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葡萄胎组织中CD44v6的表达及其与葡萄胎恶变的相关性研究

王芳;康旭;庞江琳;李英勇

关键词:葡萄胎, CD44V6, 滋养细胞疾病, 免疫组织化学
摘要:目的探讨转移相关基因CD44v6的表达与葡萄胎恶变的关系.方法采用SP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1997~2001年93例妊娠滋养细胞疾病(gestational trophoblastic diseases,GTD)石蜡标本中CD44v6表达情况.结果 93例滋养细胞疾病标本中,CD44v6表达在葡萄胎组织中的表达显著低于滋养细胞肿瘤(P<0.01);71例葡萄胎组织中恶变组CD44v6表达阳性率显著高于未恶变组(P<0.05);滋养细胞由轻度至重度增生过程中,CD44v6表达阳性率逐渐增高.中重度组的CD44v6表达阳性率显著高于轻度增生组(P<0.01).结论在不同类型GTD中CD44v6表达率不同,恶变组葡萄胎组织的CD44v6表达明显高于未恶变的葡萄胎组织.葡萄胎组织中CD44v6过度表达者恶性程度相对增高.
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相关文献
  • 辅助生殖技术治疗周期中宫腔积液25例分析

    目的了解辅助生殖技术(ART)周期中宫腔积液对临床结果的影响.方法对2001年1月至2002年12月2年内在湘雅医院生殖医学中心接受ART治疗(IVF/ICSI-ET)的462对不育夫妇527个治疗周期进行分析,判断宫腔积液与不孕原因、胚胎植入率、临床妊娠率之间关系.结果宫腔积液在ART周期中发生率为4.74%.在输卵管因素中B超下可见输卵管积液患者发生宫腔积液(17.02%)明显高于B超下未见输卵管积液患者(3.18%),P<0.01,经积极处理,宫腔积液者与无宫腔积液者胚胎植入率、临床妊娠率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 B超下可见输卵管积液患者ART周期中宫腔积液发生率增高,且在ART周期宫腔积液经积极处理不影响临床妊娠率.

    作者:刘冬娥;李艳萍;吕祁峰;马燕琳;周庆娥;邓利 刊期: 2004年第04期

  • 各种物理疗法治疗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的价值

    随着宫腔镜技术的发展,针对子宫内膜的去除性治疗技术已开始广泛运用,其中通过物理疗法使子宫内膜发生局部组织蛋白凝固变性、坏死脱落,局部瘢痕形成而达到子宫内膜去除的方法越来越多,称之为子宫内膜物理治疗.

    作者:闻安民 刊期: 2004年第04期

  • 妊娠晚期合并胰尾蔓状血管瘤破裂1例

    患者,28岁,住院号:236359.因停经8个月,突发性腹痛6h,于2003年8月13日急诊入院.末次月经2002年12月2日,预产期2003年9月16日.6h前进食后突发性上腹痛呈持续性钝痛,进行性加重,伴头晕、恶心、呕吐,无发热、腹泻等.查体:一般情况差,重度贫血貌,呈休克病容;血压为8/5kPa,呼吸稍急促,心肺无异常;腹膨隆,肝脾触诊不满意,腹肌紧张如板状,满腹压痛及反跳痛,叩诊:腹壁两侧呈浊音,肠鸣音弱.产科情况:宫底触诊不清,胎位不清,胎心听不到.入院诊断:(1)失血性休克原因待查.(2)胎盘早剥?(3)宫内孕34+2周.(4)死胎.(5)孕2产1.急行剖腹探查术.术中打开腹腔即有大量血性液体溢出,见子宫壁苍白,无紫蓝色淤血.行子宫下段剖宫产术,娩一女死婴,胎盘无早剥现象;子宫外观无异常出血,双侧附件正常.术中即请外科会诊,向上延长切口探查腹腔其它脏器,见左上腹脾门处有积血块约1000g,取出血块后,见胰尾部及脾门间约10cm×8cm包块,质中,基底部与胰被膜合为一体,表面出血不止.行脾脏、胰尾部及包块切除术,术毕血止.术后10d治愈出院,术后样本送病检(病理号030872),病检报告:(1)胰尾部被膜下部蔓状血管瘤破裂.(2)脾、胰腺部及凝血块内未见恶性肿瘤成分.

    作者:李华玲;张聚红 刊期: 2004年第04期

  • 纵隔子宫合并胎盘早剥1例

    患者34岁,住院号021856.孕2产0,因妊娠28+5周,持续性脐周疼痛2h,腹泻3次,于2002年11月14日14时入院.

    作者:周红娟;戴文娟 刊期: 2004年第04期

  • 米非司酮终止早孕失败与孕激素受体基因第8外显子相关性研究

    目的了解米非司酮终止早孕失败者是否存在孕激素受体基因第8外显子的突变.方法 2000年3~12月,以17例药物流产后继续妊娠者为研究对象,随机选择25例药物流产成功的妇女为对照组,收集其蜕膜组织和外周血,提取DNA,进行聚合酶链反应(PCR)和PCR产物测序.结果对照组孕激素受体基因第8外显子无突变存在,继续妊娠者中8例在相当于第866遗传密码子处见一同义突变位点(CAA→CAG).结论米非司酮终止早孕失败者孕激素受体基因第8外显子存在一同义突变位点.

    作者:刘岚;刘银坤;程利南 刊期: 2004年第04期

  • 葡萄胎组织中CD44v6的表达及其与葡萄胎恶变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探讨转移相关基因CD44v6的表达与葡萄胎恶变的关系.方法采用SP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1997~2001年93例妊娠滋养细胞疾病(gestational trophoblastic diseases,GTD)石蜡标本中CD44v6表达情况.结果 93例滋养细胞疾病标本中,CD44v6表达在葡萄胎组织中的表达显著低于滋养细胞肿瘤(P<0.01);71例葡萄胎组织中恶变组CD44v6表达阳性率显著高于未恶变组(P<0.05);滋养细胞由轻度至重度增生过程中,CD44v6表达阳性率逐渐增高.中重度组的CD44v6表达阳性率显著高于轻度增生组(P<0.01).结论在不同类型GTD中CD44v6表达率不同,恶变组葡萄胎组织的CD44v6表达明显高于未恶变的葡萄胎组织.葡萄胎组织中CD44v6过度表达者恶性程度相对增高.

    作者:王芳;康旭;庞江琳;李英勇 刊期: 2004年第04期

  • 叶酸及其在产科的应用

    叶酸是人体必需的维生素,参与核酸、氨基酸、蛋白质及磷脂的代谢与细胞分化、倍增及其功能密切相关.孕妇由于核酸需要量增加及较非孕妇女生理功能出现很大变化等原因,如妊娠早期缺乏叶酸,可导致受精卵着床、细胞分化受阻、胎盘滋养层发育障碍,进而致胚胎发育迟缓、胎停育、流产、神经管缺损、早产等一系列病理生理改变.

    作者:戴美珍 刊期: 2004年第04期

  • 外阴透明细胞汗腺瘤1例

    患者40岁,住院号267674.因发现外阴肿物6年,疼痛7d,于2002年11月14日入院.患者于6年前无意间发现外阴阴阜有一肿物,豆粒大小,无疼痛,未治疗,肿物渐增大至鸡卵大小.7d前开始感觉肿物疼痛,呈阵发性针刺感,近4d肿物表面破溃,有脓血性分泌物流出,无发热、畏寒等不适.妇科检查:外阴阴阜上方可见一约4cm×4cm×4cm大小的囊实性肿物.肿物光滑、红肿、压痛,表面有一破溃口,有脓血性分泌物溢出.阴道通畅,宫颈光滑,子宫大小正常,双附件区无异常.入院后予抗感染治疗,局麻下行肿瘤切除术.剖开肿物见内有一空腔,腔壁有烂肉样组织,呈乳头状.术后病理(病理号20020450):透明细胞汗腺瘤.

    作者:邹君兰;黄秀坤 刊期: 2004年第04期

  • 辅助生殖技术治疗后97例受孕妇女的妊娠结局

    目的探讨采用辅助生殖技术(ART)后受孕妇女的妊娠结局.方法对1999年1月至2002年8月间接受辅助生殖治疗后妊娠的97例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研究ART者的妊娠结局.结果 ART者发生流产率23.71%(23/97),异位妊娠6.19%(6/97),多胎24.64%(17/69),早产17.65%(12/68),分娩方式以选择性剖宫产者较多,占58.82%(40/68).新生儿结局良好,低体重儿比例高,占29.76%(25/84).结论经辅助生殖技术治疗后受孕的妇女病理妊娠发生率增高,为高危孕妇,故要予以高度重视,加强监护.

    作者:程玲慧;曹云霞 刊期: 2004年第04期

  • 输卵管妊娠葡萄胎1例

    患者37岁,病历号114236.因停经40d,下腹疼痛7d,加重3h,于2002年11月12日急诊住院.患者平素月经规律、量中等,痛经史10余年,G2P1,末次月经2002年10月1日,入院前1周出现左下腹胀痛,持续性,伴阴道少量出血,未治疗.入院前3h突发左下腹撕裂样疼痛,伴头晕、恶心、胸闷,来我院急诊就诊.B超提示:(1)盆腔积液.(2)子宫肌瘤.(3)左附件包块(异位妊娠不除外).血HCG 75000IU/L,急诊收入院.入院查体:T 36.5℃,P 96/min,R 20/min,BP 10.6/6.0kPa,重度贫血貌,心肺无异常,全腹压痛、反跳痛,肝脾不大,移动性浊音阳性.妇科检查:阴道内有少量暗红血液,宫颈略着色,举痛明显.子宫稍增大,漂浮感,质软,无压痛,双侧附件未及明显异常包块.后穹窿穿刺抽出不凝血5mL,血常规:WBC 6.2×109/L,RBC 2.66×1012/L,Hb 76g/L.诊断为:(1)异位妊娠破裂.(2)失血性休克.(3)中度失血性贫血.立即在抗休克的同时行开腹探查术.术中见:内出血及血凝块共约2000mL,子宫增大如孕40d大小.于子宫左侧前壁近宫角处可见一苍白色哑铃形肿物.肿物长、短径分别为3cm及2cm.左输卵管峡部有一直径约1cm破裂口,破口处可见绒毛及蜕膜样组织堵塞,无活动性出血,左卵巢及右附件未见明显异常.遂行左输卵管切除术及子宫前壁肿物挖除术.术中生命体征平稳,输血800mL,术毕剖视切除标本:(左)输卵管长约6.5cm,断端增粗,直径2.5cm,管腔扩张,其内可见凝血块及水泡状组织,其中水泡大的如黄豆粒,小的如小米及针尖大,送病理.术后予以抗感染及对症支持治疗,恢复良好,病理回报(病理号02-1251):(1)异位妊娠-左侧输卵管水泡状胎块(滋养叶上皮细胞轻-中度增生),妊娠破裂.(2)子宫前壁挖除物符合子宫腺肌病,如期出院,现仍在随访中.

    作者:刘清华;周奕琳;李秋芬 刊期: 2004年第04期

  • 对经间出血的认识和处理

    经前、月经中期和经后阴道少量流血统称为经间出血(intermenstrual bleeding),是指月经间隔期持续天数不等的阴道少量流血或血性分泌物,可以是功能性的,即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的表现之一,也可以是器质性原因.本文重点讨论非器质性原因所致的经间出血.

    作者:崔满华;马海欧;陈军 刊期: 2004年第04期

  • 妊娠期血小板减少76例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妊娠期血小板减少的原因及临床处理对策.方法回顾性分析汕头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1993~2003年间76例妊娠合并血小板减少患者临床资料.结果妊娠期血小板减少的患者中,72.3%为妊娠期血小板减少症(gestational thrombocytopenia,GT),14.5%为妊娠高血压综合征(PIH),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占9.2%.其中GT组不需要特别处理,PIH组以皮质激素及输血小板为主,ITP组以皮质激素或免疫球蛋白(IVIG)为主.血小板低于20×109/L时输注血小板.全部病例无孕产妇死亡及新生儿血小板减少.结论妊娠期血小板减少原因较多,应依据不同病情进行不同处理.

    作者:罗丽莉;陈涤瑕 刊期: 2004年第04期

  • 妊娠高血压综合征尿儿茶酚胺变化及其与病变程度的关系

    外周血中的儿茶酚胺(CA)有缩血管功能,近年来研究表明孕妇血中CA含量与PIH有关[1],我们建立了稳定可靠的HPLC-FD法检测尿CA,并收集24h尿量,根据尿量和测得的尿中CA浓度推算出24h尿CA排泄量,同时监测血压及尿微量白蛋白,以探讨PIH患者尿CA与病变程度的相关性.

    作者:邢艳霞;任慕兰;余卫平;杜鹏 刊期: 2004年第04期

  • FIGO IGCS妇癌分期和临床实践指南(之二)阴道癌

    阴道癌指原发部位在阴道的癌症,大多数发生于绝经后或老年妇女.原发性阴道癌是罕见的妇科肿瘤,占妇科恶性肿瘤的1%以下.然而,不管是宫颈或外阴肿瘤的直接扩散,还是子宫内膜癌和妊娠滋养细胞疾病的经淋巴或静脉转移,阴道均是常见的转移部位.阴道的转移肿瘤也可来源自非妇科部位如膀胱、尿道或尿道旁腺,少数源于乳癌或肺癌.故应排除来源于生殖器官或生殖道外的阴道的继发性肿瘤.肿物生长或扩散到宫颈外口应属宫颈癌.生长局限于尿道者属尿道癌.累及外阴属外阴癌.诊断需有组织学证据.常见的远处转移部位包括肺、肝、骨.约95%的原发性阴道癌为鳞状细胞癌,腺癌很少.分期原则与宫颈癌相似.阴道癌分期见表1.

    作者:林仲秋 刊期: 2004年第04期

  • 无痛技术在妇科手术中的应用

    我院自2001年5月起将无痛技术广泛应用于妇科门诊的多种手术操作中,均收到了十分明显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作者:王萍;张丽洁;王艳华 刊期: 2004年第04期

  • 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的相关检查及其意义

    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简称功血,其诊断主要根据病史、体格检查和与卵巢功能相关的一些辅助检查.

    作者:周灿权;钟依平 刊期: 2004年第04期

  • 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的病因及其病理生理

    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以下简称功血)分为排卵性功血和无排卵性功血,以后者多见,并以青春期和绝经前期多发.

    作者:朱楣光 刊期: 2004年第04期

  • 剖宫产术后肺栓塞3例诊治分析

    2001年1月至2002年12月我科共发生剖宫产术后肺栓塞3例.现将其诊治情况总结分析如下.

    作者:王海波;范敏;周艾琳;苏红华 刊期: 2004年第04期

  • 《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2004年第2期国家级继续医学教育试题答案

    作者: 刊期: 2004年第04期

  • 下丘脑性闭经14例分析

    下丘脑性闭经(hypothalamic amenorrhea,HA)是常见的一种闭经形式,约占继发性闭经的48%[1].其病因复杂,本文即是对14例HA患者的病因和内分泌表现进行分析.

    作者:陆湘;汪玉宝;高敏芝 刊期: 2004年第04期

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

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

主管: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中国医师协会 中国实用医学杂志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