人,因其内在病变(器质性或非嚣质性),而发生的急速、意外死亡,统称为猝死或急死.

    作者:纪小龙 刊期: 2011年第12期

大众健康杂志

大众健康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主办:健康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