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小型皮钩的自制

任飞;张保祥;付沛养

关键词:小型, 整形美容手术, 制作方法, 不锈钢丝, 别针, 电烙铁, 弹力圈, 自制, 直径, 皮肤, 面颊, 拉钩, 技工, 焊锡, 钢尺, 大号, 材料
摘要:自1998年以来,我们开始用自制的三种不同的小型皮肤拉钩,在眼周、面颊、耳后等部位整形美容手术中使用。1 材料 大号别针2只,直径0.1cm不锈钢丝20cm,不锈钢尺1把,电烙铁1把,焊锡若干。2 制作方法 2.1 单钩制作 取大别针1只,用技工钳松开弹力圈,拉直,在末端1.0cm处弯成“U”形钩,钩端必须保持0.5cm。
中国美容整形外科杂志相关文献
  • 小剂量平阳霉素瘤内注射治疗小儿真性血管瘤的疗效观察

    血管瘤从病理上可分为真性血管瘤和血管畸形。本文中的真性血管瘤主要是指旺盛增生的混合性血管瘤[1]。真性血管瘤在临床上很常见且对婴幼儿危害较大。笔者的目的是想找到一种真正有效又无明显后遗症的治疗方法。选用毒性低,副作用小的平阳霉素低浓度(1mg/ml)按公斤体重分次瘤内注射。通过对34例真性血管瘤患儿行小剂量平阳霉素瘤内注射,发现平阳霉素对婴幼儿真性血管瘤有100%的疗效,随访6个月至1年,没有发现明显的不良反应。对于生长迅速的混合性血管瘤一直未找到很好的治疗方法。冷冻、放疗将不可避免地产生瘢痕或皮肤色素性改变,硬化剂注射更适用于海绵状血管瘤,激光治疗也是难以抑制生长迅速的混合性血管瘤。所以本文介绍的小剂量平阳霉素瘤内注射不失为一种值得推广的临床治疗方法。

    作者:殷世杰;刘春利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眶周外伤性畸形的后期整复体会

    目的 探讨眶周外伤性畸形后期整复的理想方法。方法 自1989年以来,笔者依据眶周畸形程度的不同,采用瘢痕松解植皮、局部皮瓣转移、颞肌或筋膜瓣转移、内外眦整复、自体组织及组织代用品填充等多种方法综合整复。结果 治疗23例,容貌改善,效果满意。结论 眶周畸形的后期整复在修复软组织缺损的同时,应注重硬组织的填充和复位,兼顾内外眦的整复;如眼球已摘除应尽可能安装眼座、佩带义眼。这样才能获得理想的效果。

    作者:韦强;陈石海;黎冻;刘庆丰;周翔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水凝胶与硅凝胶在香猪乳腺组织下的生物学性状的观察(Ⅱ)

    4 结果二:不同时期水凝胶比重的测量取注入香猪乳腺下的水凝胶、抗生素、麻醉药的混合液及不同观察时期的腺体下水凝胶各1ml,分析天平称重后放于37℃烤箱72小时,烤干后称重(表1,图7)。术后半个月体积缩小约为21%,其中第2周内缩小幅度大为11%。而到第4个月后则基本稳定,无明显变化,这与临床上的观察结果相符。

    作者:周智;鲁开化;王红英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TRAM皮瓣乳房再造术后腹壁张力的研究

    目的 研究TRAM皮瓣术后腹壁张力的情况。方法 采用调查表,运动测试和腹直肌形态CT扫描作手术前后对照。结果 手术初期(1~6周)腹壁张力下降,尤其以双蒂皮瓣者为甚,3个月后已无明显差异;运动测试显示术后运动不如术前;而CT扫描示腹直肌形态保持良好。结论 TRAM皮瓣乳房再造术后腹直肌肌力有下降,而腹壁张力无明显改变。

    作者:顾建英;亓发芝;吴坤南;徐剑炜;施越冬;张学军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超脉冲CO2激光眼袋整复术230例临床分析

    目的 将先进的激光技术应用于眼袋整复术,以提高疗效,减少并发症。方法 将230例不同类型的眼袋患者分为三组,A组:结膜径路眼袋整复术;用激光刀在结膜面切开,取出脂肪组织。B组:皮肤径路眼袋整复术;常规皮肤径路,用激光刀将脂肪取出,剪除多余的皮肤后缝合切口。C组:结膜径路眼袋整复术加下睑皮肤除皱术;第一步按A组的方法取出脂肪,第二步用激光行下睑皮肤除皱术。结果 采用激光联合疗法治疗不同类型的眼袋,术后经临床观察及随访,满意率97.29%。结论 将激光技术应用于眼袋整复术,可缩短手术时间,提高疗效,减少并发症。

    作者:苑凯华;刘春利;李勤;赵艺琳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门诊整形术中碳酸化利多卡因局麻随机双盲对照临床研究

    在手术过程中减少患者的疼痛对受术者及术者都是很有益处的,尽管有些患者在手术中单纯使用局麻药即可达到较好的麻醉效果,但有些患者需要附加其它的止痛及镇静药物,这样即增加患者的花费又耗时,甚至引起药物的禁忌。利多卡因是常见的局部麻醉药物之一,由于制剂技术方面的因素pH在5.0~7.0的利多卡因溶液稳定,药物有效期3~5年,用碳酸化利多卡因或碳酸丁哌卡因行臂丛或硬膜外阻滞时的潜伏期明显缩短,麻醉强度增加,离体研究表明碳酸化的局麻药能增加局麻药穿透神经膜的弥散能力,起效快,并能降低局麻药的低有效阻滞浓度[1],本试验分析注射碳酸化的利多卡因pH值对疼痛的影响。

    作者:汤苏阳;徐获荣;鲁开化;艾玉峰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横切口内眦赘皮整形术

    目的 为了探求一种简单有效的内眦赘皮矫治术。方法 采用横切法行内眦赘皮整形术104例,其中赘皮成形与隆鼻、重睑术I期完成32例,与重睑术同时进行64例,单纯赘皮成形术8例。结果 术后1个月6例出现内眦部增生发红,4例下睑部切口增生发红,3个月后逐渐软化消退,86例随访3个月至18个月,获得满意的效果。结论 该方法设计简单,操作容易,术后内眦成形良好,瘢痕不显。

    作者:马应成;孙福田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处女膜修复术后裂开的防治

    处女膜修补术后因愈合不良而再次手术的较为多见。我们自1995年5月至2000年6月共收治64例。其中12例术后复发,分析原因和采取对策,收效显著,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 本组12例。年龄20~26岁。裂伤部位多见截石位3、6、9点,裂伤长度0.5~1.5cm,深处常见于6点,至粘膜基底,甚者达阴道壁层。1例有性生活史未见出血,检查发现处女膜环松弛,无放射状裂伤,两处裂口1例,三处裂口9例,四处裂口1例。门诊手术者4例,住院8例。结果:术后7天拆线,住院7天者5人均完全愈合,住院3天者3人其中1例边缘小裂口,2例完全愈合,门诊4人均有不同程度裂开,其中2例裂开达1/2,1例较术前更甚,1例边缘略裂开。随访3~6个月,创面愈合良好,无再次裂开。

    作者:杨连华;范美娟;姚建民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乳头凹陷隆起器临床应用报道附346例

    目的 由于手术治疗先天性乳头凹陷常有些严重并发症,故研究利用非手术负压吸引疗法,将凹陷乳头吸出,并维持到正常状态。方法 制作乳头凹陷隆起器,用负压吸引原理,将乳头吸引出并维持到正常状态。操作应仔细并循序渐进,防止乳头缺血坏死。一般30天左右,乳头不再回缩。继续佩带3个月,以巩固疗效。结果 346例均得到随访,随访时间3~12个月,随访期间内观察,除7例外,均获得良好的近期效果达98%。结论 由于乳头凹陷隆起器用于先天性乳头凹陷治疗临床近期效果较好。为目前较佳的非手术治疗方法,但还须进一步观察。

    作者:姜会庆;汤黎明;陈一飞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注射法硅胶隆鼻术后并发症及其治疗

    目的 观察注射法硅胶(液态)隆鼻术的各种不良反应并探索其治疗方法。方法 在局麻下将病变鼻部位的液态硅胶彻底刮除后,用双氧水或含抗生素生理盐水作局部冲洗,随后根据情况部分患者即刻行人工骨鼻外形再塑术,术后配合口服或静滴抗生素治疗。结果 1994年至2000年共完成59例手术,随访3个月至5年,均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结论 液态硅胶不适合用于注射法隆鼻,彻底清创是治疗各种不良反应唯一有效手段。

    作者:宋建星;邢新;刘军;陈江萍;郭恩覃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隆乳手术浅见

    1995年以来,本人有较多时间从事整形美容门诊工作,先后诊治有关隆乳手术问题的患者500余例次。包括咨询、检查、选择治疗方案、假体选定,参加手术以及术后复查和并发症处理等。有成功的经验,也有失败的教训,为更好地总结经验,进一步提高和完善此术式,就以下问题谈几点肤浅的意见。

    作者: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固体硅胶隆鼻术失败相关因素的探讨

    1990年1月至1998年12月的8年间, 共处理固态硅胶隆鼻术后各类并发症及非手术所致失败患者44例(其中包括院外术后并发症来我院就诊16例),现分析如下。1 临床资料 本组44例,男4例,女40例。L型、柳叶型各22例。由非手术引起假体取出的患者13例,包括心理障碍12例,排异1例。因各种手术并发症失败的有31例,其中隧道内积血(液)8例,假体不正16例,局部感染(含切口感染)4例,假体外露3例。两种以上并发症并存5例。

    作者:马继任;郭丹凤;邱晓东;何茂文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改良乳晕切口巨乳缩小垂乳上提术

    1995年3月至今,应用改良环乳晕双环切口治疗乳房下垂和巨乳15例,效果良好。现报道如下。1 手术方法 1.1 术前设计 患者端坐,双手自然下垂,检查乳房下垂的程度,首先以乳头正中为圆心,以2cm为半径画出乳晕切口内环;设计者手托乳房将乳头定位于锁骨中线第四肋间,并标出乳房皱襞的位置,经乳头垂线距乳房皱襞上方6~8cm为定点,再以乳头为圆心,以乳头至该点距离为半径画圆为外环,两环之间即为去表皮的区域,外环至乳房基底即为皮下潜行剥离区(图1)。

    作者:刘玉生;杨光;袁星;袁钟岱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隆乳术后纤维包膜挛缩的预防与治疗

    目的 预防和治疗隆乳术后纤维包膜挛缩。方法 对531例隆乳术患者,作者采用了以下几种方法:①适当扩大剥离的腔穴,一般较之假体直径大约3~4cm。②术后按摩及接受手术者自身有节奏的运动。③对已发生挛缩的纤维包膜进行手术松解。④术后应用负压引流。结果 早年142例中35例发生纤维包膜挛缩,按Baker法分类为Ⅲ°,其中18例再次手术,松解包膜,6例取除假体。531例手术包膜纤维化发生率为6.5%,较以往明显降低。结论 术后坚持按摩及适当的运动,可以预防隆乳术后包膜挛缩。

    作者:张志升;张磊;沙荣珍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双侧双蒂推移皮瓣修复慢性溃疡

    各种原因所致的慢性溃疡,创面不易愈合,均应采用手术修复。近6年来,我们用双侧双蒂推移皮瓣修复慢性溃疡18例,获得满意效果。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 18例中,男11例,女7例。年龄32~51岁,平均36.5岁。致伤原因:开放性胫腓骨骨折6例,小腿软组织严重损伤4例,小腿烧烫伤3例,前臂烧伤2例,化学腐蚀伤大、小腿各1例,前臂电灼伤1例。均为伤后皮肤缺损或皮肤坏死,创面反复感染所致。伤后时间3个月~2年。溃疡面大13.5cm×8cm,小5cm×5cm。均采用双侧双蒂皮瓣修复。除1例早期出现皮瓣点状坏死,经换药治愈外,其余皮瓣全部成活。术后随访2~10个月,全部皮瓣外形满意,色泽、质地、感觉良好,无溃疡再发生。

    作者:刘维平;田文;金丹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现代生物工程技术在美容学中的应用

    由于多学科的交叉发展,现代美容模式已呈现出多元化、多层次、整体性的发展势头。现代生物工程技术的飞速发展,以及生物工程技术向医学整形及美容化妆品制造领域的渗透和广泛应用,给整形科学、美容学、化妆品学都带来了全新的发展机遇。1 基因工程技术在美容学中的应用 将基因工程技术应用于整形及美容护肤方面,可以发挥神奇的效果。利用DNA重组技术,可以将一些在美容和整形中起重要作用的蛋白质(如各种细胞生长因子),在真核及原核细胞中高效表达,使得适量补充某些外源性蛋白质成为可能,真正解决了其它方法不能解决的问题。这些蛋白质可以加速皮肤损伤过程中胶原合成的增加,增加血管内皮细胞受体敏感性,加速破损细胞的上皮组织愈合,减少继发感染及愈合延迟的发生。对于各种整形手术,如文眉、文唇、文眼线及各种修复术等发挥积极作用。

    作者:李校堃;姚成灿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聚丙烯酰胺水凝胶在唇部整复中的应用附23例报告

    目的 应用聚丙烯酰胺水凝胶(PAHG)整复唇红、唇部凹陷、唇珠缺损、薄唇,探索唇部整复新方法。方法 23例不同程度唇部缺损、凹陷畸形,根据缺损大小,个性化地选用PAHG-C型注射植入口轮匝肌下,充分塑形。结果 其中22例效果满意,1例出现硬结,抽出后2个月再次植入,随访3个月至1年无不良反应,唇部外形良好,手感柔软,神经感觉正常。结论 PAHG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对组织刺激小,质软,接近正常组织,操作简单,是整复唇部组织微小缺损、凹陷畸形良好的软组织填充剂。

    作者:杨新;李冬梅;王峰;郑家伟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烤瓷冠在正畸临床中的运用

    1 临床资料 收集1995至1998年门诊患者81例。年龄在25~35岁之间。其中前牙扭转55例79颗,前伸26例32颗,错位21例25颗。2 材料 选用德国维他公司烤瓷材料及比色板。3 方法 3.1 对前牙扭转、错位牙体预备采用高速涡轮牙钻机,用不同型号的金钢砂针,根据咬牙合关系,在不影响固位形、抗力形的情况下,应尽量减少磨牙体组织,为了恢复患者的正常外形,对于扭转,错位牙要考虑烤瓷冠的唇侧边缘应完全由瓷覆盖,并深达龈下,并在基本唇侧相应的部分磨出肩台,通过烤瓷冠来完全恢复他的颜面部外形。

    作者:侯明斗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174例美貌人头颅X线定位影像测量分析

    在正颌外科中,经常要以患者头颅X线定位片进行颅骨测量,以判定颅骨发育的平衡关系,其中包括颌骨对颅底关系,牙齿对颌骨关系,上颌骨对下颌骨关系,上颌牙齿对应下颌牙齿关系。而对于正颌手术的患者也需要有一个颅骨测量的标准数据作参考,以判断手术方法及分析预后。多年来,临床沿用的头颅测量参考数据为1975年北京医科大学提供的北京地区正常人群测量标准。为此,笔者于1998年对大庆地区174例美貌个体进行头颅X线影像测量并加以分析,以期为正颌外科提供治疗依据。

    作者:李波;王丽艳;夏海燕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隆乳假体取出后继发腔内大出血1例

    1 临床资料 女,31岁。隆乳术后3年要求取出假体,于1999年3月在局麻下经腋下原切口取出盐水假体,术后伤口Ⅰ期愈合。2个月后因食用“摇头丸”在的士高运动较激烈,第2天感左侧胸部不适 ,明显大于右侧。第3天在当地医院经B超检查发现“左侧胸大肌后有积液”,抽出血样物后诊断为左侧胸大肌后出血。在左侧乳房下做切口排出约300ml血,应用止血药,绷带包扎,置引流条。术后第4天伤口闭合,局部肿胀减轻,但仍抽出150ml血样物,再用弹力带加压包扎,肌注立止血,每日一 次,术后第14天抽出50ml暗红色液体,第16天转来本院门诊。B超检查见左侧乳房后有5cm×5cm×2.8cm积液,用9号针从外侧刺入抽出60ml暗红色液体,B超检查未见积液,加压包扎。第21天检查又有积液,抽出同样颜色液体70ml,再加压包扎。第35天B超复查仍有液体。于局麻下取左侧乳晕边缘切口,逐层分离至腔隙包膜,切开包膜,见包膜内有大量渗出液及积血机化物。剪除包膜后观察10分钟,见无出血,逐层缝合切口,加压包扎,伤口Ⅰ期愈合。1个月后复查未见积血。

    作者:江松辉;张娟 刊期: 2001年第03期

中国美容整形外科杂志

中国美容整形外科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中国医师协会 辽宁省人民医院 沈阳军区总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