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高危型HPV感染、FHIT甲基化与宫颈癌研究进展

徐又先;濮德敏

关键词:宫颈癌, 甲基化, 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 脆性组氨酸三联体
摘要:宫颈癌是常见的女性生殖道恶性肿瘤,分子流行病学及临床研究证明[1]:宫颈癌是高危型HPV持续感染的结果,引起世界范围内宫颈癌的大约70%型别是HPV 16/HPV18两个致癌类型.但并不是所有感染HPV的女性都一定发展为宫颈癌,且也有少部分宫颈癌患者HPV检测为阴性,因而推测,宫颈癌的发生发展还可能有其它的因素参与或存在一定的遗传易感性[2].表观遗传学的研究发现[3],基因的甲基化,特别是抑制基因甲基化在宫颈癌的发生发展中具有重要作用.FHIT基因是近年来发现的抑癌基因,研究发现[4] FHIT基因的染色体脆性位点与某些肿瘤的发生发展有关,特别是在调节细胞周期和细胞凋亡过程中发挥重要的作用,而且可能与宫颈癌的发病相关.现将HPV、FHIT甲基化与宫颈癌关系进行综述.
湖北科技学院学报(医学版)杂志相关文献
  • 闭合复位经皮克氏针内固定治疗29例小儿不稳定肱骨髁上骨折的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闭合复位经皮克氏针内固定治疗小儿不稳定肱骨髁上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我院骨科收治的不稳定肱骨髁上骨折患儿58例,根据治疗方法将其分为观察组(闭合复位经皮克氏针内固定)29例与对照组(闭合复位石膏外固定)29例.观察对比两组患儿肘关节功能的恢复情况及骨折愈合时间.结果 观察组肘关节恢复的优良率为96.55%,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5.86% (P<0.05).观察组骨折愈合时间为(24.5±3.5)d,显著低于对照组的(30.2±4.3)d(P <0.05).结论 闭合复位经皮克氏针内固定治疗小儿不稳定肱骨髁上骨折疗效确切,可以有效促使骨折快速愈合,保障肘关节功能的恢复效果,适于临床推广.

    作者:朱孝刚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内皮素-1受体拮抗剂的筛选和药理学相关研究进展

    肺动脉高压属于临床中常见的一类难治性疾病,病理学的主要特征为肺血管出现进行性闭塞.对于肺动脉高压的治疗药物种类非常多,但是治疗效果却不甚理想.近年来,很多报道显示内皮素(ET)在人体内出现异常升高和肺动脉高压的发病关系密切,ET-1是一种具有缩血管活性的肽类物质,由血管内皮细胞产生,可参与多种心血管疾病,如高血压、心力衰竭、冠心病等病理、生理过程.研究指出[1],心力衰竭、高血压、冠心病等患者体内或局部ET-1浓度明显增高,其在心血管疾病的病理生理机制的阐述方面有较多的应用.本文就ET-1受体拮抗剂进行实验筛选,分析其药理学特性,旨在为临床提供参考.

    作者:李亚平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99mTc-MIBI甲状腺双时相显像半定量分析法对甲状腺结节的诊断价值

    目的 研究99mTc-MIBI甲状腺双时相显像的半定量分析法对甲状腺结节良恶性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因“甲状腺结节”行切除术治疗的患者171例,所有患者均在术前20天内行99mTcO4-;甲状腺静态显像和99mTc-MIBI甲状腺双时相显像(99mTc-MIBI注射后20min行平面静态和断层显像、120min行平面静态显像),分别计算20min和120min甲状腺结节摄取比值(ER、DR),以术后病理结果为标准,与肉眼观察法比较,统计分析半定量分析法对甲状腺结节良恶性诊断的效能.结果 良性结节122例,ER与DR值分别为0.809±0.127、0.873±0.143,恶性结节49例,ER和DR值分别为1.101±0.167、1.289±0.208,两组间的ER、DR有显著性差异(P<0.05);以ER=0.93和DR=1.088为诊断恶性病变的闻值,与肉眼观察法比较,半定量分析法能明显提高诊断的灵敏度,特异性和准确度.结论 99mTc-MIBI甲状腺双时相显像半定量分析法对甲状腺结节性质的诊断具有较高的价值.

    作者:杨鹏飞;张建中;刘莹;李娟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二级医院ICU院内感染肠球菌菌群分布及耐药性分析

    目的 了解二级综合医院重症监护病房临床分离肠球菌属的分布及常用抗菌素的耐药性,为临床合理使用抗菌素提供依据,减缓肠球菌属多药耐药菌株的产生速度.方法 对2012-2014年本院重症监护病房各类临床标本分离出的150株肠球菌的分布特点和耐药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临床分离到的150株肠球菌中,粪肠球菌占40.7%,屎肠球菌占46.7%.150株肠球菌分布前三位的标本来源为尿液、胆汁和血液,构成比分别是40.0%、26.7%、16.7%.肠球菌属对红霉素的耐药率高,其次为阿莫西林/舒巴坦,大于50.0%,发现1株耐万古霉素和替考拉宁的粪肠球菌.结论 临床上在治疗肠球菌属感染时,应根据药敏试验结果选择敏感的抗菌药物,只有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才能避免高耐药与多重耐药菌株的产生.

    作者:袁秀兰;徐水清;王先利;涂斌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青紫舌食管癌三维适形放疗临床分析

    目的 回顾性分析青紫舌食管癌临床特征、放疗疗效及失败原因.方法 130例食管癌患者根据初诊时在自然光线下观察舌象,70例患者有舌质青紫、舌面有瘀点、瘀斑,或舌下络脉有青紫怒张者称为青紫舌组;其余60例患者舌质无青紫色,称非青紫舌组.110例患者完成了根治性放疗,放疗剂量:95% PTV 60-70GY/6-7周.20例行姑息放疗,放疗剂量:95% PTV 40-50GY/4-5周.结果 青紫舌组X线分型以溃疡型及髓质型多见,占80%.青紫舌组与非青紫舌组1、3、5年生存率分别为48.6%和71.7% (P <0.01)、20.0%和36.7% (P<0.05)、7.1%和20.0% (P<0.05).青紫舌组外照射失败原因中,复发或未控及远处转移明显高于非青紫舌组(P<0.01).结论 青紫舌是食管癌预后不良指标,外照射失败原因中复发或未控及远处转移多见.

    作者:舒诚荣;曹爱玲;曹喆;周剑;王汉姣;龙洪清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产后个性化护理对产妇母乳喂养及生活质量的影响

    目的 探讨产后个性化护理对产妇母乳喂养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将60例产妇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0例.给予对照组传统护理,观察组实行产后个性化护理,观察两组产妇的母乳喂养情况和生活质量.结果 护理后,观察组出院前的生活质量优于对照组;同时观察组的母乳喂率为96.7%,高于对照组的7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产妇实行个性化护理,可增加母乳喂养率,提高产妇生活质量.

    作者:周丹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120例冠心病患者强化健康教育的效果探讨

    目的 探讨强化健康教育对冠心病患者疾病认知水平的影响.方法 对120例冠心病住院患者在其病情稳定后,进行强化健康教育,比较干预前、后患者对冠心病认知水平的变化.结果 干预后本组患者冠心病一级预防知识各维度评分和总分均较干预前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结论 强化健康教育可显著提高冠心病患者疾病认知水平,有利于患者康复.

    作者:孙细运;程丽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补佳乐在多次清宫术后预防宫腔粘连中的疗效分析(附53例报告)

    目的 探讨补佳乐是否能有效预防多次清宫术后宫腔粘连.方法 收集本院2012-2014年多次(≥2次)清宫术后患者共106例,随机分成两组,其中观察组清宫术后开始口服人工周期(补佳乐联合黄体酮胶囊,补佳乐2片/d,共服21d,后10d加服黄体酮胶囊,2片/d)两个周期,对照组不服用任何药物,通过对比两组患者手术前后月经量改变情况来评价补佳乐是否能有效预防多次清宫术后宫腔粘连.结果 观察组53例中有5例发生月经量轻度减少,1例患者明显减少,无继发闭经患者;对照组53例中有18例患者月经量轻度减少,6例月经量明显减少,2例继发闭经.月经明显减少及继发闭经患者均行宫腔镜检查提示有宫腔粘连,观察组宫腔粘连发生率为1.9%,对照组为15.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月经轻度减少发生率为9.4%,对照组为3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补佳乐能有效预防多次清宫术后宫腔粘连.

    作者:朱春霞;王秀虹;郑波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流行性腮腺炎18例临床治疗分析

    目的 研究流行性腮腺炎的药物治疗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近年收治的36例流行性腮腺炎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对照组单纯使用利巴韦林药物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炎琥宁药物.对比两组患者临床症状改善效果差异性.结果 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为66.67%,观察组达到94.44%,组间对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 对流行性腮腺炎的治疗可采用利巴韦林联合炎琥宁方式,可达到较好疗效.

    作者:黄启栋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不同学历、职称护士职业紧张现况的流行病学调查研究

    目的 了解不同学历、职称护士的职业紧张现况,为合理配置护理人力资源和采取对策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运用一般情况调查表与OSI职业紧张量表对1144名护士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不同学历、职称护士职业紧张水平差异明显.护士职业紧张水平有随学历升高而上升的趋势(P<0.05);护师组在不同职称的护士中职业紧张水平高,高职称的护士应对资源能力较强(P<0.05).结论 本科及以上学历的护士、具有护师职称的护士职业紧张明显,应引起医院管理者重视,采取有效的应对措施,合理的改善护士的职业紧张状况.

    作者:王林红;余结根;贺连平;郭道遐;聂忠华;姚应水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失眠的循证护理

    目的 探讨循证护理在血液透析患者睡眠障碍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运用循证护理的方法,对42例血液透析患者因皮肤瘙痒、透析失衡综合征、胸闷气促、心理等问题导致的睡眠障碍进行循证护理.结果 患者经循证护理后,减轻或消除了皮肤瘙痒;缓解胸闷、气促症状;通过心理疏导,改善了不良睡眠状态,提高了生活质量.结论 应用循证护理,可有效地改善患者的睡眠状态,提高生活质量.

    作者:赵细良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综合性护理干预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中的运用效果观察

    目的 研究综合性护理干预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中的应用方法及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13年7月至2014年5月我院收治的90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综合性护理干预,观察并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总满意度为97.8%,而对照组为77.8%,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患者在日常生活能力、社会活动情况、QQL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而抑郁、焦虑症状情况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综合性护理干预显著提高了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改善了其生存质量.

    作者:王会平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护理干预对老年COPD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分析

    目的 探讨护理干预对老年慢性肺阻塞疾病(COPD)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选取78例COPD老年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9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方案,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再给予运动护理、呼吸功能护理、心理护理等措施,对比两组护理效果.结果 经护理干预后,SGRQ生活质量问卷表各维度评分对比,观察组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FEV1(第1s用力呼吸量)及FEV1/FVC(第1s用力呼吸置/肺活量)等指标,观察组患者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针对老年患者群体的特殊性,实施有效的针对性护理干预可改善COPD老年患者生存质量,改善患者肺功能,护理方法可推广应用.

    作者:位芳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集束干预策略对低出生体重儿PICC留置期间并发症的影响

    目的 观察集束干预策略在低出生体重儿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留置期间并发症发生率的影响.方法 选择我院46例PICC留置的低出生体重儿,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患儿不进行集束干预,观察组患儿进行集束干预,对两组患儿HCC留置期间并发症发生率进行调查.结果 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8.7%,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为30.4%,两组比较存在明显差异(P<0.05).结论 集束干预能够有效降低患儿PICC留置期间并发症发生率.

    作者:杨葡萄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阶段性持续健康教育在乳腺癌手术患者护理中的应用价值

    目的 研究阶段性持续健康教育在乳腺癌手术患者护理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011年1月至2014年1月于我院诊治的乳腺癌手术患者126例,按其就诊顺序进行编号,并随机分为对照组(63例)和观察组(63例),对照组行常规健康教育,观察组行阶段性持续健康教育,涵盖入院时、术前、术后、化疗期间及出院前健康教育,观察两组患者各临床指标,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观察组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并发症发生率亦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上肢功能恢复优良率、健康知识评分、复诊率及满意度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或P<0.01);观察组HAMD评分、PSQI评分及疾病不确定感量表评分、GSES评分及生活质量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或P<0.01).结论 在乳腺癌手术患者护理中,阶段性持续健康教育可促进患者身体及肢体功能恢复,缩短住院时间,减少并发症发生,改善心理状态,提高知识掌握程度,加深疾病了解程度,提高患者睡眠质量及生活质量,值得推广.

    作者:陈蓓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社区护理在胃溃疡治疗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目的 分析胃溃疡的社区护理干预及效果.方法 将80例胃溃疡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采用社区护理干预,对照组采用社区常规护理.对比两组患者护理后的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为5.0%,低于对照组的20.0%,且差异较大(P<0.05).结论 胃溃疡患者实施社区护理干预能有效改善病情,降低并发症的发生机率,值得推广.

    作者:杨双丽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持续质量改进护理干预对血液灌流治疗儿童重症过敏性紫癜的影响

    目的 探讨实施持续质量改进护理干预在血液灌流治疗儿童重症过敏性紫癜的影响.方法 将某院收治的90例重症过敏性紫癜患儿作为观察组,在接受血液灌流治疗的基础上将持续质量改进的管理理念和先进的管理方法引入到护理干预中.此外95例作为对照组,在血液灌流治疗的基础上行常规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儿干预后的临床症状、血液指标评价临床疗效,并比较实施前后重症过敏性紫瘢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患儿临床症状(皮疹、关节疼痛、腹痛、血便)缓解时间及住院时间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的血液指标(CPR、IgA、IL-6、TNF-α)水平明显低于治疗前(P<0.05),两组之间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干预后重症过敏性紫癜并发症(急性肾小球肾炎、慢性肾炎、肾病综合征、亚急性或急性肾炎)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实施持续质量改进,能有效预防血液灌流治疗儿童重症过敏性紫癜并发症,提高临床疗效,适合在临床上推广.

    作者:汪娟;张志霞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经腹与直肠超声对膀胱癌的诊断价值分析(附48例报告)

    目的 探讨膀胱癌的经腹与直肠超声图象特点及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分析2012年6月至2014年8月在我院诊断及治疗的膀胱癌患者48例,所有患者均接受彩色多普勒经腹与直肠超声、膀胱镜检查,并与术后病理切片结果对比分析.结果 本组48例患者,团块56个,42例单发,6例多发,其中包括膀胱癌复发1例,CDFI可探及团块内血流者45个,未探及血流信号者11个,48例患者中超声诊断与膀胱镜、术后病检结果检查一致者45例,符合率93.8%,这些肿块见于后壁及三角区24例(占53.3%)、侧壁15例(占33.3%)、前壁4例(占8.9%)、顶部2例(占4.4%).3例患者误诊,分别诊断为膀胱结石、凝血块、炎性沉积物,其T1期诊断符合率为95.5%,T2期诊断符合率为92.9%,T3期诊断符合率为100.0%,T4期诊断符合率为66.7%.结论 经腹超声与经直肠超声相结合,不仅对膀胱癌的诊断有重大价值,且可进行分期,故是膀胱Ca的首选检查手段.

    作者:黎洪涛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1例重度有机磷农药中毒并发中间综合征的救治体会

    1病例介绍患者,男,41岁,2015年6月21日晚18时因轻生,自服敌敌畏约250ml,1h后被家人发现全身大汗淋漓,口吐泡沫,急送至我院急诊科,经洗胃及使用阿托品初步对症治疗后转入重症科.入院时患者神志清楚,皮肤无汗,双侧瞳孔等大等圆约2.5mm,对光反射存在,口唇无发绀,双肺呼吸音粗糙可闻及少许湿性哕音,心率105bpm,心律齐无杂音.人院后急查胆碱酯酶极低为23 U/L(正常值4300 ~ 11100),常规给予复能剂解磷定和抗胆碱药阿托品间断静注,辅以20%甘露醇胃管多次注入导泻及支持对症治疗,因我院无条件未行血液灌流治疗.

    作者:曹朝阳;何艳;雷晚红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对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病变开展CT与MRI检查的对比研究

    目的 对比分析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病变的CT和MRI表现特征,为临床早期诊断和治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80例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炎患者CT和MRI影像学资料,总结其表现特征.结果 强直性脊柱炎CT主要表现为骨性关节面不光滑、模糊,软骨下骨质破坏及关节融合;MRI主要表现为关节间隙软骨线不平整、软骨下硬化或斑块状骨髓水肿、骨性关节面均出现轻度破坏及关节完全融合等特征,MRI病灶检出率明显高于CT(P <0.05).结论 CT和MRI表现特征各异,MRI相比于CT能更早更准确检出病灶,可在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病变早期诊断中广泛应用.

    作者:刘荣华;徐宇崇;王国珍 刊期: 2015年第06期

湖北科技学院学报(医学版)杂志

湖北科技学院学报(医学版)杂志

主管:湖北省新闻出版局

主办:湖北科技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