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卵巢过度刺激综合征的诱发因素及其防治

曹云霞;周平

关键词:卵巢过度刺激, 诱发因素, 防治, 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 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 促排卵药物, 妊娠早期, 联合应用, 医源性, 氯米芬, 拮抗剂, 激动剂, 并发症, 注射, 黄体
摘要:卵巢过度刺激综合征(ovarian hyperstimulation syndrome,OHSS)是一种发生于促排卵后黄体阶段或妊娠早期的医源性并发症.无论是氯米芬(CC)或促性腺激素(Gn)促排卵,甚至联合应用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GnRH)激动剂(agonists)或GnRH拮抗剂(antagonists),在注射促排卵药物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后都有可能发生OHSS.
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相关文献
  •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及内皮素-1与胎儿生长受限的关系

    目的探讨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IGF-Ⅰ)及内皮素(ET-1)与胎儿生长受限(FGR)发病的关系.方法2001-06-2004-12中山市人民医院应用放射免疫分析法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分别测定42例FGR患儿脐静脉血、孕妇(FGR孕妇组)血清及羊水中IGF-Ⅰ和ET-1水平,并与同期住院的正常晚期妊娠妇女44例(正常孕妇组)作为对照.结果FGR组孕妇血清IGF-Ⅰ为(112.16±7.02)μg/L,低于正常妊娠组的(207.27±8.25)μg/L,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FGR组脐血清IGF-Ⅰ为(16.27±7.38)μg/L,低于正常组的(44.89±6.44)μg/L,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FGR组羊水中IGF-Ⅰ与正常妊娠组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孕妇血清、脐血清IGF-Ⅰ与新生儿出生体重呈正相关.FGR组脐血ET-1为(79.34±3.67)ng/L,高于正常妊娠组的(43.96±4.16)ng/L,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FGR组羊水IGF-Ⅰ为(21.96±1.89)ng/L,高于正常组的(10.41±2.13)ng/L,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而FGR组孕妇血清中IGF-Ⅰ与正常妊娠组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孕妇羊水、脐血清ET-1与新生儿出生体重呈负相关.结论IGF-Ⅰ及ET-1在FGR的发病中可能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作者:沈卓娜;张秋实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辅助性免疫治疗提高妇科恶性肿瘤常规综合治疗效果的展望

    建国50余年来我国对妇科恶性肿瘤的综合治疗方案已获得空前发展,取得可喜成绩.以宫颈癌为例,上世纪40年代重视以镭射放疗为主的治疗方案,当发现该治疗的严重副反应后,于上世纪50年代初引进了Wertheim于1905年即开始应用的宫颈癌根治手术(Wertheim radical hysterctomy)及手术加放疗综合治疗.从此,患者5年存活率得到很大提高.

    作者:李守柔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卵巢过度刺激综合征的诱发因素及其防治

    卵巢过度刺激综合征(ovarian hyperstimulation syndrome,OHSS)是一种发生于促排卵后黄体阶段或妊娠早期的医源性并发症.无论是氯米芬(CC)或促性腺激素(Gn)促排卵,甚至联合应用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GnRH)激动剂(agonists)或GnRH拮抗剂(antagonists),在注射促排卵药物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后都有可能发生OHSS.

    作者:曹云霞;周平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妊娠期糖尿病的饮食管理与围生期结局

    目的探讨对妊娠期糖尿病(GDM)孕妇给予合理饮食的管理方案,以降低围生期并发症.方法选择中国福利会国际和平妇幼保健院1998-01-2002-12 170例GDM孕妇,随机分为制定食谱组(观察组)和口头指导组(对照组),两组孕妇均由产科医生定期随访,观察组同时有营养科医生定期随访.结果观察组81例(95.3%)孕妇孕期血糖控制满意,4例(4.7%)孕妇需加用胰岛素;对照组则有12例(14.1%)孕期需加用胰岛素,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GDM的并发症依次为: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共24例(为14.1%),两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巨大儿21例(12.4%),其中观察组4例,对照组17例,两组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小于胎龄儿两组各2例,其中各有1例为双胎;两组孕妇均无羊水过多发生.观察组新生儿平均体重(3309.0±396.4)g,对照组(3565.1±640.4)g,其中新生儿体重>4200g者,观察组为0,对照组11例,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对GDM孕妇进行合理的饮食管理,因人而宜制定食谱能够减少巨大儿的发生率,从而降低剖宫产率.

    作者:蒋鉴芬;金焱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唐氏综合征的产前筛查及其进展

    唐氏综合征又称21-三体综合征,群体发病率为12.3/万,占先天智力障碍的50%.当前国内外临床上广泛应用中孕期母血清生化指标测定,结合孕妇年龄、体重以及超声检查推算的孕龄计算出孕唐氏综合征胎儿的风险值,再对高风险的孕妇进行确诊[1].但随着早孕母血清生化指标的发现,更重要的是超声胎儿颈项后透明带厚度(nuchal translucency,NT)、胎儿鼻骨等指标的发现,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早孕筛查行之有效[2].为了大限度地减少有创产前检查,现今早、中孕联合筛查方法亦被尝试[3],现综述如下.

    作者:郑明明;胡娅莉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超声心动图对胎儿先天性心脏结构异常的诊断价值

    目的探讨超声心动图对胎儿先天性心脏结构异常诊断的价值.方法2004-01-2005-10江门市妇幼保健院对724例胎儿心脏进行了二维、M型、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检查.取胎儿四腔心切面,三血管平面,大血管短轴切面,左心室长轴切面,主动脉长轴切面,右室两腔切面等多切面检查.结果724例胎儿超声心动图检查中15例诊断胎儿先天性心脏结构异常,4例伴有多发畸形.13例进行了治疗性引产,其中9例均经尸解证实超声诊断结构,4例拒绝尸解;1例心包积液;1例超声诊断为卵圆孔增大,出生后复查心脏结构未见异常.709例产前超声心动图检查未发现异常者3例于出生后发现先天性心脏病.结论超声心动图对胎儿先天性心脏结构异常的诊断具有重要价值.四腔心切面、三血管平面是超声诊断先天性心脏结构异常重要的切面.

    作者:张亚俊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卵巢不敏感综合征

    卵巢不敏感综合征(insensitive ovary syndrome)又称卵巢抵抗综合征(resistant ovary syndrome,ROS)或Savage综合征.1967年首次由Murace-Ruehsan证实并命名.临床表现为高促性腺激素低性腺激素性闭经.病理特点为患者卵巢内有许多始基卵泡,少见窦状卵泡,无成熟卵泡,卵巢内呈局灶性或弥漫性透明变性,对高水平的促性腺激素(Gn)缺乏反应.ROS较少见,约占高促性腺激素型闭经的11%~20%[1].

    作者:吕淑兰;曹缵孙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宫腔镜联合超声检查在宫内节育器取出困难时的应用

    目的探讨官腔镜联合超声检查在宫内节育器(IUD)取出困难时的作用.方法2001-11-2005-09郑州市妇幼保健院对98例取器困难者,先采用超声和宫腔镜联合检查,对IUD准确定位后,在超声监护下经阴道取器或选择经腹途径取器.结果宫腔镜和超声联合检查发现IUD位置正常26例,部分嵌顿40例,断裂残留25例,γ形IUD扭曲变形2例,异位5例.98例中,93例经阴道取器成功,5例经剖腹或腹腔镜手术取器.结论宫腔镜联合超声检查,不仅可精确地对IUD进行定位、定形,正确选择取器途径和方法,而且可提高取器的安全性和成功率.

    作者:郭华峰;邹芳;郭宝枝;席秀荣;郭珊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子宫腺肌病合并肌壁间妊娠1例

    患者34岁,住院号34487.G3P1,平素偶有痛经,因停经3个月伴阴道不规则流血2个月于2002-09-26入院.停经40d后,阴道不规则流血,淋漓不尽,无腹痛和明显早孕反应,曾口服消炎止血药无好转.查尿HCG阳性,超声提示早孕.行药物流产,但未见任何组织排出.行清宫术,未见绒毛样组织.术后阴道流血仍淋漓不尽,入院前2d在本地医院超声引导下行清宫术.

    作者:林远鑑;邱树敏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重视与卵巢疾病有关综合征的诊治

    卵巢是女性的性腺,是产生卵细胞和分泌性激素的器官,其体积虽小,功能却极为重要.由于中枢和局部因素可能导致下丘脑、垂体、卵巢轴的激素分泌异常和不排卵,就可能发生与卵巢疾病有关的综合征,如多囊卵巢综合征(polycystic ovary syndrome,PCOS)、未破裂卵泡黄素化综合征(luteinized unruptured follicle syndrome,LUFS).

    作者:顾美皎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未破裂卵泡黄素化综合征

    未破裂卵泡黄素化综合征(luteinized unruptured follicle syndrome,LUFS)是一种卵泡持续存在,在LH峰值后48h仍然不能排出卵子的现象[1].临床观察发现,LUFS可能与子宫内膜异位症(内异症)和垂体功能异常有关,可能引起不孕和卵巢囊肿.这种现象多被超声监测和黄体期血孕酮水平测定所诊断.多普勒超声发现,在71个有规则月经周期的妇女中LUFS的发生率为11.2%,在不孕症的妇女中占25%~43%[2].但是,由于受上述两种检查手段的精确性所限,对其诊断的金标准目前仍然存在争议.

    作者:刘嘉茵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新生儿宫内感染乙型肝炎病毒后T淋巴细胞亚群的变化

    目的通过对宫内感染乙型肝炎病毒(HBV)新生儿T淋巴细胞亚群的检测,探讨宫内感染免疫失败的机制,为以后免疫干预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择2003-03-2003-07在东南大学附属南京市第二医院分娩的90例HBsAg阳性孕妇的新生儿,实施母婴联合免疫,于注射乙型肝炎免疫球蛋白(HBIG)前抽取股静脉血用流式细胞仪检测T淋巴细胞亚群,采用酶联免疫法(ELISA)检测乙型肝炎病毒标志物(HBVm)定量.1个月龄时复查HBVm并根据HBsAg情况分为宫内感染组和非宫内感染组.比较两组婴儿血清中T淋巴细胞亚群CD3+、CD4+、CD8+的绝对计数和百分数.结果宫内感染组新生儿CD4+绝对计数和百分数均低于未感染组,而CD8+绝对计数和百分数均高于未感染组,CD4+/CD8+比值低于未感染组,两组间差异均有显著意义,P<0.05.CD3+绝对计数两组间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宫内感染HBV新生儿可能存在T淋巴细胞亚群比例失调,有可能通过增强特异性免疫反应而得到治疗.

    作者:余敏敏;韩国荣;王建芳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妊娠合并肺部感染呼吸功能衰竭

    林其德(主持人,妇产科主任医师):我们请兄弟科室(心内科,肺科,急诊科和麻醉科)专家们参加产科1例疑难病例讨论,通过回顾性分析,深入讨论诊治中的成功和不足之处,从而进一步提高我们的诊疗水平.首先请住院医师介绍病史.

    作者:林建华;林其德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残留卵巢综合征与卵巢残余物综合征

    子宫全切除术或子宫次全切除术的患者中,体内保留一侧或双侧卵巢,或因困难的双侧卵巢切除术后体内残留有部分卵巢皮质组织,日后可出现慢性盆腔疼痛等一系列症状,此种症状的出现大致可分为两种情况:一类为残留卵巢综合征,另一类为卵巢残余物综合征.

    作者:曹斌融;罗成燕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药物流产术后蜕膜残留保守治疗效果观察

    本文对药物流产(药流)术后蜕膜组织部分残留者,采用药物性刮宫配伍益母草颗粒冲剂进行临床治疗,取得了较好疗效,现报道如下.

    作者:袁小嵋;咸永松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卡孕栓预防产后出血130例临床观察

    为寻找一种防治产后出血简易而高效的方法,我们于第三产程早期,向产妇阴道内置入卡孕栓,通过增强子宫收缩,缩短第三产程预防产后出血,效果显著,现报道如下.

    作者:于秀丽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激光辅助孵化对冻融胚胎种植潜力的影响

    目的探讨激光辅助孵化冷冻胚胎移植的效果.方法2003-12-2005-04解放军173医院应用1.48μm波长二极体激光对d3冻融胚胎透明带薄化处理(1/4透明带周长,深度为透明带厚度的60%~80%),比较激光孵化与未孵化组的临床妊娠率和着床率.结果激光孵化组60个周期共解冻307个胚胎,对照组60个周期共解冻316个胚胎,存活率分别为73.3%、72.5%,临床妊娠率分别为35.0%、18.3%,种植率19.3%、10.9%.激光孵化组临床妊娠率、种植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两组均无单卵双胎发生.结论对冻融胚胎实施1/4透明带周长、深度为透明带厚度的60%~80%激光薄化是安全、有效的,激光辅助孵化可提高冻融胚胎移植周期妊娠率和种植率.

    作者:刘浩;金志魁;耿春惠;帅祖兵;邱文英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二甲双胍联合未成熟卵体外培养成熟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的临床研究

    目的探讨二甲双胍联合未成熟卵体外培养成熟(IVM)对氯米芬抵抗的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的治疗效果.方法2003-10-2005-03将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56例氯米芬抵抗的PCOS患者随机分成两组,二甲双胍组(28例)给予二甲双胍500mg,每日2次,12周后进行34个IVM周期治疗;对照组(28例)直接行36个IVM周期治疗.比较两组获卵数、成熟率、受精率、优质胚胎形成率和妊娠率.荧光原位杂交(FISH)方法检测两组体外培养成熟的卵母细胞(MⅡ)13、16、18号染色体非整倍体情况.结果二甲双胍组和对照组每周期获未成熟卵数(12.35±6.29)个、(9.39±6.17)个,成熟率76.67%、70.41%,受精率69.57%、67.65%,卵裂率87.50%、89.44%,经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0.05);两组优质胚胎形成率37.76%、24.31%,妊娠率38.24%、16.67%,经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两组经体外培养成熟的卵细胞染色体非整倍体形成率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对氯米芬抵抗的PCOS患者予以二甲双胍预治疗,可改善IVM的治疗效果,提高临床妊娠率.

    作者:魏兆莲;张文香;曹云霞;丛林;周平;章志国;赵济华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输卵管妊娠术后生殖状况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目的分析引起输卵管妊娠手术治疗后不同生殖状况的相关因素,探讨改善生殖状况,提高宫内妊娠率的方法.方法对自1999-01-2003-12在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等两家医院的424例输卵管妊娠患者经腹腔镜或剖腹手术治疗后患者生殖状况及其相关影响因素进行多重Logistic回归分析及x2分析,找出引起术后不孕及重复性异位妊娠的原因.结果424例患者术后宫内妊娠177例,占41.7%;出现重复性异位妊娠102例,占24.1%;有145例患者术后仍然未孕,占34.2%.多重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盆腔炎、不孕、异位妊娠、输卵管手术、输卵管粘连、输卵管伞端闭锁是输卵管妊娠术后不孕及重复性异位妊娠的危险因素.结论积极预防盆腔病变,治疗不孕症是改善输卵管妊娠术后生殖状况的重要手段.

    作者:姚书忠;王海英;陈玉清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导流杂交与杂交捕获二代用于生殖道人乳头状瘤病毒感染诊断的比较研究

    目的评价导流杂交在女性生殖道人乳头状瘤病毒(HPV)感染检测中的实用价值.方法对2004-08-2005-01就诊于中日友好医院妇产科的310例女性宫颈脱落细胞标本,用导流杂交法进行21种HPV亚型的分型检测,同时用杂交捕获二代(HC-Ⅱ)进行13种高危型HPV检测.比较两种方法13种高危型HPV检测结果的符合情况,结果不一致标本进行基因测序.结果两种方法检测结果一致性良好,不同病变纽Kappa指数均>0.4.测序结果60.0%与导流杂交法符合.结论导流杂交检测效果与HC-Ⅱ具有可比性,且能确切分型,是较理想的HPV检测方法.

    作者:陶萍萍;卞美璐;欧华;李敏;刘军 刊期: 2006年第05期

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

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

主管: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中国医师协会 中国实用医学杂志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