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文富
目的::观察异丙酚配伍不同剂量芬太尼用于人工流产手术的麻醉效果。方法:选择90例行人工流产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3组 MAP、HR、HR 以及等比较无显著差异(P >0.05),A 组麻醉诱导时间、苏醒时间、离院时间以及用药剂量等指标均优于 B、C 两组(P <0.05)。结论:对行人工流产术的患者实施异丙酚配伍小剂量芬太尼麻醉,可获得显著麻醉效果。
作者:刘绍琼 刊期: 2016年第11期
目的::观察分析依达拉奉联合丹红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在医院2014年1月~2015年12月期间诊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167例作研究对象,遵照随机数字法原则将其分成两组,观察组(n =115)应用依达拉奉联合丹红注射液治疗,对照组(n =52)单纯采用依达拉奉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效果、治疗前后血清超敏 C 反应蛋白含量、脑部梗死灶体积与血浆 Hcy 水平变化。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5.7%,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为86.5%,差异显著(P <0.05);观察组基本治愈率为55.7%,对照组基本治愈率为25.0%,差异非常显著(P <0.001);且两组患者治疗后脑梗死灶体积、血清超敏 C 反应蛋白含量和血浆 Hcy 水平的组间对比均有统计学差异(P <0.05)。结论:依达拉奉联合丹红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显著,可明显改善患者神经功能,缩小其脑部梗死灶体积,并有效改善其血清超敏 C 反应蛋白含量和血浆 Hcy 水平,可作为急性脑梗死首选用药方案。
作者:范存秀 刊期: 2016年第11期
目的::对替比夫定、阿德福韦酯联用与恩替卡韦单药在失代偿期乙肝肝硬化治疗中的临床效果进行对比分析。方法:选择2012年9月~2015年9月在某院治疗的失代偿期乙肝肝硬化患者100例,随机分为 A、B 两组,各50例。A 组患者采用替比夫定联合阿德福韦酯治疗,B 组患者采用恩替卡韦单药治疗,分析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后,A 组患者的 TBIL、ALB、ALT含量及 PTA 与 B 组患者相比均无明显差异,P >0.05;治疗8周、16周、32周时,A 组患者的 HBV-DNA 转阴率与 B 组相比无明显差异,P >0.05。结论:替比夫定、阿德福韦酯联用与恩替卡韦单药治疗失代偿期乙肝肝硬化均具有良好的临床效果,且疗效相当。
作者:苗祥宇;徐丽;侯瑞军;张翠红;张莉 刊期: 2016年第11期
目的::对应用综合性护理干预模式对患有妇科肿瘤类疾病的患者在接受手术治疗期间实施护理的临床效果进行研究。方法:选择某院收治的56例患有妇科恶性肿瘤类疾病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平均每组28例。采用常规肿瘤疾病护理模式对对照组患者在围手术期实施护理;采用综合性护理干预模式对观察组患者在围手术期实施护理。结果:观察组研究对象在围手术期内出现的相关不良反应明显少于对照组;对妇科肿瘤疾病围手术期临床护理模式的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应用综合性护理干预模式对患有妇科肿瘤类疾病的患者在接受手术治疗期间实施护理的临床效果非常明显。
作者:韦亮 刊期: 2016年第11期
目的::研究无创呼吸机在临床治疗呼吸衰竭的效果。方法:随机选取2014年6年~2015年6月某院收治的30例呼吸衰竭的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回顾性分析的方法对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比较治疗前后症状改善以及动脉血气变化情况。结果:所有患者在进行无创性机械通气后1~2h 临床气急、紫绀等呼吸衰竭症状好转,pH 值、PaO 2等升高。结论:采用无创呼吸机进行辅助呼吸能有效的升高患者体内的 PaO 2,有效改善患者呼吸衰竭的症状,并且还能有效避免创伤,操作简单,患者容易接受,无创呼吸机能快速的是呼吸衰竭患者通气流畅,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梁永明;陈勇;林凯旋;卢影倩;麦文敏;陈小香 刊期: 2016年第11期
目的::探讨达英-35联合二甲双胍对多囊卵巢综合征以及促排卵效果的影响。方法:67例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33例单独应用达英-35治疗,观察组34例给予达英-35联合二甲双胍治疗。结果:治疗后体重和体重指数均有下降,观察组下降更为明显,组间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后 T、LH 激素水平较治疗前均有明显降低,组内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FSH、PRL 以及 E2治疗前后以及治疗后组间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妊娠率显著高于对照组。结论:达英-35联合二甲双胍治疗多卵巢综合征具有显著疗效,能够有效改善患者内分泌失调症状,提高促排卵效果,提高患者妊娠率。
作者:李宇称;彭琦琳;彭惠文 刊期: 2016年第11期
目的::探讨孕妇的孕期保健,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从2014年1月~2015年1月,选取某院的120例给予孕期保健的孕妇作为观察组,120例没有进行孕期保健的孕妇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孕妇及胎儿的各项指标。结果:观察组的各项指标均明显好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 <0.05)。结论:孕妇的孕期保健水平受家庭经济条件、固定人口以及教育程度等因素影响,孕期保健可以保证孕妇和胎儿的健康状况,降低难产和妊娠并发症的发生率,具有安全性高、临床效果好等特点,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朱曲佳 刊期: 2016年第11期
目的::探究丹红注射液联合他汀类药物治疗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的效果。方法:选取某院收治的68例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患者进行研究,将所有患者随机均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对照组患者采取他汀类药物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联合丹红注射液治疗,观察对比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情况、治疗前后两组患者心肌耗氧指数及心肌缺血总负荷。结果:经治疗后研究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且心肌耗氧指数及心肌缺血总负荷均优于对照组,P <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均较低,对比无统计学差异(P >0.05)。结论:丹红注射液联合他汀类药物治疗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的效果良好,不良反应少,安全性高。
作者:余金玉;李秀琪;汪瀚 刊期: 2016年第11期
目的::分析系统护理干预对溃疡型结肠炎(UC)患者的临床影响。方法:按照入院顺序奇偶法将某院30例 UC 住院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15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观察组接受系统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患者止泻时间、住院时间、情绪变化情况、用药依从性及复发率。结果:观察组的临床疗效、抑郁焦虑情绪改善程度、用药依从度、预后复发率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 <0.05)。结论:系统化护理干预对缓解 UC 患者焦虑、抑郁情绪,提高患者依从性,促进患者康复,减低复发率均有重要意义。
作者:卓艳芳 刊期: 2016年第11期
目的::比较中医康复护理与常规内科护理对脑梗死患者的功能康复效果。方法:脑梗死患者96例,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48例),分别予以中医康复护理和常规内科护理,比较两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ational Institute of Health stroke scale, NIHSS)、日常生活能力评分(ability of daily life,ADL)及治疗有效率。结果:干预组 NIHSS 评分低于对照组,ADL 评分及治疗缓解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临床给予脑梗死中医康复护理作用突出,可改善神经功能,增强康复效果,值得借鉴。
作者:王萍;汪芳 刊期: 2016年第11期
数学模型是对现实问题的抽象和简化,可以用来讨论变量与变量之间的关系。微分方程模型和统计模型属于数学模型。讨论了微分方程在轻微糖尿病诊断方面的应用,同时讨论了多元线性回归方程在糖尿病人血糖预报方面的应用。
作者:吕佳萍;孙向荣 刊期: 2016年第11期
目的::对应用腹腔镜手术和常规开腹手术两种方式对患有宫外孕疾病的患者实施治疗的临床效果进行对比研究。方法:选择某院收治的患有宫外孕疾病的患者88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平均每组44例。采用常规开腹手术方式对对照组患者实施治疗;采用腹腔镜手术方式对对照组(P <0.05);在围手术期内出现的不良反应明显少于对照组(P <0.05);宫外孕疾病手术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P <0.05)。结论:应用腹腔镜手术对患有宫外孕疾病的患者实施治疗的临床效果非常明显。
作者:兰瑞伦 刊期: 2016年第11期
目的::对麻黄附子细辛汤治疗太阳少阴两感证型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临床疗效进行探讨分析。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5年2月某院收治的152例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并符合中医太阳少阴两感证诊断患者,将其随机分为两组,分别为中医组和西医组,每组患者各76例,中医组给予患者麻黄附子细辛汤口服,西医组给予患者利巴韦林注射液静滴。治疗周期3~5d,治疗结束后对比两组患者临床治疗疗效。结果:中医组体温恢复时间、头痛、咽痛、鼻塞喷嚏等着症状消失时间优于西药组 P <0.05;西医组治疗后有效率为85.53%,中医组有效率为96.05%,两组对比 P <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麻黄附子细辛汤治疗太阳少阴两感证型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临床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王银菊 刊期: 2016年第11期
目的::探讨助产护理干预对高龄产妇分娩结局的影响。方法:将62例高龄产妇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分别采取助产护理干预和常规护理,观察统计第一产程时间、第二产程时问、第三产程时间和总产程时间;统计自然分娩率;妊娠高血压、产后出血、早产和窒息发生率。结果:护理干预后,观察组第一产程时间、第二产程时间、第三产程时间和总产程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 P <0.05)。观察组自然分娩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妊娠高血压、产后出血、早产和窒息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 <0.05)。结论:在高龄产妇的分娩过程中,加强助产护理干预,能有效保证正常产程时间,减少产妇和新生儿不良情况发生率,有利于母婴安全和健康,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陈玉 刊期: 2016年第11期
目的::分析研究急性乳腺炎合并乳房脓肿采取临床手术治疗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2年9月~2014年11月在某院接收的患有急性乳腺炎合并乳房脓肿的患者64例,随机分为实验组、对照组,对照组对患者采取手法与微波治疗,实验组对患者采取临床手术治疗,对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给予对比分析。结果:临床治疗以后,实验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总体有效率显著优于对照组,其之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对急性乳腺炎合并乳房脓肿一定对其病情相关变化给予密切观察,同时选择恰当的手术时机切开引流,可以使手术成功率明显提高,对患者病情以及预后起到良好的促进作用,使病人健康生活质量得到保障。
作者:何莉雅;宿茂伟;黄国威 刊期: 2016年第11期
目的::比较腹腔镜微创手术与传统开腹修补术治疗急性胃穿孔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4年5月~2016年4月某院收治的92例急性胃穿孔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各46例。对照组采用传统开腹手术行胃穿孔修补术,研究组采用于腹腔镜下行胃穿孔修补术,对两组患者手术情况、术后恢复情况以及相关并发症发生情况进行记录比较。结果:研究组患者术中出血量、肠胃功能恢复时间及住院时间明显低于对照组,且研究组患者相关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腹腔镜修补术治疗急性胃穿孔疗效确切,术后患者恢复较快,并发症发生率较低,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任虎;陈文山;魏天天 刊期: 2016年第11期
目的::通过在大班教学中构建多维互动教学模式,以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学生对药理学学习积极性及自主学习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方法:选取2012级本科临床医学专业两个大班的学生为研究对象,临床1~5班192人和临床6~11班212人,分别为传统教学组和多维互动教学组,课程结束后以理论考试及问卷调查的方式评价教学效果,结果由 SPSS13.0软件进行处理和统计分析。结果:多维互动教学组学生的理论考试成绩(80.58±10.42)高于传统教学组(75.46±11.59),两组间差异有显著性(P <0.05);学生对多维互动教学法评价很好,认为该法可明显提高学习积极性及自主学习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结论:多维互动教学模式可提高大班教学的教学质量。
作者:毋亚男;来丽娜;张晓一;郭春花;宋丽华 刊期: 2016年第11期
目的::对膝关节骨关节炎应用中药熏洗治疗的临床效果进行探讨分析。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5年2月某院收治的膝关节骨关节炎患者400例,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各200例,对照组给予口服药物消炎、止痛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采用自拟中药熏洗治疗。治疗周期结束后观察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结果:两组患者进行3个疗程的治疗,对照组治疗有效率为82.0%,治疗组治疗有效率为91.5%,两组比较 P <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中药熏洗治疗膝关节骨关节炎的临床效果可靠,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管鸿涛 刊期: 2016年第11期
目的::探讨适用于成人主动脉缩窄外科手术体外循环动脉灌注的方式及临床疗效,为心外科体外循环灌注方式的选择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06年11月~2015年12月在东莞康华医院心外科接受手术治疗的成人主动脉缩窄(导管后型)的患者48例。将所选病例按照体外循环选择性动脉灌注方式的不同,分为 A 组深低温下半身停循环(无名动脉插管)22例和 B 组中度低温双侧脑保护、下半身不停循环(无名动脉动脉插管、左颈总动脉插管、股动脉插管)26例,观察并分析患者围手术期脑部症状、腹部症状、呼吸机辅助时间、肾功能及肝功能指标等变化。结果:围手术期 A 组死亡7例,手术成功率为68.2%;严重脑部并发症死亡4例,严重肾功能衰竭死亡3例。B 组无死亡病例,手术成功率为100%。两组患者围手术期脑部症状及肾功能有显著差异;腹部症状、呼吸机辅助时间、肝功能指标等均有轻微差异。结论:外科治疗成人主动脉缩窄患者应选择佳的体外循环动脉灌注方式,是提高手术成功率和减少围手术期脑部及肾脏等重要脏器出现并发症的重要保障,减少病死率。
作者:彭晓鹏;朱洪玉;林明;柯略森;黄婷;王惠 刊期: 2016年第11期
双心医学是一门由心血管医学与精神心理医学交叉而成的新兴学科,心血管疾病和心理疾病相互影响,互为因果,严重影响心血管疾病患者的预后。双心医学改变了传统单纯的生物医学治疗模式,是对躯体疾病和心理疾病的共同关注,中医药关于双心医学的记载历史悠久,治疗经验颇丰,并取得了较好的临床疗效,具有广阔的前景,就中医药对双心医学的诊治予以简要综述。
作者:牟鑫;颜红 刊期: 2016年第1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