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川北地区68例宫颈癌组织人乳头瘤病毒感染调查

任源;张玲;杨晋蓉;代为贞;查晓;张国楠

关键词:川北地区, 宫颈癌组织, 人乳头瘤病毒, 基因测序, 感染率, 地理位置, 癌高发区, 高危型, 种族, 亚型, 型别, 检测, 分布, 方法
摘要:HPV感染是诱发宫颈癌的主要因素之一,90%以上的宫颈癌组织携带高危型HPV.HPV的型别分布随不同的地理位置和不同的种族而存在差异.本研究用PCR并结合基因测序的方法对来自宫颈癌高发区川北地区68例宫颈癌组织进行HPV检测,得到HPV总体感染率为92.6%,明确了HPV16、HPV58为该地区宫颈癌组织中HPV主要的流行亚型.
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相关文献
  • 子宫内膜癌患者的血清蛋白质谱分析

    目的 分析子宫内膜癌患者血清蛋白质谱,以筛选其特异肿瘤标志物.方法 对青岛医学院附属医院2004-02-2005-10 52例子宫内膜癌患者及44例对照组采用表面加强的激光解析/电离化时间-飞行质谱(SELDI-TOF-MS)技术结合弱阴离子交换芯片(WCX2)检测其血清蛋白质谱,用Biomark Wizard软件分析差异蛋白峰,评价该技术的应用价值,并搜索鉴定蛋白.结果 在分子质量0~50000u范围内,子宫内膜癌组与其对照组发现6个有统计学意义(P<0.05)的差异蛋白质:2748、4106、4708、8895、9412、18344u,检测二者的敏感度为77.1%~87.5%,特异度为75.0%~90.0%.子宫内膜癌Ⅰ期组与Ⅱ、Ⅲ、Ⅳ期组发现4个有统计学意义的差异蛋白质:2748、4356、6442、11733u,区分二组的敏感度为75.9%~82.7%,特异度为73.9%~87.0%.子宫内膜癌高分化组与中、低分化组发现4个有统计学意义的差异蛋白质:5647、6888、7979、8059u,区分二组的敏感度为77.3%~86.4%,特异度为76.7%~86.7%.2748u的差异蛋白与Histatin-3 1/24(Histatin-5)相符.结论 SELDI-TOF-MS技术无创有效,有望辅助子宫内膜癌筛查及早期诊断.

    作者:韩娟;戴淑真;王斌;徐冰;刘海霞 刊期: 2006年第08期

  • 川北地区68例宫颈癌组织人乳头瘤病毒感染调查

    HPV感染是诱发宫颈癌的主要因素之一,90%以上的宫颈癌组织携带高危型HPV.HPV的型别分布随不同的地理位置和不同的种族而存在差异.本研究用PCR并结合基因测序的方法对来自宫颈癌高发区川北地区68例宫颈癌组织进行HPV检测,得到HPV总体感染率为92.6%,明确了HPV16、HPV58为该地区宫颈癌组织中HPV主要的流行亚型.

    作者:任源;张玲;杨晋蓉;代为贞;查晓;张国楠 刊期: 2006年第08期

  • 女性生殖道感染中多种病原体的交互作用分析

    目的 了解育龄妇女生殖道感染(RTI)者中相关病原体的流行情况,初步探讨RTI中多种病原体的相互关系.方法 对2005-03-2005-12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354例妇科门诊育龄妇女进行妇科检查、各种RTI病原体的实验室检测以及流行病学调查.用叉生分析方法分析解脲支原体与其他病原体混合感染中的交互作用.结果 生殖道解脲支原体和人型支原体的检出率分别为73.4%和47.6%;衣原体、线索细胞、假丝酵母菌和滴虫的检出率分别为17.8%、19.8%、15.9%和4%.叉生分析结果提示解脲支原体分别与衣原体、假丝酵母菌、加德纳菌等具有相乘和相加的交互作用.结论 本地育龄妇女支原体的检出率较高,解脲支原体与女性生殖道其他常见病原体的混合感染对RTI的发生有协同作用.

    作者:于红;王蓓;金辉;任慕兰;郭海健;艾静;施凤 刊期: 2006年第08期

  • 剖宫产术中发现卵巢多发性卵泡囊肿33例临床分析

    近年来,随着剖宫产率的不断上升,越来越多的妊娠合并卵巢肿瘤在手术过程中被发现,其中部分为多发性卵泡囊肿,对于这种良性病变如何处理,目前缺乏统一的意见.本文对我院7年来剖宫产术中发现的多发性卵泡囊肿33例进行总结分析,报道如下.

    作者:周玮;孙江川;刘建;杨锡蒂 刊期: 2006年第08期

  • 巨块型宫颈癌术前高剂量率腔内放疗近期疗效分析

    目的 探讨巨块型宫颈癌根治术前高剂量率腔内近距离放疗(ICBT)的治疗效果.方法 对2000-01-2004-12中山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和附属第二医院收治的51例ⅠB2~ⅡB期巨块型宫颈癌根治术前采用ICBT,对患者的局部肿瘤缓解情况、毒副反应、手术情况及高危病理因素进行回顾性分析;与同期直接接受根治术的同期别56例巨块型宫颈癌比较.结果 施行ICBT后,宫颈肿瘤临床完全缓解5.9%(3/51),部分缓解51.0%(26/51),无变化43.1%(22/51),恶化0.并发症发生率较低,主要是骨髓抑制、腹泻、放射性直肠炎和膀胱炎.全部患者均按宫颈癌根治术规范完成.ICBT组较直接手术组手术时间缩短(3.58±1.08)h对(4.46±0.93)h,术中出血量减少(395.1±219.8)mL对(999.1±637.4)mL,术后拔尿管时间缩短(11.47±6.48)d对(15.18±8.41)d,尿潴留的发生率减少(37.25% 对48.2%).除尿潴留外,两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高危病理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 宫颈癌根治术前适当剂量腔内放疗是较早期巨块型宫颈癌较理想的治疗方案.

    作者:夏红;林仲秋;徐燕;杨丽;陈翊;吴少雄 刊期: 2006年第08期

  • 原发性阴道癌的放射治疗

    原发性阴道癌的治疗方法有单纯放射治疗、手术或手术加放疗、放疗加化疗综合治疗等.治疗方法的选择主要取决于病变部位,病灶大小、期别、各单位医疗条件、医生的经验.原位癌可局部切除或单纯腔内放疗,Ⅰ期和少数Ⅱ期早期可行手术治疗或单纯放疗,Ⅱ期至Ⅳ期行单纯放射治疗或同时性进行放射治疗和化疗.

    作者:楼洪坤 刊期: 2006年第08期

  • 宫颈癌术后辅助放疗

    早期宫颈癌可选择手术或放疗.同时采用多种治疗手段如手术和放疗合用并不能提高患者的存活率.而且,治疗手段越多,并发症越常见.所以,若选择手术治疗,多数情况下手术后并不需要加用放射治疗.只有对有复发危险因素的患者才考虑进行辅助治疗.宫颈癌术后放疗的有效率可达66.0%[1],目前被广泛应用于具有高危因素的患者[2].

    作者:林仲秋;苏琛辉 刊期: 2006年第08期

  • 多西紫杉醇对人宫颈癌细胞放射增敏作用的研究

    目的 探讨多西紫杉醇对人宫颈癌细胞系Hela的放射增敏作用.方法 2004年在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肿瘤研究所采用克隆形成实验分析不同浓度多西紫杉醇以及多西紫杉醇不同预处理时间对Hela细胞生长抑制的影响,用多靶单击拟合模型方程测定各组细胞放射增敏比评价增敏效果;四甲基偶氮唑蓝(MTT)方法检测1.0nmol/L多西紫杉醇对2Gy /次常规分割放疗和1Gy /次、0.5Gy /次低剂量分割放疗方式的增敏效果.结果 1.0nmol/L和5.0nmol/L多西紫杉醇放射增敏比分别为1.26和1.69.5.0nmol/L多西紫杉醇分别预处理3h、6h、12h、24h的放射增敏比分别为:1.21、1.31、1.62、1.71,预处理6~12h期间细胞放射增敏比增高速率快.1.0nmol/L多西紫杉醇对2Gy /次、1Gy /次(×2)、0.5Gy /次(×4)分割放疗组的放射增敏比分别为:2.03、2.51、3.57;多西紫杉醇增敏比分别为:1.41、1.82、2.92,每组中放射增敏比较多西紫杉醇增敏比高.结论 多西紫杉醇对宫颈癌细胞系Hela有良好的放射增敏作用,对低剂量分割放射的增敏作用更强.

    作者:唐丽萍;马荣;徐向英;隋丽华;娄阁;王晶 刊期: 2006年第08期

  • 卵巢恶性肿瘤的放射治疗

    卵巢恶性肿瘤的治疗原则是以手术为主,术后主要辅以化疗.尽管近年来综合治疗在该恶性肿瘤的治疗中占有重要地位,从放射生物观念也已证明放疗对卵巢恶性肿瘤的治疗有一定效果.但是,与手术联合化疗比较,或仅作为术后辅助治疗与化疗比较,单纯放疗并无治疗优势,原则上仍不采用.而术后辅助放疗对卵巢恶性肿瘤中占绝大多数的上皮性癌的作用也一直存在争议.

    作者:张国楠;郎锦义 刊期: 2006年第08期

  • 妇科恶性肿瘤放射治疗反应及并发症处理

    放射治疗在杀死肿瘤细胞的同时,对肿瘤周围器官的细胞和组织也有杀伤作用,从而引起近期放疗反应和远期并发症.

    作者:李联崑 刊期: 2006年第08期

  • 外阴癌的放射治疗

    外阴癌的放射治疗,特别是单纯放射治疗一般并不作为其首选治疗方式,这主要是因为外阴皮肤、肛门及尿道正常组织不能耐受射线,皮肤反应大,往往迫使治疗停止,不易达到根治剂量.但近年随着放射治疗技术的快速发展,如放化疗同步等方法的开展,外阴癌的放射治疗已经有了重大的改善.

    作者:李力 刊期: 2006年第08期

  • 同型半胱氨酸诱发孕鼠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动物模型的研究

    目的 采用同型半胱氨酸建立孕鼠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模型.方法 2003-11于沈阳军区总医院实验动物中心,将成年Wistar雌鼠随机分为4组:非孕对照组(NN)、非孕同型半胱氨酸组(NH)、妊娠对照组(PN)、妊娠高同型半胱氨酸组(PH).从妊娠第10天起NH组及PH组腹腔内注射同型半胱氨酸200mg/(kg·d);NN组及PN组注射同等体积生理盐水,直至分娩.动态检测大鼠血压、尿蛋白含量,测量胎盘湿量、仔鼠数、胎鼠重量、身长、死胎数.观察各组肝、肾、胎盘、主动脉等组织学改变等.结果 PH组经同型半胱氨酸注射后血压升高、尿蛋白增加,与NN、PN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H组与PN组相比胎盘湿重、胎鼠重量、身长均显著降低,其心脏、肾脏及胎盘等器官均有明显组织学表现.结论 同型半胱氨酸可诱发孕鼠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典型改变,是用于本病研究的较理想的动物模型.

    作者:王军;李巨;尚丽新;李思阳;陈红;陈震宇;刘劲松 刊期: 2006年第08期

  • 临床综合评分法对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的诊断价值

    为寻求简便、易行、无创伤性的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诊断方法,本研究对因附件包块住院行腹腔镜检查及治疗患者在症状、体征、B超、CA125四方面进行临床综合评分,对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及其他疾病做出初步诊断,并与腹腔镜结果进行对照,旨在探讨并拟定术前对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的临床诊断及分型标准.

    作者:刘俊丽;赵轩;陈世荣;黄文霞 刊期: 2006年第08期

  • 做好妇科肿瘤的放射治疗

    妇科放射治疗已有100余年的历史,至今仍在妇科恶性肿瘤治疗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如70%~80%子宫颈癌、60%~80%子宫内膜癌、68%~80%阴道癌、37%~60%外阴癌、1.4%~7.0%卵巢癌的治疗与放射有关.放射治疗可作为某些妇科肿瘤(如子宫颈癌、子宫内膜癌、阴道癌)的根治方法;亦可是某些妇科肿瘤(如子宫内膜癌、外阴癌等)综合治疗的一部分;对无治愈可能的晚期肿瘤,放疗也是有效的姑息治疗方法.

    作者:孙建衡 刊期: 2006年第08期

  • 血清游离β-HCG检测在妇产科的临床应用

    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是妊娠时由胎盘滋养细胞分泌的一种糖蛋白激素,由α、β两个亚基通过非共价键连接组成.游离β-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F-β-HCG)是HCG的亚单位,在血清中具有稳定性好、灵敏度高的特点引起了人们的兴趣.HCG的测定已广泛应用于多种妊娠相关疾病中.现就血清F-β-HCG检测在妇产科的临床应用作一综述.

    作者:石清蒲;孙雪梅;赵晶 刊期: 2006年第08期

  • 医生给病人开的第一个处方是关爱

    我们进入了一个医疗卫生观念、身心健康观念以及诊治保健观念都发生更新的、快速发展的新时代,其中一个重要问题就是医学的人文特点、生物-心理-社会模式的突现和确立.我们应审时度势,准确定位,处理好医学的科学技术问题和医学的社会人文问题,做一个医术和医德兼备的医生.

    作者:郎景和 刊期: 2006年第08期

  • 宫颈癌术前放射治疗

    手术和放疗是子宫颈癌主要治疗手段.局部晚期即预后不良型巨块状宫颈癌及淋巴结转移是影响可手术治疗宫颈癌预后的主要因素.目前,有许多研究认为,术前放疗可以减少肿瘤局部复发,提高存活率.

    作者:白萍 刊期: 2006年第08期

  • 伴有黑棘皮病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相关实验室指标的特点

    目的 总结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伴有黑棘皮病(AN)和不伴有该病的实验室检查指标的特点.方法 将2002-09-2003-11在北京大学医学部第三医院妇科内分泌门诊就诊的163例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根据是否伴有黑棘皮病分为两组,回顾性分析两组的临床资料,用放射免疫法测定卵泡刺激素、黄体生成素、血清泌乳素、雌二醇、睾酮、雄烯二酮.测定空腹血糖以及餐后30min、餐后60min的血糖值和胰岛素各个时点的值,计算葡萄糖和胰岛素的曲线下面积,计算胰岛素敏感系数、胰岛素抵抗指数.结果 在性激素中只有血睾酮,伴AN组的患者高于不伴AN组的患者(P<0.05),其他两组间差异均无显著意义(P>0.05).反映血糖及胰岛素水平的各项指标,两组间的差别均有显著意义(P<0.05),且伴AN组的水平均高于不伴AN组.结论 伴有黑棘皮病的PCOS患者雄激素的改变以睾酮增高为主,而且伴有该病的患者更容易伴有糖代谢异常.

    作者:孙红卫;徐应军;庞淑兰;李美芝 刊期: 2006年第08期

  • 放射治疗在恶性滋养细胞肿瘤治疗中的价值

    恶性滋养细胞肿瘤是一种血行播散性肿瘤,发展迅速,就医时往往已有远处转移,且肿瘤对化疗敏感,故大多数病人可由化疗治愈.放射治疗为局部治疗措施,不是恶性滋养细胞肿瘤的首选治疗.但是有效化疗建立前,放射治疗常被用于阴道或肺转移瘤的治疗,据报道可提高治疗效果.

    作者:王伊洵 刊期: 2006年第08期

  • 胎儿血氧饱和度监测在预测胎儿酸中毒中的应用

    目的 研究胎儿血氧饱和度(FSO2)预测胎儿酸中毒的阈值及准确性.方法 2002-12-2004-06对广东省人民医院及青海红十字会医院的226例产妇在宫口开大3cm以上者行FSO2监测及电子胎儿监护仪监护,应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评估FSO2阈值;研究将30%作为FSO2阈值,评估其预测胎儿酸中毒的准确性.结果 第二产程FSO2较第一产程下降,二者均值差异有显著性;脐动脉血气与FSO2呈相关性;将30%作为FSO2阈值,预测胎儿宫内缺氧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及准确性分别为88.9%、96.8%、84.2%、97.6%、95.6%.结论 将30%作为FSO2的阈值是适宜的;FSO2可提高诊断胎儿宫内酸中毒的准确性.

    作者:韩凤珍;杨文娟;江燕萍;周沫;闻安民 刊期: 2006年第08期

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

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

主管: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中国医师协会 中国实用医学杂志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