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临床综合评分法对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的诊断价值

刘俊丽;赵轩;陈世荣;黄文霞

关键词:临床诊断, 评分法, 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 诊断方法, 腹腔镜检查, 无创伤性, 附件包块, 分型标准, 住院, 治疗, 症状, 四方, 疾病, 患者
摘要:为寻求简便、易行、无创伤性的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诊断方法,本研究对因附件包块住院行腹腔镜检查及治疗患者在症状、体征、B超、CA125四方面进行临床综合评分,对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及其他疾病做出初步诊断,并与腹腔镜结果进行对照,旨在探讨并拟定术前对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的临床诊断及分型标准.
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相关文献
  • 川北地区68例宫颈癌组织人乳头瘤病毒感染调查

    HPV感染是诱发宫颈癌的主要因素之一,90%以上的宫颈癌组织携带高危型HPV.HPV的型别分布随不同的地理位置和不同的种族而存在差异.本研究用PCR并结合基因测序的方法对来自宫颈癌高发区川北地区68例宫颈癌组织进行HPV检测,得到HPV总体感染率为92.6%,明确了HPV16、HPV58为该地区宫颈癌组织中HPV主要的流行亚型.

    作者:任源;张玲;杨晋蓉;代为贞;查晓;张国楠 刊期: 2006年第08期

  • 医生给病人开的第一个处方是关爱

    我们进入了一个医疗卫生观念、身心健康观念以及诊治保健观念都发生更新的、快速发展的新时代,其中一个重要问题就是医学的人文特点、生物-心理-社会模式的突现和确立.我们应审时度势,准确定位,处理好医学的科学技术问题和医学的社会人文问题,做一个医术和医德兼备的医生.

    作者:郎景和 刊期: 2006年第08期

  • 胎儿血氧饱和度监测在预测胎儿酸中毒中的应用

    目的 研究胎儿血氧饱和度(FSO2)预测胎儿酸中毒的阈值及准确性.方法 2002-12-2004-06对广东省人民医院及青海红十字会医院的226例产妇在宫口开大3cm以上者行FSO2监测及电子胎儿监护仪监护,应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评估FSO2阈值;研究将30%作为FSO2阈值,评估其预测胎儿酸中毒的准确性.结果 第二产程FSO2较第一产程下降,二者均值差异有显著性;脐动脉血气与FSO2呈相关性;将30%作为FSO2阈值,预测胎儿宫内缺氧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及准确性分别为88.9%、96.8%、84.2%、97.6%、95.6%.结论 将30%作为FSO2的阈值是适宜的;FSO2可提高诊断胎儿宫内酸中毒的准确性.

    作者:韩凤珍;杨文娟;江燕萍;周沫;闻安民 刊期: 2006年第08期

  • 伴有黑棘皮病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相关实验室指标的特点

    目的 总结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伴有黑棘皮病(AN)和不伴有该病的实验室检查指标的特点.方法 将2002-09-2003-11在北京大学医学部第三医院妇科内分泌门诊就诊的163例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根据是否伴有黑棘皮病分为两组,回顾性分析两组的临床资料,用放射免疫法测定卵泡刺激素、黄体生成素、血清泌乳素、雌二醇、睾酮、雄烯二酮.测定空腹血糖以及餐后30min、餐后60min的血糖值和胰岛素各个时点的值,计算葡萄糖和胰岛素的曲线下面积,计算胰岛素敏感系数、胰岛素抵抗指数.结果 在性激素中只有血睾酮,伴AN组的患者高于不伴AN组的患者(P<0.05),其他两组间差异均无显著意义(P>0.05).反映血糖及胰岛素水平的各项指标,两组间的差别均有显著意义(P<0.05),且伴AN组的水平均高于不伴AN组.结论 伴有黑棘皮病的PCOS患者雄激素的改变以睾酮增高为主,而且伴有该病的患者更容易伴有糖代谢异常.

    作者:孙红卫;徐应军;庞淑兰;李美芝 刊期: 2006年第08期

  • 原发性阴道癌的放射治疗

    原发性阴道癌的治疗方法有单纯放射治疗、手术或手术加放疗、放疗加化疗综合治疗等.治疗方法的选择主要取决于病变部位,病灶大小、期别、各单位医疗条件、医生的经验.原位癌可局部切除或单纯腔内放疗,Ⅰ期和少数Ⅱ期早期可行手术治疗或单纯放疗,Ⅱ期至Ⅳ期行单纯放射治疗或同时性进行放射治疗和化疗.

    作者:楼洪坤 刊期: 2006年第08期

  • 雌三醇软膏治疗绝经妇女复发性泌尿生殖道感染临床观察

    目的 探讨雌三醇软膏治疗绝经妇女复发性泌尿生殖道感染的效果.方法 2003-03-2005-02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复兴医院确诊复发性泌尿道感染的绝经妇女52例为A组,其中用雌三醇软膏者为A1组(27例),服用抗生素者为A2组(25例);复发性老年性阴道炎的绝经妇女56例为B组: B1组(30例)给予阴道雌三醇软膏治疗,B2组(26例)予莪术油栓治疗.所有患者用药共计12周.A组用药前后进行尿常规检查,评估泌尿系感染症状,进行阴道健康评分.B组用药前后进行阴道健康评分及阴道炎症状评分及阴道pH值测定.结果 A1组、A2组用药后尿常规化验转为正常,泌尿系症状好转,两组间疗效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两组阴道健康评分用药前后比较,A1组评分增加(P<0.01),A2组无变化(P>0.05);B1、B2组治疗前后阴道健康评分增加、阴道炎症状评分减少,pH值降低(P<0.01,P<0.05).结论 阴道局部应用雌三醇软膏能够有效治疗绝经妇女复发性泌尿道、阴道感染,副反应较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赖爱鸾;张李松;金巧凤;孙艳格 刊期: 2006年第08期

  • 宫颈癌术前放射治疗

    手术和放疗是子宫颈癌主要治疗手段.局部晚期即预后不良型巨块状宫颈癌及淋巴结转移是影响可手术治疗宫颈癌预后的主要因素.目前,有许多研究认为,术前放疗可以减少肿瘤局部复发,提高存活率.

    作者:白萍 刊期: 2006年第08期

  • 卵巢癌顺铂敏感株C0C1与其耐药亚株C0C1/DDP间的差异蛋白组学分析

    随着后基因组时代的到来及蛋白质组学理论及技术的迅速发展及完善,从蛋白质这一全新的角度探讨卵巢癌的顺铂耐药机制已成为可能.本研究采用差异凝胶电泳(difference gel electrophoresis, DIGE)技术比较分析了卵巢癌顺铂敏感株(C0C1)及耐药株(C0C1/DDP)的差异蛋白,期待找到与顺铂耐药相关的关键分子.

    作者:王慧香;李荷莲;孙伟 刊期: 2006年第08期

  • 子宫血管肉瘤误诊1例教训分析

    1 病历简介 患者35岁.白带增多4个月,少量阴道出血3个月,腹胀半月余于2005年3月5日入院.2004年11月因白带增多,去当地医院就诊,盆腔彩超示子宫、附件无特殊,妇检宫颈Ⅰ度糜烂,阴道镜活检,病理报告宫颈异形细胞浸润,予局部用药治疗半月后出现阴道出血再次就诊.盆腔彩超:宫腔内见3.5cm×1.5cm赘生物.

    作者:钱晓燕 刊期: 2006年第08期

  • 血清游离β-HCG检测在妇产科的临床应用

    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是妊娠时由胎盘滋养细胞分泌的一种糖蛋白激素,由α、β两个亚基通过非共价键连接组成.游离β-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F-β-HCG)是HCG的亚单位,在血清中具有稳定性好、灵敏度高的特点引起了人们的兴趣.HCG的测定已广泛应用于多种妊娠相关疾病中.现就血清F-β-HCG检测在妇产科的临床应用作一综述.

    作者:石清蒲;孙雪梅;赵晶 刊期: 2006年第08期

  • 临床综合评分法对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的诊断价值

    为寻求简便、易行、无创伤性的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诊断方法,本研究对因附件包块住院行腹腔镜检查及治疗患者在症状、体征、B超、CA125四方面进行临床综合评分,对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及其他疾病做出初步诊断,并与腹腔镜结果进行对照,旨在探讨并拟定术前对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的临床诊断及分型标准.

    作者:刘俊丽;赵轩;陈世荣;黄文霞 刊期: 2006年第08期

  • 宫颈癌术后辅助放疗

    早期宫颈癌可选择手术或放疗.同时采用多种治疗手段如手术和放疗合用并不能提高患者的存活率.而且,治疗手段越多,并发症越常见.所以,若选择手术治疗,多数情况下手术后并不需要加用放射治疗.只有对有复发危险因素的患者才考虑进行辅助治疗.宫颈癌术后放疗的有效率可达66.0%[1],目前被广泛应用于具有高危因素的患者[2].

    作者:林仲秋;苏琛辉 刊期: 2006年第08期

  • 宫颈癌卵巢移位术后盆腔放疗对卵巢功能的影响

    1 宫颈癌患者卵巢移位的必要性宫颈癌有年轻化趋势,且由于宫颈鳞癌转移到卵巢较少, 尤其在早期患者, 卵巢转移更为少见, Sutton等报道IB期宫颈癌990例,其中鳞癌的卵巢转移率为0.5%(4/770).此外, 目前认为卵巢分泌的性腺激素与宫颈鳞癌的发生无明确关系, 保留卵巢不会对宫颈癌产生不良后果, 所以,宫颈鳞状细胞癌患者保留卵巢是可行的.但文献报道宫颈腺癌和腺鳞癌的卵巢转移率可高达18.6%,因此,对此类患者应慎行卵巢移位术.

    作者:王建六 刊期: 2006年第08期

  • 同型半胱氨酸诱发孕鼠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动物模型的研究

    目的 采用同型半胱氨酸建立孕鼠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模型.方法 2003-11于沈阳军区总医院实验动物中心,将成年Wistar雌鼠随机分为4组:非孕对照组(NN)、非孕同型半胱氨酸组(NH)、妊娠对照组(PN)、妊娠高同型半胱氨酸组(PH).从妊娠第10天起NH组及PH组腹腔内注射同型半胱氨酸200mg/(kg·d);NN组及PN组注射同等体积生理盐水,直至分娩.动态检测大鼠血压、尿蛋白含量,测量胎盘湿量、仔鼠数、胎鼠重量、身长、死胎数.观察各组肝、肾、胎盘、主动脉等组织学改变等.结果 PH组经同型半胱氨酸注射后血压升高、尿蛋白增加,与NN、PN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H组与PN组相比胎盘湿重、胎鼠重量、身长均显著降低,其心脏、肾脏及胎盘等器官均有明显组织学表现.结论 同型半胱氨酸可诱发孕鼠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典型改变,是用于本病研究的较理想的动物模型.

    作者:王军;李巨;尚丽新;李思阳;陈红;陈震宇;刘劲松 刊期: 2006年第08期

  • 巨块型宫颈癌术前高剂量率腔内放疗近期疗效分析

    目的 探讨巨块型宫颈癌根治术前高剂量率腔内近距离放疗(ICBT)的治疗效果.方法 对2000-01-2004-12中山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和附属第二医院收治的51例ⅠB2~ⅡB期巨块型宫颈癌根治术前采用ICBT,对患者的局部肿瘤缓解情况、毒副反应、手术情况及高危病理因素进行回顾性分析;与同期直接接受根治术的同期别56例巨块型宫颈癌比较.结果 施行ICBT后,宫颈肿瘤临床完全缓解5.9%(3/51),部分缓解51.0%(26/51),无变化43.1%(22/51),恶化0.并发症发生率较低,主要是骨髓抑制、腹泻、放射性直肠炎和膀胱炎.全部患者均按宫颈癌根治术规范完成.ICBT组较直接手术组手术时间缩短(3.58±1.08)h对(4.46±0.93)h,术中出血量减少(395.1±219.8)mL对(999.1±637.4)mL,术后拔尿管时间缩短(11.47±6.48)d对(15.18±8.41)d,尿潴留的发生率减少(37.25% 对48.2%).除尿潴留外,两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高危病理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 宫颈癌根治术前适当剂量腔内放疗是较早期巨块型宫颈癌较理想的治疗方案.

    作者:夏红;林仲秋;徐燕;杨丽;陈翊;吴少雄 刊期: 2006年第08期

  • 卵巢恶性肿瘤的放射治疗

    卵巢恶性肿瘤的治疗原则是以手术为主,术后主要辅以化疗.尽管近年来综合治疗在该恶性肿瘤的治疗中占有重要地位,从放射生物观念也已证明放疗对卵巢恶性肿瘤的治疗有一定效果.但是,与手术联合化疗比较,或仅作为术后辅助治疗与化疗比较,单纯放疗并无治疗优势,原则上仍不采用.而术后辅助放疗对卵巢恶性肿瘤中占绝大多数的上皮性癌的作用也一直存在争议.

    作者:张国楠;郎锦义 刊期: 2006年第08期

  • 青春期子宫内膜异位症20例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青春期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临床特征、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 对1996-02-2004-12温州医学院附属一、二院妇产科20例青春期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青春期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就诊的主要症状为盆腔包块和痛经,以Ⅲ、Ⅳ期患者居多.血清CA125和超声诊断的符合率分别为27.8%(5/18)、50%(10/20).术后用药组的复发率明显低于术后未用药组(P<0.05).结论 血清CA125和超声均不能协助诊断青春期子宫内膜异位症.腹腔镜是主要的确诊和治疗手段,术后用药可减少复发率.

    作者:朱雪琼;朱雪洁;吕杰强;张丽珍 刊期: 2006年第08期

  • 宫颈癌术后放射治疗97例分析

    目的 观察具有高危因素或手术范围不够的宫颈癌病人术后放疗的疗效和并发症.方法 对北京妇产医院1990-01-2004-12的97例FIGO ⅠA ~ⅡB手术后行放疗的宫颈癌患者,计算其5年存活率,观察治疗并发症.并对我院同期ⅠA ~ⅡA单独手术治疗、ⅡB单独放疗的宫颈癌患者进行统计学分析,以比较观察各组术后放疗的效果.结果 97例术后放疗的患者5年存活率为71.1%,其中ⅠA期为87.5%,ⅠB期为73.7 %, ⅡA期为63.6%, ⅡB期为60.0%.总的Ⅰ、Ⅱ期5年存活率分别为75.4%、62.5%.单独手术和单独放疗的病例,Ⅰ期5年存活率为87.8%,Ⅱ期为80.4%.单独手术的宫颈癌患者,ⅠA 期5年存活率为97.2%,ⅠB 期84.5%,ⅡA 期77.8%;单独放疗的ⅡB 期宫颈癌患者5年存活率为80.8%.总的单独手术和单独放疗的病例的5年存活率,Ⅰ期为87.8%,Ⅱ期为80.4%.结论 具有高危因素的I、II期宫颈癌术后放疗疗效差,尤其在诸如手术范围不够、多个或多组淋巴结转移、脉管瘤栓、不良病理类型、癌细胞分化不良者,对于这些病例的治疗方案尚待进一步的研究.

    作者:孔为民;李风霜;王彤;王雁;刘婷婷 刊期: 2006年第08期

  • 子宫内膜癌的放射治疗

    近年来,随着对子宫内膜癌生物学行为认识的不断深入及放疗技术的不断进步,放疗在子宫内膜癌治疗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在提高疗效和降低并发症方面都取得了很大进展,但也提出了一些新的问题.

    作者:盛修贵;徐云 刊期: 2006年第08期

  • 女性肛门失禁发病机制及其诊治策略

    肛门失禁是一种症状描述,包括不自主地排出气体、液体粪便、固体粪便和便急等症状.粪失禁仅指不自主地排出液体粪便和固体粪便.完全性肛门失禁是指肛门失去控制粪便、黏液和气体的功能.不完全性肛门失禁为肛门能控制固体粪便,而不能控制液体粪便和气体.因肛管和肛门皮肤受损,影响肛门括约肌反射,而有少量液体粪便、黏液和气体排出时称为感觉性肛门失禁.便急是不能抑制并延迟排便至少5分钟[1].因为缺乏标准定义、社会特征和记录不完善等,各文献报道的肛门失禁的人群患病率不同,约为7%~16%,其中2/3的患者是女性,尤其是多胎产妇.在一项有7879名妇女参加的研究中,产后3个月粪失禁的发生率为9.6%[2].而对妊娠妇女粪失禁的前瞻性调查中,发现初产妇发生率为2%和5%,经产妇较高为19%.粪失禁导致的皮肤污染和细菌环境导致的阴道和尿道症状,给患者及其家庭带来巨大负担,肛门失禁引起的情绪、心理和社会问题会使患者逐渐衰弱,导致社交恐惧和性功能障碍,近年来引起了社会日益增多的关注.

    作者:杨欣;毛卓 刊期: 2006年第08期

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

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

主管: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中国医师协会 中国实用医学杂志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