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阿尔采末病的炎症病理机制及糖类物质的抗炎作用

王少华;李静;耿美玉

关键词:糖类物质, 阿尔采末病, 炎症
摘要:分析了阿尔采末病(AD)的炎症病理机制,对各种糖类物质在AD中抗炎作用机制的新进展进行综述.阐明糖类物质通过抑制Aβ纤丝的形成、抑制补体活化、抑制细胞因子产生和iNOS的表达、抑制tau蛋白的免疫反应性、抑制与ApoE相关的氧化应激和ApoE与Aβ的结合等途径发挥抗炎作用,从而延缓AD的发生与发展.
生理科学进展杂志相关文献
  • 维生素C和E与哺乳动物生殖的关系

    维生素在哺乳动物各个系统的生长发育中和正常的生理功能发挥过程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具有调节代谢、调节渗透压、调节免疫力、维持酸碱平衡等功能.同样,维生素对哺乳动物的生殖也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尤其是维生素E(生育酚)和维生素C(抗坏血酸),在抗氧化、抗自由基、抗不育、抗衰老、抗癌变等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作者:陶勇;张美佳;谢辉蓉;夏国良 刊期: 2005年第01期

  • 大肠癌IGF2基因的印迹丢失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2(IGF2)基因属于印迹基因,它的表达产物IGF2对促进正常生长发育具有重要作用.IGF2印迹丢失(loss of imprinting,LOI)与肿瘤发生密切相关.在大肠癌中,IGF2印迹丢失尤其明显.近的研究证实,IGF2印迹丢失可以作为大肠癌发生危险性的分子标记.本文对IGF2基因及大肠癌印迹丢失方面的研究作一简要综述.

    作者:王云;李冠武;温博贵 刊期: 2005年第01期

  • 中性内肽酶及其抑制剂在心血管疾病过程中的作用

    中性内肽酶是一种属于Ⅱ型跨膜蛋白的肽类内切酶,在肽链的氨基端水解疏水氨基酸肽键,灭活心钠素、肾上腺髓质素、血管紧张素、内皮素等心血管活性肽,在高血压病、心力衰竭、动脉粥样硬化和休克等心血管疾病的发病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作者:蔡大勇;唐朝枢 刊期: 2005年第01期

  • Virp5--体内新发现的活性多肽

    作者: 刊期: 2005年第01期

  • 温度感受相关的TRP蛋白家族研究进展

    机体通过感受器接受各种环境刺激,经感觉神经将信息传到大脑皮层感觉区,产生相应的感觉.然而,机体内的中枢或末梢感受器是如何感受各种刺激的还所知甚少.近年来对瞬时感受器电位(transient receptor potential,TRP)蛋白家族的研究提供了探索关于温度感知机构的新线索,对揭开感觉机构的生物学机制具有重要而深远的意义.本文主要以与温度感受相关的TRP蛋白质家族为中心,阐述其结构及生物学特性.

    作者:杨宇;曹宇 刊期: 2005年第01期

  • 把握机遇执著追求

    作者:林志彬 刊期: 2005年第01期

  • Ryanodine受体相关的肌肉疾病及其研究进展

    Ryanodine受体(ryanodine receptor,RyR)是位于细胞内肌质网(sarcoplasmic reticulum,SR)膜上的钙释放通道,是骨骼肌和心肌细胞兴奋-收缩偶联过程中的关键蛋白.RyR结构和功能的改变,往往导致肌细胞兴奋-收缩的解偶联,从而引发一些相关的肌肉疾病.目前的研究肯定这些疾病的发病机制都与RyR密切相关,本文就此方面的新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为预防和治疗这些疾病提供理论依据.

    作者:韩红梅;尹长城 刊期: 2005年第01期

  • 嗅觉之谜--2004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简介

    瑞典卡罗林斯卡医学院于2004年10月4日宣布,将本年度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授予美国科学家理查德·阿克赛尔(Richard Axel)和琳达·巴克(Linda B.Buck),以分别表彰他们在气味受体(o-dorant receptors)和嗅觉系统(olfactory system)组织方式研究中作出的杰出贡献[1].

    作者:王鸿杰;张志文 刊期: 2005年第01期

  • 尾加压素Ⅱ相关肽--新发现的尾加压素Ⅱ受体的内源性配体

    作者: 刊期: 2005年第01期

  • 第四届国际松弛素及其相关肽会议在美召开

    第四届国际松弛素及其相关肽大会于2004年9月5~10日在美国怀俄明州召开,会议围绕松弛素(relaxin,RLX)及其相关肽的结构、生物学作用、信号转导方式及其病理生理效应等专题进行交流.

    作者:张靓;唐朝枢 刊期: 2005年第01期

  • N型钙通道与疼痛

    N型电压依赖性钙通道(VDCCs)在疼痛的传递与调控中具有重要作用.它们密集分布于脊髓背角伤害感受性神经元突触前末梢,参与主要疼痛介质如谷氨酸和P物质等释放的调节.通过阻断上述通道,选择性N型VDCCs阻断剂表现出强效镇痛作用,N型VDCCs Cav2.2亚基基因敲除小鼠也表现为痛阈提高.N型VDCCs还分布于自主神经系统和中枢神经系统突触部位,现有的N型VDCCs阻断剂用于疼痛治疗时出现的各种副作用与这些部位的突触抑制有关.近发现,背根节伤害感受性神经元上存在一种特异的N型VDCCs亚型,这为疼痛治疗提供了一个非常有意义的新靶标.

    作者:文磊;杨胜;周文霞;张永祥;周晓巍;黄培堂 刊期: 2005年第01期

  • 胆固醇代谢异常与阿尔采末病

    散发性阿尔采末病(Alzheimer'sdisease,AD)病因学十分复杂,迄今尚无定论.近年来,一种崭新的AD病因学理论正在建立,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胆固醇代谢异常可能是AD的重要危险因素.本文综述AD的胆固醇理论的流行病学、实验室研究等的证据,并通过胆固醇与AD特殊相关病理学因素:β淀粉样蛋白、载脂蛋白E、tau蛋白间的关系,进一步探讨其诱发AD的作用机制.

    作者:郝峻巍;李琳 刊期: 2005年第01期

  • 新发现的血管外膜源舒张因子

    作者: 刊期: 2005年第01期

  • 阿尔采末病的炎症病理机制及糖类物质的抗炎作用

    分析了阿尔采末病(AD)的炎症病理机制,对各种糖类物质在AD中抗炎作用机制的新进展进行综述.阐明糖类物质通过抑制Aβ纤丝的形成、抑制补体活化、抑制细胞因子产生和iNOS的表达、抑制tau蛋白的免疫反应性、抑制与ApoE相关的氧化应激和ApoE与Aβ的结合等途径发挥抗炎作用,从而延缓AD的发生与发展.

    作者:王少华;李静;耿美玉 刊期: 2005年第01期

  • bHLH转录因子在大脑皮质发育中的作用

    在大脑新皮质发育过程中,bHLH转录因子参与了关键事件的调节.Id和Hes家族的bHLH因子对维持大脑皮质多能祖细胞(cortical mutipotent progenitor)处于增殖状态非常重要.前神经bHLH因子(Mash1、Neurogenin1和Neurogenin2)活性增强和Hes、Id因子的活性相应减弱,引起皮质多能祖细胞由增殖状态向神经生成转变.随着发育的皮质祖细胞中前神经bHLH因子的抑制,促使星形胶质细胞的生成.后,bHLH因子Olig1和Olig2活性的增加和Id活性的减弱启动了少突胶质细胞的形成.

    作者:孙海基;马晓丽;崔希云 刊期: 2005年第01期

  • SARS冠状病毒基础研究进展

    SARS(severe acute respiratory syndrome,严重急性呼吸综合症)是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传染病,现已发现其病原体为正链RNA冠状病毒(coronavirus,CoV),SARS CoV为一类新型的冠状病毒,至今没有有效对抗其感染的药物.本文从SARS CoV的功能受体、蛋白酶、疫苗和RNA干扰技术在SARS CoV研究中的应用等方面综述了其基础研究进展,旨在为抗SARS CoV的药物研制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作者:李怡棠;程桂芳 刊期: 2005年第01期

  • PPAR家族及其与代谢综合征的关系

    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peroxisome proliferator-activated receptors,PPARs)是配体激活的转录因子核受体超家族成员之一.目前已知有三种亚型:PPARα、-β/δ和-γ.它们在脂肪生成、脂质代谢、胰岛素敏感性、炎症和血压调节中起着关键作用,因而近年来倍受关注.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PPARs与代谢综合征,包括胰岛素抵抗、糖耐量受损、2型糖尿病、肥胖、高脂血症、高血压病、动脉粥样硬化和蛋白尿之间存在因果关系.重要的是,PPARα的激动剂如贝丁酸类降脂药(Fibrate)和PPARγ的激动剂如噻唑烷二酮(Thiazolidinedione,TZD)均已被证实有改善代谢综合征的作用.此外,三种PPAR亚型在2型糖尿病及糖尿病肾病的发展中均有重要作用.不断增加的证据提示,PPARs有可能成为代谢综合征及其相关并发症的潜在治疗靶点.本文将就PPARs的生物学活性、配体选择性和生理学功能作一综述,并对其在代谢综合征发病机制中的作用和PPAR配体对2型糖尿病的治疗效用进行重点讨论.

    作者:张晓燕;陈丽红;管又飞 刊期: 2005年第01期

  • 血管生长素促血管生成机制及其与疾病关系的研究进展

    血管生长素(angiogenin,ANG)是一种促使新血管生成的诱导剂,它属于核糖核酸酶超家族中的一员.ANG蛋白含123个氨基酸,相对分子量为14.4kD,在肿瘤细胞中首先发现,也存在于正常细胞中,可由多种细胞分泌,其核糖核酸酶活性较弱.研究证实,ANG可以在细胞间及细胞内发挥促血管生长作用.ANG与缺血性疾病、肿瘤、及其它疾病的关系已见不少报道.本文简述ANG促血管生成作用机制及其与疾病的关系.

    作者:程敏;郭淮莲 刊期: 2005年第01期

  • 控制视听之间注意转移的皮层区域

    作者: 刊期: 2005年第01期

  • 心脏副交感节前神经元的研究进展

    近年来,应用逆行荧光标记技术和膜片钳技术,对心脏副交感节前神经元(PCPNs)的研究取得很大进展.PCPNs不具有自主发放特性,其活动完全依赖于其突触前支配.PCPNs主要受胆碱能、兴奋性氨基酸能、GABA能及甘氨酸能支配;这些递质传递之间除相互作用外,还受多种神经肽及药物的影响.胆碱能递质对GABA能及甘氨酸能突触前支配的易化作用,参与生理性呼吸性窦性心律不齐的产生,其异常可能与多种心血管疾病发生有关.

    作者:陈咏华;王继江 刊期: 2005年第01期

生理科学进展杂志

生理科学进展杂志

主管: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中国生理学会;北京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