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闭合复位经皮克氏针内固定治疗29例小儿不稳定肱骨髁上骨折的临床分析

朱孝刚

关键词:闭合复位, 皮克氏针, 内固定, 小儿, 不稳定肱骨髁上骨折
摘要:目的 探讨闭合复位经皮克氏针内固定治疗小儿不稳定肱骨髁上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我院骨科收治的不稳定肱骨髁上骨折患儿58例,根据治疗方法将其分为观察组(闭合复位经皮克氏针内固定)29例与对照组(闭合复位石膏外固定)29例.观察对比两组患儿肘关节功能的恢复情况及骨折愈合时间.结果 观察组肘关节恢复的优良率为96.55%,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5.86% (P<0.05).观察组骨折愈合时间为(24.5±3.5)d,显著低于对照组的(30.2±4.3)d(P <0.05).结论 闭合复位经皮克氏针内固定治疗小儿不稳定肱骨髁上骨折疗效确切,可以有效促使骨折快速愈合,保障肘关节功能的恢复效果,适于临床推广.
湖北科技学院学报(医学版)杂志相关文献
  • 99mTc-MIBI甲状腺双时相显像半定量分析法对甲状腺结节的诊断价值

    目的 研究99mTc-MIBI甲状腺双时相显像的半定量分析法对甲状腺结节良恶性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因“甲状腺结节”行切除术治疗的患者171例,所有患者均在术前20天内行99mTcO4-;甲状腺静态显像和99mTc-MIBI甲状腺双时相显像(99mTc-MIBI注射后20min行平面静态和断层显像、120min行平面静态显像),分别计算20min和120min甲状腺结节摄取比值(ER、DR),以术后病理结果为标准,与肉眼观察法比较,统计分析半定量分析法对甲状腺结节良恶性诊断的效能.结果 良性结节122例,ER与DR值分别为0.809±0.127、0.873±0.143,恶性结节49例,ER和DR值分别为1.101±0.167、1.289±0.208,两组间的ER、DR有显著性差异(P<0.05);以ER=0.93和DR=1.088为诊断恶性病变的闻值,与肉眼观察法比较,半定量分析法能明显提高诊断的灵敏度,特异性和准确度.结论 99mTc-MIBI甲状腺双时相显像半定量分析法对甲状腺结节性质的诊断具有较高的价值.

    作者:杨鹏飞;张建中;刘莹;李娟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成功救治新生儿Rh溶血1例报道

    新生儿Rh溶血病是指由于母亲与患儿Rh血型不合,母亲为Rh阴性,妊娠时体内存在Rh阳性患儿抗原刺激而产生抗体,此抗体通过胎盘到达胎儿体内,从而引起抗原抗体反应而发生溶血.人群中Rh血型抗原阴性较少,汉族人群中Rh阴性比例约为0.34%[1],故Rh溶血病的发生率并不高.我院于2014年5月收治1例Rh母子溶血,患儿于生后第3d方才明确诊断,第4d经过换血治疗救治成功,痊愈出院.

    作者:王萍;赵琳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生物反馈治疗联合综合护理干预对功能性便秘患者的远期疗效

    目的 观察生物反馈治疗联合综合护理干预对功能性便秘患者的远期疗效.方法 选择90例来我院医治的功能性便秘患者,采用生物反馈治疗的方法,并在治疗过程中辅助综合护理干预,将患者治疗前和随访时的各项临床症状进行评分.结果 治疗前后患者的各项功能性便秘临床症状得分差异显著(P<0.05).生物反馈治疗法的总体有效率为87.7%,患者对远期疗效的总满意率为91.1%.结论 功能性便秘患者通过生物反馈治疗和综合护理干预,明显改善了临床症状,并且远期疗效持久,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王世华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失眠的循证护理

    目的 探讨循证护理在血液透析患者睡眠障碍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运用循证护理的方法,对42例血液透析患者因皮肤瘙痒、透析失衡综合征、胸闷气促、心理等问题导致的睡眠障碍进行循证护理.结果 患者经循证护理后,减轻或消除了皮肤瘙痒;缓解胸闷、气促症状;通过心理疏导,改善了不良睡眠状态,提高了生活质量.结论 应用循证护理,可有效地改善患者的睡眠状态,提高生活质量.

    作者:赵细良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细针吸取细胞学诊断12例软组织结节性筋膜炎的体会

    目的 总结细针吸取细胞学(FNAC)诊断12例结节性筋膜炎(NF)光镜下细胞形态特征,并结合其临床病史,探讨NF的FNAC诊断细胞学要点和临床标准.方法 回顾分析本院2008-2012年12例NF患者的临床病史资料,结合其病理组织学结果分析对比,观察NF光镜下FNAC细胞学特征.结果 NF的临床表现特点:12例NF患者中男7例,女5例,多发年龄28岁左右,单个肿块位于皮下直径2cm左右,病程一般2个月左右.细胞学特点:增生的纤维(肌纤维)母细胞单个散在或偶见巢团分布于黏液样物质中,核膜光滑平整,核染色质淡染分布均匀,颗粒细致,核分裂可见,无病理性核分裂.结论 FNAC对于FN的诊断有其特殊的细胞形态学特征,结合NF的临床病史和自限性特征可与软组织肉瘤性病交鉴别,FNAC可以作为软组织肿瘤的必要诊断手段,从而避免过度的临床手术治疗及经济浪费.

    作者:方莉;费浩;谢再红;李云光;邓芳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内皮素-1受体拮抗剂的筛选和药理学相关研究进展

    肺动脉高压属于临床中常见的一类难治性疾病,病理学的主要特征为肺血管出现进行性闭塞.对于肺动脉高压的治疗药物种类非常多,但是治疗效果却不甚理想.近年来,很多报道显示内皮素(ET)在人体内出现异常升高和肺动脉高压的发病关系密切,ET-1是一种具有缩血管活性的肽类物质,由血管内皮细胞产生,可参与多种心血管疾病,如高血压、心力衰竭、冠心病等病理、生理过程.研究指出[1],心力衰竭、高血压、冠心病等患者体内或局部ET-1浓度明显增高,其在心血管疾病的病理生理机制的阐述方面有较多的应用.本文就ET-1受体拮抗剂进行实验筛选,分析其药理学特性,旨在为临床提供参考.

    作者:李亚平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非洛地平对轻中度高血压患者左室舒张功能异常的影响

    目的 观察非洛地平对轻中度高血压患者血压及左室舒张功能的影响.方法对30例中度高血压患者进行口服非洛地平前及服药后1月的血压测定及脉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左室舒张功能的测定.结果高血压患者口服非洛地平1月后血压明显下降,同时反映左室舒张功能的指标也得到改善.结论非洛地平是一种较为理想的降压药物,它在降压的同时可明显改善高血压患者的左室舒张功能.

    作者:李妍菲;李伟民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产后个性化护理对产妇母乳喂养及生活质量的影响

    目的 探讨产后个性化护理对产妇母乳喂养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将60例产妇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0例.给予对照组传统护理,观察组实行产后个性化护理,观察两组产妇的母乳喂养情况和生活质量.结果 护理后,观察组出院前的生活质量优于对照组;同时观察组的母乳喂率为96.7%,高于对照组的7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产妇实行个性化护理,可增加母乳喂养率,提高产妇生活质量.

    作者:周丹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120例冠心病患者强化健康教育的效果探讨

    目的 探讨强化健康教育对冠心病患者疾病认知水平的影响.方法 对120例冠心病住院患者在其病情稳定后,进行强化健康教育,比较干预前、后患者对冠心病认知水平的变化.结果 干预后本组患者冠心病一级预防知识各维度评分和总分均较干预前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结论 强化健康教育可显著提高冠心病患者疾病认知水平,有利于患者康复.

    作者:孙细运;程丽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人工流产术患者的心理护理

    目的 探讨人工流产术中患者的心理护理方法.方法 对我院门诊收治的1012例早孕没有使用无痛技术的人工流产患者术前实施心理护理.结果 所有患者术后1周至6个月进行随访,患者术后恢复良好,无术后并发症发生.结论 对人工流产患者实施术前心理护理能解除患者对手术的紧张和恐惧心理,减轻烦躁、焦虑、失落、抑郁心情,有利于患者主动配合手术,减少术后并发症,促进机体康复.

    作者:王静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流行性腮腺炎18例临床治疗分析

    目的 研究流行性腮腺炎的药物治疗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近年收治的36例流行性腮腺炎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对照组单纯使用利巴韦林药物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炎琥宁药物.对比两组患者临床症状改善效果差异性.结果 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为66.67%,观察组达到94.44%,组间对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 对流行性腮腺炎的治疗可采用利巴韦林联合炎琥宁方式,可达到较好疗效.

    作者:黄启栋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不同层次护士重症护理思维

    目的 探讨不同层次护士的重症护理思维,提高我院重症患者的临床护理质量.方法 统计我院不同层次的护士60名,60名不同层次的护士参与我院重症患者的临床护理,对患者护理1月后,在患者的病例讨论会由各层次护士论述患者在出现不同临床症状后的临床护理方法与护理场景,使护士的分析判断与处理过程进行情景再现,后通过集体讨论将各层次护理人员的临床护理进行对比,根据护理标准对不同层次的护士的重症思维能力进行评估.结果 不同层次的护理人员具有不同的重症护理思维,相比较而言,接受全日制本科教育的护士的重症护理思维明显好于夜校以及大专学历的护士与中专学历护士;夜校与大专学历护士与中专学历护士的重症护理思维能力比较没有明显的差异性.主管护师的重症护理思维与护士、护师进行比较,主管护师的重症护理思维能力更好.结论 对护士的重症护理思维进行评估,有利于医院在临床护理中对护士人员进行管理,并且能根据护士的能力安排其工作,提高医院的护理质量,降低患者出现相应并发症的几率,并且能有效促进医学中临床护理模式的改革,值得各医院使用.

    作者:罗薇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无偿献血者的心理需要与护理对策

    《献血法》的颁布实施,使“无偿献血,奉献爱心,捐血助人,拯救生命”[1]成为许多公民的自觉行为.献血者在为别人奉献的同时,自身也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心理需求.了解这些心理需求,积极开展心理护理,对提高献血者生活质量、顺利开展无偿献血活动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我们根据马斯洛的人类基本需要层次理论,结合自身的工作实际,对无偿献血者的心理需求与护理对策进行探讨.

    作者:刘开创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107例临床输血不良反应情况调查与分析

    目的 对咸宁市中心医院近3年来发生的输血不良反应进行回顾性统计和分析.查找其原因,探讨减少输血不良反应的措施.方法 对咸宁市中心医院2012-2014年发生的输血不良反应运用医学统计学方法进行数据分析.结果 2012-2014年咸宁市中心医院输血共12248例,输血不良反应回报107例,发生率为0.87%.在各类血液成分输血不良反应中,输注去白悬浮红细胞发生的不良反应41例,发生率为0.91%,输注血浆发生不良反应45例,发生率为0.85%;输注浓缩血小板发生不良反应6例,发生率为4.17%;输注冷沉淀发生不良反应3例,发生率为0.13%.输注冰冻血浆后输血不良反应发生率高达0.85%,明显高于其他成分输血(P<0.05).不同输血反应类型情况分别为:过敏反应85例,发生率为79.44%;发热反应20例,为18.69%;其他2例,发生率为1.87%;无1例溶血性输血反应.结论 加强临床输血反应的监测和报告,规范临床合理用血,可降低输血不良反应发生率.

    作者:龚春红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社区退休老人心理健康状况及相关因素分析

    目的 了解社区退休老人心理健康状况及相关影响因素.方法 用一般情况调查表和症状自评量表(SCL-90)对344例社区退休老人进行调查,比较本组老人SCL-90评分与国内常模的差别,分析老人一般情况与心理健康的关系.结果 本组老人SCL-90评分,强迫、人际关系敏感、偏执和精神病性因子分低于国内常模,但躯体化、抑郁、焦虑、恐怖因子分和阳性项目数高于国内常模,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经济状况、慢性病、居住状况、家庭关系、邻里关系、婚姻状况进入回归方程(R2=0.765,F=224.609,P=0.000).结论 社区退休老人心理健康状况较差,慢性病、绝对空巢是影响心理健康的危险因素,有配偶,好的经济状况,和睦的家庭和邻里关系有利于心理健康.

    作者:王继华;罗菊英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阶段性持续健康教育在乳腺癌手术患者护理中的应用价值

    目的 研究阶段性持续健康教育在乳腺癌手术患者护理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011年1月至2014年1月于我院诊治的乳腺癌手术患者126例,按其就诊顺序进行编号,并随机分为对照组(63例)和观察组(63例),对照组行常规健康教育,观察组行阶段性持续健康教育,涵盖入院时、术前、术后、化疗期间及出院前健康教育,观察两组患者各临床指标,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观察组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并发症发生率亦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上肢功能恢复优良率、健康知识评分、复诊率及满意度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或P<0.01);观察组HAMD评分、PSQI评分及疾病不确定感量表评分、GSES评分及生活质量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或P<0.01).结论 在乳腺癌手术患者护理中,阶段性持续健康教育可促进患者身体及肢体功能恢复,缩短住院时间,减少并发症发生,改善心理状态,提高知识掌握程度,加深疾病了解程度,提高患者睡眠质量及生活质量,值得推广.

    作者:陈蓓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二级医院ICU院内感染肠球菌菌群分布及耐药性分析

    目的 了解二级综合医院重症监护病房临床分离肠球菌属的分布及常用抗菌素的耐药性,为临床合理使用抗菌素提供依据,减缓肠球菌属多药耐药菌株的产生速度.方法 对2012-2014年本院重症监护病房各类临床标本分离出的150株肠球菌的分布特点和耐药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临床分离到的150株肠球菌中,粪肠球菌占40.7%,屎肠球菌占46.7%.150株肠球菌分布前三位的标本来源为尿液、胆汁和血液,构成比分别是40.0%、26.7%、16.7%.肠球菌属对红霉素的耐药率高,其次为阿莫西林/舒巴坦,大于50.0%,发现1株耐万古霉素和替考拉宁的粪肠球菌.结论 临床上在治疗肠球菌属感染时,应根据药敏试验结果选择敏感的抗菌药物,只有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才能避免高耐药与多重耐药菌株的产生.

    作者:袁秀兰;徐水清;王先利;涂斌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高危型HPV感染、FHIT甲基化与宫颈癌研究进展

    宫颈癌是常见的女性生殖道恶性肿瘤,分子流行病学及临床研究证明[1]:宫颈癌是高危型HPV持续感染的结果,引起世界范围内宫颈癌的大约70%型别是HPV 16/HPV18两个致癌类型.但并不是所有感染HPV的女性都一定发展为宫颈癌,且也有少部分宫颈癌患者HPV检测为阴性,因而推测,宫颈癌的发生发展还可能有其它的因素参与或存在一定的遗传易感性[2].表观遗传学的研究发现[3],基因的甲基化,特别是抑制基因甲基化在宫颈癌的发生发展中具有重要作用.FHIT基因是近年来发现的抑癌基因,研究发现[4] FHIT基因的染色体脆性位点与某些肿瘤的发生发展有关,特别是在调节细胞周期和细胞凋亡过程中发挥重要的作用,而且可能与宫颈癌的发病相关.现将HPV、FHIT甲基化与宫颈癌关系进行综述.

    作者:徐又先;濮德敏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补佳乐在多次清宫术后预防宫腔粘连中的疗效分析(附53例报告)

    目的 探讨补佳乐是否能有效预防多次清宫术后宫腔粘连.方法 收集本院2012-2014年多次(≥2次)清宫术后患者共106例,随机分成两组,其中观察组清宫术后开始口服人工周期(补佳乐联合黄体酮胶囊,补佳乐2片/d,共服21d,后10d加服黄体酮胶囊,2片/d)两个周期,对照组不服用任何药物,通过对比两组患者手术前后月经量改变情况来评价补佳乐是否能有效预防多次清宫术后宫腔粘连.结果 观察组53例中有5例发生月经量轻度减少,1例患者明显减少,无继发闭经患者;对照组53例中有18例患者月经量轻度减少,6例月经量明显减少,2例继发闭经.月经明显减少及继发闭经患者均行宫腔镜检查提示有宫腔粘连,观察组宫腔粘连发生率为1.9%,对照组为15.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月经轻度减少发生率为9.4%,对照组为3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补佳乐能有效预防多次清宫术后宫腔粘连.

    作者:朱春霞;王秀虹;郑波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60例产后首发抑郁症患者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产后首发抑郁症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措施.方法 对60例产后首发抑郁症患者进行回顾性研究分析,根据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第3版(CCMD-3)作出诊断分类,并统一给予舍曲林片100mg/d治疗,根据24项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24)减分率评价疗效.结果 60例产后首发抑郁症患者中产后1月内起病66.7%,1月后起病33.3%.经药物治疗及心理、康复治疗,痊愈50.0%,显效36.7%,有效13.3%.结论 产后首发抑郁症起病急,有明显的心理社会因素,以20 ~38岁剖腹产的初产妇常见,城市高于农村,文化层次低的发病率高于文化层次高的,给予抗抑郁药物及心理康复治疗均能取得满意的临床疗效.

    作者:徐良雄;高卉;刘祖松;曾德志;黄翠萍 刊期: 2015年第06期

湖北科技学院学报(医学版)杂志

湖北科技学院学报(医学版)杂志

主管:湖北省新闻出版局

主办:湖北科技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