闫凡香
目的::通过采用对比分析的方法,探讨影响临床免疫检验质量的因素及对策,以此来保证检验结果的准确性和精确性。方法:选取某院检验科各项指标正常的血液样本100份进行免疫检验,将这些血样都分为两份,一份作为实验样本(实验组),另一份为参照样本(对照组),运用散射免疫比浊法进行检验,以免疫球蛋白(IgG、IgA、IgM、IgE)和补体(C3、C4)为观察指标,并将两组检验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两组免疫球蛋白与补体的平均指数差异显著,实验组的平均指数均高于对照组。结论:严格控制免疫检验质量,对检验结果的准确性具有重要意义,同时有利于医生准确诊断患者病情,提高临床治疗效果。
作者:欧阳平 刊期: 2015年第05期
目的::进一步了解和探讨宫颈癌腹腔镜术、子宫内膜癌全子宫切除术及淋巴清扫术后观察情况及护理干预效果。方法:选取某院的60例经宫颈癌腹腔镜术的病人分为两组,各30例,60例经子宫内膜癌全子宫切除术及淋巴清扫术的术后病人分为两组,各30例,进行术后观察,实验组进行相应的护理干预,对照组为传统护理。结果:实验组宫颈癌腹腔镜术后尿潴留和焦虑情绪发生率分别为3.3%和10%,显著低于传统护理方法术后发病率(20%和3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实验组子宫内膜癌全子宫切除术及淋巴清扫术后尿潴留和焦虑情绪发生率分别为3.3%和20%,亦显著低于传统护理方法术后发病率(20%和4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积极的心理干预和功能训练有助于宫颈癌腹腔镜术、子宫内膜癌全子宫切除术及淋巴清扫术后患者的恢复。
作者:刘小琼 刊期: 2015年第05期
目的::结合调查统计资料认真分析并探讨出脑瘤择期手术患者的心理护理。方法:随机选取522例脑瘤患者进行全面排查并统计分析,对患者进行全方位的心理护理,进行记录。结果:通过一段时间的系统心理护理,522例患者都能以轻松的心态去面临手术。结论:针对手术前患者心理压力问题应当实施针对性的心理护理,尽大的努力消除患者术前所产生的各种心理问题,从而让患者积极地配合手术,来获得更好的效果。
作者:闫凡香 刊期: 2015年第05期
目的::分析给药差错各环节存在的关键风险点,为护理管理者制定防范给药差错的管理措施提供依据。方法:收集某院2010年1月~2013年12月主动上报的给药差错,分析各环节发生差错的原因。结果:共收集28例给药差错,其中发生在转录环节的差错8例,发生在配置环节的差错7例,发生在用药环节的差错13例,均与给药护理缺陷发生者工作年限及发生时间有关。结论:在给药流程的各环节中,始终存在给药差错的风险,护理管理者应根据可预见的风险,梳理给药过程各环节的风险要素,加强给药环节管理,从多元素、多角度着手,管理和防范给药环节关键风险点。
作者:李玉兰;李慧鹏 刊期: 2015年第05期
目的::探讨延续护理模式对持续性腹膜透析(PD)患者的影响。方法:选取在某院肾病科住院并进行 PD 治疗的患者6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予以延续护理模式,比较两组患者出院2年后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疾病知识的掌握程度、透析依从性、腹膜炎发生率、再住院率、恢复劳动能力及患者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延续性护理模式提高了患者对疾病知识的掌握程度、透析依从性、恢复劳动能力及患者满意度,有效降低腹膜炎发生率及再住院率,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王为 刊期: 2015年第05期
目的::分析 CT 能谱成像技术在胰腺癌生物治疗效果评价中的应用价值。方法:运用随机整群抽样的方法选取某院2013年1月~2014年9月收治的80例胰腺癌患者,运用能谱扫描模式(GSI)进行增强扫描,运用双筒高压注射器以3.5 mL/s 注射流率给予患者肘正中静脉注射80ml 的320 mgI/mL 碘克沙醇或350 mgI/mL 碘海醇,注射后25、60s 对患者进行门脉期和动脉期扫描。生物治疗前后运用相同的扫描方法及模式对患者进行扫描,然后对生物治疗前后患者的碘含量差异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生物治疗前患者的碘含量为(3.05±0.42)g/L,生物治疗后患者的碘含量为(1.89±0.33)g/L,治疗前后的差值为(1.17±0.27)g/L。生物治疗后患者的碘含量显著低于治疗前(P <0.05)。结论:CT 能谱成像技术能够通过对肿瘤内碘含量变化的测量对胰腺癌生物治疗的效果进行初步评价,从而将一定的参考依据提供给临床对肿瘤治疗效果的判定,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值得在临床推广。
作者:汤陌生;曾碧新 刊期: 2015年第05期
目的::研究实施阑尾炎治疗术之后,引起病人创口感染的根源及防控感染的方式。方法:从2013年10月~2014年11月在某医院接受阑尾炎治疗手术的病人中任意抽出90例病人的档案,从中研究引起手术创口感染的多种根源。结果:通过对病例手术期间的档案记录进行研究证实,麦氏切口因素和感染情况的关联系数为3.098,病人的体质和感染发生的关联系数是2.984,手术耗时和发生感染的关联系数为2.841,手术期间有多种因素和感染情况存在关联,关联系数接近(P >0.05)。结论:由于实施阑尾炎治疗术之后,多种根源会对创口造成综合性影响并引发感染情况,所以医师必须对引发感染的多种根源实施调查,并针对关键原因进行感染防控。
作者:陈策 刊期: 2015年第05期
目的::对应用药学监护模式对蒽环类耐药伴多发转移症状的乳腺癌疾病患者在化疗期间实施干预的效果进行研究。方法:选择在某院就诊的蒽环类耐药伴多发转移症状的乳腺癌疾病患者84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平均每组42例。采用常规乳腺癌化疗模式对对照组患者实施化疗;采用药学监护模式对干预组患者实施化疗。结果:干预组患者化疗方案实施总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乳腺癌化疗期间出现不良反应的人数明显少于对照组,乳腺癌疾病化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应用药学监护模式对蒽环类耐药伴多发转移症状的乳腺癌疾病患者在化疗期间实施干预的效果非常明显。
作者:吴金波 刊期: 2015年第05期
目的::了解小儿支气管哮喘接受沙美特罗吸入剂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随机选某院2011~2014年收治接受沙美特罗吸入剂治疗的支气管哮喘患儿50例,设为观察组,另随机选取本院同期收治应用丙酸倍氯米松气雾剂吸入治疗的支气管哮喘患儿50例,设为对照组。对比两组患儿在接受治疗后临床效果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观察组患儿临床治疗有效率为94.0%,相对于对照组患儿临床治疗有效率76.0%,对照存在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后观察组患儿肺功能改善程度对比对照组患儿有显著优越性,对照存在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患儿接受治疗后其不良反应情况相对于对照组患儿有明显优越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支气管哮喘在儿童中属于常见疾病,对患儿的日常学习和生活质量均造成严重影响,而对支气管哮喘患儿应用沙美特罗吸入剂治疗可收到满意临床治疗效果,对患儿肺功能改善程度更具优越性,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吴素文 刊期: 2015年第05期
目的::探讨急性冠脉综合症乳酸水平与预后的关系。方法:选取2013年6月~2014年7月本院重症监护室(ICU)收治的急性冠脉综合症患者50例,分别统计入住重症监护室后7d 死亡者(死亡组)和生存者(生存组),给予两组患者动脉血乳酸水平动态监测,记录监测结果,探讨乳酸水平与急性冠脉综合症之间的关系。结果:入 ICU 后第1d、2d、3d、5d、7d 生存组动脉血乳酸水平分别为(3.53±2.32)mmol/L、(3.79±1.5)mmol/L、(3.96±1.75)mmol/L、(4.16±1.21)mmol/L、(4.56±2.11)mmol/L,与存活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动脉血乳酸水平是判断急性冠脉综合症患者预后的良好指标。
作者:努尔巴哈提;妮莎 刊期: 2015年第05期
目的::分析探讨优质护理服务对脑梗死者患者的恢复效果。方法:选择在某院治疗的脑梗死患者8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患者。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护理基础上给予优质的护理服务,对照组患者给以常规的护理服务,对两组患者日常生活能力(ADL)、患者满意度及患者精神焦虑抑郁情况进行数据分析。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ADL)、患者满意度及患者精神焦虑抑郁情况均好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优质护理服务有效促进脑梗死患者康复,值得应用推广。
作者:李娜 刊期: 2015年第05期
作者: 刊期: 2015年第05期
目的::探讨 HBV和 HCV重叠感染患者生化免疫指标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对某疾控中心2012年5月~2014年5月收治的2002例肝炎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比较单纯感染患者与 HBV 和 HCV 重叠感染患者血清中 IL-6、IFN-γ的水平,分析 HBV、HCV重叠感染与IL-6、IFN-γ的关系。结果:HBV、HCV 重叠感染患者、HBV 患者及 HCV 患者的 IL-6、IFN-γ水平与对照组相比均显著升高,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P<0.05);HBV、HCV 重叠感染患者的 IL-6水平显著高于 HCV 患者和 HBV 患者,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P<0.05);比较IFN-γ在3组肝炎病毒感染患者的表达水平,差异不具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HBV和 HCV重叠感染的生化指标变化与IFN-γ、IL-6水平密切相关,IL-6可作为判断患者病情变化的一项金指标。
作者:崔光辉 刊期: 2015年第05期
目的::探究应用宫腔镜与腹腔镜联合治疗输卵管妊娠后不孕的临床效果。方法:研究选择对象共100例,均为某院2010年5月~2012年5月收治的输卵管妊娠后不孕患者,入院后都进行宫腔镜与腹腔镜联合治疗,对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00例患者中,术后妊娠38例(38.0%)。其中流产3例(3.0%);正常宫内妊娠30例(30.0%),29例足月分娩,1例早产;异位妊娠5例(5.0%)。轻度粘连患者术后正常妊娠率明显高于中度和重度粘连患者(P <0.05),而中度粘连患者术后正常妊娠率又明显高于重度粘连患者(P <0.05),输卵管粘连越轻,术后妊娠率越高。结论:宫腔镜与腹腔镜联合治疗输卵管粘连与堵塞的临床效果较好,能有效提高患者的受孕率。
作者:蔡敏;郭蓉;贺艳 刊期: 2015年第05期
目的::探讨腹腔镜与开腹手术在急性阑尾炎中效果比较。方法:对某院2012年11月~2014年11月收治的68例诊断明确的急性阑尾炎患者均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用开腹手术,观察组采用腹腔镜手术,比较两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切口感染情况等。结果:观察组术中出血量(22.3±6.5)ml 显著低于对照组(54.3±5.8)ml,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11.8%)显著低于对照组(20.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腹腔镜手术治疗急性阑尾炎,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王庆林 刊期: 2015年第05期
目的::分析胺碘酮与普罗帕酮治疗快速性房颤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某院2013年4月~2014年6月期间诊治的快速性房颤患者51例作为研究对象,以随机数字表分组的方式分为试验组(26例)与对照组(25例),对照组患者采用胺碘酮治疗,试验组采用普罗帕酮治疗,对两组患者的转复时间和转复率进行分析对比。结果:研究结果显示,试验组转复率为80.77%,对照组为80.0%,两组患者转复率比较无明显差异(P >0.05),而试验组转复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 <0.05)。同时,试验组中有3名患者发生不良反应,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1.54%,对照组中有2名患者发生不良反应,不良反应发生率为8.0%,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亦无明显差异(P >0.05)。结论:胺碘酮与普罗帕酮治疗快速性房颤均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而采用普罗帕酮可以缩短转复时间,值得在临床应用上推广。
作者:沙本炎 刊期: 2015年第05期
目的::对透析治疗老年肾衰竭患者的临床效果进行研究分析。方法:随机选取在2012年3月~2014年3月期间接收的50例老年肾衰竭患者,根据不同治疗方法划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25例。对照组接受临床常规治疗,研究组接受血液透析治疗,对两组临床疗效进行观察对比。结果:研究组存活率68.0%相比于对照组存活率16.0%明显更高,数据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不良反应发生率20.0%显著低于对照组52.0%,数据对比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透析治疗老年肾衰竭患者的临床疗效显著,可有效改善患者临床症状,提升患者生存时间,减少不良反应情况出现,具有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作者:王力 刊期: 2015年第05期
目的::对应用超声造影技术对患有甲状腺实性结节疾病的患者的病情实施诊断的临床价值进行研究。方法:选择在某院就诊的患有甲状腺实性结节疾病的患者72例,首先在常规超声技术对患者进行检查,定义为对照组;然后再次超声造影技术对患者进行检查,定义为研究组。所有患者的病情术后均通过病理学检查定性。对比两组患者疾病性质诊断与病理学符合率,并分析抽样患者甲状腺实性结节的超声造影表现。结果:研究组患者超声诊断与病理学符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显著(P <0.05)。甲状腺实性结节主要超声造影表现为无增强、不均匀低增强、均匀等增强、均匀高增强等4种形式。结论:应用超声造影技术对患有甲状腺实性结节疾病的患者的病情实施诊断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作者:王长芳 刊期: 2015年第05期
目的::探究通过普瑞巴林治疗纤维肌痛综合征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某院收治的确诊为纤维肌痛综合症的患者53名,按照随机原则将其分为两组,即应用塞来昔布及安慰剂治疗的对照组26例与在此基础上加用普瑞巴林的实验组27例。评价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VAS 评分、治疗有效率。结果:治疗组通过加用普瑞巴林后在 VAS 评分、疼痛点数及治疗有效率(24/27,88.92%)方面上明显高于对照组(13/26,50.00%),且经统计学检验,差异明显(P <0.05)。结论:临床上应用普瑞巴林对纤维肌痛综合症进行治疗可得到良好的治疗效果,并显著改变疾病伴随的睡眠障碍、晨僵和乏力状况,值得在临床中推广。
作者:郭素梅;李冠;吕泽峰 刊期: 2015年第05期
目的::分析临床护理路径在妇产科中应用的效果。方法:利用回顾性分析法,随机抽取某院妇产科在2013年1月1日~2014年9月31日这段期间内收治的366例患者,按照护理方法不同分为两组,每组患者各为183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方法,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常规护理方法的基础上加用临床护理路径方法进行护理,观察记录患者平均住院时间、平均住院费用、知识掌握率以及患者满意度情况,以此分析临床护理路径在妇产科中应用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的平均住院时间(7.02±1.87)d 显著短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的平均住院费用(2476.63±847.84)元显著少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的知识掌握率86.34%显著好于对照组,两组间数据比较具有差异性,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临床护理路径在妇产科中应用的效果良好,显著提高了患者的知识掌握率,缩短了患者的平均住院时间,并且降低了患者的经济负担,对患者术后的健康恢复具有保障,临床上值得推广。
作者:喻莉 刊期: 2015年第0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