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华峰
目的::观察薄氏腹针治疗乳腺癌化疗后恶心、呕吐的临床效果。方法:140例患者按照1∶1的比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盐酸格拉司琼注射液预防呕吐,治疗组在常规处理的基础上加用腹针治疗,比较两组恶心、呕吐改善效果。结果:治疗1d后治疗组患者恶心、呕吐改善有效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2d、3d后组间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针治疗可减轻恶心和呕吐症状,改善患者食欲情况,应及早进行治疗。
作者:赖米林;刘丹 刊期: 2015年第09期
目的::评价细节管理模式对消毒供应中心质量管理工作的影响。方法:以供应中心的17例护理人员作为研究对象,于2013年10月~2014年9月实施细节管理模式,并与2012年10月~2013年9月常规管理模式实施阶段的临床满意度和护理质量评分进行比较。结果:细节管理模式实施阶段临床满意度得分和护理质量得分均明显高于常规管理模式实施阶段(P<0.05)。结论:在消毒供应中心质量管理工作中,应用细节管理模式可有效的提高临床满意度和服务质量,值得开展。
作者:鹿霞 刊期: 2015年第09期
目的::探讨替罗非班治疗围介入术期高危非ST段抬高型急性冠脉综合征(NSTE-ACS)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0年~2014年在某院接受治疗的 NSTE-ACS患者共86例,随机的将这些患者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43人。在手术前每组患者均给予氯吡格雷抗血小板,进行冠状动脉造影术及介入治疗(PCI)[1],实验组中加用替罗非班进行治疗。比较对照组与实验组患者 PCI前后的TIMI血流分级及心血管事件。结果:两组患者在 PCI 前 TIMI 血流分级比较无明显差异,不具统计学意义,PCI 后两组的TIMI血流0级、1级均有1名患者,但是实验组的TIMI血流2级人数少于对照组,TIMI 血流3级人数多于对照组。在手术中对照组出现术中无复流,再发心肌梗死,心绞痛,血管栓塞的人数均多于实验组。结论:替罗非班治疗围介入术期高危非ST段抬高型急性冠脉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更佳,可提高患者的生命质量,降低一些并发症的发生。
作者:沙莉莉 刊期: 2015年第09期
目的::了解广州市青少年网络成瘾流行情况及其影响因素,为制定科学、有效的干预措施提供理论依据,并介绍 PRR在流行病学调查中的应用。方法:采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方法,从广州市城区和农村抽取30所学校共5224名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并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计算青少年网络成瘾的影响因素的患病率比(PRR)和优势比(OR)。结果:广州市青少年网络成瘾率为8.63%,男生(10.44%)明显高于女生(7.04%)(χ2=18.35,P<0.01);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性别、学习成绩、受人欺侮等是青少年网络成瘾的主要影响因素。结论:广州市青少年网络成瘾行为发生率较高,需及时采取相关干预措施,减少青少年网络成瘾的发生;当疾病的患病率较高时,应采用PRR值替代 OR值评估危险因素的风险大小。
作者:刘伟;刘伟佳;郭重山 刊期: 2015年第09期
目的::总结齐拉西酮合并癸酸氟哌啶醇注射液治疗阴性症状精神分裂症临床方法。方法:选取2013年8月~2014年12月期间在某院住院进行诊治的82例阴性症状精神分裂症病人。对照组病人接受齐拉西酮治疗,同时实验组病人接受齐拉西酮合并癸酸氟哌啶醇注射液治疗。结果:实验组研究对象治疗效果以及不良反应的发生效率均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较为显著(P<0.05)。结论:齐拉西酮合并癸酸氟哌啶醇注射液治疗阴性症状精神分裂症病人具有较高可行性。
作者:吴奕珉 刊期: 2015年第09期
目的::探讨手术室优质护理在麻醉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抽取2014年6月某院接诊的80例麻醉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0例,对照组予以常规麻醉方法,观察组患者在常规麻醉的基础上予以优质护理,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护理满意优良率和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2.5%,低于对照组的22.5%;观察组护理满意优良率95.0%,高于对照组的65.0%,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均<0.05)。结论:手术室优质护理在麻醉中的应用显著,能减少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提高患者满意度,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冯娟 刊期: 2015年第09期
目的::重点探索经阴道B超过氧化氢溶液子宫输卵管通液应用于诊治不孕患者的医学价值。方法:挑选2013年7月~2014年10月在某站接受诊治的84例不孕症患者作为观察组,这些患者的诊断方法是经阴道B超过氧化氢溶液子宫输卵管通液,挑选2012年7月~2013年6月在某站接受诊治的84例不孕症患者作为对照组,这些患者应用X线碘油造影诊断,对比两种方法的诊断结果。结果:1次显影之后,两组不孕患者的输卵管通畅率没有显著差别(P>0.05);4次显影之后,对照组的输卵管通畅率远不如观察组。两组不孕患者4次显影之后的双侧阻塞、单侧通畅的比率没有明显差别(P>0.05)。两组不孕患者4次显影之后的双侧通而不畅、双侧通畅的比率有明显差异(P<0.05)。对照组的宫内妊娠仅为16.67%,观察组的宫内妊娠高达83.33%,观察组宫内妊娠远远高于对照组。两组不孕患者的宫内妊娠情况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经阴道 B超过氧化氢溶液子宫输卵管通液应用于诊治不孕患者的医学价值较高,值得推荐。
作者:陈燕玲 刊期: 2015年第09期
目的::探讨护理配合在改良截石位腹腔镜手术中应用的效果。方法:选择40例行头低足高改良截石位腹腔镜手术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0例,对照组采用腹腔镜手术常规护理,观察组术中加强护理配合。观察两组术中体位配合满意度及术后24h体位不适感。结果:观察组患者体位配合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100.00% vs 80.00%);患者术后24h体位无不适感明显高于对照组(85.00% vs 55.00%)(P<0.05);随访72h,两组患者均未出现明显的上下肢疼痛、麻木及血压的变化。结论:改良截石位符合人体力学的要求,术中加强护理配合,有助于术中医师的操作,提高患者舒适度及手术治疗效果。
作者:古燕芳;朱琼丽;周艳梅 刊期: 2015年第09期
头颈部癌中晚期患者治疗仍不尽如意,其主要死亡原因是肿瘤的复发和转移。肿瘤干细胞(CSCs)能够维持肿瘤的转移、复发、抵抗放化疗。BMI1重要的功能即CSCs的生物标志物,所以对于这一标志物的研究使我们更好理解CSCs在头颈部癌的作用机制。
作者:刘磊;陶树东 刊期: 2015年第09期
目的::探讨不同麻醉方式在小儿短小腹腔镜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于2014年7月~2015年3月在某院行小儿短小腹腔镜手术的患儿54例,根据麻醉方式的不同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采用静脉复合麻醉,观察组采用吸入诱导与维持麻醉,比较两组术中及术后指标。结果:(1)观察组患儿的术后苏醒时间为11.4±3.5min,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4.8%,明显好于对照组(18.0±5.3min和22.2%),组间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0.05);(2)两组在诱导前、术中及术后不同时间点的平均血压值方面无明显差异,不具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小儿短小腹腔镜手术中,吸入诱导与维持麻醉能起到与静脉复合麻醉同样的麻醉效果,且能够缩短患儿术后苏醒时间,提高安全性,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陈斌 刊期: 2015年第09期
目的::探讨早期认知护理干预对妊高征孕妇认知程度和遵医行为的方法及效果。方法:以300例妊高征孕产妇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150例,对照组按妊高征围生期常规护理,实验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加强护理干预,措施包括:强化认知疗法、提高希望值、医护联合干预,导乐陪伴配合分散疗法。比较两组孕妇对疾病相关知识的知晓率及不遵医发生率。结果:实验组对疾病相关知识考核成绩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不遵医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早期护理干预可有效提高妊高征患者的认知程度及遵医行为,积极配合治疗及护理。
作者:梁秋燕 刊期: 2015年第09期
目的::探讨中药注射剂在临床中的应用效果和药物不良反应。方法:选取某院2013年4月~2014年4月40例住院患者并使用中药方面的相关注射剂进行治疗的作为实验组,选取某院40例住院患者未使用中药方面的相关注射剂进行治疗的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疗效以及药物不良反应等。结果:本次研究中,实验组95%(38/40)患者对药物治疗方案给予肯定评价,高于对照组85%(34/40),两组进行对比,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95%(38/40)患者对治疗方案满意,高于对照组65%(26/40)。两组进行对比,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7.5%,低于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5%)(P<0.05)。结论:中药注射剂在临床上使用较多效果理想,能够提高患者生活治疗,且药物不良反应也相对比较少,值得推广使用。
作者:张巧玲 刊期: 2015年第09期
目的::探讨建立区域性新生儿转运网在高危新生儿抢救中的作用。方法:某院新生儿科与惠州市的基层医院建立网络联系,通过对2010年1月~2013年10月共转诊新生儿1004例的资料进行整理、分析转运高危新生儿的治疗转归情况。结果:转诊以早产儿低出生体重儿,呼吸系统疾病,新生儿窒息为主,其中家长放弃治疗24例,其中死亡10例。结论:建立完善的区域性新生儿转运网使危重新生儿在抢救治疗中能尽早期得到专业救护,及时有效成功转运可以减少危重儿的病死率和伤残率,是新生儿危重急救医疗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有着重要的临床实践意义。
作者:秀敏;赵洁;龙艳明;吴琴琴 刊期: 2015年第09期
目的::探讨血常规检测对缺铁性贫血与地中海贫血中的诊断价值分析。方法:选取某院68例缺铁性贫血者为A组,68例地中海贫血患者为B组,对所有患者进行血细胞计数仪作血常规检测,血红蛋白电泳仪作血红蛋白电泳分析,作贫血基因检测与血清铁蛋白检测,对比两组样本的血红白带含量(HCG)、红细胞计数(RBC)、平均红细胞体积(MCV)、红细胞分布宽度(RDW)。结果:A组与B组血常规检查结果对比显示,A组RDW高于B组,而MCHC、MCV低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MCH 与B组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血常规检查中的血红蛋白电泳、红细胞体积、平均红细胞体积与血红蛋白含量在地中海贫血、缺铁性贫血患者中具有一定诊断价值,检测方便、简单、快捷,可快速判断不同贫血患者之间的关系,值得临床大力推广。
作者:袁冬梅 刊期: 2015年第09期
目的::探讨超氧化物歧化酶对放射性食管损伤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某院2010年1月~2014年10月收治的80例胸部肿瘤患者,随机分组观察研究。观察组:应用超氧化物歧化酶;阴性对照组:应用生理盐水;阳性对照组:应用康复新。观察对比各组临床疗效。结果:80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治疗。观察组严重程度显著低于阴性及阳性对照组(χ2=9.552,P=0.004);观察组食管反应主要出现在40~60 Gy,放射损伤耐受剂量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5,t=8.49)。结论:超氧化物歧化酶能有效减轻和推迟胸部肿瘤放射性食管损伤的发生,有效减轻患者痛苦,提高生活质量,保证放疗的顺利进行。
作者:徐海亭;张涛;沈曼曼;杨恕宁;张旭光 刊期: 2015年第09期
目的::介绍某院在临床工作中SPOT生命体征测量仪联合信息系统使用对提高书写护理文书效率的经验体会。方法:比较SPOT生命体征测量仪联合信息系统使用与传统方法测量生命体征后再人工录入数据方法在护士书写护理文书的时间、效率、准确性、安全性等方面的研究。结果:通过比较得出,SPOT生命体征测量仪与信息系统联合使用强于传统测量方法,体现在:(1)运用信息化系统,优化护理工作流程,提高工作效率和服务质量;(2)确保数据的及时、准确,缩短护理文书书写时间,节省人力资源,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蓝桂美;邱霞;贾春媛 刊期: 2015年第09期
目的::分析整体护理在小儿手术室护理中的应用研究。方法:从2013年12月~2014年12月入住某院的患儿中,以抽签的方法随机选择70例患儿,所有患儿都需要通过手术治疗,对其中35例患儿(观察组)在手术室护理工作中实施整体护理,其余35例患儿(对照组)一般护理方式进行护理。两组进行观察对比,主要通过小儿手术室的应用效果,通过数字评价表进行观察分析。结果:观察组的非常满意度为45.7%,总满意度为91.4%,两项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的疼痛状况查看,轻度疼痛着19例,重度疼痛者2例,疼痛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整体护理小儿手术室护理工作可以有效缓解患儿术后的疼痛,值得在临床上应用和推广。
作者:尹丽环;徐洋 刊期: 2015年第09期
目的::探讨分娩期羊水浑浊与新生儿 NBNA评分的关系。方法:选取89例羊水污染且母体无妊娠合并症的单胎足月新生儿为研究对象,并归入 A组;将同期分娩的100例单胎健康足月新生儿纳入B组,均于产后予以新生儿阿氏(Apgar)评估及新生儿神经行为(NBNA)评估,评估医师固定。比对两组新生儿评估结果差异。结果:(1)A组新生儿多以剖宫产分娩为主,羊水污染程度越高,剖宫产率越高(P<0.05);除分娩方式存在差异外,A、B两组新生儿在性别、胎龄、体重、阿氏评分等一般资料对比上均无明显差异(P>0.05);(2)产后2~3d、12~14d时,A组患儿 NBNA评分均低于B组(P<0.05),且羊水污染程度越高 NBNA评分越低;产后26~28天时,A组除羊水污染Ⅰ度者 NBNA评分同B组对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外,Ⅱ、Ⅲ度污染者均明显低于B组,且Ⅲ度低于Ⅱ度(P<0.05)。结论:羊水污染是影响新生儿神经发育的危险因素之一,临床应重点留意羊水污染患儿体征变化及神经发育情况,予以早期临床干预措施。
作者:杨冰心;赵风清;吴明法 刊期: 2015年第09期
甘露醇是一种六碳多元醇,其分子量约为182,是尿素的3倍,进入人体后不被细胞所吸收,且性质无毒且作用稳定,因此常被当成一种高渗透压性脱水剂而应用于临床,尤其在脑出血中应用极为广泛,其迅速降低颅内压为临床手术争取保命时间。而近常常有报道称应用甘露醇导致了急性肾功能衰竭,作为一名医学工作者,我们不能片面地纠结其不良反应,要理性地看待此问题,所谓是药三分毒,甘露醇的脱水作用是一把双刃剑,关键在于如何把握其剂量与用法。结合作者在临床上的用药经验,就甘露醇在急性肾衰竭中的应用作简要叙述。
作者:曹伟强;苏金仲 刊期: 2015年第09期
目的::探讨分析对高血压病患者根据心血管危险性分层与针对性治疗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某院自2013年5月~2014年5月心血管内科门诊收治的高血压病患者164例,按完全随机的方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82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方法进行控制血压,观察组患者首先对病人进行心血管危险性进行分层,然后按照分层结果进行针对性治疗措施,所有患者均通过门诊随访或电话随访对病人的血压控制情况进行跟踪调查,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血压控制情况和观察组患者在治疗前后危险性分层的患者比例。结果:经过3个月的治疗,两组患者的血压水平均有下降,与治疗前相比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的血压控制效果更加明显,经对比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在治疗前后其心血管危险性进行分层中极高危和高危的例数明显减少,经对比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高血压病患者通过进行心血管危险性分层,然后采取针对性的治疗,其效果更加明显,对于降低患者的心血管事件具有明显的优势,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作者:吴悠扬;陈皓;姜文兵;张怀勤 刊期: 2015年第0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