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小云;罗盛康;李建秋
下眼袋的形成,是面部老化的表现。传统的眼袋整形,常易产生下睑外翻及凹陷等并发症。1997年始,笔者采用眼轮匝肌悬吊同时行眶隔固定矫治下眼袋38例,手术效果满意,无1例并发症发生。1 临床资料本组38例,女34例,男4例。年龄28~65岁之间。其中9例为采用传统方法后效果不佳或不久复发,下睑轻度外翻,采用此法无1例出现下睑外翻及凹陷畸形等并发症。随访2年半,38例病人,治疗效果满意。
作者:余萍;李朝阳;郭智龙 刊期: 2001年第03期
目的 测定增生性瘢痕和瘢痕疙瘩等瘢痕组织中PKC活性变化,探讨PKC在瘢痕形成中的作用。方法 利用PKC活化后催化底物多肽磷酸化,然后计数底物中掺入32P的放射活性的原理,测定增生性瘢痕、瘢痕疙瘩、成熟瘢痕和正常皮肤组织中PKC活性。结果 增生性瘢痕和瘢痕疙瘩组织中PKC的活性显著高于成熟瘢痕和正常皮肤(P<0.001,分别高出正常皮肤318.30%和519.07%),瘢痕疙瘩高于增生性瘢痕(P<0.001,高出48.60%)而成熟瘢痕和正常皮肤间没有差异(P>0.05)。结论 瘢痕组织中PKC活性升高且与增生程度相关,提示PKC可能参与了细胞增殖和合成物质的信号转导。
作者:张选奋;鲁开化;李荟元;季少平 刊期: 2001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眶周外伤性畸形后期整复的理想方法。方法 自1989年以来,笔者依据眶周畸形程度的不同,采用瘢痕松解植皮、局部皮瓣转移、颞肌或筋膜瓣转移、内外眦整复、自体组织及组织代用品填充等多种方法综合整复。结果 治疗23例,容貌改善,效果满意。结论 眶周畸形的后期整复在修复软组织缺损的同时,应注重硬组织的填充和复位,兼顾内外眦的整复;如眼球已摘除应尽可能安装眼座、佩带义眼。这样才能获得理想的效果。
作者:韦强;陈石海;黎冻;刘庆丰;周翔 刊期: 2001年第03期
目的 由于手术治疗先天性乳头凹陷常有些严重并发症,故研究利用非手术负压吸引疗法,将凹陷乳头吸出,并维持到正常状态。方法 制作乳头凹陷隆起器,用负压吸引原理,将乳头吸引出并维持到正常状态。操作应仔细并循序渐进,防止乳头缺血坏死。一般30天左右,乳头不再回缩。继续佩带3个月,以巩固疗效。结果 346例均得到随访,随访时间3~12个月,随访期间内观察,除7例外,均获得良好的近期效果达98%。结论 由于乳头凹陷隆起器用于先天性乳头凹陷治疗临床近期效果较好。为目前较佳的非手术治疗方法,但还须进一步观察。
作者:姜会庆;汤黎明;陈一飞 刊期: 2001年第03期
各种原因所致的慢性溃疡,创面不易愈合,均应采用手术修复。近6年来,我们用双侧双蒂推移皮瓣修复慢性溃疡18例,获得满意效果。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 18例中,男11例,女7例。年龄32~51岁,平均36.5岁。致伤原因:开放性胫腓骨骨折6例,小腿软组织严重损伤4例,小腿烧烫伤3例,前臂烧伤2例,化学腐蚀伤大、小腿各1例,前臂电灼伤1例。均为伤后皮肤缺损或皮肤坏死,创面反复感染所致。伤后时间3个月~2年。溃疡面大13.5cm×8cm,小5cm×5cm。均采用双侧双蒂皮瓣修复。除1例早期出现皮瓣点状坏死,经换药治愈外,其余皮瓣全部成活。术后随访2~10个月,全部皮瓣外形满意,色泽、质地、感觉良好,无溃疡再发生。
作者:刘维平;田文;金丹 刊期: 2001年第03期
1995年3月至今,应用改良环乳晕双环切口治疗乳房下垂和巨乳15例,效果良好。现报道如下。1 手术方法 1.1 术前设计 患者端坐,双手自然下垂,检查乳房下垂的程度,首先以乳头正中为圆心,以2cm为半径画出乳晕切口内环;设计者手托乳房将乳头定位于锁骨中线第四肋间,并标出乳房皱襞的位置,经乳头垂线距乳房皱襞上方6~8cm为定点,再以乳头为圆心,以乳头至该点距离为半径画圆为外环,两环之间即为去表皮的区域,外环至乳房基底即为皮下潜行剥离区(图1)。
作者:刘玉生;杨光;袁星;袁钟岱 刊期: 2001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继发性眼袋的病因并寻找更为有效合理的手术方法。方法 矢状面上将皮肤、眼轮匝肌分层切除、提紧,疝出的眶脂部分切除或眶缘释放;冠状面上将皮肤纵横双向提紧,肌层星形切除缝合,双向提紧。结果 64例中 63 例效果满意。结论 立体多向眼袋整形术是针对眼袋的发生机理而设计,可获良好效果。
作者:仝润泽;刘卫民 刊期: 2001年第03期
在正颌外科中,经常要以患者头颅X线定位片进行颅骨测量,以判定颅骨发育的平衡关系,其中包括颌骨对颅底关系,牙齿对颌骨关系,上颌骨对下颌骨关系,上颌牙齿对应下颌牙齿关系。而对于正颌手术的患者也需要有一个颅骨测量的标准数据作参考,以判断手术方法及分析预后。多年来,临床沿用的头颅测量参考数据为1975年北京医科大学提供的北京地区正常人群测量标准。为此,笔者于1998年对大庆地区174例美貌个体进行头颅X线影像测量并加以分析,以期为正颌外科提供治疗依据。
作者:李波;王丽艳;夏海燕 刊期: 2001年第03期
治疗腋臭,方法较多。如局部涂擦药简便易行,可以减轻腋臭气味,但不能永久消除腋臭。局部药物注射简便快速,痛苦小,但其大的弊病是容易复发。激光或高频治疗,容易遗漏部位大汗腺不能彻底破坏。传统的外科手术是将腋毛区梭形切除。但愈后瘢痕明显,如腋毛区分布广可能切除不彻底。笔者于1996年10月至1998年12月,用肿胀麻醉吸刮术治疗56例,效果可靠,无后遗症。
作者:刘明亮 刊期: 2001年第03期
1990年1月至1998年12月的8年间, 共处理固态硅胶隆鼻术后各类并发症及非手术所致失败患者44例(其中包括院外术后并发症来我院就诊16例),现分析如下。1 临床资料 本组44例,男4例,女40例。L型、柳叶型各22例。由非手术引起假体取出的患者13例,包括心理障碍12例,排异1例。因各种手术并发症失败的有31例,其中隧道内积血(液)8例,假体不正16例,局部感染(含切口感染)4例,假体外露3例。两种以上并发症并存5例。
作者:马继任;郭丹凤;邱晓东;何茂文 刊期: 2001年第03期
有关预防用药占抗菌药物总量的比例,目前尚缺少精确的统计资料,国外某些作者报告为30%~40%。近年来,在整形外科领域,清洁伤口手术应用抗菌药物预防术后感染越来越普及,究竟疗效如何,没有定论,为此我们调查分析了我院整形外科自1998年1月至1999年12月共2年4?282例清洁伤口手术,现将调查结果报道如下。
作者:李小云;罗盛康;李建秋 刊期: 2001年第03期
1 临床资料 收集1995至1998年门诊患者81例。年龄在25~35岁之间。其中前牙扭转55例79颗,前伸26例32颗,错位21例25颗。2 材料 选用德国维他公司烤瓷材料及比色板。3 方法 3.1 对前牙扭转、错位牙体预备采用高速涡轮牙钻机,用不同型号的金钢砂针,根据咬牙合关系,在不影响固位形、抗力形的情况下,应尽量减少磨牙体组织,为了恢复患者的正常外形,对于扭转,错位牙要考虑烤瓷冠的唇侧边缘应完全由瓷覆盖,并深达龈下,并在基本唇侧相应的部分磨出肩台,通过烤瓷冠来完全恢复他的颜面部外形。
作者:侯明斗 刊期: 2001年第03期
正常创面愈合过程中的创面收缩或过度愈合引起的病理性瘢痕以及各种纤维化疾病中,肌成纤维细胞的作用越来越受到学者们的广泛关注。围绕肌成纤维细胞的结构特征、来源、作用、转归以及调节机制等问题已有大量文献报道,本文在参考有关文献的基础上,将有关问题作一综述。1 肌成纤维细胞简介 Gabbiani和Majino等(1971)将离体的肉芽肿包膜条加上平滑肌刺激物时,可引起其收缩,并发现在形态及生物学上具有成纤维细胞(Fibroblast, Fb)和平滑肌细胞双重特性的特殊细胞,故有了肌成纤维细胞(Myofibroblast, MFb)一词的出现。
作者:刘建波;李荟元 刊期: 2001年第03期
血管瘤从病理上可分为真性血管瘤和血管畸形。本文中的真性血管瘤主要是指旺盛增生的混合性血管瘤[1]。真性血管瘤在临床上很常见且对婴幼儿危害较大。笔者的目的是想找到一种真正有效又无明显后遗症的治疗方法。选用毒性低,副作用小的平阳霉素低浓度(1mg/ml)按公斤体重分次瘤内注射。通过对34例真性血管瘤患儿行小剂量平阳霉素瘤内注射,发现平阳霉素对婴幼儿真性血管瘤有100%的疗效,随访6个月至1年,没有发现明显的不良反应。对于生长迅速的混合性血管瘤一直未找到很好的治疗方法。冷冻、放疗将不可避免地产生瘢痕或皮肤色素性改变,硬化剂注射更适用于海绵状血管瘤,激光治疗也是难以抑制生长迅速的混合性血管瘤。所以本文介绍的小剂量平阳霉素瘤内注射不失为一种值得推广的临床治疗方法。
作者:殷世杰;刘春利 刊期: 2001年第03期
目的 通过观察外源性透明质酸(HA)对兔耳创面愈合前后胶原代谢的影响,探讨透明质酸抑制瘢痕增生的机理。方法 18只日本大耳白兔,建立兔耳创伤愈合模型后,随机分成2%HA治疗组(A组),1%HA治疗组(B组)和生理盐水对照组(C组)。术后第3、7、10、14、18天取标本匀浆后测定羟脯氨酸(HPr)含量,将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 A、B两组羟脯氨酸含量明显低于C组(P<0.01),A、B两组间也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HA能够抑制成纤维细胞合成胶原,其作用有剂量依赖性。
作者:李希军;柳大烈;张阳;安天义;王吉慧 刊期: 2001年第03期
1 临床资料 女,31岁。隆乳术后3年要求取出假体,于1999年3月在局麻下经腋下原切口取出盐水假体,术后伤口Ⅰ期愈合。2个月后因食用“摇头丸”在的士高运动较激烈,第2天感左侧胸部不适 ,明显大于右侧。第3天在当地医院经B超检查发现“左侧胸大肌后有积液”,抽出血样物后诊断为左侧胸大肌后出血。在左侧乳房下做切口排出约300ml血,应用止血药,绷带包扎,置引流条。术后第4天伤口闭合,局部肿胀减轻,但仍抽出150ml血样物,再用弹力带加压包扎,肌注立止血,每日一 次,术后第14天抽出50ml暗红色液体,第16天转来本院门诊。B超检查见左侧乳房后有5cm×5cm×2.8cm积液,用9号针从外侧刺入抽出60ml暗红色液体,B超检查未见积液,加压包扎。第21天检查又有积液,抽出同样颜色液体70ml,再加压包扎。第35天B超复查仍有液体。于局麻下取左侧乳晕边缘切口,逐层分离至腔隙包膜,切开包膜,见包膜内有大量渗出液及积血机化物。剪除包膜后观察10分钟,见无出血,逐层缝合切口,加压包扎,伤口Ⅰ期愈合。1个月后复查未见积血。
作者:江松辉;张娟 刊期: 2001年第03期
目的 为了探求一种简单有效的内眦赘皮矫治术。方法 采用横切法行内眦赘皮整形术104例,其中赘皮成形与隆鼻、重睑术I期完成32例,与重睑术同时进行64例,单纯赘皮成形术8例。结果 术后1个月6例出现内眦部增生发红,4例下睑部切口增生发红,3个月后逐渐软化消退,86例随访3个月至18个月,获得满意的效果。结论 该方法设计简单,操作容易,术后内眦成形良好,瘢痕不显。
作者:马应成;孙福田 刊期: 2001年第03期
目的 预防和治疗隆乳术后纤维包膜挛缩。方法 对531例隆乳术患者,作者采用了以下几种方法:①适当扩大剥离的腔穴,一般较之假体直径大约3~4cm。②术后按摩及接受手术者自身有节奏的运动。③对已发生挛缩的纤维包膜进行手术松解。④术后应用负压引流。结果 早年142例中35例发生纤维包膜挛缩,按Baker法分类为Ⅲ°,其中18例再次手术,松解包膜,6例取除假体。531例手术包膜纤维化发生率为6.5%,较以往明显降低。结论 术后坚持按摩及适当的运动,可以预防隆乳术后包膜挛缩。
作者:张志升;张磊;沙荣珍 刊期: 2001年第03期
目的 应用聚丙烯酰胺水凝胶(PAHG)整复唇红、唇部凹陷、唇珠缺损、薄唇,探索唇部整复新方法。方法 23例不同程度唇部缺损、凹陷畸形,根据缺损大小,个性化地选用PAHG-C型注射植入口轮匝肌下,充分塑形。结果 其中22例效果满意,1例出现硬结,抽出后2个月再次植入,随访3个月至1年无不良反应,唇部外形良好,手感柔软,神经感觉正常。结论 PAHG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对组织刺激小,质软,接近正常组织,操作简单,是整复唇部组织微小缺损、凹陷畸形良好的软组织填充剂。
作者:杨新;李冬梅;王峰;郑家伟 刊期: 2001年第03期
处女膜修补术后因愈合不良而再次手术的较为多见。我们自1995年5月至2000年6月共收治64例。其中12例术后复发,分析原因和采取对策,收效显著,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 本组12例。年龄20~26岁。裂伤部位多见截石位3、6、9点,裂伤长度0.5~1.5cm,深处常见于6点,至粘膜基底,甚者达阴道壁层。1例有性生活史未见出血,检查发现处女膜环松弛,无放射状裂伤,两处裂口1例,三处裂口9例,四处裂口1例。门诊手术者4例,住院8例。结果:术后7天拆线,住院7天者5人均完全愈合,住院3天者3人其中1例边缘小裂口,2例完全愈合,门诊4人均有不同程度裂开,其中2例裂开达1/2,1例较术前更甚,1例边缘略裂开。随访3~6个月,创面愈合良好,无再次裂开。
作者:杨连华;范美娟;姚建民 刊期: 2001年第0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