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隆乳假体取出后继发腔内大出血1例

江松辉;张娟

关键词:隆乳假体, 继发, 加压包扎, 超检查, 液体, 胸大肌后, 术后第, 切口, 包膜, Ⅰ期愈合, 术后伤口, 出血, 逐层缝合, 伤口闭合, 乳房, 临床资料, 红色, 复查, 绷带包扎, 止血药
摘要:1 临床资料 女,31岁。隆乳术后3年要求取出假体,于1999年3月在局麻下经腋下原切口取出盐水假体,术后伤口Ⅰ期愈合。2个月后因食用“摇头丸”在的士高运动较激烈,第2天感左侧胸部不适 ,明显大于右侧。第3天在当地医院经B超检查发现“左侧胸大肌后有积液”,抽出血样物后诊断为左侧胸大肌后出血。在左侧乳房下做切口排出约300ml血,应用止血药,绷带包扎,置引流条。术后第4天伤口闭合,局部肿胀减轻,但仍抽出150ml血样物,再用弹力带加压包扎,肌注立止血,每日一 次,术后第14天抽出50ml暗红色液体,第16天转来本院门诊。B超检查见左侧乳房后有5cm×5cm×2.8cm积液,用9号针从外侧刺入抽出60ml暗红色液体,B超检查未见积液,加压包扎。第21天检查又有积液,抽出同样颜色液体70ml,再加压包扎。第35天B超复查仍有液体。于局麻下取左侧乳晕边缘切口,逐层分离至腔隙包膜,切开包膜,见包膜内有大量渗出液及积血机化物。剪除包膜后观察10分钟,见无出血,逐层缝合切口,加压包扎,伤口Ⅰ期愈合。1个月后复查未见积血。
中国美容整形外科杂志相关文献
  • 隆乳术后纤维包膜挛缩的预防与治疗

    目的 预防和治疗隆乳术后纤维包膜挛缩。方法 对531例隆乳术患者,作者采用了以下几种方法:①适当扩大剥离的腔穴,一般较之假体直径大约3~4cm。②术后按摩及接受手术者自身有节奏的运动。③对已发生挛缩的纤维包膜进行手术松解。④术后应用负压引流。结果 早年142例中35例发生纤维包膜挛缩,按Baker法分类为Ⅲ°,其中18例再次手术,松解包膜,6例取除假体。531例手术包膜纤维化发生率为6.5%,较以往明显降低。结论 术后坚持按摩及适当的运动,可以预防隆乳术后包膜挛缩。

    作者:张志升;张磊;沙荣珍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乳头凹陷隆起器临床应用报道附346例

    目的 由于手术治疗先天性乳头凹陷常有些严重并发症,故研究利用非手术负压吸引疗法,将凹陷乳头吸出,并维持到正常状态。方法 制作乳头凹陷隆起器,用负压吸引原理,将乳头吸引出并维持到正常状态。操作应仔细并循序渐进,防止乳头缺血坏死。一般30天左右,乳头不再回缩。继续佩带3个月,以巩固疗效。结果 346例均得到随访,随访时间3~12个月,随访期间内观察,除7例外,均获得良好的近期效果达98%。结论 由于乳头凹陷隆起器用于先天性乳头凹陷治疗临床近期效果较好。为目前较佳的非手术治疗方法,但还须进一步观察。

    作者:姜会庆;汤黎明;陈一飞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侧壁隆突法阴道紧缩整形术

    目的 为探讨更安全,有效的阴道紧缩整形术的手术方法。方法 采用阴道两侧壁切口,切除松弛的阴道粘膜,环形缝合缩紧阴道侧壁肌肉并形成隆突。结果 共行阴道紧缩整形术23例,随访17例,主客观均感觉效果良好。结论 该方法简单易行,效果确切,能在缩窄阴道内径的同时,使阴道侧壁肌肉隆起,达到增强刺激的目的,一举两得,并能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作者:牛克辉;李芸;钟文慧;朱莉;陈芳;黄文义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改良乳晕切口巨乳缩小垂乳上提术

    1995年3月至今,应用改良环乳晕双环切口治疗乳房下垂和巨乳15例,效果良好。现报道如下。1 手术方法 1.1 术前设计 患者端坐,双手自然下垂,检查乳房下垂的程度,首先以乳头正中为圆心,以2cm为半径画出乳晕切口内环;设计者手托乳房将乳头定位于锁骨中线第四肋间,并标出乳房皱襞的位置,经乳头垂线距乳房皱襞上方6~8cm为定点,再以乳头为圆心,以乳头至该点距离为半径画圆为外环,两环之间即为去表皮的区域,外环至乳房基底即为皮下潜行剥离区(图1)。

    作者:刘玉生;杨光;袁星;袁钟岱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小型皮钩的自制

    自1998年以来,我们开始用自制的三种不同的小型皮肤拉钩,在眼周、面颊、耳后等部位整形美容手术中使用。1 材料 大号别针2只,直径0.1cm不锈钢丝20cm,不锈钢尺1把,电烙铁1把,焊锡若干。2 制作方法 2.1 单钩制作 取大别针1只,用技工钳松开弹力圈,拉直,在末端1.0cm处弯成“U”形钩,钩端必须保持0.5cm。

    作者:任飞;张保祥;付沛养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眶隔固定及眼轮匝肌悬吊眼袋整形术

    下眼袋的形成,是面部老化的表现。传统的眼袋整形,常易产生下睑外翻及凹陷等并发症。1997年始,笔者采用眼轮匝肌悬吊同时行眶隔固定矫治下眼袋38例,手术效果满意,无1例并发症发生。1 临床资料本组38例,女34例,男4例。年龄28~65岁之间。其中9例为采用传统方法后效果不佳或不久复发,下睑轻度外翻,采用此法无1例出现下睑外翻及凹陷畸形等并发症。随访2年半,38例病人,治疗效果满意。

    作者:余萍;李朝阳;郭智龙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174例美貌人头颅X线定位影像测量分析

    在正颌外科中,经常要以患者头颅X线定位片进行颅骨测量,以判定颅骨发育的平衡关系,其中包括颌骨对颅底关系,牙齿对颌骨关系,上颌骨对下颌骨关系,上颌牙齿对应下颌牙齿关系。而对于正颌手术的患者也需要有一个颅骨测量的标准数据作参考,以判断手术方法及分析预后。多年来,临床沿用的头颅测量参考数据为1975年北京医科大学提供的北京地区正常人群测量标准。为此,笔者于1998年对大庆地区174例美貌个体进行头颅X线影像测量并加以分析,以期为正颌外科提供治疗依据。

    作者:李波;王丽艳;夏海燕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眶周外伤性畸形的后期整复体会

    目的 探讨眶周外伤性畸形后期整复的理想方法。方法 自1989年以来,笔者依据眶周畸形程度的不同,采用瘢痕松解植皮、局部皮瓣转移、颞肌或筋膜瓣转移、内外眦整复、自体组织及组织代用品填充等多种方法综合整复。结果 治疗23例,容貌改善,效果满意。结论 眶周畸形的后期整复在修复软组织缺损的同时,应注重硬组织的填充和复位,兼顾内外眦的整复;如眼球已摘除应尽可能安装眼座、佩带义眼。这样才能获得理想的效果。

    作者:韦强;陈石海;黎冻;刘庆丰;周翔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注射法硅胶隆鼻术后并发症及其治疗

    目的 观察注射法硅胶(液态)隆鼻术的各种不良反应并探索其治疗方法。方法 在局麻下将病变鼻部位的液态硅胶彻底刮除后,用双氧水或含抗生素生理盐水作局部冲洗,随后根据情况部分患者即刻行人工骨鼻外形再塑术,术后配合口服或静滴抗生素治疗。结果 1994年至2000年共完成59例手术,随访3个月至5年,均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结论 液态硅胶不适合用于注射法隆鼻,彻底清创是治疗各种不良反应唯一有效手段。

    作者:宋建星;邢新;刘军;陈江萍;郭恩覃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门诊整形术中碳酸化利多卡因局麻随机双盲对照临床研究

    在手术过程中减少患者的疼痛对受术者及术者都是很有益处的,尽管有些患者在手术中单纯使用局麻药即可达到较好的麻醉效果,但有些患者需要附加其它的止痛及镇静药物,这样即增加患者的花费又耗时,甚至引起药物的禁忌。利多卡因是常见的局部麻醉药物之一,由于制剂技术方面的因素pH在5.0~7.0的利多卡因溶液稳定,药物有效期3~5年,用碳酸化利多卡因或碳酸丁哌卡因行臂丛或硬膜外阻滞时的潜伏期明显缩短,麻醉强度增加,离体研究表明碳酸化的局麻药能增加局麻药穿透神经膜的弥散能力,起效快,并能降低局麻药的低有效阻滞浓度[1],本试验分析注射碳酸化的利多卡因pH值对疼痛的影响。

    作者:汤苏阳;徐获荣;鲁开化;艾玉峰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TRAM皮瓣乳房再造术后腹壁张力的研究

    目的 研究TRAM皮瓣术后腹壁张力的情况。方法 采用调查表,运动测试和腹直肌形态CT扫描作手术前后对照。结果 手术初期(1~6周)腹壁张力下降,尤其以双蒂皮瓣者为甚,3个月后已无明显差异;运动测试显示术后运动不如术前;而CT扫描示腹直肌形态保持良好。结论 TRAM皮瓣乳房再造术后腹直肌肌力有下降,而腹壁张力无明显改变。

    作者:顾建英;亓发芝;吴坤南;徐剑炜;施越冬;张学军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先天性鼻部脑膜脑膨出及颜面畸形的联合修复

    先天性鼻部脑膜脑膨出临床少见,患者大多伴有颜面畸形。从1992年2月至1996年9月笔者采用鼻侧切开入路,利用有机玻璃嵌入,额肌骨膜瓣转移修补颅底缺损,鼻骨重塑整复颜面畸形的方法治疗2例患者,均获得成功,现报道如下。1 手术方法 采用经口气管插管静脉复合麻醉,患侧鼻侧切开入路,分离出双侧鼻骨。沿鼻骨与上颌骨交界处锯开鼻骨,在额骨鼻突与鼻骨的交接处凿除发育不良的鼻骨上端,将带鼻骨的皮瓣翻向健侧,暴露膨出物。探查膨出物蒂部,在近颅底骨质缺损处,将膨出物根部用丝线缝合结扎切除。将塑形后的有机玻璃嵌入骨质缺损处,依缺损大小设计以健侧滑车上动脉为蒂的额肌骨膜瓣,描记后沿切口上端向额部延长切口(额部皮肤切口呈“W”形),分离并形成额肌骨膜瓣,将该瓣转移至颅底缺损区,与周围组织缝合固定后用患侧鼻腔粘膜瓣转移覆盖加固。中厚皮片移植修复鼻腔粘膜缺损,矫正偏歪的鼻中隔,碘仿纱布填充双侧鼻腔。修整鼻骨根部及上颌骨额突,将鼻骨畸形的骨折后塑形,并以5-0不锈钢丝与周围骨质栓结固定逐层缝合切口,用齿科印模胶外鼻塑形固定。术后10~12天解除外固定,抽出碘仿纱布。

    作者:董立鹏;车毅;姜群;丁玉虎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水凝胶与硅凝胶在香猪乳腺组织下的生物学性状的观察(Ⅱ)

    4 结果二:不同时期水凝胶比重的测量取注入香猪乳腺下的水凝胶、抗生素、麻醉药的混合液及不同观察时期的腺体下水凝胶各1ml,分析天平称重后放于37℃烤箱72小时,烤干后称重(表1,图7)。术后半个月体积缩小约为21%,其中第2周内缩小幅度大为11%。而到第4个月后则基本稳定,无明显变化,这与临床上的观察结果相符。

    作者:周智;鲁开化;王红英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眶隔固定及眼轮匝肌悬吊眼袋整形术女性臀部肥胖分型与臀部脂肪吸脂塑形术

    目的 探讨中国女性臀部分型与臀区塑形吸脂术中分区的应用。方法 1996年至今,按臀部肥胖分型理论,用改进的肿胀麻醉配方,与负压抽脂塑形方法,治疗女性臀部、股部各类型肥胖46例。结果 经6~36个月随访,均达到理想的体型雕塑曲线美的吸脂效果。结论 采用臀区分型理论用于指导臀部与股部肥胖的吸脂雕塑人体曲线及采用改进的肿胀负压吸脂术有理想的治疗效果,值得推广。

    作者:沈建忠;胡小春;蔡群;黄彬;马庆安;杨晓惠;徐红霞;徐武夷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双侧双蒂推移皮瓣修复慢性溃疡

    各种原因所致的慢性溃疡,创面不易愈合,均应采用手术修复。近6年来,我们用双侧双蒂推移皮瓣修复慢性溃疡18例,获得满意效果。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 18例中,男11例,女7例。年龄32~51岁,平均36.5岁。致伤原因:开放性胫腓骨骨折6例,小腿软组织严重损伤4例,小腿烧烫伤3例,前臂烧伤2例,化学腐蚀伤大、小腿各1例,前臂电灼伤1例。均为伤后皮肤缺损或皮肤坏死,创面反复感染所致。伤后时间3个月~2年。溃疡面大13.5cm×8cm,小5cm×5cm。均采用双侧双蒂皮瓣修复。除1例早期出现皮瓣点状坏死,经换药治愈外,其余皮瓣全部成活。术后随访2~10个月,全部皮瓣外形满意,色泽、质地、感觉良好,无溃疡再发生。

    作者:刘维平;田文;金丹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横切口内眦赘皮整形术

    目的 为了探求一种简单有效的内眦赘皮矫治术。方法 采用横切法行内眦赘皮整形术104例,其中赘皮成形与隆鼻、重睑术I期完成32例,与重睑术同时进行64例,单纯赘皮成形术8例。结果 术后1个月6例出现内眦部增生发红,4例下睑部切口增生发红,3个月后逐渐软化消退,86例随访3个月至18个月,获得满意的效果。结论 该方法设计简单,操作容易,术后内眦成形良好,瘢痕不显。

    作者:马应成;孙福田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睑袋整复的术式及其适应证

    目的 观察不同的术式对不同成因的睑袋的整复效果,为睑袋的整复积累临床经验。方法 对236例睑袋患者,根据具体情况采用结膜径路的眶脂去除术(41例)、单纯松弛皮肤去除术(25例)、单纯眼轮匝肌整复术(8例)、皮肤径路的眶脂去除下睑支持结构加固术(149例)以及保留眶脂的睑袋整复术(13例)进行整复。结果 2例患者因双侧下睑区不规则膨出,1例患者下睑切口位置高低不一,进行了再次整复术;3例患者早期下睑皮肤瘀斑明显,2例患者早期有轻度睑球分离,随着时间的延长,症状都消失;其余患者都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结论 睑袋形成的原因各异,患者的年龄、职业以及对手术的期望值差别较大,术前对患者的情况有一个正确的认识,选择合适的术式,术中注意处理每一个环节,绝大多数患者都能取得满意的效果。

    作者:胡琼华;王炜;祁佐良;董佳生;林晓曦;张余光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整形清洁伤口术后预防性应用抗生素调查

    有关预防用药占抗菌药物总量的比例,目前尚缺少精确的统计资料,国外某些作者报告为30%~40%。近年来,在整形外科领域,清洁伤口手术应用抗菌药物预防术后感染越来越普及,究竟疗效如何,没有定论,为此我们调查分析了我院整形外科自1998年1月至1999年12月共2年4?282例清洁伤口手术,现将调查结果报道如下。

    作者:李小云;罗盛康;李建秋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超脉冲CO2激光眼袋整复术230例临床分析

    目的 将先进的激光技术应用于眼袋整复术,以提高疗效,减少并发症。方法 将230例不同类型的眼袋患者分为三组,A组:结膜径路眼袋整复术;用激光刀在结膜面切开,取出脂肪组织。B组:皮肤径路眼袋整复术;常规皮肤径路,用激光刀将脂肪取出,剪除多余的皮肤后缝合切口。C组:结膜径路眼袋整复术加下睑皮肤除皱术;第一步按A组的方法取出脂肪,第二步用激光行下睑皮肤除皱术。结果 采用激光联合疗法治疗不同类型的眼袋,术后经临床观察及随访,满意率97.29%。结论 将激光技术应用于眼袋整复术,可缩短手术时间,提高疗效,减少并发症。

    作者:苑凯华;刘春利;李勤;赵艺琳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立体多向眼袋整形术

    目的 探讨继发性眼袋的病因并寻找更为有效合理的手术方法。方法 矢状面上将皮肤、眼轮匝肌分层切除、提紧,疝出的眶脂部分切除或眶缘释放;冠状面上将皮肤纵横双向提紧,肌层星形切除缝合,双向提紧。结果 64例中 63 例效果满意。结论 立体多向眼袋整形术是针对眼袋的发生机理而设计,可获良好效果。

    作者:仝润泽;刘卫民 刊期: 2001年第03期

中国美容整形外科杂志

中国美容整形外科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中国医师协会 辽宁省人民医院 沈阳军区总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