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人性化护理在急诊患者护理中应用的效果评价

柯丽娜

关键词:个性化护理, 常规护理, 急诊患者, 临床效果
摘要:目的:对比个性化护理与常规护理在急诊危重患者抢救中的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3月~2015年期间在某院抢救的急诊危重患者20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实验组患者给予个性化护理,观察并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结果:实验组抢救成功率为98.0%,对照组抢救成功率为84.0%,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抢救时间、心肺复苏时间以及气管插管时间均明显小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的满意度评分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个性化护理在急诊危重患者中应用效果显著,具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数理医药学杂志相关文献
  • 克龄蒙治疗围绝经期综合征的临床疗效评价

    目的:探讨克龄蒙治疗围绝经期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某院收治的160例围绝经期综合征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两组,每组80例.观察组采用克龄蒙治疗,对照组采用谷维素与维生素B6联合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治疗后KMI总分、子宫内膜厚度分别为(9.15±2.86)分、(3.52±0.48)mm,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且与对照组治疗后相比差异显著(P<0.01).两组患者治疗后E2水平有明显上升,FSH、LH有明显下降,但观察组各项指标改善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围绝经期综合征患者采取克龄蒙治疗疗效显著,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梁展婷 刊期: 2017年第03期

  • 髋关节外科脱位技术对髋关节手术治疗的价值观察

    目的:探讨在髋关节手术中应用髋关节外科脱位技术的临床效果.方法:对48例以髋关节外科脱位技术进行髋关节手术治疗的患者进行随访.末次随访时,对患者实施髋关节X线片检查,对其股骨头缺血坏死、髋关节功能YHS评分等进行评估.结果:本组48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手术脱位时间为(32.5±2.1)min,术中失血量为(355.0±20.3)ml;髋关节功能YHS术前评分优于术后(P<0.05);改良YHS评分优良率为91.7%;均未出现股骨头坏死、股骨粗隆间骨折等并发症.结论:在髋关节手术治疗过程中,采用髋关节外科脱位技术进行治疗的效果显著,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舒文锋 刊期: 2017年第03期

  • 复杂胫骨平台骨折手术时机与手术方式选择及疗效评价

    目的:探讨不同手术方式下复杂胫骨平台骨折疗效,并探讨手术的佳时机.方法:将选取的75例复杂胫骨平台骨折手术患者均分3组,Ⅰ组25例膝前正中入路+双钢板内固定,Ⅱ组25例膝前外侧入路+单钢板内固定,Ⅲ组25例膝前后联合入路+双钢板内固定,对比不同手术时机下并发症情况,以及不同手术方式下疗效情况.结果:手术时机选择6d≤X<8d术后并发症情况明显少于其他时机,且均存在显著差异(P<0.05);术中出血量与内固定成功率方面,Ⅲ组>Ⅰ组>Ⅱ组;而骨折愈合时间方面,Ⅲ组<Ⅰ组<Ⅱ组,组间差异显著(P<0.05).结论:6~8d为复杂胫骨平台骨折手术的佳时机,术后患者并发症少;手术方式应以联合入路为主,根据病情灵活选择内固定手段.

    作者:严峻 刊期: 2017年第03期

  • 个性化护理对提高肺炎支原体感染患儿疗效的影响

    目的:探索个性化护理对提高肺炎支原体感染患儿疗效的影响.方法:选取某院120例肺炎支原体感染的儿童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常规组,常规组进行常规护理,观察组进行个性化护理,对比两组儿童患者护理总有效率以及家属满意度调查.结果:观察组的儿童患者护理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常规组;观察组患者家属对护理的满意度显著高于常规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个性化护理对提高肺炎支原体感染的儿童患者具有显著疗效,提高护理的总有效率和家属满意度,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黄秀清 刊期: 2017年第03期

  • 来氟米特、环磷酰胺联合糖皮质激素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肾炎的临床研究

    目的:探讨来氟米特、环磷酰胺联合糖皮质激素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肾炎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某院收治的82例系统性红斑狼疮肾炎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41例.对照组采用环磷酰胺联合糖皮质激素强的松治疗,研究组采用来氟米特联合强的松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各生化及免疫指标,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治疗后研究组患者白细胞、尿蛋白、白蛋白、ESR及补体C3等指标较治疗前均有明显改善,且改善程度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研究组总治疗有效率为95.1%,不良反应发生率为4.9%,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率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来氟米特联合糖皮质激素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肾炎临床疗效显著,不良反应少,具有一定的临床使用价值.

    作者:蔡小巧 刊期: 2017年第03期

  • 丹参注射液临床不良反应的类型和可能原因分析

    目的:探究丹参注射液临床不良反应的类型、分析引起不良反应的可能原因.方法:对2014年12月~2015年11月在某院使用静脉滴注丹参注射液而发生不良反应的96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丹参注射液临床不良反应类型主要有消化系统不良反应、神经系统不良反应、呼吸系统不良反应、心血管系统不良反应等;以全身性损害为主,其次是皮肤及附件的损害,二者都属过敏反应,合计71例,占73.96%;造成不良反应的因素有年龄、自身体质问题以及丹参制剂工艺等.结论:为控制丹参注射液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在生产流程上务必对药品质量严格把关,临床上注意丹参注射液适用的症状,配伍合理,用药合理.

    作者:喻革玲 刊期: 2017年第03期

  • 咖啡酸片预防GP方案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所致白细胞减少的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咖啡酸片预防GP方案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所致白细胞减少的临床观察.方法:将60例晚期非小细胞肺癌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两组同时给予吉西他滨针1000mg/m2,d1,8,顺铂针75mg/m2,d1-3.观察组予开始化疗第1d给予咖啡酸片0.3g,口服,3次/d.2个周期后根据患者白细胞减少情况予以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皮下肌注升白细胞治疗,观察白细胞的下降程度,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使用使白细胞恢复至正常所用的时间.结果:观察组无明显白细胞下降2例,Ⅰ度骨髓抑制(白细胞计数3.0~4.0×109/L)13例,Ⅱ度骨髓抑制(白细胞计数2.0~3.0×109/L)8例,Ⅲ度骨髓抑制(白细胞计数1.0~2.0×109/L)5例,Ⅳ度骨髓抑制(白细胞计数0~1.0×109/L)2例,与对照组相比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咖啡酸片对预防GP方案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所致白细胞减少有一定的临床疗效,值得进一步研究.

    作者:朱学军;徐士淮 刊期: 2017年第03期

  • 根尖囊肿的两种手术方式的临床疗效

    目的:研究根尖囊肿不同的手术方式对临床疗效的影响.方法:收集根尖囊肿手术33例,通过两种不同的手术方式,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以囊肿为中心沿着唇颊侧牙龈缘和牙齿交界处龈沟作矩形切口,切口不包含牙龈乳头,切口深及骨壁,剥离并翻起粘骨膜,复位缝合粘骨膜,此种切口称为龈乳头基底切口;对照组以囊肿为中心在距离唇颊侧牙龈缘5~7mm处作弧形或者矩形切口,切口深至骨面,其余和治疗组相同.此种切口称为附着龈切口.观察两种手术方式手术后附着龈方式,龈缘外形与牙龈退缩的情况,以找到佳的手术方式.结果:实验组的手术切口主要优点是不移动龈乳头,保持其完整性,以减少牙龈退缩和组织缺损,牙龈边缘外形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龈乳头基底切口在根尖囊肿手术中较好的改善了患者术后的美观问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彭文静;熊翔 刊期: 2017年第03期

  • CT诊断结肠癌致肠梗阻的临床应用意义初步研究

    目的:探索CT诊断结肠癌致肠梗阻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在2015年1月~2016年2月期间收治的60例结肠癌致肠梗阻患者,对所有患者进行CT诊断,并分析其诊断正确率.结果:60例患者经CT诊断后发现准确率为88.33%,而在探查梗阻部位中,乙状结肠准确率为92.00%,盲肠准确率为93.33%,升结肠准确率为80.00%,乙状结肠交界准确率为80.00%,其和病理诊断相比差异不显著(P>0.05).同时其在间接征象检查结果中,准确率为86.67%,在直接征象检查结果中,准确率为100.00%.结论:CT诊断在结肠癌致肠梗阻患者中效果显著.

    作者:冯社欢;赵仕懂;李智锋 刊期: 2017年第03期

  • 综合护理对微创脑出血手术患者术后恢复的影响

    目的:分析综合护理应用于微创脑出血手术患者术后对其神经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选取某院接受微创手术的的脑出血患者76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8例,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护理效果与神经功能评分.结果:护理后观察组患者的临床的护理效果与神经功能评分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综合护理在微创脑出血手术患者术后护理中效果显著,可有效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和应用.

    作者:黄桂琴 刊期: 2017年第03期

  • 急性脑梗死患者溶栓后合并出血相关因素分析

    目的:分析急性脑梗死患者溶栓后出血性转化(HT)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给予75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尿激酶(UK)静脉溶栓治疗,观察溶栓后HT发生情况,将患者分为HT组和对照组(未发生HT),收集患者一般资料、尿激酶(UK)剂量、是否合并感染等,比较两组NIHSS评分与血小板计数(PLT)、凝血酶原时间(PT)、纤维蛋白原(FIB)、国际标准化比值(INR)、甘油三酯(TG)、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等指标水平.结果:溶栓后HT发生率为20.00%,即HT组15例,对照组60例.HT组发病至溶栓间隔时间、糖尿病病史患者占比、合并高血脂症和心房纤颤患者占比、溶栓前TC和LDL-C水平、NIHSS评分、溶栓后舒张压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NIHSS评分、溶栓后舒张压、合并心房纤颤、糖尿病病史、合并高血脂症及溶栓前TC和LDL-C水平均为溶栓后HT的危险因素.结论:NIHSS评分高、发病至溶栓间隔时间较长、溶栓后舒张压升高、合并心房纤颤、糖尿病病史、合并高血脂症均是急性脑梗死患者溶栓后HT发生的危险因素,临床可参考上述危险因素对HT进行早期识别及给予防治措施.

    作者:张洁茵;官全生;周海红 刊期: 2017年第03期

  • 超声实时三维斑点追踪技术在冠心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目的:探讨在冠心病中应用超声实时三维斑点追踪技术(3 DST)诊断的临床价值,对冠心病患者早期缺血心肌功能进行评估.方法:采用冠状动脉造影技术选取疑似冠心病患者60例,按照冠状造影结果将入选对象分为冠心病组40例和正常对照组20例,评估对冠心病患者采用3DST的灵敏度、特异度.结果:经3DST技术扫描分析结果显示,冠心病患者的左心室整体GLS、AGS绝对值与对照组间存在明显差异性(P<0.05);经ROC曲线分析显示GLS、AGS在AUC都在0.75~0.95间,而GLS诊断冠心病的灵敏度为85%,特异度为64%;AGS诊断冠心病的灵敏度为50%,特异度为77%,组间比较无明显差异性(P>0.05).结论:在冠心病诊断中3 DST可准确评估左心室三维病变,可定量评价早期冠心病心肌缺血致室壁功能异常状态,以评估冠心病病变发展程度.

    作者:刘素君 刊期: 2017年第03期

  • 术中维持不同的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值对老年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患者术后认知功能的影响

    目的:探究术中维持不同的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值对老年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患者术后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100例老年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PETCO2在35~39mmHg)50例和观察组(PETCO2在40~45mmHg)50例,观察两组患者术后7d MMSE检测评分以及POCD的发生率.结果:手术后7d,观察组的MMES评分高于对照组,认知功能障碍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显著(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术中调控PETCO2在40~45mmHg可改善老年患者腹腔镜术后POCD,且术中呼吸参数调整较平稳.

    作者:朱新青;汤志锋 刊期: 2017年第03期

  • 基层医院检验科质量控制与对策探讨

    目的:了解基层医院检验科质量控制管理现状,探讨基层医院检验科质量管理对策.方法:对基层医院检验科从考核总体平均成绩、管理措施、人事制度和室内质控、室间质控考核以及工作成绩等方面的考核指标进行分析.结果:医院检验科质量管理体系基本建立,但室间质控、病人满意度的质控亟待加强.结论:狠抓质量控制管理,科学规划工作内容,对基层医院良性发展和整体医疗水平的提高将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作者:王星星 刊期: 2017年第03期

  • 新生儿败血症80例临床资料报道分析

    目的:对新生儿败血症患儿的临床特点、病原菌等情况进行分析,为新生儿败血症患儿的诊断以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选取新生儿败血症患儿100例,时间为2012年1月~2015年12月,对这100例新生儿败血症患儿的临床资料、病原菌检验结果等情况进行分析.结果:新生儿败血症患儿的主要临床症状包括:黄疸、呼吸困难、呼吸急促/吐沫、咳嗽、拒乳/吮乳差、体温异常、反应差、呕吐、腹泻以及皮肤脓疱等,与其他症状相比,黄疸症状患儿较多(P<0.05);患儿的合并症主要为呼吸窘迫综合征、脐炎、肺炎、脓疱疮、脑膜炎(化脓性)、脑病(缺氧缺血性)、小肠结肠炎(坏死性)、颅内出血;药敏结果为:致病菌主要为革兰氏阳性菌以及革兰氏阴性菌;多数病原菌对万古霉素、舒巴坦、头孢菌类(第三代)、喹诺酮类以及氨基糖甙类抗生素较为敏感,对碳青霉烯类以及头孢吡肟类抗生素有着高度的敏感性;经综合治疗后,97例治愈,3例自行出院(失访).结论:新生儿败血症患儿的临床表现并不具有特异性,导致患儿出现败血症的主要致病菌为葡萄球菌,为新生儿败血症患儿实施治疗的主要方法为综合治疗(抗生素为主).

    作者:陈少丽;麦秀连;严越秀;乔萍;李南洋;区肇真 刊期: 2017年第03期

  • 分析股骨头坏死患者应用CT与核磁共振检查的诊断学价值

    目的:研究在股骨头坏死的诊断中应用CT检查与核磁共振检查的价值.方法:选取某院收治的120例经手术病理诊断得以确诊的股骨头坏死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对本组患者分别行CT检查与MRI检查,对比两种检查方法的诊断价值.结果:CT检查的检出率为84.2%,MRI检查的检出率为97.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种检查方法对于疾病的分期诊断结果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股骨头坏死的诊断中,与CT检查相比,MRI检查的诊断效果更好,可推广.

    作者:何光明 刊期: 2017年第03期

  • 麻杏石甘汤用于小儿肺炎治疗的临床疗效

    目的:探讨麻杏石甘汤用于小儿肺炎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某院2015年5月~2016年5月间收治的60例小儿肺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对照组采用西医常规治疗法,观察组采用在对照组治疗法的基础上加用中药麻杏石甘汤加减治疗,经过治疗与观察、记录,对比两组不同的疗效.结果:经过治疗后,观察组患儿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高热、咳嗽等症状治疗所需时间明显低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西医常规治疗法的基础上用中药麻杏石甘汤加减治疗小儿肺炎,疗效更佳,值得推广使用.

    作者:张莹 刊期: 2017年第03期

  • 双氢克尿塞对高血压患者血脂、血糖代谢的影响研究

    目的:探究高血压患者使用双氢克尿塞对其的血脂、血糖代谢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7月~2016年7月于某院就诊的高血压患者200例,将其均分成对照组和实验组.实验组服用双氢克尿塞,对照组服用吲达帕胺,3个月后测量患者各项指标.结果:组内对比显示,实验组患者在口服血糖前后,血糖明显升高,而三酰甘油和胆固醇则无明显变化,对照组患者各项指标均无明显变化.结论:高血压患者服用双氢克尿塞后,对血糖代谢产生显著影响,对胆固醇、血脂影响不大.

    作者:梁华丽 刊期: 2017年第03期

  • 盐酸奥布卡因凝胶在留置胃管术中的效果观察及应用

    目的:盐酸奥布卡因凝胶在留置胃管术中的效果观察.方法:将140例留置胃管的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实验组在上胃管前使用盐酸奥布卡因凝胶10~20ml用注射器推入咽喉部,5min咽下,同时在胃管上均匀的涂抹奥布卡因凝;对照组为常规使用医用液体石蜡油涂抹于胃管上操作.结果:实验组在给患者插管过程中无痛率达到了97.1%,一次性插管成功率达100%,鼻咽喉部的刺激症状不明显达到94.3%,结果显示实验组的效果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盐酸奥布卡因凝胶应用于留置胃管术的患者可以明显减少插管后咽喉疼痛、恶心呕吐不适症状显著少于对照组,这样兼具麻醉及润滑作用,在插管的过程中无咽喉反射,避免恶心、呕吐等反应且进一步提高留置胃管术的成功率.此方法值得在临床护理操作中广泛推广使用.

    作者:高敏 刊期: 2017年第03期

  • 妊娠高血压综合征产妇实施产前护理对产妇的影响分析

    目的:探讨对妊娠高血压综合征的产妇实施产前护理方案的影响.方法:选取某院2014年8月~2016年2月收治的200例妊娠高血压综合征的女性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试验组和对照组各100人,对照组进行一般护理,试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进行产前综合护理,一段时间后,比较对两组妊娠性高血压综合征的有效率及患者的满意度.结果:护理后试验组的总有效率(88.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总有效率(62.0%),统计学上有意义(P<0.05);同时,护理后试验组的满意度(97.22%)明显高于对照组的满意度(66.67%),统计学上有意义(P<0.05).结论:对妊娠期高血压综合征实施产前护理方案效果显著,能提高治疗的总有效率,加大患者的满意度,值得临床大力推广.

    作者:李春葵 刊期: 2017年第03期

数理医药学杂志

数理医药学杂志

主管:湖北省教育厅

主办:武汉大学,中国工业与应用数学学会,医药数学专业委员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