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育花
目的::观察自拟中药汤剂(由槐花、地榆、当归、黄芩、荆芥、防风组成)口服治疗1期内痔出血的疗效。方法:120例内痔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60例予以自拟中药汤剂口服并外用马应龙麝香痔疮膏,对照组予槐角丸并外用马应龙麝香痔疮膏。结果:治疗组治疗效果优于对照组,两者有显著统计学差异。结论:自拟中药汤剂口服治疗1期内痔出血具有显著疗效。
作者:王芳;尚锦秀 刊期: 2015年第05期
目的::探讨心理干预、中药治疗在儿童哮喘中的优势,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前瞻性队列研究,选取某院2010年1月~2014年1月符合标准的儿童哮喘病例共220例,共分为单纯西药组、心理辅导结合西药组、单纯中药组、心理辅导结合中药组4组,4组人数各55例。在规范治疗之后,使用问卷调查的方式,分别对4组病例的疗效、社会适应能力、心理和行为进行问答调查,并对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在疗效上,单纯中药组较单纯西药组好,心理辅导结合中药组较单纯中药组好,心理辅导结合西药组较单纯西药组好,3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而在社会适应能力、心理和行为方面,单纯西药组、单纯中药组的患儿明显不喜欢学校和学习,好朋友明显较少,不喜欢参加集体活动,不喜欢与陌生人交往,而心理辅导结合西药组、心理辅导结合中药组的患儿心理状态评分较好,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中医辨证治疗儿童型哮喘,疗效确切。结合心理辅导的哮喘儿童在社会适应能力方面较未给予心理干预的哮喘患儿强。
作者:刘珈英 刊期: 2015年第05期
目的::探究分析综合护理对溃疡性结肠炎(UC)伴抑郁患者心理状况的影响。方法:选取近两年在某院接受溃疡性结肠炎(UC)治疗伴抑郁的患者80例,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平均每组40人,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试验组进行综合护理,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经不同护理方式前后的抑郁情况。结果:试验组 SDS 评分(39.21±9.65)分、对照组 SDS 评分(40.32±11.21)分明显高于中国常模 SDS 评分(26.54±8.29)分;试验组护理后的 SDS 评分(23.32±6.98)分明显低于对照组护理后的 SDS 评分(36.65±10.13)分,两组有显著性差异,统计学上有意义(P <0.05)。结论:综合护理溃疡性结肠炎(UC)伴抑郁中,可以有效减轻抑郁,明显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和临床预后,值得临床应用推广。
作者:谢育花 刊期: 2015年第05期
目的::探讨山莨菪碱注射液联合多潘立酮片治疗弥漫性食管痉挛的临床疗效及注意事项。方法:选取某院自2010年11月~2013年12月期间收诊的128例弥漫性食管痉挛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试验组(n=64例)和对照组(n=64例),试验组患者给予山莨菪碱注射液联合多潘立酮片治疗,对照组患者给予山莨菪碱注射液治疗,以治疗总有效率、痉挛缓解时间、不良反应发生率等指标来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试验组的治疗总有效率(91.25%)明显高于对照组(77.65%),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试验组的痉挛缓解时间(2.07±0.74)h 明显短于对照组(5.38±1.26)h,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试验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8.11%)明显低于对照组(15.83%),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山莨菪碱注射液联合多潘立酮片治疗弥漫性食管痉挛可以明显提高治愈率,缩短痉挛缓解时间,减少不良反应发生率,值得在临床上大力推广使用。
作者:张红芳;张林静 刊期: 2015年第05期
目的::探讨心血管疾病患者应用硝酸酯类药物治疗的实际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4月~2014年3月心血管疾病患者(均为心肌梗死病例)10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成实验组50例,对照组50例,分别应用硝酸酯类药物、他汀类药物治疗,对比临床疗效。结果:两组均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实验组心肌梗死治疗效果优于对照组,比较两组临床获益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硝酸酯类药物治疗心血管疾病,疗效确切,安全性高,值得在各级医院应用。
作者:罗瑞兰;叶瑞绿;龙娜;冯文彬 刊期: 2015年第05期
目的::探究雷贝拉唑治疗幽门螺杆菌 HP 相关性胃溃疡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某院2012年6月~2013年12月收治的96例 HP 感染相关性胃溃疡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把这些患者划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48例,两组都在采用克拉霉素和阿莫西林的基础上,对照给予组奥美拉唑进行治疗,治疗组给予雷贝拉唑进行治疗,对比两组患者临床症状及 HP 根除率等情况。结果:经过治疗,两组患者的腹胀、反酸、上腹疼痛等情况都有明显的改善,同时治疗组患者的腹胀、反酸、上腹痛改善情况尤为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患者的有效率、HP 根除率,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雷贝拉唑三联治疗方法对 HP感染相关性胃溃疡患者治疗效果较高,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肖俊 刊期: 2015年第05期
目的::对甲苯胺红不加热血清试验(TRUST),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和梅毒螺旋体明胶颗粒凝集试验(TPPA)三种梅毒检测方法的临床价值进行对比研究。方法:以2012年6月~2014年1月到某院皮肤科就诊的75例梅毒患者,作为梅毒组,以同期就诊的50例非梅毒患者为对照组,分别用三种梅毒检测方法进行检测,比较三种血清检测方法的检测结果、灵敏度及特异性。结果:TRUST 法与 ELISA 法检测结果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TRUST 法与 TPPA 法检测结果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ELISA 法与 TPPA 法检测结果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TRUST 的灵敏度为78.8%,ELISA 为97.3%, TPPA 为100.0%。结论:ELISA 法可用于筛查标本;TRUST 法可用于疾病治疗的观察;TPPA 法可用于确诊试验,有些情况必要下可多种方法联用。
作者:张宝凤 刊期: 2015年第05期
目的::对重症哮喘合并呼吸衰竭患者行急救抢救的效果进行分析,为此类患者的抢救提供参考。方法:纳入100例某院2010年3月~2013年3月所收的治重症哮喘合并呼吸衰竭患者,根据入院先后顺序分为两组,每组各5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给予急诊抢救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疗效以及其它指标。结果:治疗后观察组的血氧分压(PaO 2)、pH 值、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 2)、心率(HR)以及呼吸频率(RR)等临床指标以及治疗总有效率均优于对照组,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患者在治疗前的相关指标差异不大,不具备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对于重症哮喘合并呼吸衰竭患者而言,急救抢救的效果更佳,因此,在对此类患者进行临床治疗时,好选用急诊抢救的方式来处理。
作者:向丹 刊期: 2015年第05期
目的::对应用西咪替丁与复方丹参联合对患有过敏性紫癜疾病的患者实施治疗的临床效果进行研究。方法:选择在某院就诊的86例患有过敏性紫癜疾病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平均每组43例。采用常规疗法对对照组患者实施治疗;采用西咪替丁与复方丹参联合对治疗组患者实施治疗。结果:治疗组患者过敏性紫癜症状表现消失时间和临床治疗总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过敏性紫癜疾病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药物不良反应明显少于对照组。结论:应用西咪替丁与复方丹参联合对患有过敏性紫癜疾病的患者实施治疗的临床效果非常明显。
作者:谭启萍 刊期: 2015年第05期
目的::对榄香烯行胸膜固定术治疗难治性气胸的临床价值进行分析。方法:所有患者行胸腔闭式引流7d,引流瓶中仍有气泡冒出。榄香烯组通过注射榄香烯乳液进行治疗,胸腔镜组进行肺大泡切除术等方式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和并发症发生率。结果:榄香烯组胸膜固定术有效率为15(75.0%),胸腔镜组有效率为82(91.1%),该疾病的主要不良反应有发热和胸痛,榄香烯组有9例(45.0%)患者出现胸痛,胸腔镜组共有55例(61.1%)患者出现胸痛,榄香烯组和胸腔镜组发热率分别为14例(70.0%)、77例(85.6%),两组患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榄香烯乳作为一种胸膜硬化剂在难治性气胸的治疗中具有非常高的价值。
作者:匡军民 刊期: 2015年第05期
还原卡在计算机实验室中已经被广泛应用。还原卡所具有的各项实用功能可以使计算机实验室的管理变得更加科学、高效。针对使用还原卡的过程中所遇到的几种常见问题,给出了相应的解决方法,由此大大提高的计算机实验室的管理质量。
作者:郭峘;胡昌龙 刊期: 2015年第05期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窄谱中波紫外线治疗银屑病疗效的影响。方法:选取2010年1月~2014年9月期间在某院接受治疗的银屑病患者40例,并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两组患者均以窄谱中波紫外线照射法进行治疗,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进行护理干预,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及治疗依从性进行观察比较。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及治疗依从性均明显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显著,结果具有统计意义(P <0.05)。结论:在窄谱中波紫外线照射法治疗过程中,对患者进行护理干预可有效提高患者的治疗依从性,提高患者自信,促进患者的康复。该种护理方法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以帮助更多患者受益。
作者:王琳 刊期: 2015年第05期
目的::探讨中医健康教育护理模式在前列腺增生患者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某院2013年8月~2014年7月期间收治的前列腺增生患者共107例作为研究对象,并按数字表法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者(n =52)仅给予常规护理措施,而观察组患者(n=55)则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中医健康教育干预护理,采用生活质量综合问卷(GQOLI-74)评定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改善情况,比较两组患者对两种护理模式的满意程度。结果:观察组患者的躯体功能、心理功能、社会功能等生活质量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并且,观察组的临床护理满意度高达98.18%(54/55),也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2.69%(43/52),两组间差异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中医健康教育护理模式应用于前列腺增生患者的护理中,可有效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提高临床护理满意度,其效果显著优于常规模式,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作者:区珮嘉;廖颖文 刊期: 2015年第05期
化学发光免疫分析(chemiluminescence immunoassay,CLIA),是用于各种半抗原、抗原、抗体、激素、脂肪酸、维生素以及药物等的检测分析技术,主要是将高特异性的免疫反应与高灵敏度的化学发光测定技术相结合。这项技术是继酶免分析、放免分析、荧光免疫分析之后又一新的技术。
作者:黄伟;陈海燕 刊期: 2015年第05期
目的::研究实施阑尾炎治疗术之后,引起病人创口感染的根源及防控感染的方式。方法:从2013年10月~2014年11月在某医院接受阑尾炎治疗手术的病人中任意抽出90例病人的档案,从中研究引起手术创口感染的多种根源。结果:通过对病例手术期间的档案记录进行研究证实,麦氏切口因素和感染情况的关联系数为3.098,病人的体质和感染发生的关联系数是2.984,手术耗时和发生感染的关联系数为2.841,手术期间有多种因素和感染情况存在关联,关联系数接近(P >0.05)。结论:由于实施阑尾炎治疗术之后,多种根源会对创口造成综合性影响并引发感染情况,所以医师必须对引发感染的多种根源实施调查,并针对关键原因进行感染防控。
作者:陈策 刊期: 2015年第05期
目的::研究脑卒中患者康复语言训练的方法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某院近年收治的脑卒中失语患者60例,根据干预方法均分为2组,常规组30例仅进行针灸、药物治疗,语言组30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进行识字、计算、记忆、阅读理解等系统的语言康复锻炼,对比两组语言康复效果。结果:治疗60d 后,语言组语言正常14例(47.7%),能交谈7例(23.3%),简单交谈6例(20%),不能交谈3(10%);语言组语言正常率47.7%明显高于常规组的30%,不能交谈率10%明显低于常规组的23.3%。结论:系统的语言康复锻炼能够有效提高患者的语言功能,提高理解力、记忆力、沟通表达力。
作者:陈文媛 刊期: 2015年第05期
根据某院收治的102例昏迷患者情况,对昏迷情况作了详细和完整的介绍,分析了相关的病因和临床表现,提出了鉴别诊断和治疗的相关方案。
作者:王晓宇;王晓燕 刊期: 2015年第05期
目的::比较盐酸帕洛诺司琼与托烷司琼预防化疗所致恶心呕吐的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回顾性分析112例恶性肿瘤患者分别应用托烷司琼和盐酸帕洛诺司琼,两组均为56例患者,分别使用烷司琼4mg+地塞米松5mg 或盐酸帕洛诺司琼0.25mg+地塞米松5mg 于化疗前半小时使用。对比两组患者急性和延迟性呕吐的完全缓解率、进食量和不良反应。结果:托烷司琼组和盐酸帕洛诺司琼组急性呕吐的完全缓解率分别为73.2%(41/56)和78.6%(44/56),P >0.05;延迟性呕吐的完全缓解率分别为48.2%(27/56)和71.4%(40/5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托烷司琼和盐酸帕洛诺司琼治疗后,患者因食欲下降致进食量明显减少的发生率分别为51.8%(29/56)和19.6%(11/5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托烷司琼和盐酸帕洛诺司琼治疗后,两组患者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均较低,程度也较轻。结论:盐酸帕洛诺司琼对延迟性呕吐的缓解效果更优,且患者的不良反应可以耐受;盐酸帕洛诺司琼良好的呕吐控制效果保证了化疗期间患者有足够的能量摄入。
作者:喻杰;曹文淼 刊期: 2015年第05期
目的::探讨急性冠脉综合症乳酸水平与预后的关系。方法:选取2013年6月~2014年7月本院重症监护室(ICU)收治的急性冠脉综合症患者50例,分别统计入住重症监护室后7d 死亡者(死亡组)和生存者(生存组),给予两组患者动脉血乳酸水平动态监测,记录监测结果,探讨乳酸水平与急性冠脉综合症之间的关系。结果:入 ICU 后第1d、2d、3d、5d、7d 生存组动脉血乳酸水平分别为(3.53±2.32)mmol/L、(3.79±1.5)mmol/L、(3.96±1.75)mmol/L、(4.16±1.21)mmol/L、(4.56±2.11)mmol/L,与存活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动脉血乳酸水平是判断急性冠脉综合症患者预后的良好指标。
作者:努尔巴哈提;妮莎 刊期: 2015年第05期
目的::研究并探讨预防性护理干预在早发型重度子痫前期的临床应用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择某院2011年2月~2013年2月间确诊收治的80例早发型重度子痫前期患者,按数字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增加采用预防性护理干预,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各项临床数据变化并作对比分析。结果:研究结果显示,两组患者在入院时焦虑人数以及妊娠并发症方面相比差异不具统计学意义(P >0.05);妊娠结束后,两组患者在期待治疗时间、焦虑程度、分娩孕周、新生儿轻重度窒息数量以及围产儿死亡数量等方面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采用预防性护理干预方法治疗早发型重度子痫前期患者不仅能够有效缓解患者的紧张情绪,同时还能延长胎儿孕周,改善妊娠结局,效果较好,值得大力推广应用。
作者:李晓慧 刊期: 2015年第0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