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卉
目的::考察紫花地丁复方止痒凝胶剂的处方和制备工艺。方法:采用 L9(34)正交实验设计,考察凝胶基质种类、甘油用量、氢氧化钠用量3个因素对凝胶剂质量的影响,以凝胶剂的成型性、酸碱度为指标进行综合评价;采用 HPLC 法对复方止痒凝胶制剂的君药紫花地丁的主要成分秦皮乙素含量进行测定。结果:紫花地丁复方止痒凝胶的佳处方包括:中药复方止痒浓缩液53.9g、卡波姆9401.80g、蒸馏水35.9g、无水乙醇5.00g、氮酮1.50g、甘油5.40g、氢氧化钠0.432g,复方止痒凝胶中秦皮乙素平均含量为457.2μg·mL-1。结论:经验证试验,证明所优选的复方止痒凝胶剂制备工艺简单、重复性好、质量可控。
作者:赵振;曾海荣;梁美云;姚雅绮;王冰;张伟荣 刊期: 2016年第11期
目的::探讨达英-35联合二甲双胍对多囊卵巢综合征以及促排卵效果的影响。方法:67例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33例单独应用达英-35治疗,观察组34例给予达英-35联合二甲双胍治疗。结果:治疗后体重和体重指数均有下降,观察组下降更为明显,组间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后 T、LH 激素水平较治疗前均有明显降低,组内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FSH、PRL 以及 E2治疗前后以及治疗后组间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妊娠率显著高于对照组。结论:达英-35联合二甲双胍治疗多卵巢综合征具有显著疗效,能够有效改善患者内分泌失调症状,提高促排卵效果,提高患者妊娠率。
作者:李宇称;彭琦琳;彭惠文 刊期: 2016年第11期
目的::研究肝顶部癌(LCHD)患者在左侧单肺通气条件下经皮经肝射频消融(PRFA)治疗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临床纳入90例某院2012年3月~2015年3月期间收治的肝顶部癌患者,所有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45例。其中45例患者在左侧单肺通气条件下采用 PRFA 治疗作为观察组,另45例患者仅采用 PRFA 治疗作为对照组。结果:观察组、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82.22%、68.89%,观察组明显较高,P <0.05。观察组治疗时间、穿刺次数少于对照组,P <0.05;而两组住院时间以及治疗费用均无差异,P >0.05。观察组、对照组并发症分别为20%、44.44%,观察组明显较低,P <0.05。观察组患者6个月、12个月以及24个月生存率分别为97.78%、93.33%以及77.78%,明显高于对照组的91.11%、84.44%以及64.44%,P <0.05。结论:LCHD 患者在左侧单肺通气条件下行 PRFA 治疗效果显著,并发症明显减少,生存率提高,值得临床应用及推广。
作者:杨航;杨晶欣 刊期: 2016年第11期
目的::对替比夫定、阿德福韦酯联用与恩替卡韦单药在失代偿期乙肝肝硬化治疗中的临床效果进行对比分析。方法:选择2012年9月~2015年9月在某院治疗的失代偿期乙肝肝硬化患者100例,随机分为 A、B 两组,各50例。A 组患者采用替比夫定联合阿德福韦酯治疗,B 组患者采用恩替卡韦单药治疗,分析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后,A 组患者的 TBIL、ALB、ALT含量及 PTA 与 B 组患者相比均无明显差异,P >0.05;治疗8周、16周、32周时,A 组患者的 HBV-DNA 转阴率与 B 组相比无明显差异,P >0.05。结论:替比夫定、阿德福韦酯联用与恩替卡韦单药治疗失代偿期乙肝肝硬化均具有良好的临床效果,且疗效相当。
作者:苗祥宇;徐丽;侯瑞军;张翠红;张莉 刊期: 2016年第11期
目的::分析研究急性乳腺炎合并乳房脓肿采取临床手术治疗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2年9月~2014年11月在某院接收的患有急性乳腺炎合并乳房脓肿的患者64例,随机分为实验组、对照组,对照组对患者采取手法与微波治疗,实验组对患者采取临床手术治疗,对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给予对比分析。结果:临床治疗以后,实验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总体有效率显著优于对照组,其之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对急性乳腺炎合并乳房脓肿一定对其病情相关变化给予密切观察,同时选择恰当的手术时机切开引流,可以使手术成功率明显提高,对患者病情以及预后起到良好的促进作用,使病人健康生活质量得到保障。
作者:何莉雅;宿茂伟;黄国威 刊期: 2016年第11期
目的::观察依达拉奉联合奥扎格雷治疗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临床价值。方法:将某院80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按照1∶1比例将患者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采取奥扎格雷治疗,观察组采取依达拉奉联合奥扎格雷。结果:观察组总临床治疗有效率、MESSS 评分以及 ADL 评分均优于对照组(P <0.05)。结论:治疗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应用依达拉奉联合奥扎格雷,整体疗效显著。
作者:袁丛洋 刊期: 2016年第11期
神经网络作为一种新型的统计计算和信息处理方法有其独特的优越性,这里举出近年来我国和国际医学工作者在使用神经网络进行医学统计和信息处理的几个案例。由此说明神经网络将是很有前途的统计和信息处理方法,并对其未来做展望。
作者:闫以聪 刊期: 2016年第11期
目的::观察分析依达拉奉联合丹红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在医院2014年1月~2015年12月期间诊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167例作研究对象,遵照随机数字法原则将其分成两组,观察组(n =115)应用依达拉奉联合丹红注射液治疗,对照组(n =52)单纯采用依达拉奉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效果、治疗前后血清超敏 C 反应蛋白含量、脑部梗死灶体积与血浆 Hcy 水平变化。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5.7%,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为86.5%,差异显著(P <0.05);观察组基本治愈率为55.7%,对照组基本治愈率为25.0%,差异非常显著(P <0.001);且两组患者治疗后脑梗死灶体积、血清超敏 C 反应蛋白含量和血浆 Hcy 水平的组间对比均有统计学差异(P <0.05)。结论:依达拉奉联合丹红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显著,可明显改善患者神经功能,缩小其脑部梗死灶体积,并有效改善其血清超敏 C 反应蛋白含量和血浆 Hcy 水平,可作为急性脑梗死首选用药方案。
作者:范存秀 刊期: 2016年第11期
目的::了解常熟地区农村急诊救治情况,为农村急救医疗服务资源的合理配置、建设规范化急诊科提供科学依据。方法:现场走访常熟地区31所一级卫生院、对相关医务人员进行考核及培训等方式。结果:常熟地区31所乡镇卫生院中仅1所未设置急诊科,31所卫生院均配备了吸引器、氧气装置和抢救车,大部分卫生院配备24h 急诊人员;CPR 和除颤掌握程度考核均80分以上,但对常见危急重疾病的诊疗水平有待提高。结论:需引导高职高专医学生到乡镇卫生院就业,急救设备及药物配备都有待完善。加大对急诊科建设的资金投入,减少急救卫生资源的不平衡。
作者:叶宏伟;汪易岚;吴晓东;汤洪 刊期: 2016年第11期
目的::探讨足月妊娠羊水过少对分娩方式及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足月孕妇200例,分为实验组(n =100)和对照组(n =100)。对照组足月妊娠羊水正常,实验组足月妊娠羊水过少,比较两组娩方式以及妊娠结局。结果:实验组剖宫产率、胎儿窘迫、羊水污染、吸入性肺炎、新生儿畸形发生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羊水过少致剖宫产率上升,并影响围生儿预后。
作者:陆含蕾 刊期: 2016年第11期
目的::探讨早期护理对剖宫产新生儿的远期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随机选取了2014年10月~2015年9月期间在某院预约接受剖宫产分娩生产模式和常规阴道分娩生产模式的待产孕妇中各100例初次生产的待产孕妇,待待产孕妇分娩生产完成后,将新生儿编排到常规型母乳喂养护理分组和特殊型母乳及剖宫产奶粉喂养护理分组中,每组各100例新生儿。结果:两组新生儿神经行为发育状况分析,特殊型母乳及剖宫产奶粉喂养,视觉感、听觉感、触觉感正常分别是100、99、100;常规型母乳喂养,视觉感、听觉感、触觉感正常分别是98、97、100。两组新生儿远期发育状况分析,特殊型母乳及剖宫产奶粉喂养,运动能力障碍、交流能力障碍、听力障碍分别0、3、0人;常规型母乳喂养,运动能力障碍、交流能力障碍、听力障碍分别2、12、1人。两组新生儿并发症发生状况分析,特殊型母乳及剖宫产奶粉喂养,黄疸、腹泻、肺炎、消化疾病发病人数分别是:8、7、9、1;常规型母乳喂养,黄疸、腹泻、肺炎、消化疾病发病人数分别是:18、20、22、1人。结论:特殊型母乳及剖宫产奶粉喂养护理模式的护理效果优于常规型母乳喂养护理模式分组。针对剖宫产新生儿采取特殊型母乳及剖宫产奶粉喂养的护理模式,可以有效的促进新生儿的神经发育,减少并发症的发生率以及远期身体发育障碍的发生率,受到被护理新生儿家长的好评,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芦晓霞 刊期: 2016年第11期
目的::对慢性盆腔炎患者的心理情况进行考察,探究不同护理干预对慢性盆腔炎患者的影响。方法:选择某院慢性盆腔炎患者70例,随机分两组(n =35),观察组行综合护理干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两组患者护理前后 HAMA 评分情况及患者对护理情况的满意度评价。结果:护理1月后,观察组 HAMA 评分(7.59±1.31)分,低于对照组(12.23±1.47)分(P <0.05);护理满意度,观察组94.3%,高于对照组82.9%(P <0.05)。结论:慢性盆腔炎患者多存在一定程度焦虑心理,综合护理模式相比常规护理可以更好地改善上述不良心理,提高护理满意度。
作者:江丽 刊期: 2016年第11期
目的::分析系统护理干预对溃疡型结肠炎(UC)患者的临床影响。方法:按照入院顺序奇偶法将某院30例 UC 住院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15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观察组接受系统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患者止泻时间、住院时间、情绪变化情况、用药依从性及复发率。结果:观察组的临床疗效、抑郁焦虑情绪改善程度、用药依从度、预后复发率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 <0.05)。结论:系统化护理干预对缓解 UC 患者焦虑、抑郁情绪,提高患者依从性,促进患者康复,减低复发率均有重要意义。
作者:卓艳芳 刊期: 2016年第11期
双心医学是一门由心血管医学与精神心理医学交叉而成的新兴学科,心血管疾病和心理疾病相互影响,互为因果,严重影响心血管疾病患者的预后。双心医学改变了传统单纯的生物医学治疗模式,是对躯体疾病和心理疾病的共同关注,中医药关于双心医学的记载历史悠久,治疗经验颇丰,并取得了较好的临床疗效,具有广阔的前景,就中医药对双心医学的诊治予以简要综述。
作者:牟鑫;颜红 刊期: 2016年第11期
目的::对麻黄附子细辛汤治疗太阳少阴两感证型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临床疗效进行探讨分析。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5年2月某院收治的152例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并符合中医太阳少阴两感证诊断患者,将其随机分为两组,分别为中医组和西医组,每组患者各76例,中医组给予患者麻黄附子细辛汤口服,西医组给予患者利巴韦林注射液静滴。治疗周期3~5d,治疗结束后对比两组患者临床治疗疗效。结果:中医组体温恢复时间、头痛、咽痛、鼻塞喷嚏等着症状消失时间优于西药组 P <0.05;西医组治疗后有效率为85.53%,中医组有效率为96.05%,两组对比 P <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麻黄附子细辛汤治疗太阳少阴两感证型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临床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王银菊 刊期: 2016年第11期
目的::分析高龄股骨转子间骨折人工关节置换的特点及假体选择。方法:研究选取2011年4月~2014年3月60例高龄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为对象,将其随机分组。对照组患者采用生物型假体置换,实验组患者采用骨水泥型假体置换。术后随访1年以上,对比分析两组患者髋关节功能的差异。结果:采用 t 检验分析进行数据统计,实验组患者术后髋关节 Harris 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对高龄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进行人工关节置换时应充分考虑到骨质疏松程度,骨水泥型假体更能满足即刻稳定和术后早期功能锻炼需要。
作者:游文富 刊期: 2016年第11期
目的::分析早期预防干预对剖宫产术后寒颤影响,探讨对其实施针对性的护理干预,为减轻寒颤的发生。方法:选取2014年8月~2016年2月在某院已行386例的研究对象是剖宫产妇,随机分为对照组171例和观察组21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给予一系列的早期措施进行干预。结果:386例产妇中,有171例出现寒颤,总发生率为44.30%,其中观察组81例占47.37%,对照组90例占52.63%,两者进行比较可以发现有明显的统计学意义(P <0.05)。
作者:刘俊芳;陈玲;何艳;周烈伟 刊期: 2016年第11期
统计教学中有关样本方差分布的确定都是通过具有构造性的正交变换来实现的,接受起来有一点难度。通过非中心χ2分布及其性质的引入解决了该问题,并且通过教学实例说明非中心χ2分布在数理统计教学中的引入不仅可以使一些统计证明简单明确化还可以解决更多的统计问题。
作者:乔舰;范淑芬 刊期: 2016年第11期
目的::探究丹红注射液联合他汀类药物治疗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的效果。方法:选取某院收治的68例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患者进行研究,将所有患者随机均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对照组患者采取他汀类药物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联合丹红注射液治疗,观察对比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情况、治疗前后两组患者心肌耗氧指数及心肌缺血总负荷。结果:经治疗后研究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且心肌耗氧指数及心肌缺血总负荷均优于对照组,P <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均较低,对比无统计学差异(P >0.05)。结论:丹红注射液联合他汀类药物治疗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的效果良好,不良反应少,安全性高。
作者:余金玉;李秀琪;汪瀚 刊期: 2016年第11期
目的::比较中医康复护理与常规内科护理对脑梗死患者的功能康复效果。方法:脑梗死患者96例,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48例),分别予以中医康复护理和常规内科护理,比较两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ational Institute of Health stroke scale, NIHSS)、日常生活能力评分(ability of daily life,ADL)及治疗有效率。结果:干预组 NIHSS 评分低于对照组,ADL 评分及治疗缓解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临床给予脑梗死中医康复护理作用突出,可改善神经功能,增强康复效果,值得借鉴。
作者:王萍;汪芳 刊期: 2016年第1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