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宫颈癌术后辅助放疗

林仲秋;苏琛辉

关键词:宫颈癌术后, 辅助放疗, 治疗手段, 手术治疗, 患者, 复发危险因素, 早期宫颈癌, 选择, 术后放疗, 手术后并, 高危因素, 辅助治疗, 放射治疗, 有效率, 存活率, 并发症, 应用
摘要:早期宫颈癌可选择手术或放疗.同时采用多种治疗手段如手术和放疗合用并不能提高患者的存活率.而且,治疗手段越多,并发症越常见.所以,若选择手术治疗,多数情况下手术后并不需要加用放射治疗.只有对有复发危险因素的患者才考虑进行辅助治疗.宫颈癌术后放疗的有效率可达66.0%[1],目前被广泛应用于具有高危因素的患者[2].
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相关文献
  • 放射治疗的有关基础理论与概念

    放射治疗(简称放疗)作为妇科恶性肿瘤的三大治疗手段之一,在妇科肿瘤治疗领域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FIGO 2001年报总结认为:近50%的妇科恶性肿瘤治疗与放疗有关,其中近80%的宫颈癌、子宫内膜癌治疗与放疗有关[1].因此作为临床妇科肿瘤医师,掌握放疗的有关基础理论和基本原则就显得非常重要.

    作者:孔为民 刊期: 2006年第08期

  • 血清游离β-HCG检测在妇产科的临床应用

    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是妊娠时由胎盘滋养细胞分泌的一种糖蛋白激素,由α、β两个亚基通过非共价键连接组成.游离β-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F-β-HCG)是HCG的亚单位,在血清中具有稳定性好、灵敏度高的特点引起了人们的兴趣.HCG的测定已广泛应用于多种妊娠相关疾病中.现就血清F-β-HCG检测在妇产科的临床应用作一综述.

    作者:石清蒲;孙雪梅;赵晶 刊期: 2006年第08期

  • 现代放射治疗新技术在妇科肿瘤治疗中的应用

    放射治疗作为一种有效治疗妇科恶性肿瘤的方法,起始于腔内镭疗,至今已有100年的历史.随着计算机技术和医学影像学的发展,肿瘤放射治疗技术经历了很大的变革,放射治疗已进入一个崭新的时代--三维放射治疗(3DRT)时代.3DRT的标志是三维适形放射治疗(3DCRT)及其更高级形式调强放射治疗(IMRT)的发展.

    作者:布洁 刊期: 2006年第08期

  • 伴有黑棘皮病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相关实验室指标的特点

    目的 总结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伴有黑棘皮病(AN)和不伴有该病的实验室检查指标的特点.方法 将2002-09-2003-11在北京大学医学部第三医院妇科内分泌门诊就诊的163例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根据是否伴有黑棘皮病分为两组,回顾性分析两组的临床资料,用放射免疫法测定卵泡刺激素、黄体生成素、血清泌乳素、雌二醇、睾酮、雄烯二酮.测定空腹血糖以及餐后30min、餐后60min的血糖值和胰岛素各个时点的值,计算葡萄糖和胰岛素的曲线下面积,计算胰岛素敏感系数、胰岛素抵抗指数.结果 在性激素中只有血睾酮,伴AN组的患者高于不伴AN组的患者(P<0.05),其他两组间差异均无显著意义(P>0.05).反映血糖及胰岛素水平的各项指标,两组间的差别均有显著意义(P<0.05),且伴AN组的水平均高于不伴AN组.结论 伴有黑棘皮病的PCOS患者雄激素的改变以睾酮增高为主,而且伴有该病的患者更容易伴有糖代谢异常.

    作者:孙红卫;徐应军;庞淑兰;李美芝 刊期: 2006年第08期

  • 保留子宫动脉的子宫大部切除成形术临床意义研究

    本研究通过比较对子宫肌瘤患者施行保留双侧子宫动脉的大部子宫切除成型术(简称子宫成形术)、常规全子宫切除、子宫次全切除术(简称次切术),旨在探讨子宫动脉对卵巢血液学与功能的影响及子宫肌瘤复发相关因素.

    作者:刘曼华;程英;管卫群;陶潜;郑艳丽;杨其昌 刊期: 2006年第08期

  • 剖宫产术中发现卵巢多发性卵泡囊肿33例临床分析

    近年来,随着剖宫产率的不断上升,越来越多的妊娠合并卵巢肿瘤在手术过程中被发现,其中部分为多发性卵泡囊肿,对于这种良性病变如何处理,目前缺乏统一的意见.本文对我院7年来剖宫产术中发现的多发性卵泡囊肿33例进行总结分析,报道如下.

    作者:周玮;孙江川;刘建;杨锡蒂 刊期: 2006年第08期

  • 放化疗综合治疗宫颈癌的评价

    宫颈癌是妇女第二大常见恶性肿瘤,其治疗早期以手术为主,中晚期以放射治疗为主,总的5年生存率为50%左右.尽管多年来不断提高手术技巧,改进放疗技术,但治疗后仍有较高的复发率.其原因与手术和放疗均为局部治疗手段,难以消灭潜在的亚临床病灶和微转移灶有关.随着化疗的研究进展,化疗已逐步成为宫颈癌综合治疗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据FIGO 2003年报,1996~1998年间,世界各国对各期宫颈癌给予术前或放疗前化疗(新辅助化疗)、术前放疗及放化疗同期进行的比例逐渐增高,初步形成了手术、放疗、化疗相结合的综合治疗模式.

    作者:刘继红;黄鹤 刊期: 2006年第08期

  • 卵巢恶性肿瘤的放射治疗

    卵巢恶性肿瘤的治疗原则是以手术为主,术后主要辅以化疗.尽管近年来综合治疗在该恶性肿瘤的治疗中占有重要地位,从放射生物观念也已证明放疗对卵巢恶性肿瘤的治疗有一定效果.但是,与手术联合化疗比较,或仅作为术后辅助治疗与化疗比较,单纯放疗并无治疗优势,原则上仍不采用.而术后辅助放疗对卵巢恶性肿瘤中占绝大多数的上皮性癌的作用也一直存在争议.

    作者:张国楠;郎锦义 刊期: 2006年第08期

  • 外阴癌的放射治疗

    外阴癌的放射治疗,特别是单纯放射治疗一般并不作为其首选治疗方式,这主要是因为外阴皮肤、肛门及尿道正常组织不能耐受射线,皮肤反应大,往往迫使治疗停止,不易达到根治剂量.但近年随着放射治疗技术的快速发展,如放化疗同步等方法的开展,外阴癌的放射治疗已经有了重大的改善.

    作者:李力 刊期: 2006年第08期

  • 医生给病人开的第一个处方是关爱

    我们进入了一个医疗卫生观念、身心健康观念以及诊治保健观念都发生更新的、快速发展的新时代,其中一个重要问题就是医学的人文特点、生物-心理-社会模式的突现和确立.我们应审时度势,准确定位,处理好医学的科学技术问题和医学的社会人文问题,做一个医术和医德兼备的医生.

    作者:郎景和 刊期: 2006年第08期

  • 胎儿血氧饱和度监测在预测胎儿酸中毒中的应用

    目的 研究胎儿血氧饱和度(FSO2)预测胎儿酸中毒的阈值及准确性.方法 2002-12-2004-06对广东省人民医院及青海红十字会医院的226例产妇在宫口开大3cm以上者行FSO2监测及电子胎儿监护仪监护,应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评估FSO2阈值;研究将30%作为FSO2阈值,评估其预测胎儿酸中毒的准确性.结果 第二产程FSO2较第一产程下降,二者均值差异有显著性;脐动脉血气与FSO2呈相关性;将30%作为FSO2阈值,预测胎儿宫内缺氧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及准确性分别为88.9%、96.8%、84.2%、97.6%、95.6%.结论 将30%作为FSO2的阈值是适宜的;FSO2可提高诊断胎儿宫内酸中毒的准确性.

    作者:韩凤珍;杨文娟;江燕萍;周沫;闻安民 刊期: 2006年第08期

  • 巨块型宫颈癌术前高剂量率腔内放疗近期疗效分析

    目的 探讨巨块型宫颈癌根治术前高剂量率腔内近距离放疗(ICBT)的治疗效果.方法 对2000-01-2004-12中山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和附属第二医院收治的51例ⅠB2~ⅡB期巨块型宫颈癌根治术前采用ICBT,对患者的局部肿瘤缓解情况、毒副反应、手术情况及高危病理因素进行回顾性分析;与同期直接接受根治术的同期别56例巨块型宫颈癌比较.结果 施行ICBT后,宫颈肿瘤临床完全缓解5.9%(3/51),部分缓解51.0%(26/51),无变化43.1%(22/51),恶化0.并发症发生率较低,主要是骨髓抑制、腹泻、放射性直肠炎和膀胱炎.全部患者均按宫颈癌根治术规范完成.ICBT组较直接手术组手术时间缩短(3.58±1.08)h对(4.46±0.93)h,术中出血量减少(395.1±219.8)mL对(999.1±637.4)mL,术后拔尿管时间缩短(11.47±6.48)d对(15.18±8.41)d,尿潴留的发生率减少(37.25% 对48.2%).除尿潴留外,两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高危病理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 宫颈癌根治术前适当剂量腔内放疗是较早期巨块型宫颈癌较理想的治疗方案.

    作者:夏红;林仲秋;徐燕;杨丽;陈翊;吴少雄 刊期: 2006年第08期

  • 同型半胱氨酸诱发孕鼠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动物模型的研究

    目的 采用同型半胱氨酸建立孕鼠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模型.方法 2003-11于沈阳军区总医院实验动物中心,将成年Wistar雌鼠随机分为4组:非孕对照组(NN)、非孕同型半胱氨酸组(NH)、妊娠对照组(PN)、妊娠高同型半胱氨酸组(PH).从妊娠第10天起NH组及PH组腹腔内注射同型半胱氨酸200mg/(kg·d);NN组及PN组注射同等体积生理盐水,直至分娩.动态检测大鼠血压、尿蛋白含量,测量胎盘湿量、仔鼠数、胎鼠重量、身长、死胎数.观察各组肝、肾、胎盘、主动脉等组织学改变等.结果 PH组经同型半胱氨酸注射后血压升高、尿蛋白增加,与NN、PN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H组与PN组相比胎盘湿重、胎鼠重量、身长均显著降低,其心脏、肾脏及胎盘等器官均有明显组织学表现.结论 同型半胱氨酸可诱发孕鼠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典型改变,是用于本病研究的较理想的动物模型.

    作者:王军;李巨;尚丽新;李思阳;陈红;陈震宇;刘劲松 刊期: 2006年第08期

  • 子宫血管肉瘤误诊1例教训分析

    1 病历简介 患者35岁.白带增多4个月,少量阴道出血3个月,腹胀半月余于2005年3月5日入院.2004年11月因白带增多,去当地医院就诊,盆腔彩超示子宫、附件无特殊,妇检宫颈Ⅰ度糜烂,阴道镜活检,病理报告宫颈异形细胞浸润,予局部用药治疗半月后出现阴道出血再次就诊.盆腔彩超:宫腔内见3.5cm×1.5cm赘生物.

    作者:钱晓燕 刊期: 2006年第08期

  • 放射治疗在恶性滋养细胞肿瘤治疗中的价值

    恶性滋养细胞肿瘤是一种血行播散性肿瘤,发展迅速,就医时往往已有远处转移,且肿瘤对化疗敏感,故大多数病人可由化疗治愈.放射治疗为局部治疗措施,不是恶性滋养细胞肿瘤的首选治疗.但是有效化疗建立前,放射治疗常被用于阴道或肺转移瘤的治疗,据报道可提高治疗效果.

    作者:王伊洵 刊期: 2006年第08期

  • 川北地区68例宫颈癌组织人乳头瘤病毒感染调查

    HPV感染是诱发宫颈癌的主要因素之一,90%以上的宫颈癌组织携带高危型HPV.HPV的型别分布随不同的地理位置和不同的种族而存在差异.本研究用PCR并结合基因测序的方法对来自宫颈癌高发区川北地区68例宫颈癌组织进行HPV检测,得到HPV总体感染率为92.6%,明确了HPV16、HPV58为该地区宫颈癌组织中HPV主要的流行亚型.

    作者:任源;张玲;杨晋蓉;代为贞;查晓;张国楠 刊期: 2006年第08期

  • 原发性阴道癌的放射治疗

    原发性阴道癌的治疗方法有单纯放射治疗、手术或手术加放疗、放疗加化疗综合治疗等.治疗方法的选择主要取决于病变部位,病灶大小、期别、各单位医疗条件、医生的经验.原位癌可局部切除或单纯腔内放疗,Ⅰ期和少数Ⅱ期早期可行手术治疗或单纯放疗,Ⅱ期至Ⅳ期行单纯放射治疗或同时性进行放射治疗和化疗.

    作者:楼洪坤 刊期: 2006年第08期

  • 宫颈癌术前放射治疗

    手术和放疗是子宫颈癌主要治疗手段.局部晚期即预后不良型巨块状宫颈癌及淋巴结转移是影响可手术治疗宫颈癌预后的主要因素.目前,有许多研究认为,术前放疗可以减少肿瘤局部复发,提高存活率.

    作者:白萍 刊期: 2006年第08期

  • 宫颈癌术后辅助放疗

    早期宫颈癌可选择手术或放疗.同时采用多种治疗手段如手术和放疗合用并不能提高患者的存活率.而且,治疗手段越多,并发症越常见.所以,若选择手术治疗,多数情况下手术后并不需要加用放射治疗.只有对有复发危险因素的患者才考虑进行辅助治疗.宫颈癌术后放疗的有效率可达66.0%[1],目前被广泛应用于具有高危因素的患者[2].

    作者:林仲秋;苏琛辉 刊期: 2006年第08期

  • 子宫内膜异位症术后米非司酮与孕三烯酮辅助治疗临床观察

    近来,子宫内膜异位症病率有年轻化的趋势,它是导致不孕症的重要原因,并有治疗后复发的特点,已经成为近年来研究的热点.本文对我院腹腔镜手术后的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分别采用米非司酮(Ru486)或孕三烯酮口服,并对其进行了疗效观察,现报道如下.

    作者:邵方怡;王劲红;王雅萍;许歆;蒙丽薇 刊期: 2006年第08期

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

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

主管: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中国医师协会 中国实用医学杂志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