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病历档案延迟归档的原因分析

胡桂兴

关键词:病历档案, 延迟归档, 原因
摘要:目的::通过对医院病历档案归档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找出病历档案延期归档的原因,从而采取相应措施以提高出院病历档案的及时归档率。方法:从系统抽取2013年出院病历档案信息,按月份分层,对该信息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此次调查共收集54794份出院病历档案的信息,普通病历档案及时归档率41.8%,死亡病历档案及时归档率46.0%。及时归档率与病历档案数量不成比例关系。结论:优化病历档案管理流程,建立病案回收系统是促进病历档案及时回收的关键。
数理医药学杂志相关文献
  • 封闭负压引流在糖尿病足部皮肤溃疡患者中的应用及护理

    目的::研究封闭负压引流(VSD)在治疗糖尿病足部皮肤溃疡患者中的应用和护理方法,观察其在治疗过程中的疗效和感染情况。方法:收集并选取2012年9月~2014年10月来某院进行诊治的糖尿病足部皮肤溃疡患者86例,随机分为护理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者治疗采用常规换药法,护理组采用封闭负压引流术进行治疗,40d 后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治疗40d后,护理组治疗有效率为95.3%(41/43),对照组治疗有效率为72.1%(31/43),两组患者治疗有效率对比有极显著性差异(c2=8.5317,P<0.01);在治疗过程中,护理组发生感染率为2.33%(1/43),对照组发生感染率为34.88%(15/43),两组之间感染率对比有极显著性差异(c2=15.05,P<0.01)。结论:在治疗糖尿病足部皮肤溃疡患者时采用封闭负压引流技术,不仅可以提高患者临床治疗有效率,还能有效地减少感染,值得临床上进一步推广应用。

    作者:温丽贞;王湖萍 刊期: 2015年第09期

  • 微创钢板接骨术与微创内固定系统在股骨远端复杂骨折治疗中的效果对比观察

    目的::研究对比微创钢板接骨术与微创内固定系统(LISS)对于股骨远端复杂骨折病患治疗效果。方法:从2010年5月~2013年2月,随机从某院治疗股骨远端复杂骨折病患中选取82例作为研究对象,以数字法随机分为观察组(42例)及对照组(40例)。对照组病患行微创接骨术治疗,观察组病患行 LISS治疗,对两组治疗效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观察组病患对治疗方案满意者占比69.05%(29/42),显著高于对照组的35.00%(14/40)。对治疗方案不满意者占比2.38%(1/42),显著低于对照组的25.00%(10/40)。观察组疗效为优者占比66.67%(28/42),优良率为97.62%(41/42),均显著高于对照组的37.50%(15/40),75.00%(30/4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微创钢板接骨术与LISS治疗股骨远端复杂骨折后,LISS治疗术效果较佳,且病患对其满意度颇高。安全性可靠,值得临床治疗推荐。

    作者:李德春;陈强 刊期: 2015年第09期

  • 齐拉西酮合并癸酸氟哌啶醇注射液治疗阴性症状精神分裂症临床研究

    目的::总结齐拉西酮合并癸酸氟哌啶醇注射液治疗阴性症状精神分裂症临床方法。方法:选取2013年8月~2014年12月期间在某院住院进行诊治的82例阴性症状精神分裂症病人。对照组病人接受齐拉西酮治疗,同时实验组病人接受齐拉西酮合并癸酸氟哌啶醇注射液治疗。结果:实验组研究对象治疗效果以及不良反应的发生效率均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较为显著(P<0.05)。结论:齐拉西酮合并癸酸氟哌啶醇注射液治疗阴性症状精神分裂症病人具有较高可行性。

    作者:吴奕珉 刊期: 2015年第09期

  • 不同麻醉方式在小儿短小腹腔镜手术中的对照研究

    目的::探讨不同麻醉方式在小儿短小腹腔镜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于2014年7月~2015年3月在某院行小儿短小腹腔镜手术的患儿54例,根据麻醉方式的不同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采用静脉复合麻醉,观察组采用吸入诱导与维持麻醉,比较两组术中及术后指标。结果:(1)观察组患儿的术后苏醒时间为11.4±3.5min,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4.8%,明显好于对照组(18.0±5.3min和22.2%),组间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0.05);(2)两组在诱导前、术中及术后不同时间点的平均血压值方面无明显差异,不具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小儿短小腹腔镜手术中,吸入诱导与维持麻醉能起到与静脉复合麻醉同样的麻醉效果,且能够缩短患儿术后苏醒时间,提高安全性,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陈斌 刊期: 2015年第09期

  • 胰岛素泵短期强化治疗血糖控制不佳2型糖尿病的疗效及相关影响因素分析

    目的::比较胰岛素泵持续皮下输注与多次皮下注射强化治疗血糖控制不佳2型糖尿病的短期疗效及可能影响因素。方法:选取血糖控制不佳2型糖尿患者135例,随机分为两组,研究组给予胰岛素泵皮下输注,对照组予多次皮下注射降血糖治疗,观察住院期间各组血糖等多项指标。结果:胰岛素泵组在血糖达标时间、胰岛素用量、住院天数低于多次皮下注射组,血糖控制良好率优于多次皮下注射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低血糖发生率方面,两组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胰岛素泵持续皮下注射短期降糖效果显著,快速并安全有效。

    作者:陈雪;石晓聪;彭宇辉;倪连松 刊期: 2015年第09期

  • 替比夫定治疗失代偿期乙肝肝硬化的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替比夫定治疗失代偿期乙肝肝硬化的临床疗效。方法:抽取2012年2月~2014年2月某院接诊的76例失代偿乙肝肝硬化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抽签法随机抽取38例患者采用替比夫定的治疗,作为观察组;38例患者采用常规治疗,作为对照组。观察两组患者的肝功能指标、肝纤维化指标以及药物不良反应的情况。结果:治疗后观察组的 ALT、TBIL指标明显低于对照组,ALB指标明显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肝纤维化指标 CIV、PIIINP、LN 以及HA均明显低于对照组,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总不良反应发生率5.26%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6.32%,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6.333,P<0.05)。结论:替比夫定治疗失代偿期乙肝肝硬化具有更好的治疗效果,能有效改善患者的肝功能并抑制病情的发展,具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作者:章华峰 刊期: 2015年第09期

  • 美沙拉嗪联合双歧三联活菌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美沙拉嗪联合双歧三联活菌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于某院就诊的溃疡性结肠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美沙拉嗪(1.0g/次,4次/日)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双歧三联活菌(420mg/次,3次/日)治疗,两组治疗疗程均为2月,观察比较治疗前后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 Mayo评分无显著差异(P>0.05);观察组治疗后Mayo评分、总体疗效、不良反应率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双歧三联活菌辅助美沙拉嗪治疗溃疡性结肠炎具有增强疗效、降低不良反应的作用。

    作者:陆青峰;毛迎春 刊期: 2015年第09期

  • 胸腰椎结核行颗粒自体骨与块状自体骨植骨手术的对比研究

    目的::探讨胸腰椎结核行颗粒自体骨与块状自体骨植骨手术的对比研究。方法:随机选择2013年2月~2014年2月期间,某院收治的胸腰椎结核患者120例,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将其平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患者实施块状自体骨植骨手术,观察组实施颗粒自体骨植骨手术,比较两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植骨融合率(6个月、9个月)、住院时间。结果:研究中观察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低于对照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者的住院时间与对照组患者的住院时间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者6个月后的植骨融合率为46.67%,对照组为25.00%,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9个月后的植骨融合率为88.33%,对照组为61.67%,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胸腰椎结核治疗中,颗粒自体骨植骨手术治疗的临床效果优于块状自体骨植骨手术的疗效,术后出血量少,植骨融合率较高,所以可以将其在临床治疗中进行推广应用。

    作者:郝兴东 刊期: 2015年第09期

  • PFNA与DHS应用于老年人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疗效对比

    目的:分析股骨近端抗旋转刀片髓内钉(PFNA)与动力髋加压螺钉(DHS)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以某院32例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记录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3月髋内翻情况及 Harris 髋关节功能评分,随访3个月。结果:PFNA组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髋内翻发生率都少于 DHS组,Harris 评分高于 DHS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与DHS对比,PFNA手术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手术时间短、对患者的创伤小、髋关节功能改善良好,对于治疗老年人股骨粗隆间骨折具有良好的疗效。

    作者:李振立 刊期: 2015年第09期

  • 儿童咳嗽变异性哮喘130例临床观察与分析

    目的::观察儿童咳嗽变异性哮喘(CVA)的临床表现及探寻其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方法:对临床上确诊为儿童咳嗽变异性哮喘的130例患儿先给予布地奈德吸入加β2受体激动剂联合治疗1月,后续用布地奈德吸入维持治疗1年。结果:所有130例咳嗽变异性哮喘患儿治疗10d后咳嗽均减轻,治疗1个月后咳嗽全部消失。结论:由于咳嗽变异性哮喘在临床上以慢性咳嗽为唯一症状而无喘息表现,其本质为哮喘,是气道的非特异性炎症,因此采用治疗儿童哮喘的方法治疗儿童咳嗽变异性哮喘是安全有效的。

    作者:赵宏章 刊期: 2015年第09期

  • 麝香保心丸治疗老年人慢性心力衰竭的临床观察

    目的::对麝香保心丸在临床老年CHF治疗中的应用与效果进行有效观察。方法:抽选某院于2012年7月~2014年3月收治的102例老年CHF患者作为观察对象,随机将其分成甲乙两组各51例,分别给予其常规西药治疗与常规西药+麝香保心丸治疗,并观察其治疗效果。结果:用药后,两组患者的心功能与临床症状均得到一定改善,但乙组改善程度更为显著,治疗总有效率高达96.08%,明显高于甲组的78.43%(P<0.05),而甲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7.84%,同乙组的5.88%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给予临床CHF患者应用麝香保心丸,可取得较理想的治疗效果,值得推广。

    作者:艾剑 刊期: 2015年第09期

  • SPOT生命体征测量仪联合信息系统使用对提高书写护理文书效率的研究

    目的::介绍某院在临床工作中SPOT生命体征测量仪联合信息系统使用对提高书写护理文书效率的经验体会。方法:比较SPOT生命体征测量仪联合信息系统使用与传统方法测量生命体征后再人工录入数据方法在护士书写护理文书的时间、效率、准确性、安全性等方面的研究。结果:通过比较得出,SPOT生命体征测量仪与信息系统联合使用强于传统测量方法,体现在:(1)运用信息化系统,优化护理工作流程,提高工作效率和服务质量;(2)确保数据的及时、准确,缩短护理文书书写时间,节省人力资源,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蓝桂美;邱霞;贾春媛 刊期: 2015年第09期

  • 硝苯地平联合厄贝沙坦片治疗原发性高血压115例的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厄贝沙坦片应用于辅助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某院2013年10月~2014年10月期间收治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共115例进行研究,并按数字表法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患者按常规方法给予硝苯地平联合卡托普利进行治疗,而观察组患者则给予硝苯地平联合厄贝沙坦片进行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血压变化情况,比较两种治疗方法下的临床总有效率差异。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的收缩压和舒张压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治疗后,两组患者的收缩压和舒张压均显著改善,并以观察组的效果更优,其临床总有效率高达93.33%(56/6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6.36%(42/55),两组间差异比较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厄贝沙坦片应用于原发性高血压的辅助治疗中,可显著改善患者的高血压症状,其效果显著优于常规治疗,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作者:曾均枝 刊期: 2015年第09期

  • CP AP通气用于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拔管的临床研究

    目的::研究鼻塞式持续气道正压给氧(CPAP)作为预防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RDS)撤离有创机械通气失败措施的临床价值。方法:某院胎龄≤32周患呼吸窘迫综合征的早产儿经气管插管及有创机械通气辅助呼吸并达到撤机标准者27例作为研究对象。27例随机分为治疗组15例和对照组12例,治疗组拔管撤去有创机械通气后给予患儿CPAP应用;对照组拔管撤去有创机械通气后予头罩吸氧。结果:治疗组在减少吸氧时间,减少撤机失败率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CPAP通气作为预防胎龄≤32周合并RDS的早产儿撤机失败的措施有临床价值,可降低早产儿撤机失败发生率。

    作者:林德美;韩旻;金红霞 刊期: 2015年第09期

  • 骨盆牵引下手法复位治疗胸腰椎单纯压缩骨折的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骨盆牵引下手法复位治疗胸腰椎单纯压缩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胸腰椎单纯压缩骨折患者共6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予各种非手术方法治疗;观察组予早期手法复位,余治疗方法同对照组。对比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 ,ODI)评分及椎体前缘高度恢复率。结果:观察组患者 VAS评分及 ODI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椎体前缘高度恢复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骨盆牵引下手法复位治疗胸腰椎单纯压缩骨折临床疗效确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黄杰中 刊期: 2015年第09期

  • 卡前列甲酯栓预防瘢痕子宫中期妊娠引产产后出血疗效分析

    目的::探讨卡前列甲酯栓在对预防瘢痕子宫中期妊娠引产产后出血过程中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100例某院收治的瘢痕子宫中期妊娠引产的产妇,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产妇使用常规的米非司酮片联合依沙吖啶注射液进行治疗,观察组产妇使用卡前列甲酯栓治疗的方式对产妇实施引产,比较两组产妇的引产成功率以及产后出血量。结果:两组产妇均能够进行中期妊娠引产,但观察组产妇在引产成功率以及产后出血量方面均明显优于对照组产妇,所有差异均为显著性差异(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临床对瘢痕子宫中期妊娠引产产妇进行引产的过程中,通过使用卡前列甲酯栓的形式能够较好的提升引产成功率并减少出血量,在临床上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吴小燕;李艺平;施建光 刊期: 2015年第09期

  • 小剂量糖皮质激素对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的长期疗效

    目的::观察对类风湿关节炎患者使用小剂量糖皮质激素治疗的长期效果和安全性作用。方法:随机抽取某院70例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按照住院顺序的单双号,将患者分成 A 组与 B 组,每组35例患者,A 组患者使用小剂量糖皮质激素联合DMARDs类药物口服,B组患者单纯使用DMARDs类药物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后DAS28评分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A组患者治疗到第12周时,DAS28评分相比B组明显更低,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比,差异不存在统计学意义。结论:对患者使用小剂量激素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对改善患者的部分不良症状作用明显,且治疗过程中安全性较高。

    作者:丁蓓蓓;朱小春 刊期: 2015年第09期

  • 强化平衡训练的早期康复治疗对半月板损伤后功能的影响

    目的::探讨在半月板损伤患者中应用强化平衡训练的早期康复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09年4月~2014年12月到某院门诊就诊的60例半月板损伤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均分为对照组(普通康复治疗)和观察组(普通康复治疗+强化平衡训练的康复治疗),每组各30例,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1)两组患者治疗后的 VAS评分均显著低于治疗前(P<0.05),且观察组患者在治疗后6d的VA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2)观察组患者的治疗优良率(86.67%)显著高于对照组(63.33%)(P<0.05)。结论:在半月板损伤患者中采用强化平衡训练的早期康复治疗,可以大大提升治疗优良率,减轻患者疼痛,效果良好,值得推广。

    作者:李跃华 刊期: 2015年第09期

  • 社区急诊治疗上呼吸道感染的用药观察

    目的::对社区急诊中上呼吸道感染疾病的用药合理性进行观察与分析。方法:选择某社区2013年7月~2014年7月所接收的96例上呼吸道感染患者作为观察研究的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患者采取抗病毒药物加以治疗,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予以抗生素加以治疗,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情况进行观察与比较。结果:经治疗后,两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无明显差异,差异不具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治愈时间无显著性的差异,不具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治疗费用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有极为明显的差异(P<0.05)。结论:在上呼吸道感染疾病的急诊治疗过程中,抗生素药物对治疗效果的影响不大,且还将增加疾病治疗的费用,并存在滥用抗生素的风险。

    作者:陈晓琳 刊期: 2015年第09期

  • 氯沙坦联合贝那普利治疗肾实质性高血压的临床疗效与安全性研究

    目的::研究氯沙坦联合贝那普利治疗肾实质性高血压的临床疗效与安全性。方法:2010~2014年在某医院治疗的肾实质性高血压患者共80例,将这些病人随机分为两组每组40例患者,即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予以单独口服贝那普利来进行治疗;治疗组予以贝那普利联合氯沙坦来进行治疗。一共治疗2个疗程,每个疗程12周。在治疗前后,对两组患者舒张压、收缩压、尿蛋白、血尿酸、血肌酐等,进行检测,并对其的临床疗效给予评估,同时要密切关注不良反应的发生。结果:治疗前,两组的舒张压、收缩压、尿蛋白、血尿酸、血肌酐没有显著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治疗组舒张压、收缩压、尿蛋白、血尿酸,血肌酐均低于对照组。对照组中不良反应出现了6例,不良反应率为15%;治疗组中不良反应出现了5例,不良反应率为12.5%,将两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进行比较,差异不大。结论:氯沙坦联合贝那普利治疗肾实质性高血压能有效降低血压,减少蛋白尿扥等,且安全性没有增加。

    作者:解洪涛 刊期: 2015年第09期

数理医药学杂志

数理医药学杂志

主管:湖北省教育厅

主办:武汉大学,中国工业与应用数学学会,医药数学专业委员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