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萍;李朝阳;郭智龙
有关预防用药占抗菌药物总量的比例,目前尚缺少精确的统计资料,国外某些作者报告为30%~40%。近年来,在整形外科领域,清洁伤口手术应用抗菌药物预防术后感染越来越普及,究竟疗效如何,没有定论,为此我们调查分析了我院整形外科自1998年1月至1999年12月共2年4?282例清洁伤口手术,现将调查结果报道如下。
作者:李小云;罗盛康;李建秋 刊期: 2001年第03期
目的 通过对医用聚丙烯酰胺水凝胶(Amazingel)化学结构分析,C、H、O、N元素之间的分子链、交联、支链离解等结构的变化。方法 采用红外吸收光谱KBR压片法。结果 KBR压片法红外吸收光谱图中有酰胺基、仲酰胺、亚甲基的特征峰与标准聚丙烯酰胺图谱基本相同。结论 该材料属高分子三维网状结构的聚合物,没有发现有链和支链分子间的离解,其化学结构稳定。
作者:金宝玉;曹孟君;刘白则;侯泽民;王洁晴;高景恒;谢俊杰 刊期: 2001年第03期
先天性鼻部脑膜脑膨出临床少见,患者大多伴有颜面畸形。从1992年2月至1996年9月笔者采用鼻侧切开入路,利用有机玻璃嵌入,额肌骨膜瓣转移修补颅底缺损,鼻骨重塑整复颜面畸形的方法治疗2例患者,均获得成功,现报道如下。1 手术方法 采用经口气管插管静脉复合麻醉,患侧鼻侧切开入路,分离出双侧鼻骨。沿鼻骨与上颌骨交界处锯开鼻骨,在额骨鼻突与鼻骨的交接处凿除发育不良的鼻骨上端,将带鼻骨的皮瓣翻向健侧,暴露膨出物。探查膨出物蒂部,在近颅底骨质缺损处,将膨出物根部用丝线缝合结扎切除。将塑形后的有机玻璃嵌入骨质缺损处,依缺损大小设计以健侧滑车上动脉为蒂的额肌骨膜瓣,描记后沿切口上端向额部延长切口(额部皮肤切口呈“W”形),分离并形成额肌骨膜瓣,将该瓣转移至颅底缺损区,与周围组织缝合固定后用患侧鼻腔粘膜瓣转移覆盖加固。中厚皮片移植修复鼻腔粘膜缺损,矫正偏歪的鼻中隔,碘仿纱布填充双侧鼻腔。修整鼻骨根部及上颌骨额突,将鼻骨畸形的骨折后塑形,并以5-0不锈钢丝与周围骨质栓结固定逐层缝合切口,用齿科印模胶外鼻塑形固定。术后10~12天解除外固定,抽出碘仿纱布。
作者:董立鹏;车毅;姜群;丁玉虎 刊期: 2001年第03期
目的 观察注射法硅胶(液态)隆鼻术的各种不良反应并探索其治疗方法。方法 在局麻下将病变鼻部位的液态硅胶彻底刮除后,用双氧水或含抗生素生理盐水作局部冲洗,随后根据情况部分患者即刻行人工骨鼻外形再塑术,术后配合口服或静滴抗生素治疗。结果 1994年至2000年共完成59例手术,随访3个月至5年,均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结论 液态硅胶不适合用于注射法隆鼻,彻底清创是治疗各种不良反应唯一有效手段。
作者:宋建星;邢新;刘军;陈江萍;郭恩覃 刊期: 2001年第03期
1995年3月至今,应用改良环乳晕双环切口治疗乳房下垂和巨乳15例,效果良好。现报道如下。1 手术方法 1.1 术前设计 患者端坐,双手自然下垂,检查乳房下垂的程度,首先以乳头正中为圆心,以2cm为半径画出乳晕切口内环;设计者手托乳房将乳头定位于锁骨中线第四肋间,并标出乳房皱襞的位置,经乳头垂线距乳房皱襞上方6~8cm为定点,再以乳头为圆心,以乳头至该点距离为半径画圆为外环,两环之间即为去表皮的区域,外环至乳房基底即为皮下潜行剥离区(图1)。
作者:刘玉生;杨光;袁星;袁钟岱 刊期: 2001年第03期
1990年1月至1998年12月的8年间, 共处理固态硅胶隆鼻术后各类并发症及非手术所致失败患者44例(其中包括院外术后并发症来我院就诊16例),现分析如下。1 临床资料 本组44例,男4例,女40例。L型、柳叶型各22例。由非手术引起假体取出的患者13例,包括心理障碍12例,排异1例。因各种手术并发症失败的有31例,其中隧道内积血(液)8例,假体不正16例,局部感染(含切口感染)4例,假体外露3例。两种以上并发症并存5例。
作者:马继任;郭丹凤;邱晓东;何茂文 刊期: 2001年第03期
目的 应用聚丙烯酰胺水凝胶(PAHG)整复唇红、唇部凹陷、唇珠缺损、薄唇,探索唇部整复新方法。方法 23例不同程度唇部缺损、凹陷畸形,根据缺损大小,个性化地选用PAHG-C型注射植入口轮匝肌下,充分塑形。结果 其中22例效果满意,1例出现硬结,抽出后2个月再次植入,随访3个月至1年无不良反应,唇部外形良好,手感柔软,神经感觉正常。结论 PAHG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对组织刺激小,质软,接近正常组织,操作简单,是整复唇部组织微小缺损、凹陷畸形良好的软组织填充剂。
作者:杨新;李冬梅;王峰;郑家伟 刊期: 2001年第03期
目的 由于手术治疗先天性乳头凹陷常有些严重并发症,故研究利用非手术负压吸引疗法,将凹陷乳头吸出,并维持到正常状态。方法 制作乳头凹陷隆起器,用负压吸引原理,将乳头吸引出并维持到正常状态。操作应仔细并循序渐进,防止乳头缺血坏死。一般30天左右,乳头不再回缩。继续佩带3个月,以巩固疗效。结果 346例均得到随访,随访时间3~12个月,随访期间内观察,除7例外,均获得良好的近期效果达98%。结论 由于乳头凹陷隆起器用于先天性乳头凹陷治疗临床近期效果较好。为目前较佳的非手术治疗方法,但还须进一步观察。
作者:姜会庆;汤黎明;陈一飞 刊期: 2001年第03期
正常创面愈合过程中的创面收缩或过度愈合引起的病理性瘢痕以及各种纤维化疾病中,肌成纤维细胞的作用越来越受到学者们的广泛关注。围绕肌成纤维细胞的结构特征、来源、作用、转归以及调节机制等问题已有大量文献报道,本文在参考有关文献的基础上,将有关问题作一综述。1 肌成纤维细胞简介 Gabbiani和Majino等(1971)将离体的肉芽肿包膜条加上平滑肌刺激物时,可引起其收缩,并发现在形态及生物学上具有成纤维细胞(Fibroblast, Fb)和平滑肌细胞双重特性的特殊细胞,故有了肌成纤维细胞(Myofibroblast, MFb)一词的出现。
作者:刘建波;李荟元 刊期: 2001年第03期
目的 为探讨更安全,有效的阴道紧缩整形术的手术方法。方法 采用阴道两侧壁切口,切除松弛的阴道粘膜,环形缝合缩紧阴道侧壁肌肉并形成隆突。结果 共行阴道紧缩整形术23例,随访17例,主客观均感觉效果良好。结论 该方法简单易行,效果确切,能在缩窄阴道内径的同时,使阴道侧壁肌肉隆起,达到增强刺激的目的,一举两得,并能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作者:牛克辉;李芸;钟文慧;朱莉;陈芳;黄文义 刊期: 2001年第03期
血管瘤从病理上可分为真性血管瘤和血管畸形。本文中的真性血管瘤主要是指旺盛增生的混合性血管瘤[1]。真性血管瘤在临床上很常见且对婴幼儿危害较大。笔者的目的是想找到一种真正有效又无明显后遗症的治疗方法。选用毒性低,副作用小的平阳霉素低浓度(1mg/ml)按公斤体重分次瘤内注射。通过对34例真性血管瘤患儿行小剂量平阳霉素瘤内注射,发现平阳霉素对婴幼儿真性血管瘤有100%的疗效,随访6个月至1年,没有发现明显的不良反应。对于生长迅速的混合性血管瘤一直未找到很好的治疗方法。冷冻、放疗将不可避免地产生瘢痕或皮肤色素性改变,硬化剂注射更适用于海绵状血管瘤,激光治疗也是难以抑制生长迅速的混合性血管瘤。所以本文介绍的小剂量平阳霉素瘤内注射不失为一种值得推广的临床治疗方法。
作者:殷世杰;刘春利 刊期: 2001年第03期
4 结果二:不同时期水凝胶比重的测量取注入香猪乳腺下的水凝胶、抗生素、麻醉药的混合液及不同观察时期的腺体下水凝胶各1ml,分析天平称重后放于37℃烤箱72小时,烤干后称重(表1,图7)。术后半个月体积缩小约为21%,其中第2周内缩小幅度大为11%。而到第4个月后则基本稳定,无明显变化,这与临床上的观察结果相符。
作者:周智;鲁开化;王红英 刊期: 2001年第03期
目的 观察不同的术式对不同成因的睑袋的整复效果,为睑袋的整复积累临床经验。方法 对236例睑袋患者,根据具体情况采用结膜径路的眶脂去除术(41例)、单纯松弛皮肤去除术(25例)、单纯眼轮匝肌整复术(8例)、皮肤径路的眶脂去除下睑支持结构加固术(149例)以及保留眶脂的睑袋整复术(13例)进行整复。结果 2例患者因双侧下睑区不规则膨出,1例患者下睑切口位置高低不一,进行了再次整复术;3例患者早期下睑皮肤瘀斑明显,2例患者早期有轻度睑球分离,随着时间的延长,症状都消失;其余患者都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结论 睑袋形成的原因各异,患者的年龄、职业以及对手术的期望值差别较大,术前对患者的情况有一个正确的认识,选择合适的术式,术中注意处理每一个环节,绝大多数患者都能取得满意的效果。
作者:胡琼华;王炜;祁佐良;董佳生;林晓曦;张余光 刊期: 2001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中国女性臀部分型与臀区塑形吸脂术中分区的应用。方法 1996年至今,按臀部肥胖分型理论,用改进的肿胀麻醉配方,与负压抽脂塑形方法,治疗女性臀部、股部各类型肥胖46例。结果 经6~36个月随访,均达到理想的体型雕塑曲线美的吸脂效果。结论 采用臀区分型理论用于指导臀部与股部肥胖的吸脂雕塑人体曲线及采用改进的肿胀负压吸脂术有理想的治疗效果,值得推广。
作者:沈建忠;胡小春;蔡群;黄彬;马庆安;杨晓惠;徐红霞;徐武夷 刊期: 2001年第03期
目的 预防和治疗隆乳术后纤维包膜挛缩。方法 对531例隆乳术患者,作者采用了以下几种方法:①适当扩大剥离的腔穴,一般较之假体直径大约3~4cm。②术后按摩及接受手术者自身有节奏的运动。③对已发生挛缩的纤维包膜进行手术松解。④术后应用负压引流。结果 早年142例中35例发生纤维包膜挛缩,按Baker法分类为Ⅲ°,其中18例再次手术,松解包膜,6例取除假体。531例手术包膜纤维化发生率为6.5%,较以往明显降低。结论 术后坚持按摩及适当的运动,可以预防隆乳术后包膜挛缩。
作者:张志升;张磊;沙荣珍 刊期: 2001年第03期
目的 测定增生性瘢痕和瘢痕疙瘩等瘢痕组织中PKC活性变化,探讨PKC在瘢痕形成中的作用。方法 利用PKC活化后催化底物多肽磷酸化,然后计数底物中掺入32P的放射活性的原理,测定增生性瘢痕、瘢痕疙瘩、成熟瘢痕和正常皮肤组织中PKC活性。结果 增生性瘢痕和瘢痕疙瘩组织中PKC的活性显著高于成熟瘢痕和正常皮肤(P<0.001,分别高出正常皮肤318.30%和519.07%),瘢痕疙瘩高于增生性瘢痕(P<0.001,高出48.60%)而成熟瘢痕和正常皮肤间没有差异(P>0.05)。结论 瘢痕组织中PKC活性升高且与增生程度相关,提示PKC可能参与了细胞增殖和合成物质的信号转导。
作者:张选奋;鲁开化;李荟元;季少平 刊期: 2001年第03期
目的 为了探求一种简单有效的内眦赘皮矫治术。方法 采用横切法行内眦赘皮整形术104例,其中赘皮成形与隆鼻、重睑术I期完成32例,与重睑术同时进行64例,单纯赘皮成形术8例。结果 术后1个月6例出现内眦部增生发红,4例下睑部切口增生发红,3个月后逐渐软化消退,86例随访3个月至18个月,获得满意的效果。结论 该方法设计简单,操作容易,术后内眦成形良好,瘢痕不显。
作者:马应成;孙福田 刊期: 2001年第03期
由于多学科的交叉发展,现代美容模式已呈现出多元化、多层次、整体性的发展势头。现代生物工程技术的飞速发展,以及生物工程技术向医学整形及美容化妆品制造领域的渗透和广泛应用,给整形科学、美容学、化妆品学都带来了全新的发展机遇。1 基因工程技术在美容学中的应用 将基因工程技术应用于整形及美容护肤方面,可以发挥神奇的效果。利用DNA重组技术,可以将一些在美容和整形中起重要作用的蛋白质(如各种细胞生长因子),在真核及原核细胞中高效表达,使得适量补充某些外源性蛋白质成为可能,真正解决了其它方法不能解决的问题。这些蛋白质可以加速皮肤损伤过程中胶原合成的增加,增加血管内皮细胞受体敏感性,加速破损细胞的上皮组织愈合,减少继发感染及愈合延迟的发生。对于各种整形手术,如文眉、文唇、文眼线及各种修复术等发挥积极作用。
作者:李校堃;姚成灿 刊期: 2001年第03期
在手术过程中减少患者的疼痛对受术者及术者都是很有益处的,尽管有些患者在手术中单纯使用局麻药即可达到较好的麻醉效果,但有些患者需要附加其它的止痛及镇静药物,这样即增加患者的花费又耗时,甚至引起药物的禁忌。利多卡因是常见的局部麻醉药物之一,由于制剂技术方面的因素pH在5.0~7.0的利多卡因溶液稳定,药物有效期3~5年,用碳酸化利多卡因或碳酸丁哌卡因行臂丛或硬膜外阻滞时的潜伏期明显缩短,麻醉强度增加,离体研究表明碳酸化的局麻药能增加局麻药穿透神经膜的弥散能力,起效快,并能降低局麻药的低有效阻滞浓度[1],本试验分析注射碳酸化的利多卡因pH值对疼痛的影响。
作者:汤苏阳;徐获荣;鲁开化;艾玉峰 刊期: 2001年第03期
下眼袋的形成,是面部老化的表现。传统的眼袋整形,常易产生下睑外翻及凹陷等并发症。1997年始,笔者采用眼轮匝肌悬吊同时行眶隔固定矫治下眼袋38例,手术效果满意,无1例并发症发生。1 临床资料本组38例,女34例,男4例。年龄28~65岁之间。其中9例为采用传统方法后效果不佳或不久复发,下睑轻度外翻,采用此法无1例出现下睑外翻及凹陷畸形等并发症。随访2年半,38例病人,治疗效果满意。
作者:余萍;李朝阳;郭智龙 刊期: 2001年第0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