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恒温箱暴露法联合外涂炉甘石洗剂在新生儿脓疱疮中的应用及其效果分析

李凤云;赵敏君;李光荣

关键词:新生儿脓疱疮, 恒温箱暴露法, 炉甘石洗剂, 疗效, 基层医院
摘要:目的::分析恒温箱暴露法联合外涂炉甘石洗剂治疗在新生儿脓疱疮中的应用及其效果分析。方法:抽取某院住院治疗的新生儿脓疱疮86例患儿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法将患儿分为两组,对照组取炉甘石洗剂外涂,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辅以恒温箱暴露法治疗,观察两组患儿的临床疗效,并分析皮肤受损个数与直径变化情况以及皮疹消退时间。结果:观察组治疗有效率为93.02%,显著高于对照组74.4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治疗后皮肤受损个数与直径分别为(2.03±0.81)个、(0.09±0.01)cm,均较对照组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入院治疗时间为(4.86±0.68)d,较对照组(7.84±0.72)d短,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采用恒温箱暴露法联合外涂炉甘石洗剂治疗新生儿脓疱疮,可有效控制疾病发展,缩短住院时间,明显提高临床疗效,改善预后,适于在基层医院临床推广使用。
数理医药学杂志相关文献
  • 儿童哮喘的心理辅导结合中药治疗的病例分析

    目的::探讨心理干预、中药治疗在儿童哮喘中的优势,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前瞻性队列研究,选取某院2010年1月~2014年1月符合标准的儿童哮喘病例共220例,共分为单纯西药组、心理辅导结合西药组、单纯中药组、心理辅导结合中药组4组,4组人数各55例。在规范治疗之后,使用问卷调查的方式,分别对4组病例的疗效、社会适应能力、心理和行为进行问答调查,并对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在疗效上,单纯中药组较单纯西药组好,心理辅导结合中药组较单纯中药组好,心理辅导结合西药组较单纯西药组好,3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而在社会适应能力、心理和行为方面,单纯西药组、单纯中药组的患儿明显不喜欢学校和学习,好朋友明显较少,不喜欢参加集体活动,不喜欢与陌生人交往,而心理辅导结合西药组、心理辅导结合中药组的患儿心理状态评分较好,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中医辨证治疗儿童型哮喘,疗效确切。结合心理辅导的哮喘儿童在社会适应能力方面较未给予心理干预的哮喘患儿强。

    作者:刘珈英 刊期: 2015年第05期

  • 大肠杆菌菌株四环素耐药基因 PCR 检测方法的建立

    近年来,由于抗生素的滥用,耐药细菌不断增多,耐药范围扩大,程度加强,不断出现多重耐药菌株。研究表明,细菌在抗生素的选择性压力下,获取外源性的耐药基因是常用、有效的抵抗抗生素的方式。因此,调查耐药基因在大肠杆菌中的流行以及耐药特征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目前,国内外研究细菌耐药机理和耐药性相关基因已经发展到分子水平。分子生物学检测方法正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PCR 技术就是其中之一,它具有操作简便、快速、结果直观、特异性强、敏感性高、重复性好、稳定性好等优点,能实现多重反应,自动化程度高,可同时检测大量样品。目前这一技术已经被广泛用于临床致病菌、动物感染和食品微生物的检测上。

    作者:孙泽敏 刊期: 2015年第05期

  • 锁定接骨板在治疗四肢长管状骨骨折中的临床价值

    目的::探讨锁定接骨板在治疗四肢长管状骨骨折中的治疗效果,对其临床方面的应用价值进行分析。方法:选取某院收治的54例四肢长管状骨骨折患者,主要为胫骨、股骨、肱骨及尺桡骨骨折,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每组27例,对照组予以传统固定法治疗,观察组予以锁定接骨板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患者骨折愈合情况以及并发症状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总愈合率为92.59%,对照组患者的总愈合率为62.96%,经统计学分析,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患者经治疗后均有部分患者出现并发症,观察组患者的并发率为7.41%,对照组患者的并发率为33.33%,差异显著(P <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锁定接骨板用于治疗四肢长管状骨骨折的效果好,出现并发症的几率低,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马雪松 刊期: 2015年第05期

  • 522例脑瘤择期手术患者的心理护理

    目的::结合调查统计资料认真分析并探讨出脑瘤择期手术患者的心理护理。方法:随机选取522例脑瘤患者进行全面排查并统计分析,对患者进行全方位的心理护理,进行记录。结果:通过一段时间的系统心理护理,522例患者都能以轻松的心态去面临手术。结论:针对手术前患者心理压力问题应当实施针对性的心理护理,尽大的努力消除患者术前所产生的各种心理问题,从而让患者积极地配合手术,来获得更好的效果。

    作者:闫凡香 刊期: 2015年第05期

  • 浅谈颅脑损伤在临床上的观察及护理

    目的::探讨颅脑损伤在临床上的观察方法及护理措施。方法:分析某院32例颅脑损伤病人临床上的观察和护理,总结观察方法及护理经验。结果:通过严密观察病人病情变化,认真落实各项护理措施,防止并发症发生,病人全部痊愈出院,无一例死亡。

    作者:肖红 刊期: 2015年第05期

  • 护理干预对脑出血患者神经功能及生活质量的影响分析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脑出血患者神经功能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某院于2012年3月~2014年3月间收治的90例脑出血患者,按照患者入院治疗的先后顺序将患者分为干预组与对照组,每组各45例患者,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干预组患者在此基础上给予一定的护理干预。出院后对患者进行6个月的随访,采用简易运动功能量表(FMA)对两组患者的神经功能进行评价,同时采用脑卒中影响量表(SIS)对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进行评价。结果:干预组患者干预后的 FMA 评分及 SIS 评分均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表明患者的神经功能及生活质量优于对照组患者。结论:护理干预能够有效改善脑出血患者的神经功能及生活质量,应在临床护理工作中推广应用。

    作者:赵忠秀 刊期: 2015年第05期

  • 护理干预在早发型重度子痫前期预防性应用效果观察

    目的::研究并探讨预防性护理干预在早发型重度子痫前期的临床应用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择某院2011年2月~2013年2月间确诊收治的80例早发型重度子痫前期患者,按数字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增加采用预防性护理干预,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各项临床数据变化并作对比分析。结果:研究结果显示,两组患者在入院时焦虑人数以及妊娠并发症方面相比差异不具统计学意义(P >0.05);妊娠结束后,两组患者在期待治疗时间、焦虑程度、分娩孕周、新生儿轻重度窒息数量以及围产儿死亡数量等方面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采用预防性护理干预方法治疗早发型重度子痫前期患者不仅能够有效缓解患者的紧张情绪,同时还能延长胎儿孕周,改善妊娠结局,效果较好,值得大力推广应用。

    作者:李晓慧 刊期: 2015年第05期

  • 二项分布资料统计推断的 Excel 快速实现

    目的::探讨对二项分布资料进行统计推断的 Excel 实现方法。方法:利用 Excel 函数 BINOMDIST、FINV、NORMS-INV 等,可得到在每次试验中阳性的概率为 p 的条件下,n 次独立试验中阳性次数为m 时至多m 次阳性的概率和刚好m 次阳性的概率以及正态分布、F 分布的分位数。将 p 、n、m 等原始数据与终统计分析结论部署在同一界面,将其他中间计算数据隐藏,终统计分析结论可随原始数据立即呈现。结果:建立“二项分布资料统计推断”的 Excel 工作表后,进行二项分布资料的统计推断时仅仅录入相关的 p 、n、m,不须再录入任何统计公式和命令,就能立即得到统计分析的结果。结论:利用 Excel 能直观快速进行常见二项分布资料的统计推断。

    作者:周治年;彭小娟;肖秀林;王昌富 刊期: 2015年第05期

  • 不同血清检测方法用于梅毒检验临床价值对比研究

    目的::对甲苯胺红不加热血清试验(TRUST),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和梅毒螺旋体明胶颗粒凝集试验(TPPA)三种梅毒检测方法的临床价值进行对比研究。方法:以2012年6月~2014年1月到某院皮肤科就诊的75例梅毒患者,作为梅毒组,以同期就诊的50例非梅毒患者为对照组,分别用三种梅毒检测方法进行检测,比较三种血清检测方法的检测结果、灵敏度及特异性。结果:TRUST 法与 ELISA 法检测结果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TRUST 法与 TPPA 法检测结果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ELISA 法与 TPPA 法检测结果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TRUST 的灵敏度为78.8%,ELISA 为97.3%, TPPA 为100.0%。结论:ELISA 法可用于筛查标本;TRUST 法可用于疾病治疗的观察;TPPA 法可用于确诊试验,有些情况必要下可多种方法联用。

    作者:张宝凤 刊期: 2015年第05期

  • 鼻咽癌患者精确放疗的新进展

    介绍鼻咽癌的致病原因及临床症状表现,致病原因包括遗传因素、地理因素和病毒感染等,临床症状有头痛、鼻塞、涕中带血、耳鸣、听力下降、复视等;然后介绍了鼻咽癌患者放疗的早期及近代发展,包括二维放疗、三维立体适形放疗和精确放疗;后介绍近年来新兴的精确放疗在治疗鼻咽癌方面的一些新进展以及所取得成就。

    作者:陈洁 刊期: 2015年第05期

  • 硝酸酯类药物治疗心血管疾病患者药学分析

    目的::探讨心血管疾病患者应用硝酸酯类药物治疗的实际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4月~2014年3月心血管疾病患者(均为心肌梗死病例)10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成实验组50例,对照组50例,分别应用硝酸酯类药物、他汀类药物治疗,对比临床疗效。结果:两组均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实验组心肌梗死治疗效果优于对照组,比较两组临床获益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硝酸酯类药物治疗心血管疾病,疗效确切,安全性高,值得在各级医院应用。

    作者:罗瑞兰;叶瑞绿;龙娜;冯文彬 刊期: 2015年第05期

  • 下肢深静脉血栓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的效果观察

    目的::探讨下肢深静脉血栓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的临床效果。方法:收取近两年某院收治的20例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作为对象进行研究,患者分别接受彩色多普勒超声及 MRI 诊断,观察两种检测方法的检出率、定位率,并总结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的特点及优势。结果:彩色多普勒超声检出下肢深静脉血栓率与 MRI 检出率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 >0.05);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定位率亦与 MRI 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下肢深静脉血栓效果显著,可作为准确的参考。

    作者:江英 刊期: 2015年第05期

  • 基于专利分析的我国原发性肝癌的发展现状研究

    原发性肝癌作为我国癌症的高发病是国家需要重点投入研究的病种。选取了 SooPAT 的专利网为数据源,从专利数据的整体情况、法律状态、申请国省情况、重点专利技术、申请人和专利企业专利权人地区分五个方面对原发性肝癌中国专利数据进行分析。从总体趋势看,原发性肝癌专利申请量目前处在增长阶段;从法律状态看,“有权”为58件,“审中”有46件,“无权”有112件;从专利量的地区分布来看,上海、北京等地的申请量较高,而美国是在华申请专利多的国家;从重点专利技术看,AK61(医用、牙科用或梳妆用的配制品)是原发性肝癌研发的热点技术领域;从企业专利密度看,各个地区数值均不高,四川第一,上海第二。

    作者:许吉;方肇勤 刊期: 2015年第05期

  • HBV和HCV重叠感染患者生化免疫指标变化及临床意义

    目的::探讨 HBV和 HCV重叠感染患者生化免疫指标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对某疾控中心2012年5月~2014年5月收治的2002例肝炎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比较单纯感染患者与 HBV 和 HCV 重叠感染患者血清中 IL-6、IFN-γ的水平,分析 HBV、HCV重叠感染与IL-6、IFN-γ的关系。结果:HBV、HCV 重叠感染患者、HBV 患者及 HCV 患者的 IL-6、IFN-γ水平与对照组相比均显著升高,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P<0.05);HBV、HCV 重叠感染患者的 IL-6水平显著高于 HCV 患者和 HBV 患者,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P<0.05);比较IFN-γ在3组肝炎病毒感染患者的表达水平,差异不具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HBV和 HCV重叠感染的生化指标变化与IFN-γ、IL-6水平密切相关,IL-6可作为判断患者病情变化的一项金指标。

    作者:崔光辉 刊期: 2015年第05期

  • 盐酸帕洛诺司琼与托烷司琼预防化疗所致恶心呕吐疗效的临床观察

    目的::比较盐酸帕洛诺司琼与托烷司琼预防化疗所致恶心呕吐的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回顾性分析112例恶性肿瘤患者分别应用托烷司琼和盐酸帕洛诺司琼,两组均为56例患者,分别使用烷司琼4mg+地塞米松5mg 或盐酸帕洛诺司琼0.25mg+地塞米松5mg 于化疗前半小时使用。对比两组患者急性和延迟性呕吐的完全缓解率、进食量和不良反应。结果:托烷司琼组和盐酸帕洛诺司琼组急性呕吐的完全缓解率分别为73.2%(41/56)和78.6%(44/56),P >0.05;延迟性呕吐的完全缓解率分别为48.2%(27/56)和71.4%(40/5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托烷司琼和盐酸帕洛诺司琼治疗后,患者因食欲下降致进食量明显减少的发生率分别为51.8%(29/56)和19.6%(11/5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托烷司琼和盐酸帕洛诺司琼治疗后,两组患者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均较低,程度也较轻。结论:盐酸帕洛诺司琼对延迟性呕吐的缓解效果更优,且患者的不良反应可以耐受;盐酸帕洛诺司琼良好的呕吐控制效果保证了化疗期间患者有足够的能量摄入。

    作者:喻杰;曹文淼 刊期: 2015年第05期

  • 微信平台在骨科患者健康教育中的积极作用

    目的::探讨微信平台对骨科患者健康教育所起的积极作用。方法:对2012年11月~2013年10月收治的骨折病人进行分组,对照组采用传统健康教育方式;观察组采用微信平台辅助传统健康教育方式。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满意率显著优于对照组(P <0.01)。结论:微信平台辅助传统健康教育优于传统健康教育方式。

    作者:姚艺 刊期: 2015年第05期

  • 不同术式治疗急性胃穿孔的临床对照研究

    目的::研究急性胃穿孔的治疗方法,对比胃大部切除与单纯修补术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某院收治的96例急性胃穿孔患者,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48例,其中48例患者使用胃大部切除术进行治疗作为对照组,另48例患者使用单纯修补术进行治疗作为观察组。结果:对比两组患者手术情况发现,观察组患者比对照组患者所用手术时间短、住院时间短、术中出血量少,P <0.05;观察组治疗有效率高达95.83%,远高于对照组77.08%,P <0.05;且在术后并发症上仅为8.33%,与对照组的6.25%无统计学差异,P >0.05。结论:单纯修补术对于急性胃穿孔治疗效果显著,安全性高,适合临床推广及应用。

    作者:胡江林 刊期: 2015年第05期

  • 肠球菌引发产褥感染80例危险因素分析及耐药性研究

    目的::通过回顾性分析某院2005年2月~2015年2月妇产科80例患者的病历资料,研究肠球菌引发产褥感染的危险因素及肠球菌的耐药性。方法:分析80例肠球菌引发的产褥感染患者的病历资料,记录患者的例数及其相关因素,对数据进行相关因素分析。提取感染患者阴道分泌物进行培养,对培养出的肠球菌进行耐药性分析。结果:发生肠球菌引起的产褥感染的危险因素有3个,分别为胎膜早破、宫腔操作、阴道细菌感染,均满足 P <0.05,具有统计学意义。对于肠球菌敏感性高的药物为万古霉素,耐药性高的药物为青霉素。结论:应该充分认识到肠球菌引发产褥感染的危险因素,胎膜早破、宫腔操作、阴道细菌感染等,尽量避免危险因素的发生从而降低肠球菌引发产褥感染的发生率。对肠球菌引发产褥感染使用适当的抗生素,如万古霉素。

    作者:王勇刚;刘丽波 刊期: 2015年第05期

  • 阴道分泌物涂片分析与临床意义

    目的::通过对阴道分泌物涂片分析,了解妇女阴道分泌物的病原菌感染状况。方法:采用常规方法对4800例阴道分泌物进行滴虫,霉菌,细菌性阴道病(BV)及清洁度检查。结果:4800例阴道分泌物涂片分析检出病原体阳性1795例,阳性率37.4%,其中霉菌性阴道炎606例,阳性率为12.6%,滴虫性阴道炎185例,阳性率为3.9%,BV1004例,阳性率为20.9%。进一步统计分析,将清洁度Ⅲ度以上,滴虫,霉菌,BV 定为有意义的阳性,20~30岁阳性感染率为65%,>30~40岁阳性感染率为62%,>40~50岁阳性感染率为75%,>50~60岁阳性感染率为90%(统计数据中有多例混合感染的患者)。结论:妇女阴道炎发病率比较高,且随着年龄增长呈上升趋势,应做好定期检查,普及健康卫生知识,降低发病率,提高健康水平。

    作者:李功军;邹伟 刊期: 2015年第05期

  • 复方丹参加西咪替丁治疗过敏性紫癜的临床价值分析

    目的::对应用西咪替丁与复方丹参联合对患有过敏性紫癜疾病的患者实施治疗的临床效果进行研究。方法:选择在某院就诊的86例患有过敏性紫癜疾病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平均每组43例。采用常规疗法对对照组患者实施治疗;采用西咪替丁与复方丹参联合对治疗组患者实施治疗。结果:治疗组患者过敏性紫癜症状表现消失时间和临床治疗总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过敏性紫癜疾病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药物不良反应明显少于对照组。结论:应用西咪替丁与复方丹参联合对患有过敏性紫癜疾病的患者实施治疗的临床效果非常明显。

    作者:谭启萍 刊期: 2015年第05期

数理医药学杂志

数理医药学杂志

主管:湖北省教育厅

主办:武汉大学,中国工业与应用数学学会,医药数学专业委员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