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建忠;胡小春;蔡群;黄彬;马庆安;杨晓惠;徐红霞;徐武夷
各种原因所致的慢性溃疡,创面不易愈合,均应采用手术修复。近6年来,我们用双侧双蒂推移皮瓣修复慢性溃疡18例,获得满意效果。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 18例中,男11例,女7例。年龄32~51岁,平均36.5岁。致伤原因:开放性胫腓骨骨折6例,小腿软组织严重损伤4例,小腿烧烫伤3例,前臂烧伤2例,化学腐蚀伤大、小腿各1例,前臂电灼伤1例。均为伤后皮肤缺损或皮肤坏死,创面反复感染所致。伤后时间3个月~2年。溃疡面大13.5cm×8cm,小5cm×5cm。均采用双侧双蒂皮瓣修复。除1例早期出现皮瓣点状坏死,经换药治愈外,其余皮瓣全部成活。术后随访2~10个月,全部皮瓣外形满意,色泽、质地、感觉良好,无溃疡再发生。
作者:刘维平;田文;金丹 刊期: 2001年第03期
1 临床资料 收集1995至1998年门诊患者81例。年龄在25~35岁之间。其中前牙扭转55例79颗,前伸26例32颗,错位21例25颗。2 材料 选用德国维他公司烤瓷材料及比色板。3 方法 3.1 对前牙扭转、错位牙体预备采用高速涡轮牙钻机,用不同型号的金钢砂针,根据咬牙合关系,在不影响固位形、抗力形的情况下,应尽量减少磨牙体组织,为了恢复患者的正常外形,对于扭转,错位牙要考虑烤瓷冠的唇侧边缘应完全由瓷覆盖,并深达龈下,并在基本唇侧相应的部分磨出肩台,通过烤瓷冠来完全恢复他的颜面部外形。
作者:侯明斗 刊期: 2001年第03期
自1998年以来,我们开始用自制的三种不同的小型皮肤拉钩,在眼周、面颊、耳后等部位整形美容手术中使用。1 材料 大号别针2只,直径0.1cm不锈钢丝20cm,不锈钢尺1把,电烙铁1把,焊锡若干。2 制作方法 2.1 单钩制作 取大别针1只,用技工钳松开弹力圈,拉直,在末端1.0cm处弯成“U”形钩,钩端必须保持0.5cm。
作者:任飞;张保祥;付沛养 刊期: 2001年第03期
处女膜修补术后因愈合不良而再次手术的较为多见。我们自1995年5月至2000年6月共收治64例。其中12例术后复发,分析原因和采取对策,收效显著,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 本组12例。年龄20~26岁。裂伤部位多见截石位3、6、9点,裂伤长度0.5~1.5cm,深处常见于6点,至粘膜基底,甚者达阴道壁层。1例有性生活史未见出血,检查发现处女膜环松弛,无放射状裂伤,两处裂口1例,三处裂口9例,四处裂口1例。门诊手术者4例,住院8例。结果:术后7天拆线,住院7天者5人均完全愈合,住院3天者3人其中1例边缘小裂口,2例完全愈合,门诊4人均有不同程度裂开,其中2例裂开达1/2,1例较术前更甚,1例边缘略裂开。随访3~6个月,创面愈合良好,无再次裂开。
作者:杨连华;范美娟;姚建民 刊期: 2001年第03期
下眼袋的形成,是面部老化的表现。传统的眼袋整形,常易产生下睑外翻及凹陷等并发症。1997年始,笔者采用眼轮匝肌悬吊同时行眶隔固定矫治下眼袋38例,手术效果满意,无1例并发症发生。1 临床资料本组38例,女34例,男4例。年龄28~65岁之间。其中9例为采用传统方法后效果不佳或不久复发,下睑轻度外翻,采用此法无1例出现下睑外翻及凹陷畸形等并发症。随访2年半,38例病人,治疗效果满意。
作者:余萍;李朝阳;郭智龙 刊期: 2001年第03期
血管瘤从病理上可分为真性血管瘤和血管畸形。本文中的真性血管瘤主要是指旺盛增生的混合性血管瘤[1]。真性血管瘤在临床上很常见且对婴幼儿危害较大。笔者的目的是想找到一种真正有效又无明显后遗症的治疗方法。选用毒性低,副作用小的平阳霉素低浓度(1mg/ml)按公斤体重分次瘤内注射。通过对34例真性血管瘤患儿行小剂量平阳霉素瘤内注射,发现平阳霉素对婴幼儿真性血管瘤有100%的疗效,随访6个月至1年,没有发现明显的不良反应。对于生长迅速的混合性血管瘤一直未找到很好的治疗方法。冷冻、放疗将不可避免地产生瘢痕或皮肤色素性改变,硬化剂注射更适用于海绵状血管瘤,激光治疗也是难以抑制生长迅速的混合性血管瘤。所以本文介绍的小剂量平阳霉素瘤内注射不失为一种值得推广的临床治疗方法。
作者:殷世杰;刘春利 刊期: 2001年第03期
1990年1月至1998年12月的8年间, 共处理固态硅胶隆鼻术后各类并发症及非手术所致失败患者44例(其中包括院外术后并发症来我院就诊16例),现分析如下。1 临床资料 本组44例,男4例,女40例。L型、柳叶型各22例。由非手术引起假体取出的患者13例,包括心理障碍12例,排异1例。因各种手术并发症失败的有31例,其中隧道内积血(液)8例,假体不正16例,局部感染(含切口感染)4例,假体外露3例。两种以上并发症并存5例。
作者:马继任;郭丹凤;邱晓东;何茂文 刊期: 2001年第03期
1998年3月至1999年12月共进行踝部水平断足再植8例,运用护理程序,结合患者生理、心理动态变化特点实施系统化整体护理,有力地促进患者术后全面康复。1 临床资料 本组男7例,女1例。年龄14~45岁。其中绞轧伤5例,挤压伤2例,切割伤1例。离断平面,踝上10cm离断1例,踝平面离断5例,足跟离断1例,踝下5cm离断1例。2 护理计划 2.1 焦虑 对意外创伤一时难以承受,担心得不到满意治疗和护理,担忧断足能否成活,怕无法适应病后生活。2.1.1 护理目标 患者尽快熟悉病后生活,对疾病有所了解和认识,能以良好的心境积极配合治疗。
作者:俞曼芳;楼葛燕 刊期: 2001年第03期
目的 观察不同的术式对不同成因的睑袋的整复效果,为睑袋的整复积累临床经验。方法 对236例睑袋患者,根据具体情况采用结膜径路的眶脂去除术(41例)、单纯松弛皮肤去除术(25例)、单纯眼轮匝肌整复术(8例)、皮肤径路的眶脂去除下睑支持结构加固术(149例)以及保留眶脂的睑袋整复术(13例)进行整复。结果 2例患者因双侧下睑区不规则膨出,1例患者下睑切口位置高低不一,进行了再次整复术;3例患者早期下睑皮肤瘀斑明显,2例患者早期有轻度睑球分离,随着时间的延长,症状都消失;其余患者都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结论 睑袋形成的原因各异,患者的年龄、职业以及对手术的期望值差别较大,术前对患者的情况有一个正确的认识,选择合适的术式,术中注意处理每一个环节,绝大多数患者都能取得满意的效果。
作者:胡琼华;王炜;祁佐良;董佳生;林晓曦;张余光 刊期: 2001年第03期
目的 应用聚丙烯酰胺水凝胶(PAHG)整复唇红、唇部凹陷、唇珠缺损、薄唇,探索唇部整复新方法。方法 23例不同程度唇部缺损、凹陷畸形,根据缺损大小,个性化地选用PAHG-C型注射植入口轮匝肌下,充分塑形。结果 其中22例效果满意,1例出现硬结,抽出后2个月再次植入,随访3个月至1年无不良反应,唇部外形良好,手感柔软,神经感觉正常。结论 PAHG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对组织刺激小,质软,接近正常组织,操作简单,是整复唇部组织微小缺损、凹陷畸形良好的软组织填充剂。
作者:杨新;李冬梅;王峰;郑家伟 刊期: 2001年第03期
目的 将先进的激光技术应用于眼袋整复术,以提高疗效,减少并发症。方法 将230例不同类型的眼袋患者分为三组,A组:结膜径路眼袋整复术;用激光刀在结膜面切开,取出脂肪组织。B组:皮肤径路眼袋整复术;常规皮肤径路,用激光刀将脂肪取出,剪除多余的皮肤后缝合切口。C组:结膜径路眼袋整复术加下睑皮肤除皱术;第一步按A组的方法取出脂肪,第二步用激光行下睑皮肤除皱术。结果 采用激光联合疗法治疗不同类型的眼袋,术后经临床观察及随访,满意率97.29%。结论 将激光技术应用于眼袋整复术,可缩短手术时间,提高疗效,减少并发症。
作者:苑凯华;刘春利;李勤;赵艺琳 刊期: 2001年第03期
目的 观察注射法硅胶(液态)隆鼻术的各种不良反应并探索其治疗方法。方法 在局麻下将病变鼻部位的液态硅胶彻底刮除后,用双氧水或含抗生素生理盐水作局部冲洗,随后根据情况部分患者即刻行人工骨鼻外形再塑术,术后配合口服或静滴抗生素治疗。结果 1994年至2000年共完成59例手术,随访3个月至5年,均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结论 液态硅胶不适合用于注射法隆鼻,彻底清创是治疗各种不良反应唯一有效手段。
作者:宋建星;邢新;刘军;陈江萍;郭恩覃 刊期: 2001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继发性眼袋的病因并寻找更为有效合理的手术方法。方法 矢状面上将皮肤、眼轮匝肌分层切除、提紧,疝出的眶脂部分切除或眶缘释放;冠状面上将皮肤纵横双向提紧,肌层星形切除缝合,双向提紧。结果 64例中 63 例效果满意。结论 立体多向眼袋整形术是针对眼袋的发生机理而设计,可获良好效果。
作者:仝润泽;刘卫民 刊期: 2001年第03期
目的 通过观察外源性透明质酸(HA)对兔耳创面愈合前后胶原代谢的影响,探讨透明质酸抑制瘢痕增生的机理。方法 18只日本大耳白兔,建立兔耳创伤愈合模型后,随机分成2%HA治疗组(A组),1%HA治疗组(B组)和生理盐水对照组(C组)。术后第3、7、10、14、18天取标本匀浆后测定羟脯氨酸(HPr)含量,将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 A、B两组羟脯氨酸含量明显低于C组(P<0.01),A、B两组间也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HA能够抑制成纤维细胞合成胶原,其作用有剂量依赖性。
作者:李希军;柳大烈;张阳;安天义;王吉慧 刊期: 2001年第03期
先天性鼻部脑膜脑膨出临床少见,患者大多伴有颜面畸形。从1992年2月至1996年9月笔者采用鼻侧切开入路,利用有机玻璃嵌入,额肌骨膜瓣转移修补颅底缺损,鼻骨重塑整复颜面畸形的方法治疗2例患者,均获得成功,现报道如下。1 手术方法 采用经口气管插管静脉复合麻醉,患侧鼻侧切开入路,分离出双侧鼻骨。沿鼻骨与上颌骨交界处锯开鼻骨,在额骨鼻突与鼻骨的交接处凿除发育不良的鼻骨上端,将带鼻骨的皮瓣翻向健侧,暴露膨出物。探查膨出物蒂部,在近颅底骨质缺损处,将膨出物根部用丝线缝合结扎切除。将塑形后的有机玻璃嵌入骨质缺损处,依缺损大小设计以健侧滑车上动脉为蒂的额肌骨膜瓣,描记后沿切口上端向额部延长切口(额部皮肤切口呈“W”形),分离并形成额肌骨膜瓣,将该瓣转移至颅底缺损区,与周围组织缝合固定后用患侧鼻腔粘膜瓣转移覆盖加固。中厚皮片移植修复鼻腔粘膜缺损,矫正偏歪的鼻中隔,碘仿纱布填充双侧鼻腔。修整鼻骨根部及上颌骨额突,将鼻骨畸形的骨折后塑形,并以5-0不锈钢丝与周围骨质栓结固定逐层缝合切口,用齿科印模胶外鼻塑形固定。术后10~12天解除外固定,抽出碘仿纱布。
作者:董立鹏;车毅;姜群;丁玉虎 刊期: 2001年第03期
在手术过程中减少患者的疼痛对受术者及术者都是很有益处的,尽管有些患者在手术中单纯使用局麻药即可达到较好的麻醉效果,但有些患者需要附加其它的止痛及镇静药物,这样即增加患者的花费又耗时,甚至引起药物的禁忌。利多卡因是常见的局部麻醉药物之一,由于制剂技术方面的因素pH在5.0~7.0的利多卡因溶液稳定,药物有效期3~5年,用碳酸化利多卡因或碳酸丁哌卡因行臂丛或硬膜外阻滞时的潜伏期明显缩短,麻醉强度增加,离体研究表明碳酸化的局麻药能增加局麻药穿透神经膜的弥散能力,起效快,并能降低局麻药的低有效阻滞浓度[1],本试验分析注射碳酸化的利多卡因pH值对疼痛的影响。
作者:汤苏阳;徐获荣;鲁开化;艾玉峰 刊期: 2001年第03期
4 结果二:不同时期水凝胶比重的测量取注入香猪乳腺下的水凝胶、抗生素、麻醉药的混合液及不同观察时期的腺体下水凝胶各1ml,分析天平称重后放于37℃烤箱72小时,烤干后称重(表1,图7)。术后半个月体积缩小约为21%,其中第2周内缩小幅度大为11%。而到第4个月后则基本稳定,无明显变化,这与临床上的观察结果相符。
作者:周智;鲁开化;王红英 刊期: 2001年第03期
目的 预防和治疗隆乳术后纤维包膜挛缩。方法 对531例隆乳术患者,作者采用了以下几种方法:①适当扩大剥离的腔穴,一般较之假体直径大约3~4cm。②术后按摩及接受手术者自身有节奏的运动。③对已发生挛缩的纤维包膜进行手术松解。④术后应用负压引流。结果 早年142例中35例发生纤维包膜挛缩,按Baker法分类为Ⅲ°,其中18例再次手术,松解包膜,6例取除假体。531例手术包膜纤维化发生率为6.5%,较以往明显降低。结论 术后坚持按摩及适当的运动,可以预防隆乳术后包膜挛缩。
作者:张志升;张磊;沙荣珍 刊期: 2001年第03期
有关预防用药占抗菌药物总量的比例,目前尚缺少精确的统计资料,国外某些作者报告为30%~40%。近年来,在整形外科领域,清洁伤口手术应用抗菌药物预防术后感染越来越普及,究竟疗效如何,没有定论,为此我们调查分析了我院整形外科自1998年1月至1999年12月共2年4?282例清洁伤口手术,现将调查结果报道如下。
作者:李小云;罗盛康;李建秋 刊期: 2001年第03期
目的 由于手术治疗先天性乳头凹陷常有些严重并发症,故研究利用非手术负压吸引疗法,将凹陷乳头吸出,并维持到正常状态。方法 制作乳头凹陷隆起器,用负压吸引原理,将乳头吸引出并维持到正常状态。操作应仔细并循序渐进,防止乳头缺血坏死。一般30天左右,乳头不再回缩。继续佩带3个月,以巩固疗效。结果 346例均得到随访,随访时间3~12个月,随访期间内观察,除7例外,均获得良好的近期效果达98%。结论 由于乳头凹陷隆起器用于先天性乳头凹陷治疗临床近期效果较好。为目前较佳的非手术治疗方法,但还须进一步观察。
作者:姜会庆;汤黎明;陈一飞 刊期: 2001年第0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