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金波
目的::探讨高压氧综合治疗小儿手足口病合并迟缓性瘫痪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于2013年4月~2014年3月某院收治的小儿手足口病合并迟缓性瘫痪10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均进行常规治疗,常规药物治疗、针灸治疗、运动治疗以及蜡疗等,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高压氧综合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高压氧综合治疗的临床效果明显高于对照组常规治疗的效果,观察组治疗的总有效率为96.00%,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为64.00%,两组对比具有显著差异(P <0.05)。两组患儿治疗前 Barthel 指数评分无统计学意义(t=0.361,P >0.05),治疗后两组对比差异显著(t =12.078,P <0.05)。结论:高压氧综合治疗小儿手足口病合并迟缓性瘫痪具有显著的临床效果,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作者:黄永生;严健华 刊期: 2015年第05期
目的::分析给药差错各环节存在的关键风险点,为护理管理者制定防范给药差错的管理措施提供依据。方法:收集某院2010年1月~2013年12月主动上报的给药差错,分析各环节发生差错的原因。结果:共收集28例给药差错,其中发生在转录环节的差错8例,发生在配置环节的差错7例,发生在用药环节的差错13例,均与给药护理缺陷发生者工作年限及发生时间有关。结论:在给药流程的各环节中,始终存在给药差错的风险,护理管理者应根据可预见的风险,梳理给药过程各环节的风险要素,加强给药环节管理,从多元素、多角度着手,管理和防范给药环节关键风险点。
作者:李玉兰;李慧鹏 刊期: 2015年第05期
目的::探讨中医健康教育护理模式在前列腺增生患者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某院2013年8月~2014年7月期间收治的前列腺增生患者共107例作为研究对象,并按数字表法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者(n =52)仅给予常规护理措施,而观察组患者(n=55)则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中医健康教育干预护理,采用生活质量综合问卷(GQOLI-74)评定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改善情况,比较两组患者对两种护理模式的满意程度。结果:观察组患者的躯体功能、心理功能、社会功能等生活质量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并且,观察组的临床护理满意度高达98.18%(54/55),也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2.69%(43/52),两组间差异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中医健康教育护理模式应用于前列腺增生患者的护理中,可有效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提高临床护理满意度,其效果显著优于常规模式,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作者:区珮嘉;廖颖文 刊期: 2015年第05期
目的::探讨腹腔镜与开腹手术在急性阑尾炎中效果比较。方法:对某院2012年11月~2014年11月收治的68例诊断明确的急性阑尾炎患者均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用开腹手术,观察组采用腹腔镜手术,比较两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切口感染情况等。结果:观察组术中出血量(22.3±6.5)ml 显著低于对照组(54.3±5.8)ml,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11.8%)显著低于对照组(20.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腹腔镜手术治疗急性阑尾炎,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王庆林 刊期: 2015年第05期
目的::研究钩钢板治疗锁定远端骨折的疗效与肩峰形态的关系。方法:研究锁骨远端骨折钩钢板治疗出现钢板肩峰下撞击症的患者40例的临床资料,分析钩钢板固定与肩峰形态之间的关系。结果:40例患者中Ⅰ型肩峰所占比例为32.5%,Ⅱ型肩峰所占比例为7.5%,Ⅲ型肩峰所占比例为60.0%。取出前后的肩关节评分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锁骨远端骨折患者采用钩钢板治疗,但同时应结合具体的肩峰形态,选择合适的固定方法。
作者:张毅;袁丁;赵安国 刊期: 2015年第05期
目的::研究急性胃穿孔的治疗方法,对比胃大部切除与单纯修补术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某院收治的96例急性胃穿孔患者,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48例,其中48例患者使用胃大部切除术进行治疗作为对照组,另48例患者使用单纯修补术进行治疗作为观察组。结果:对比两组患者手术情况发现,观察组患者比对照组患者所用手术时间短、住院时间短、术中出血量少,P <0.05;观察组治疗有效率高达95.83%,远高于对照组77.08%,P <0.05;且在术后并发症上仅为8.33%,与对照组的6.25%无统计学差异,P >0.05。结论:单纯修补术对于急性胃穿孔治疗效果显著,安全性高,适合临床推广及应用。
作者:胡江林 刊期: 2015年第05期
目的::分析细导管排气减压治疗慢性肺阻塞性肺疾病(COPD)并发气胸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7月~2014年7月在某院接受治疗的60例 COPD 并发气胸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插管减压24h 内,观察组患者患肺复张率为26.67%,对照组为20.0%(P >0.05);5d 内观察组患者患肺复张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 <0.05);观察组患者发生皮下水肿和引流失效比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 <0.05);对照组和观察组患者发生脱管的比率无显著差异(P >0.05)。结论:细导管的治疗效果不及标准引流管,仅适合闭合性气胸的治疗。
作者:李明学;王蕾 刊期: 2015年第05期
化学发光免疫分析(chemiluminescence immunoassay,CLIA),是用于各种半抗原、抗原、抗体、激素、脂肪酸、维生素以及药物等的检测分析技术,主要是将高特异性的免疫反应与高灵敏度的化学发光测定技术相结合。这项技术是继酶免分析、放免分析、荧光免疫分析之后又一新的技术。
作者:黄伟;陈海燕 刊期: 2015年第05期
目的::观察免疫斑点法和免疫印迹法测定抗 ENA 抗体结果的差异性。方法:选取美国 GenBio 公司生产的自身抗体检测试剂盒(免疫斑点法)和广州万孚公司生产 ENA 试剂盒(免疫印迹法),同时检测433例样本中的抗 ENA 抗体,结果采用 McNemar检验,比较这两种方法的检测性能。结果:(1)成组χ2检验:免疫斑点法和免疫印迹法的检测结果有相关性(P =0.000);(2)McNemar检验:免疫斑点法和免疫印迹法检测结果之间有差异(P =0.000);(3)Kappa 检验:免疫斑点法和免疫印迹法检测结果的一致性有统计学意义,但一致性程度一般(Kappa=0.664,P =0.000)。结论:在临床检测抗 ENA 抗体时,对于弱阳性结果、不典型的结果好用另一种方法来检测,再结合其它指标来综合判断,才能准确地发出检验报告。
作者:袁晓华;杨春菊 刊期: 2015年第05期
目的::对榄香烯行胸膜固定术治疗难治性气胸的临床价值进行分析。方法:所有患者行胸腔闭式引流7d,引流瓶中仍有气泡冒出。榄香烯组通过注射榄香烯乳液进行治疗,胸腔镜组进行肺大泡切除术等方式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和并发症发生率。结果:榄香烯组胸膜固定术有效率为15(75.0%),胸腔镜组有效率为82(91.1%),该疾病的主要不良反应有发热和胸痛,榄香烯组有9例(45.0%)患者出现胸痛,胸腔镜组共有55例(61.1%)患者出现胸痛,榄香烯组和胸腔镜组发热率分别为14例(70.0%)、77例(85.6%),两组患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榄香烯乳作为一种胸膜硬化剂在难治性气胸的治疗中具有非常高的价值。
作者:匡军民 刊期: 2015年第05期
目的::分析探讨优质护理服务对脑梗死者患者的恢复效果。方法:选择在某院治疗的脑梗死患者8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患者。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护理基础上给予优质的护理服务,对照组患者给以常规的护理服务,对两组患者日常生活能力(ADL)、患者满意度及患者精神焦虑抑郁情况进行数据分析。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ADL)、患者满意度及患者精神焦虑抑郁情况均好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优质护理服务有效促进脑梗死患者康复,值得应用推广。
作者:李娜 刊期: 2015年第05期
目的::探讨阿托伐他汀对充血性心力衰竭(CHF)患者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具体观察血浆内皮素(ET)和一氧化氮(NO)水平的变化。方法:32例 CHF 随机分为对照组(n=15)和阿托伐他汀组(n=17),应用放射免疫法和硝酸还原酶法测定对照组与阿托伐他汀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浆 ET 和 NO 的浓度。结果:对照组与阿托伐他汀组治疗前血浆 ET 和 NO 浓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后阿托伐他汀组血浆 ET 和 NO 浓度明显下降(P <0.01),两组治疗后比较有显著性意义(P <0.01)。结论:ET 和NO 的改变是 CHF 患者血管内皮功能障碍的表现,阿托伐他汀组明显改善 CHF 患者的血管内皮功能,可能在 CHF 的治疗中发挥一定的作用。
作者:杨正武;李景东 刊期: 2015年第05期
目的::探讨颅脑损伤在临床上的观察方法及护理措施。方法:分析某院32例颅脑损伤病人临床上的观察和护理,总结观察方法及护理经验。结果:通过严密观察病人病情变化,认真落实各项护理措施,防止并发症发生,病人全部痊愈出院,无一例死亡。
作者:肖红 刊期: 2015年第05期
目的::观察盐酸帕罗西汀片治疗性病疑病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2年7月~2014年7月某院收治88例性病疑病症患者随机分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4例患者,对照组采用维生素 C 片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联合盐酸帕罗西汀片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和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5.5%明显高于对照组70.5%,两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对照组未发现明显不良反应,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9.1%,两组比较并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 >0.05)。结论:盐酸帕罗西汀片治疗性病疑病症的临床疗效确切,无明显不良反应,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黄爱萍 刊期: 2015年第05期
目的::通过采用对比分析的方法,探讨影响临床免疫检验质量的因素及对策,以此来保证检验结果的准确性和精确性。方法:选取某院检验科各项指标正常的血液样本100份进行免疫检验,将这些血样都分为两份,一份作为实验样本(实验组),另一份为参照样本(对照组),运用散射免疫比浊法进行检验,以免疫球蛋白(IgG、IgA、IgM、IgE)和补体(C3、C4)为观察指标,并将两组检验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两组免疫球蛋白与补体的平均指数差异显著,实验组的平均指数均高于对照组。结论:严格控制免疫检验质量,对检验结果的准确性具有重要意义,同时有利于医生准确诊断患者病情,提高临床治疗效果。
作者:欧阳平 刊期: 2015年第05期
目的::分析恒温箱暴露法联合外涂炉甘石洗剂治疗在新生儿脓疱疮中的应用及其效果分析。方法:抽取某院住院治疗的新生儿脓疱疮86例患儿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法将患儿分为两组,对照组取炉甘石洗剂外涂,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辅以恒温箱暴露法治疗,观察两组患儿的临床疗效,并分析皮肤受损个数与直径变化情况以及皮疹消退时间。结果:观察组治疗有效率为93.02%,显著高于对照组74.4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治疗后皮肤受损个数与直径分别为(2.03±0.81)个、(0.09±0.01)cm,均较对照组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入院治疗时间为(4.86±0.68)d,较对照组(7.84±0.72)d短,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采用恒温箱暴露法联合外涂炉甘石洗剂治疗新生儿脓疱疮,可有效控制疾病发展,缩短住院时间,明显提高临床疗效,改善预后,适于在基层医院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李凤云;赵敏君;李光荣 刊期: 2015年第05期
目的::对甲苯胺红不加热血清试验(TRUST),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和梅毒螺旋体明胶颗粒凝集试验(TPPA)三种梅毒检测方法的临床价值进行对比研究。方法:以2012年6月~2014年1月到某院皮肤科就诊的75例梅毒患者,作为梅毒组,以同期就诊的50例非梅毒患者为对照组,分别用三种梅毒检测方法进行检测,比较三种血清检测方法的检测结果、灵敏度及特异性。结果:TRUST 法与 ELISA 法检测结果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TRUST 法与 TPPA 法检测结果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ELISA 法与 TPPA 法检测结果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TRUST 的灵敏度为78.8%,ELISA 为97.3%, TPPA 为100.0%。结论:ELISA 法可用于筛查标本;TRUST 法可用于疾病治疗的观察;TPPA 法可用于确诊试验,有些情况必要下可多种方法联用。
作者:张宝凤 刊期: 2015年第05期
目的::分析超声在卵巢良恶性肿块鉴别诊断中的运用价值。方法:选取某院收治的56例卵巢肿块患者为研究对象,利用超声技术进行疾病诊断,根据诊断结果将其分为恶性组(26例)与良性组(30例),比较两组患者的超声与超声造影图像。结果:26例恶性肿瘤患者超声诊断符合率96.2%,30例良性肿瘤超声诊断符合率为83.3%。结论:超声在卵巢良恶性肿块鉴别诊断中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卵巢良恶性肿瘤诊断符合率较高,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作者:卢先美 刊期: 2015年第05期
目的::探讨奥美拉唑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临床治疗效果和安全性观察。方法:选取2011年2月~2013年12月在某院消化内科接受治疗的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80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40例,采取埃索美拉唑和多潘立酮联合治疗,观察组40例,采取奥美拉唑进行治疗,观察两组的临床治疗效果,并对临床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观察组治疗后胃部烧灼感、上腹疼痛、嗳气、腹胀等症状评分较治疗前有明显下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结束后,观察组综合疗效有效率为97.5%;对照组综合疗效有效率为70.0%,观察组综合疗效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P <0.05)。结论:对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与埃索美拉唑联合多潘立酮治疗相比,奥美拉唑治疗的临床疗效更好,有效缓解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的症状,改善患者的胃功能,不良反应少,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陈雪端 刊期: 2015年第05期
目的::探讨针对肩锁关节脱位以及锁骨外侧端骨折患者,观察选择锁骨钩钢板+中医药完成治疗后的临床效果表现。方法:选取某院2012年1月~2014年1月肩锁关节脱位以及锁骨外侧端骨折患者64例,针对所有患者临床选择锁骨钩钢板以及选择韧带修复手术的方法进行治疗。在此过程中,配合选择中药制剂对患者进行治疗,主要选择口服的方法以及中药局部熨烫的方法给予临床治疗。结果:所有患者完成临床治疗后,全部有效完成解剖内复位并且内固定效果理想,完成手术后患者的局部肿块有效消除。针对锁骨骨折症状,终全部表现为骨性愈合,患者的肩锁关节未表现出再次脱位的现象。对患者进行为期9~13个月的随访后,终临床疗效优患者62例,良患者2例。结论:针对肩锁关节脱位以及锁骨外侧端骨折患者,临床选择锁骨钩钢板内固定的方法结合中医药口服以及局部熨烫的方法进行治疗,临床能够获得确切效果,患者的生活质量获得明显提高。
作者:吴永超 刊期: 2015年第0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