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志辉;雷道雄;张慧峰
患者20岁,未婚,有性生活史,因停经57天,伴恶心、呕吐、厌食,于1999年6月5日来我院妇产科就诊.末次月经1999年4月2日,既往月经周期正常.妇检:子宫前位,偏左,质软,饱满,子宫增大约女拳大小,宫颈光滑,无举痛,活动好,双附件区未触及异常,无压痛,尿HCG阳性,诊断为早孕,因患者未婚,要求终止妊娠.
作者:尚桂英 刊期: 2001年第04期
患者女,29岁.发现尿道口肿物,排尿不畅3天.膀胱镜检:膀胱右侧见一粘膜下肿物.X线检查:行静脉尿路造影时,可见右输尿管中下段扩张积水,膀胱三角区右侧有一囊肿,囊肿周围有一圈细窄透亮带(即囊肿的输尿管壁所形成)同膀胱内腔相隔.因此在造影片上,囊肿与扩张之输尿管犹如一条伸入膀胱的眼镜蛇,蛇头即囊肿,故文献上把本症之表现称之为蛇头征.
作者:罗晚辉 刊期: 2001年第04期
充血性心力衰竭是临床常见的一种病理生理综合症.我科于1997年至2000年采用多巴胺合用酚妥拉明治疗58例,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作者:金鑫 刊期: 2001年第04期
目的本实验旨在建立一动物实验模型,观察实验性外淋巴瘘(EPLF)对内耳功能的影响,为临床诊治PLF提供实验依据.方法 24只豚鼠随机分成6组,每组4只,右耳为对照耳.用微型注射器刺破左耳圆窗膜(RWM)并抽出2~4μl外淋巴液造成EPLF,分别于造瘘后1、2、4、7、14、28天观察其耳蜗电图及前庭功能变化.结果在95dB SPL强度短声刺激后的短期内,AP阈值和潜伏期增加,前庭功能减退,窗膜穿孔2周左右,CAP值和潜伏期及前庭功能恢复正常.结论 EPLF短期内引起耳蜗及前庭功能减退,1~2周可恢复至正常.
作者:吴立连;梁建伟;余慧云;曾英;魏敏 刊期: 2001年第04期
近年来各种外伤所致前牙脱位发病率有所上升,我科1997年6月-1998年12月间对因外伤所致前牙脱位的病人20例(30颗)进行了脱位牙再植术,现将手术近期疗效报告如下.
作者:丹瑜华;刘明亮 刊期: 2001年第04期
自1996年7月至2000年12月,我院对幽门螺杆菌(HP)阳性的消化性溃疡用雷尼替丁、羟氨苄青霉素、甲硝唑三联治疗,近期疗效满意.现将治疗情况报告如下.
作者:张绪林 刊期: 2001年第04期
盐酸左氧氟沙星是一类新合成喹诺酮类药,具有抗菌谱广、抗菌力强,药代动力学快的特点.Ⅲ期临床研究表明其安全有效.经中华医学会批准进行Ⅲ期多中心临床研究,旨在更大范围内对该药进行安全性和有效性评价.本实验以氧氟沙星为对照,比较了两者的临床疗效.
作者:张林伟;钟声;杜黎明 刊期: 2001年第04期
随着我国卫生体系改革,社区卫生服务作为城市卫生服务体系改革的重要制度,在很多城市已得到开展.为了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中小城市社区卫生服务道路,须对不同模式的中小城市社区卫生服务工作进行评价,为制定卫生政策提供依据.本次调查即为对广东韶关市社区卫生服务满意度进行评价.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陈子敏 刊期: 2001年第04期
会厌囊肿在直接喉镜下完全剥离切除,操作不便.为了寻求一种简单的方法,我科自1995年5月至2000年12月对14例复发性会厌囊肿患者在支撑喉镜下用微波烧灼的方法进行治疗观察,效果满意,报告如下.
作者:王显红;谢英丽 刊期: 2001年第04期
成年女尸,体表无伤痕.开腹解剖盆腔脏器时发现,右髂总动脉长2.0cm,外径1.0cm;左髂总动脉长为7.0cm,外径1.0cm.右髂总动脉行至骶髂并节上方分为髂内、外动脉,外径分别为0.6cm、0.5cm.左髂总动脉行至骶髂并节下方弓状线中段处分为髂内、外动脉,外径0.6cm.左侧髂总动脉比右髂总动脉长5.0cm.
作者:金建军;高秀福;方凯 刊期: 2001年第04期
目的探讨复方丹参注射液对小儿急性肾小球肾炎(AGN)的疗效及其机制.方法用复方丹参注射液治疗AGN患儿30例(观察组),并与对照组进行比较.观测两组患儿水肿,高血压,血尿,蛋白尿的变化,检测其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和尿液丙二醛(MDA)含量.结果观察组患儿血清 SOD活性显著增高(P<0.01),高血压,水肿的缓解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分别为P<0.001和P<0.01).其蛋白尿的转阴率也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复方丹参注射液治疗小儿急性肾小球肾炎效果良好,其机制与提高机体的抗氧自由基的能力有关.
作者:孙艳萍;陈金和;吴基良 刊期: 2001年第04期
目的观察反应停能否抑制慢性肝炎外周血单核细胞(peripheral blood mononuclear cells,PBMCs)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产生,明确反应停对慢性肝炎的治疗作用.方法用淋巴细胞分离液从13例慢性肝炎患者的外周血中分离PBMCs进行体外培养,用酶联免疫吸附法、免疫组化法和半定量斑点杂交法,观察反应停对PBMCs肿瘤坏死因子和其它细胞因子的产生和基因表达的影响.结果反应停可抑制PBMCs TNFα和其它细胞因子的产生以及TNF α mRNA的表达(P<0.05).结论反应停对慢性肝炎的治疗有重大的意义.
作者:李应续;刘树人 刊期: 2001年第04期
目的探讨VitB2在兔角膜碱烧伤中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复制兔右眼角膜碱烧伤模型,设实验组和烧伤组.实验组于烧伤后每日以VitB20.2ml/kg球结膜下注射.烧伤组每日以等量生理盐水注射.分别于第1,4,8,16,32及64天测量各组角膜组织中丙二醛(MDA)的含量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活性.结果:烧伤后的第1,4,8,16,32天实验组MDA含量显著低于烧伤组,而SOD活性1-64天明显高于烧伤组,尤其是第4天至第16天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VitB2对角膜碱烧伤后角膜组织的恢复有明显的促进作用,其机理之一可能与其抗脂质过氧化损伤有关.
作者:谢德雍;罗德生;郑红花;苏建中;王梅娟;王汉洲 刊期: 2001年第04期
H2S中Zn2+鉴定是在分离出第Ⅰ、Ⅱ、Ⅳ组离子后,在(AlO2-、CrO42-、ZnO22-)混合体系中直接采用(NH4)2Hg(SCN)6试剂,在微酸性溶液中,与少量0.02%CoCl2共存条件下,半分钟内得到天蓝色沉淀现象来确定的.长期教学与实验中我们发现该实验无论是在0.02%CoCl2溶液用量、介质酸度的大小、颜色的深浅,还是现象出现时间长短上,Zn2+存在与否的鉴定结果上,学生都难以掌握.很容易造成过检或漏检现象.鉴于此,我们探讨使用K4[Fe(CN)6]等试剂鉴定Zn2+的新方法,该法易于操作,现象明显,不易过检.
作者:陈婉华;朱必富 刊期: 2001年第04期
目的观察视网膜缺血-再灌注损伤超微结构的变化.方法采用提高眼压法造成视网膜缺血后,恢复眼压形成血流再灌注.用电镜观察视网膜的超微结构变化.结果缺血60min再灌注24h后可出现:视网膜节细胞核膜皱缩,染色质凝集成块状,线粒体空泡化,外节膜盘溶解.而且随着缺血时间的延长及再灌注时间延长,视网膜超微结构损害越严重.结论视网膜缺血再灌注可造成其结构的严重损害.
作者:苏建中;陈金和;吴基良;郭红;操盛春 刊期: 2001年第04期
我院自1989年元月-1999年元月,对孕10-14周要求终止妊娠的患者150例在B超的监护下行人工流产术,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樊云先;甘望农 刊期: 2001年第04期
目的研究风湿性二尖瓣狭窄(MS)病人行二尖瓣球囊扩张术(PBMV)前后外周静脉血浆中肾上腺髓质素(ADM)浓度及其与血流动力学参数间的关系.方法用放射免疫法测定20例MS病人和12例正常对照组静脉血浆ADM浓度,同时用超声心动图测量20例MS病人血液动力学参数.结果术前MS组血浆ADM含量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术后则显著下降(P<0.01),但仍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术前血浆ADM浓度与平均左房压(MLAP)和平均跨二尖瓣舒张期压差(DMTG)均显著正相关(r=0.76,P<0.01和r=0.65,P<0.01),术前后血浆ADM浓度与相应的DMTG显著正相关(r=0.85,P<0.01).结论 ADM参与MS的病理生理过程,其血浆水平可为判断MS严重程度及PBWV疗效的敏感指标.
作者:王纯青;彭享胜;刘坚 刊期: 2001年第04期
急性非结石性胆囊炎(Acute Acalculous Cholecystitis,AAC)是外科急症,其病情变化快,临床表现十分凶险.为探讨其临床特点、诊断及手术治疗时机、方法,本文总结了我院近6年来收治47例老年人AAC的临床资料,并与同期老年人急性结石性胆囊炎(Acute Calculous Cholecystitis ACC)临床资料进行比较,报告如下.
作者:胡东明 刊期: 2001年第04期
目的观察施普瑞对冠心病患者胰岛素敏感性的影响.方法 40例血压正常、非糖尿病的冠心病患者,施普瑞治疗前及1.2g/d治疗10周后,分别检测空腹血糖、空腹血浆胰岛素、血胆固醇、甘油三酯、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计算胰岛素敏感指数,并以38例性别、年龄、体重指数相当的正常人为对照组.结果 2组空腹血糖差异无显著性(P>0.05),冠心病组空腹血浆胰岛素显著升高,胰岛素敏感性指数显著降低(P<0.01),施普瑞治疗10周后,空腹血浆胰岛素水平明显下降(P<0.01),胰岛素敏感性指数显著增高(P<0.05),血脂代谢明显改善.结论施普瑞在纠正冠心病患者血脂代谢异常的同时,对其胰岛素敏感性也有明显的改善.
作者:李伟民;李兆红;钱卫民 刊期: 2001年第04期
目的探讨缺血再灌注及缺血预处理对大鼠缺血再灌注心肌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制备大鼠缺血预处理(IP)、缺血再灌注损伤(I/R)模型,采用末端脱氧核苷酸转换酶介导的生物素平移缺口末端标记技术(TUNEL)检测心肌细胞凋亡情况;同时检测心肌梗死范围.结果 I/R组细胞凋亡率(43.37±4.82%)高,IP组虽然也有一定的心肌细胞凋亡率(24.53±2.95%),但较I/R组明显降低(P<0.001).IP组心肌梗死范围较I/R组明显减小.结论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可诱发或加重心肌细胞凋亡,IP能明显减少缺血再灌注诱导的心肌细胞凋亡的发生率,能明显减少心肌梗死范围,减轻缺血再灌注损伤;IP能减少心肌梗死范围、减轻缺血再灌注损伤的机理可能与其能明显减少心肌细胞凋亡有关.
作者:程芳洲;唐国华;李庚山;郭衍坤;余细球;鲍翠玉;周云 刊期: 2001年第0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