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双侧双蒂推移皮瓣修复慢性溃疡

刘维平;田文;金丹

关键词:皮瓣修复, 慢性溃疡, 开放性胫腓骨骨折, 小腿, 现报道如下, 致伤原因, 严重损伤, 术后随访, 手术修复, 伤后时间, 前臂烧伤, 皮肤缺损, 皮肤坏死, 临床资料, 反复感染, 创面, 烧烫伤, 软组织, 腐蚀伤, 电灼伤
摘要:各种原因所致的慢性溃疡,创面不易愈合,均应采用手术修复。近6年来,我们用双侧双蒂推移皮瓣修复慢性溃疡18例,获得满意效果。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 18例中,男11例,女7例。年龄32~51岁,平均36.5岁。致伤原因:开放性胫腓骨骨折6例,小腿软组织严重损伤4例,小腿烧烫伤3例,前臂烧伤2例,化学腐蚀伤大、小腿各1例,前臂电灼伤1例。均为伤后皮肤缺损或皮肤坏死,创面反复感染所致。伤后时间3个月~2年。溃疡面大13.5cm×8cm,小5cm×5cm。均采用双侧双蒂皮瓣修复。除1例早期出现皮瓣点状坏死,经换药治愈外,其余皮瓣全部成活。术后随访2~10个月,全部皮瓣外形满意,色泽、质地、感觉良好,无溃疡再发生。
中国美容整形外科杂志相关文献
  • 门诊整形术中碳酸化利多卡因局麻随机双盲对照临床研究

    在手术过程中减少患者的疼痛对受术者及术者都是很有益处的,尽管有些患者在手术中单纯使用局麻药即可达到较好的麻醉效果,但有些患者需要附加其它的止痛及镇静药物,这样即增加患者的花费又耗时,甚至引起药物的禁忌。利多卡因是常见的局部麻醉药物之一,由于制剂技术方面的因素pH在5.0~7.0的利多卡因溶液稳定,药物有效期3~5年,用碳酸化利多卡因或碳酸丁哌卡因行臂丛或硬膜外阻滞时的潜伏期明显缩短,麻醉强度增加,离体研究表明碳酸化的局麻药能增加局麻药穿透神经膜的弥散能力,起效快,并能降低局麻药的低有效阻滞浓度[1],本试验分析注射碳酸化的利多卡因pH值对疼痛的影响。

    作者:汤苏阳;徐获荣;鲁开化;艾玉峰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对断足再植术后患者实施整体护理的评价

    1998年3月至1999年12月共进行踝部水平断足再植8例,运用护理程序,结合患者生理、心理动态变化特点实施系统化整体护理,有力地促进患者术后全面康复。1 临床资料 本组男7例,女1例。年龄14~45岁。其中绞轧伤5例,挤压伤2例,切割伤1例。离断平面,踝上10cm离断1例,踝平面离断5例,足跟离断1例,踝下5cm离断1例。2 护理计划 2.1 焦虑 对意外创伤一时难以承受,担心得不到满意治疗和护理,担忧断足能否成活,怕无法适应病后生活。2.1.1 护理目标 患者尽快熟悉病后生活,对疾病有所了解和认识,能以良好的心境积极配合治疗。

    作者:俞曼芳;楼葛燕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固体硅胶隆鼻术失败相关因素的探讨

    1990年1月至1998年12月的8年间, 共处理固态硅胶隆鼻术后各类并发症及非手术所致失败患者44例(其中包括院外术后并发症来我院就诊16例),现分析如下。1 临床资料 本组44例,男4例,女40例。L型、柳叶型各22例。由非手术引起假体取出的患者13例,包括心理障碍12例,排异1例。因各种手术并发症失败的有31例,其中隧道内积血(液)8例,假体不正16例,局部感染(含切口感染)4例,假体外露3例。两种以上并发症并存5例。

    作者:马继任;郭丹凤;邱晓东;何茂文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侧壁隆突法阴道紧缩整形术

    目的 为探讨更安全,有效的阴道紧缩整形术的手术方法。方法 采用阴道两侧壁切口,切除松弛的阴道粘膜,环形缝合缩紧阴道侧壁肌肉并形成隆突。结果 共行阴道紧缩整形术23例,随访17例,主客观均感觉效果良好。结论 该方法简单易行,效果确切,能在缩窄阴道内径的同时,使阴道侧壁肌肉隆起,达到增强刺激的目的,一举两得,并能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作者:牛克辉;李芸;钟文慧;朱莉;陈芳;黄文义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增生性瘢痕和瘢痕疙瘩中PKC活性测定

    目的 测定增生性瘢痕和瘢痕疙瘩等瘢痕组织中PKC活性变化,探讨PKC在瘢痕形成中的作用。方法 利用PKC活化后催化底物多肽磷酸化,然后计数底物中掺入32P的放射活性的原理,测定增生性瘢痕、瘢痕疙瘩、成熟瘢痕和正常皮肤组织中PKC活性。结果 增生性瘢痕和瘢痕疙瘩组织中PKC的活性显著高于成熟瘢痕和正常皮肤(P<0.001,分别高出正常皮肤318.30%和519.07%),瘢痕疙瘩高于增生性瘢痕(P<0.001,高出48.60%)而成熟瘢痕和正常皮肤间没有差异(P>0.05)。结论 瘢痕组织中PKC活性升高且与增生程度相关,提示PKC可能参与了细胞增殖和合成物质的信号转导。

    作者:张选奋;鲁开化;李荟元;季少平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聚丙烯酰胺水凝胶在唇部整复中的应用附23例报告

    目的 应用聚丙烯酰胺水凝胶(PAHG)整复唇红、唇部凹陷、唇珠缺损、薄唇,探索唇部整复新方法。方法 23例不同程度唇部缺损、凹陷畸形,根据缺损大小,个性化地选用PAHG-C型注射植入口轮匝肌下,充分塑形。结果 其中22例效果满意,1例出现硬结,抽出后2个月再次植入,随访3个月至1年无不良反应,唇部外形良好,手感柔软,神经感觉正常。结论 PAHG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对组织刺激小,质软,接近正常组织,操作简单,是整复唇部组织微小缺损、凹陷畸形良好的软组织填充剂。

    作者:杨新;李冬梅;王峰;郑家伟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外源性透明质酸对兔耳创面胶原代谢的影响

    目的 通过观察外源性透明质酸(HA)对兔耳创面愈合前后胶原代谢的影响,探讨透明质酸抑制瘢痕增生的机理。方法 18只日本大耳白兔,建立兔耳创伤愈合模型后,随机分成2%HA治疗组(A组),1%HA治疗组(B组)和生理盐水对照组(C组)。术后第3、7、10、14、18天取标本匀浆后测定羟脯氨酸(HPr)含量,将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 A、B两组羟脯氨酸含量明显低于C组(P<0.01),A、B两组间也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HA能够抑制成纤维细胞合成胶原,其作用有剂量依赖性。

    作者:李希军;柳大烈;张阳;安天义;王吉慧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现代生物工程技术在美容学中的应用

    由于多学科的交叉发展,现代美容模式已呈现出多元化、多层次、整体性的发展势头。现代生物工程技术的飞速发展,以及生物工程技术向医学整形及美容化妆品制造领域的渗透和广泛应用,给整形科学、美容学、化妆品学都带来了全新的发展机遇。1 基因工程技术在美容学中的应用 将基因工程技术应用于整形及美容护肤方面,可以发挥神奇的效果。利用DNA重组技术,可以将一些在美容和整形中起重要作用的蛋白质(如各种细胞生长因子),在真核及原核细胞中高效表达,使得适量补充某些外源性蛋白质成为可能,真正解决了其它方法不能解决的问题。这些蛋白质可以加速皮肤损伤过程中胶原合成的增加,增加血管内皮细胞受体敏感性,加速破损细胞的上皮组织愈合,减少继发感染及愈合延迟的发生。对于各种整形手术,如文眉、文唇、文眼线及各种修复术等发挥积极作用。

    作者:李校堃;姚成灿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眶隔固定及眼轮匝肌悬吊眼袋整形术女性臀部肥胖分型与臀部脂肪吸脂塑形术

    目的 探讨中国女性臀部分型与臀区塑形吸脂术中分区的应用。方法 1996年至今,按臀部肥胖分型理论,用改进的肿胀麻醉配方,与负压抽脂塑形方法,治疗女性臀部、股部各类型肥胖46例。结果 经6~36个月随访,均达到理想的体型雕塑曲线美的吸脂效果。结论 采用臀区分型理论用于指导臀部与股部肥胖的吸脂雕塑人体曲线及采用改进的肿胀负压吸脂术有理想的治疗效果,值得推广。

    作者:沈建忠;胡小春;蔡群;黄彬;马庆安;杨晓惠;徐红霞;徐武夷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肌成纤维细胞在创面愈合及瘢痕形成中的作用

    正常创面愈合过程中的创面收缩或过度愈合引起的病理性瘢痕以及各种纤维化疾病中,肌成纤维细胞的作用越来越受到学者们的广泛关注。围绕肌成纤维细胞的结构特征、来源、作用、转归以及调节机制等问题已有大量文献报道,本文在参考有关文献的基础上,将有关问题作一综述。1 肌成纤维细胞简介 Gabbiani和Majino等(1971)将离体的肉芽肿包膜条加上平滑肌刺激物时,可引起其收缩,并发现在形态及生物学上具有成纤维细胞(Fibroblast, Fb)和平滑肌细胞双重特性的特殊细胞,故有了肌成纤维细胞(Myofibroblast, MFb)一词的出现。

    作者:刘建波;李荟元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双侧双蒂推移皮瓣修复慢性溃疡

    各种原因所致的慢性溃疡,创面不易愈合,均应采用手术修复。近6年来,我们用双侧双蒂推移皮瓣修复慢性溃疡18例,获得满意效果。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 18例中,男11例,女7例。年龄32~51岁,平均36.5岁。致伤原因:开放性胫腓骨骨折6例,小腿软组织严重损伤4例,小腿烧烫伤3例,前臂烧伤2例,化学腐蚀伤大、小腿各1例,前臂电灼伤1例。均为伤后皮肤缺损或皮肤坏死,创面反复感染所致。伤后时间3个月~2年。溃疡面大13.5cm×8cm,小5cm×5cm。均采用双侧双蒂皮瓣修复。除1例早期出现皮瓣点状坏死,经换药治愈外,其余皮瓣全部成活。术后随访2~10个月,全部皮瓣外形满意,色泽、质地、感觉良好,无溃疡再发生。

    作者:刘维平;田文;金丹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小剂量平阳霉素瘤内注射治疗小儿真性血管瘤的疗效观察

    血管瘤从病理上可分为真性血管瘤和血管畸形。本文中的真性血管瘤主要是指旺盛增生的混合性血管瘤[1]。真性血管瘤在临床上很常见且对婴幼儿危害较大。笔者的目的是想找到一种真正有效又无明显后遗症的治疗方法。选用毒性低,副作用小的平阳霉素低浓度(1mg/ml)按公斤体重分次瘤内注射。通过对34例真性血管瘤患儿行小剂量平阳霉素瘤内注射,发现平阳霉素对婴幼儿真性血管瘤有100%的疗效,随访6个月至1年,没有发现明显的不良反应。对于生长迅速的混合性血管瘤一直未找到很好的治疗方法。冷冻、放疗将不可避免地产生瘢痕或皮肤色素性改变,硬化剂注射更适用于海绵状血管瘤,激光治疗也是难以抑制生长迅速的混合性血管瘤。所以本文介绍的小剂量平阳霉素瘤内注射不失为一种值得推广的临床治疗方法。

    作者:殷世杰;刘春利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眶隔固定及眼轮匝肌悬吊眼袋整形术

    下眼袋的形成,是面部老化的表现。传统的眼袋整形,常易产生下睑外翻及凹陷等并发症。1997年始,笔者采用眼轮匝肌悬吊同时行眶隔固定矫治下眼袋38例,手术效果满意,无1例并发症发生。1 临床资料本组38例,女34例,男4例。年龄28~65岁之间。其中9例为采用传统方法后效果不佳或不久复发,下睑轻度外翻,采用此法无1例出现下睑外翻及凹陷畸形等并发症。随访2年半,38例病人,治疗效果满意。

    作者:余萍;李朝阳;郭智龙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隆乳手术浅见

    1995年以来,本人有较多时间从事整形美容门诊工作,先后诊治有关隆乳手术问题的患者500余例次。包括咨询、检查、选择治疗方案、假体选定,参加手术以及术后复查和并发症处理等。有成功的经验,也有失败的教训,为更好地总结经验,进一步提高和完善此术式,就以下问题谈几点肤浅的意见。

    作者: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眶周外伤性畸形的后期整复体会

    目的 探讨眶周外伤性畸形后期整复的理想方法。方法 自1989年以来,笔者依据眶周畸形程度的不同,采用瘢痕松解植皮、局部皮瓣转移、颞肌或筋膜瓣转移、内外眦整复、自体组织及组织代用品填充等多种方法综合整复。结果 治疗23例,容貌改善,效果满意。结论 眶周畸形的后期整复在修复软组织缺损的同时,应注重硬组织的填充和复位,兼顾内外眦的整复;如眼球已摘除应尽可能安装眼座、佩带义眼。这样才能获得理想的效果。

    作者:韦强;陈石海;黎冻;刘庆丰;周翔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烤瓷冠在正畸临床中的运用

    1 临床资料 收集1995至1998年门诊患者81例。年龄在25~35岁之间。其中前牙扭转55例79颗,前伸26例32颗,错位21例25颗。2 材料 选用德国维他公司烤瓷材料及比色板。3 方法 3.1 对前牙扭转、错位牙体预备采用高速涡轮牙钻机,用不同型号的金钢砂针,根据咬牙合关系,在不影响固位形、抗力形的情况下,应尽量减少磨牙体组织,为了恢复患者的正常外形,对于扭转,错位牙要考虑烤瓷冠的唇侧边缘应完全由瓷覆盖,并深达龈下,并在基本唇侧相应的部分磨出肩台,通过烤瓷冠来完全恢复他的颜面部外形。

    作者:侯明斗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水凝胶与硅凝胶在香猪乳腺组织下的生物学性状的观察(Ⅱ)

    4 结果二:不同时期水凝胶比重的测量取注入香猪乳腺下的水凝胶、抗生素、麻醉药的混合液及不同观察时期的腺体下水凝胶各1ml,分析天平称重后放于37℃烤箱72小时,烤干后称重(表1,图7)。术后半个月体积缩小约为21%,其中第2周内缩小幅度大为11%。而到第4个月后则基本稳定,无明显变化,这与临床上的观察结果相符。

    作者:周智;鲁开化;王红英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横切口内眦赘皮整形术

    目的 为了探求一种简单有效的内眦赘皮矫治术。方法 采用横切法行内眦赘皮整形术104例,其中赘皮成形与隆鼻、重睑术I期完成32例,与重睑术同时进行64例,单纯赘皮成形术8例。结果 术后1个月6例出现内眦部增生发红,4例下睑部切口增生发红,3个月后逐渐软化消退,86例随访3个月至18个月,获得满意的效果。结论 该方法设计简单,操作容易,术后内眦成形良好,瘢痕不显。

    作者:马应成;孙福田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乳头凹陷隆起器临床应用报道附346例

    目的 由于手术治疗先天性乳头凹陷常有些严重并发症,故研究利用非手术负压吸引疗法,将凹陷乳头吸出,并维持到正常状态。方法 制作乳头凹陷隆起器,用负压吸引原理,将乳头吸引出并维持到正常状态。操作应仔细并循序渐进,防止乳头缺血坏死。一般30天左右,乳头不再回缩。继续佩带3个月,以巩固疗效。结果 346例均得到随访,随访时间3~12个月,随访期间内观察,除7例外,均获得良好的近期效果达98%。结论 由于乳头凹陷隆起器用于先天性乳头凹陷治疗临床近期效果较好。为目前较佳的非手术治疗方法,但还须进一步观察。

    作者:姜会庆;汤黎明;陈一飞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注射法硅胶隆鼻术后并发症及其治疗

    目的 观察注射法硅胶(液态)隆鼻术的各种不良反应并探索其治疗方法。方法 在局麻下将病变鼻部位的液态硅胶彻底刮除后,用双氧水或含抗生素生理盐水作局部冲洗,随后根据情况部分患者即刻行人工骨鼻外形再塑术,术后配合口服或静滴抗生素治疗。结果 1994年至2000年共完成59例手术,随访3个月至5年,均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结论 液态硅胶不适合用于注射法隆鼻,彻底清创是治疗各种不良反应唯一有效手段。

    作者:宋建星;邢新;刘军;陈江萍;郭恩覃 刊期: 2001年第03期

中国美容整形外科杂志

中国美容整形外科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中国医师协会 辽宁省人民医院 沈阳军区总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