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母婴传播的防治及预后

姚远;胡丽娜

关键词:人类免疫缺陷病毒, 母婴传播, 母婴垂直传播, 儿童被, 感染, 干预措施, 逆转录病毒, 发展中国家, 婴儿, 血液制品, 人工喂养, 南亚地区, 健康问题, 发达国家, 药治疗, 剖宫产, 负荷量, 发生率, 艾滋病, 孕妇
摘要:从1983年首次报道儿童患艾滋病(AIDS)后,越来越多的婴儿和儿童被发现感染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并死于AIDS.据估计,2002年全世界大约有80万儿童被感染HIV,其中约80%为母婴垂直传播所致,其他20%可能来源于输血或血液制品.儿童感染HIV以及罹患AIDS已成为世界范围的社会健康问题,特别是在发展中国家,这一问题尤为突出,比如在东南亚地区,每年婴儿及儿童感染HIV的数量在迅速上升,而在发达国家,通过各种干预措施,能够将HIV母婴垂直传播的发生率从20%~40%降到1%~2%[1]. 这些干预措施主要包括两个方面,其一是降低孕妇HIV病毒负荷量,常常通过应用抗逆转录病毒药治疗实现这一目的;其二是阻断出生时及出生后HIV母婴传播的途径,常常选择剖宫产以及人工喂养来达到这一目的.
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相关文献
  • 宫内感染与脑瘫

    脑瘫是一种神经系统疾病,美国国家卫生院1995年对脑瘫的定义是:婴儿早期的一种非进行性的包括一个或多个肢体肌肉痉挛或瘫痪的神经系统疾病,可伴有癫疒间或精神发育迟缓[1].脑瘫自新生儿或婴儿时期出现,既往人们对脑瘫的发生缺乏正确的认识,常常误认为产伤是其发病的主要原因.近20多年来,随着新生儿学、神经病学、产科学以及其他相关学科的发展,通过较大规模的流行病学调查,人们对脑瘫发生的认识逐步深入,认为早产和感染是发生脑瘫的主要因素,而产伤所致的脑瘫,仅占脑瘫总数的5%~15%.流行病学调查结果将有助于对脑瘫的预防和治疗.

    作者:戴钟英 刊期: 2005年第06期

  • 围生儿柯萨奇病毒感染的流行病学及其临床特点

    柯萨奇病毒B(coxsackie virus B,CVB)感染自1954年在美国纽约州柯萨奇镇发生及被报道以来, 除引起新生儿散发感染外也陆续在世界的某些地区发生了多次流行,主要侵犯免疫力低下的围生儿.

    作者:李娟;魏秀清;魏克伦 刊期: 2005年第06期

  • 《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2005年第6期国家级继续医学教育试题

    作者: 刊期: 2005年第06期

  • 围生儿感染的诊断技术

    围生儿感染的诊断包括以下几个方面:流行病学特征;相关病原菌的检查(病原学的识别、分子生物学技术以及相关免疫因子的检测等);一些特异性的超声影像学表现等.

    作者:应豪;段涛 刊期: 2005年第06期

  • 宫外孕术后炎性肠梗阻1例

    患者 41岁,住院号042686.以阴道不规则流血1个月,下腹痛10d,加重2d于2004年10月17日入院.查体:T 37.2℃,P 90 /min,BP 13.3/9.33kPa,无明显贫血貌,下腹压痛(+),反跳痛(+),移动性浊音(-),肠鸣音正常.

    作者:刘月玲;国敢 刊期: 2005年第06期

  •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母婴传播的防治及预后

    从1983年首次报道儿童患艾滋病(AIDS)后,越来越多的婴儿和儿童被发现感染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并死于AIDS.据估计,2002年全世界大约有80万儿童被感染HIV,其中约80%为母婴垂直传播所致,其他20%可能来源于输血或血液制品.儿童感染HIV以及罹患AIDS已成为世界范围的社会健康问题,特别是在发展中国家,这一问题尤为突出,比如在东南亚地区,每年婴儿及儿童感染HIV的数量在迅速上升,而在发达国家,通过各种干预措施,能够将HIV母婴垂直传播的发生率从20%~40%降到1%~2%[1]. 这些干预措施主要包括两个方面,其一是降低孕妇HIV病毒负荷量,常常通过应用抗逆转录病毒药治疗实现这一目的;其二是阻断出生时及出生后HIV母婴传播的途径,常常选择剖宫产以及人工喂养来达到这一目的.

    作者:姚远;胡丽娜 刊期: 2005年第06期

  • 阴道假丝酵母菌感染母婴传播及其预后

    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vulvovaginal candidiasis, VVC),也称外阴阴道念珠菌病,为仅次于细菌性阴道病的常见外阴阴道感染性疾病.近年来,发病率在世界各地呈明显上升趋势.75%的育龄妇女一生中至少有一次发病,40%~50%可重复感染(2~3次/年),不到5%的妇女可反复感染(每年发生≥4次).孕妇假丝酵母菌带菌阳性率为50.12%,有症状者占40.73%[1].2002~2003年北京妇产医院对513例孕妇检查发现:妊娠期阴道假丝酵母菌的阳性率为38.40%,VVC的发病率为18.71%.

    作者:谷晔红;吴连方 刊期: 2005年第06期

  • 不同甲氨蝶呤治疗方案对未破裂输卵管妊娠的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甲氨蝶呤(MTX)不同治疗方案对未破裂型输卵管妊娠的疗效.方法 2001年1月至2004年4月吉林大学第二临床医院对164例未破裂型输卵管妊娠病例进行分析,随机分成Ⅰ、Ⅱ、Ⅲ、Ⅳ 4组:Ⅰ组采用MTX50mg/m2加液体隔日静脉滴注3次,及四氢叶酸(C.F)隔日肌注3次;Ⅱ组采用MTX50mg/m2单次分臀肌注;Ⅲ、Ⅳ组分别同Ⅰ、Ⅱ组方案的同时均加用米非司酮150mg口服.结果Ⅰ组成功率为73.17% (30/41);Ⅱ组成功率92.68%(38/41);Ⅲ组成功率为75.61%(31/41);Ⅳ组成功率为87.80%(36/41);Ⅰ、Ⅱ组间及Ⅲ、Ⅳ组间差异有显著性(P<0.01)Ⅰ、Ⅲ组间及Ⅱ、Ⅳ组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使用MTX50mg/m2单次肌注,较分次静脉滴注加C.F解救方案疗效好,而加用米非司酮方案并未增加疗效,相应地增加了药物的毒副反应.

    作者:柳英兰;黄冰玉 刊期: 2005年第06期

  • 体外构建纤维蛋白支架封闭胎膜破口的研究

    目的探讨不同凝血成分构建的纤维蛋白支架能否有效封闭未足月胎膜早破的破口.方法 2003年6月至2003年11月收集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及重庆市妇幼保健院24例妊娠31~36周胎膜早破的胎膜及羊水,设计胎膜破裂的体外实验模型和构建纤维蛋白支架的不同凝血成分配方,分为A、B、C、D、E 5组 ,对人工制造的标准胎膜破口进行封闭,记录每组羊水渗漏干净或停止渗漏的时间,取纤维蛋白凝块及周边胎膜组织,观察局部的组织学形态.结果各组时间分别为:A组15min,B组4983min,C组3007min,D组2614min,E组5200min;对照组(羊水)3min.破口处可见纤维蛋白凝块,纤维蛋白凝块与破裂的胎膜紧密相连,封闭胎膜破口.结论采用凝血成分体外构建的纤维蛋白支架可封闭胎膜破口,其中冷沉淀、凝血酶、抑肽酶、氯化钙4种成分是构建纤维蛋白支架的较好配方.

    作者:漆洪波;李玮;孙江川;吴味辛;卞度宏 刊期: 2005年第06期

  • CD44v7/8基因表达与宫颈癌关系的探讨

    目的探讨宫颈癌组织中CD44v7/8基因的异常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 1986~2000年沈阳医学院附属中心医院采用免疫组化的方法随机测定59例宫颈癌、18例尖锐湿疣和18例慢性宫颈炎组织中CD44v7/8基因的表达情况.结果宫颈癌、尖锐湿疣及慢性宫颈炎3种疾病中CD44v7/8表达阳性率分别为76.27%、11.11%和11.11%,宫颈癌组的CD44v7/8表达分别高于慢性宫颈炎组及尖锐湿疣组,且差异非常显著(P<0.01).慢性宫颈炎组及尖锐湿疣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 CD44v7/8蛋白的表达增强与宫颈癌的发生、发展及和局部浸润转移有关.

    作者:赵湘;魏莹 刊期: 2005年第06期

  • 《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2005年第4期国家级继续医学教育试题答案

    作者: 刊期: 2005年第06期

  • 妊娠期风疹病毒感染及其预防

    风疹(rubella)是由风疹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临床症状轻微,预后良好但易被忽视.妊娠期感染风疹病毒可引起流产、早产、并通过胎盘传染给胎儿,胎儿生长受限或先天性风疹感染(congenital rubella infection, CRI)造成慢性风疹综合征(chronic rubella syndrome, CRS)患儿出生,故妊娠期风疹病毒感染应倍受重视.

    作者:胡娅莉;郑明明 刊期: 2005年第06期

  • 我国宫内感染的流行病学现状

    宫内感染又称先天性感染.是一种母婴传播性疾病,即孕妇在妊娠期间受到感染而引起胎儿的宫内感染.造成宫内感染的主要途径是致病微生物通过胎盘的垂直传播,其他途径有孕妇下生殖道感染的上行性扩散和分娩时新生儿的围生期感染两种传播方式.大部分性传播疾病都存在母婴传播问题.例如,梅毒、乙型肝炎病毒及艾滋病等的母婴传播.国内大量调查发现,在我国新生儿中先天性感染的发病率很高,达5%左右,其危害十分严重.目前,宫内感染性疾病的主要流行病学特征如下:(1)一些常见的病原微生物,如巨细胞病毒、单纯疱疹病毒、弓形虫、乙型肝炎病毒、风疹病毒等所引起孕妇感染和宫内感染的发病率基本稳定.(2)梅毒、艾滋病等性传播疾病引起的孕妇和宫内感染的发病率呈上升趋势.(3)新的能够导致宫内感染的病原微生物不断被发现,如戊型肝炎病毒、西尼罗河病毒等.(4)孕妇存在对多数能够导致宫内感染病原微生物的普遍易感性.(5)预防和干预宫内感染的措施的研究无明显进展.

    作者:尚丽新;李思扬 刊期: 2005年第06期

  • B族链球菌感染的母婴传播及其预后

    B族链球菌(group B streptococci,GBS)是围生期感染的首要病原菌之一.上世纪90年代以来,在发达国家GBS感染是围生儿间接死因的第一位.而发展中国家,GBS的感染正在上升[1].因此,GBS在围生期母儿感染中有不可低估的作用,必须引起临床医生的高度重视.

    作者:贺晶;韩秀君 刊期: 2005年第06期

  • 《中国妇产科专家经验文集》(第二集)已经出版发行

    作者: 刊期: 2005年第06期

  • 不同糖耐量孕妇与脂肪细胞因子关系的研究

    目的检测不同糖耐量孕妇血清瘦素、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抵抗素水平,探讨脂肪细胞因子与妊娠期糖尿病的关系.方法 2004年1月至2005年1月广州医学院附属省妇儿医院采用放免法检测正常糖耐量(NGT)孕妇38例、糖耐量减低(GIGT)孕妇33例和妊娠期糖尿病(GDM)孕妇37例的血清瘦素和TNF-α;利用酶免法检测三组孕妇的血清抵抗素.结果 (1)血清瘦素水平由NGT组到GIGI组和GDM组呈显著增高(P<0.01),瘦素与空腹胰岛素(FINS)、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胰岛β细胞功能指数(HBCI)呈显著性正相关(P<0.05~0.01).(2)血清TNF-α由NGT组到GIGI组和GDM组呈显著性增高(P<0.01),TNF-α与FBG、FINS、HOMA-IR存在显著性正相关.(3)GDM组和GIGT组血清抵抗素水平显著高于NGT组(P<0.01).结论 GDM和GIGT组患者血清瘦素、TNF-α和抵抗素水平增高,脂肪细胞因子与妊娠期糖尿病的发生密切相关.

    作者:牛建民;张温鏖;赖有行;彭武江 刊期: 2005年第06期

  • 腹腔镜辅助与开腹回肠代阴道成形术术式比较

    我院采用腹腔镜辅助技术进行回肠代阴道成形术,共施术12例.与同期开腹回肠代阴道术术式进行比较,其效果满意,现总结报道如下.

    作者:边爱平;任琛琛;赵倩 刊期: 2005年第06期

  • HBV母婴传播阻断与免疫策略

    全世界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 HBV)感染者约20亿,其中慢性携带者约3.5亿.我国是乙肝高发区.40%~50%的慢性携带者是由母婴传播造成的.感染时年龄越小,变成慢性携带者的机率越高[1].因此,采取有效的阻断HBV母婴传播措施对于乙型肝炎的控制和预防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作者:李小毛 刊期: 2005年第06期

  • 巨细胞病毒宫内感染与预后

    巨细胞病毒(cytomegalovirus,CMV)属疱疹病毒科,乙组疱疹亚科.病毒直径约200nm,是大的动物病毒之一,宿主受染细胞的典型病理变化是细胞增大,细胞核及细胞浆内出现包涵体,故称之为巨细胞病毒.它是一种潜伏病毒,初次感染为原发性感染,病毒进入宿主机体后可终身潜伏,一旦妊娠或免疫功能低下时,潜伏病毒激活为复发感染,但两种感染皆可导致胎儿宫内感染.

    作者:闻良珍 刊期: 2005年第06期

  • 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宫内感染及其预后

    水痘和带状疱疹是同一种病毒即水痘-带状疱疹病毒(varicella-zoster virus,简称VZV)引起的急性传染病.VZV原发感染引起水痘,VZV再激活感染引起带状疱疹.在青春期或成年期前,超过90%的儿童血清中已出现VZV抗体,并对VZV感染获得免疫.生育年龄妇女VZV感染率低于5%,妊娠期妇女VZV感染率估计为0.7/万[1]. 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宫内感染的危害包括:(1)对胎儿器官形成和生长发育的影响.(2)导致新生儿感染和死亡.

    作者:樊尚荣 刊期: 2005年第06期

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

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

主管: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中国医师协会 中国实用医学杂志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