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卵巢不敏感综合征

吕淑兰;曹缵孙

关键词:高促性腺激素, 卵巢, 始基卵泡, 透明变性, 临床表现, 成熟卵泡, 病理特点, 型闭经, 弥漫性, 局灶性, 激素性, 命名, 患者
摘要:卵巢不敏感综合征(insensitive ovary syndrome)又称卵巢抵抗综合征(resistant ovary syndrome,ROS)或Savage综合征.1967年首次由Murace-Ruehsan证实并命名.临床表现为高促性腺激素低性腺激素性闭经.病理特点为患者卵巢内有许多始基卵泡,少见窦状卵泡,无成熟卵泡,卵巢内呈局灶性或弥漫性透明变性,对高水平的促性腺激素(Gn)缺乏反应.ROS较少见,约占高促性腺激素型闭经的11%~20%[1].
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相关文献
  • 卵巢低反应的诊断标准和预测

    卵巢低反应(poor ovarian response)是卵巢对促性腺激素(Gn)刺激(促超排卵)反应不良的病理状态,主要表现为卵巢刺激周期发育的卵泡数量少、血雌二醇(E2)峰值低、Gn用量多、周期取消率高、获卵数少和很低的临床妊娠率.发生率约占接受Gn卵巢刺激或体外受精(IVF)治疗妇女的9%~24%[1].

    作者:朱小明;蔡婕;黄荷凤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药物流产术后蜕膜残留保守治疗效果观察

    本文对药物流产(药流)术后蜕膜组织部分残留者,采用药物性刮宫配伍益母草颗粒冲剂进行临床治疗,取得了较好疗效,现报道如下.

    作者:袁小嵋;咸永松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超促排卵的并发症及相关问题

    超促排卵(superovulation)又称控制性卵巢刺激(controled ovarian stimulation),是指在严密监控下用药物诱发多个卵泡的发育和成熟.超促排卵技术的引入,对提高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技术的妊娠率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但是随着辅助生殖技术(ART)的广泛应用,超促排卵引起的并发症也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除卵巢过度刺激综合征(OHSS)外,多胎妊娠、异位妊娠、宫内外同时妊娠、黄体功能不全、卵巢反应不良、出生缺陷和表遗传学修饰异常等目前亦逐渐引起人们的关注.因此,了解超促排卵与并发症之间的关系有助于进一步提高ART的安全性.

    作者:胡琳莉;朱桂金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细胞免疫功能的变化与原因不明习惯性流产的关系

    目的探讨细胞免疫功能的变化与原因不明习惯性流产(unexplained habitual abortion,UHA)的发生及主动免疫治疗机制的关系.方法2002-08-2004-08汕头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采用流式细胞仪测定并比较¨2例UHA患者和30例正常已生育妇女及76例经主动免疫治疗后的UHA患者外周血CD3+、CD4+、CD8+、CD16+CD56+细胞亚群比例及CD4+/CD8+的比值;同时比较76例采用主动免疫治疗和36例未采用主动免疫治疗的UHA者再次妊娠成功率.结果UHA患者与正常已生育妇女比较,血中CD3+、CD16+CD56+细胞的百分率及CD4+/CD8+比值增高,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主动免疫后CD3+、CD16+CD56+细胞百分率及CD4+/CD8+比值下降(P<0.05).经主动免疫治疗的UHA者再次妊娠成功率为88.24%,对照组为31.25%,两组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淋巴细胞亚群比例的改变与UHA的发生有关,主动免疫治疗可调节异常的细胞免疫功能,有利于提高再次妊娠成功率.

    作者:徐岚;张新能;张永凤;郑燕銮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先天性卵巢发育不全综合征

    先天性卵巢发育不全综合征(Turner syndrome,TS)是女性常见的性染色体异常疾病之一.1768年Giovanni对一个身材矮小的女性进行尸检时,发现该妇女存在肾脏畸形并伴有卵巢发育不全.之后有学者发现一些临床表现为身材矮小、蹼颈、先天性淋巴水肿的女性伴有卵巢发育不全.1959年Ford首次描述这些女性的染色体核型为45,X单体.

    作者:姚元庆;杨艳红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卵巢过度刺激综合征的诱发因素及其防治

    卵巢过度刺激综合征(ovarian hyperstimulation syndrome,OHSS)是一种发生于促排卵后黄体阶段或妊娠早期的医源性并发症.无论是氯米芬(CC)或促性腺激素(Gn)促排卵,甚至联合应用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GnRH)激动剂(agonists)或GnRH拮抗剂(antagonists),在注射促排卵药物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后都有可能发生OHSS.

    作者:曹云霞;周平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激光辅助孵化对冻融胚胎种植潜力的影响

    目的探讨激光辅助孵化冷冻胚胎移植的效果.方法2003-12-2005-04解放军173医院应用1.48μm波长二极体激光对d3冻融胚胎透明带薄化处理(1/4透明带周长,深度为透明带厚度的60%~80%),比较激光孵化与未孵化组的临床妊娠率和着床率.结果激光孵化组60个周期共解冻307个胚胎,对照组60个周期共解冻316个胚胎,存活率分别为73.3%、72.5%,临床妊娠率分别为35.0%、18.3%,种植率19.3%、10.9%.激光孵化组临床妊娠率、种植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两组均无单卵双胎发生.结论对冻融胚胎实施1/4透明带周长、深度为透明带厚度的60%~80%激光薄化是安全、有效的,激光辅助孵化可提高冻融胚胎移植周期妊娠率和种植率.

    作者:刘浩;金志魁;耿春惠;帅祖兵;邱文英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卵巢不敏感综合征

    卵巢不敏感综合征(insensitive ovary syndrome)又称卵巢抵抗综合征(resistant ovary syndrome,ROS)或Savage综合征.1967年首次由Murace-Ruehsan证实并命名.临床表现为高促性腺激素低性腺激素性闭经.病理特点为患者卵巢内有许多始基卵泡,少见窦状卵泡,无成熟卵泡,卵巢内呈局灶性或弥漫性透明变性,对高水平的促性腺激素(Gn)缺乏反应.ROS较少见,约占高促性腺激素型闭经的11%~20%[1].

    作者:吕淑兰;曹缵孙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正常大小卵巢癌综合征

    正常大小卵巢癌综合征(normal-sized ovary carcinoma syndrome,NOCS)在临床上比较少见,术前误诊率几乎高达100%[1].NOCS的预后较卵巢上皮性癌差,5年存活率为10%,而卵巢上皮性癌为37%[2].近年来,NOCS发病率有上升趋势,主要原因为以前对NOCS认识不够,手术机会少,随着对NOCS的逐渐认识,确诊率增高,以至发病率上升.

    作者:郭科军;薛晖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宫内外同时妊娠误诊1例

    患者36岁.住院号42991.人工流产术后7d,下腹痛2h伴晕厥,于2005-07-04 22时入院.患者既往月经规律,婚后足月分娩1次,流产2次.末次月经2005-05-13,停经40d在外院行药物流产失败.2005-06-27超声提示宫内妊娠,故在我院门诊行人工流产术.术中探宫腔9cm,术后见绒毛组织,阴道流血少.

    作者:冯光荣;洪波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多囊卵巢综合征的临床诊断和治疗

    多囊卵巢综合征(polycytic ovary syndrome,PCOS)是生育期妇女常见的内分泌问题,约占育龄妇女的5%~10%,占无排卵性不孕的75%.早在1845年Chereau就已经注意到卵巢的多囊样变化,但直到将近100年后才由Stein-Leventhal提出为内分泌紊乱引起,表现为闭经、肥胖、多毛、不孕和卵巢囊性增大的综合征.

    作者:王丽娜;李美芝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妊娠期糖尿病的饮食管理与围生期结局

    目的探讨对妊娠期糖尿病(GDM)孕妇给予合理饮食的管理方案,以降低围生期并发症.方法选择中国福利会国际和平妇幼保健院1998-01-2002-12 170例GDM孕妇,随机分为制定食谱组(观察组)和口头指导组(对照组),两组孕妇均由产科医生定期随访,观察组同时有营养科医生定期随访.结果观察组81例(95.3%)孕妇孕期血糖控制满意,4例(4.7%)孕妇需加用胰岛素;对照组则有12例(14.1%)孕期需加用胰岛素,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GDM的并发症依次为: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共24例(为14.1%),两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巨大儿21例(12.4%),其中观察组4例,对照组17例,两组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小于胎龄儿两组各2例,其中各有1例为双胎;两组孕妇均无羊水过多发生.观察组新生儿平均体重(3309.0±396.4)g,对照组(3565.1±640.4)g,其中新生儿体重>4200g者,观察组为0,对照组11例,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对GDM孕妇进行合理的饮食管理,因人而宜制定食谱能够减少巨大儿的发生率,从而降低剖宫产率.

    作者:蒋鉴芬;金焱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家族性卵巢癌综合征

    许多研究表明,部分卵巢癌病例呈家族性传递现象[1],即家族性或遗传性卵巢癌综合征(familial or hereditary ovarian cancer syndrome,FOCS or HOCS).属于此类家系的妇女患卵巢癌的机会相当高,对于她们的筛查、诊断、咨询及预防性处理是当前妇科肿瘤领域所关注的重要问题之一.

    作者:林仲秋;王丽娟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未破裂卵泡黄素化综合征

    未破裂卵泡黄素化综合征(luteinized unruptured follicle syndrome,LUFS)是一种卵泡持续存在,在LH峰值后48h仍然不能排出卵子的现象[1].临床观察发现,LUFS可能与子宫内膜异位症(内异症)和垂体功能异常有关,可能引起不孕和卵巢囊肿.这种现象多被超声监测和黄体期血孕酮水平测定所诊断.多普勒超声发现,在71个有规则月经周期的妇女中LUFS的发生率为11.2%,在不孕症的妇女中占25%~43%[2].但是,由于受上述两种检查手段的精确性所限,对其诊断的金标准目前仍然存在争议.

    作者:刘嘉茵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唐氏综合征的产前筛查及其进展

    唐氏综合征又称21-三体综合征,群体发病率为12.3/万,占先天智力障碍的50%.当前国内外临床上广泛应用中孕期母血清生化指标测定,结合孕妇年龄、体重以及超声检查推算的孕龄计算出孕唐氏综合征胎儿的风险值,再对高风险的孕妇进行确诊[1].但随着早孕母血清生化指标的发现,更重要的是超声胎儿颈项后透明带厚度(nuchal translucency,NT)、胎儿鼻骨等指标的发现,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早孕筛查行之有效[2].为了大限度地减少有创产前检查,现今早、中孕联合筛查方法亦被尝试[3],现综述如下.

    作者:郑明明;胡娅莉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重视与卵巢疾病有关综合征的诊治

    卵巢是女性的性腺,是产生卵细胞和分泌性激素的器官,其体积虽小,功能却极为重要.由于中枢和局部因素可能导致下丘脑、垂体、卵巢轴的激素分泌异常和不排卵,就可能发生与卵巢疾病有关的综合征,如多囊卵巢综合征(polycystic ovary syndrome,PCOS)、未破裂卵泡黄素化综合征(luteinized unruptured follicle syndrome,LUFS).

    作者:顾美皎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超声心动图对胎儿先天性心脏结构异常的诊断价值

    目的探讨超声心动图对胎儿先天性心脏结构异常诊断的价值.方法2004-01-2005-10江门市妇幼保健院对724例胎儿心脏进行了二维、M型、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检查.取胎儿四腔心切面,三血管平面,大血管短轴切面,左心室长轴切面,主动脉长轴切面,右室两腔切面等多切面检查.结果724例胎儿超声心动图检查中15例诊断胎儿先天性心脏结构异常,4例伴有多发畸形.13例进行了治疗性引产,其中9例均经尸解证实超声诊断结构,4例拒绝尸解;1例心包积液;1例超声诊断为卵圆孔增大,出生后复查心脏结构未见异常.709例产前超声心动图检查未发现异常者3例于出生后发现先天性心脏病.结论超声心动图对胎儿先天性心脏结构异常的诊断具有重要价值.四腔心切面、三血管平面是超声诊断先天性心脏结构异常重要的切面.

    作者:张亚俊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导流杂交与杂交捕获二代用于生殖道人乳头状瘤病毒感染诊断的比较研究

    目的评价导流杂交在女性生殖道人乳头状瘤病毒(HPV)感染检测中的实用价值.方法对2004-08-2005-01就诊于中日友好医院妇产科的310例女性宫颈脱落细胞标本,用导流杂交法进行21种HPV亚型的分型检测,同时用杂交捕获二代(HC-Ⅱ)进行13种高危型HPV检测.比较两种方法13种高危型HPV检测结果的符合情况,结果不一致标本进行基因测序.结果两种方法检测结果一致性良好,不同病变纽Kappa指数均>0.4.测序结果60.0%与导流杂交法符合.结论导流杂交检测效果与HC-Ⅱ具有可比性,且能确切分型,是较理想的HPV检测方法.

    作者:陶萍萍;卞美璐;欧华;李敏;刘军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重复3次输卵管妊娠1例

    患者23岁.原发不孕3年,住院号67456.因停经3个月,下腹痛伴肛门坠胀5h,于1997-07-04入院.查体:血压80/50 mmHg(1mmHg=0.133kPa),全腹有压痛、反跳痛,移动性浊音阳性.妇科检查:宫颈举痛,右附件区扪及一包块约10cm×9cm大小,后穹窿穿刺抽出不凝血1mL.Hb 65g/L,RBC 1.2×1012/L,WBC 18.5 ×109/L,N 0.88,L 0.12.诊断:异位妊娠.

    作者:刘良芳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子宫内膜异位症中膜型1-基质金属蛋白酶和基质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因子-1表达的研究

    目的探讨膜型1-基质金属蛋白酶(MT1-MMP)和基质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因子-1(TIMP-1)在子宫内膜异位症发生中的作用.方法皖南医学院附属弋矶山医院2003-07-2004-04采用免疫组化SP方法研究25例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的异位内膜组织和22例正常子宫内膜组织中的MT1-MMP和TIMP-1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子宫内膜异位症组中的MT1-MMP蛋白表达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TIMP-1蛋白表达水平在两组之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结论MT1-MMP在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发生发展中起一定的作用.

    作者:孔丽娜;孙青;李书勤;李铁臣;卢林明 刊期: 2006年第05期

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

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

主管: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中国医师协会 中国实用医学杂志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