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艳萍
以探讨肥胖为前列腺癌病因可能性的Meta分析为例,检索近10年公开发表的有关肥胖与前列腺癌的研究文献,纳入文献6篇,累计病例3328例,对照535724例,分别采用RevMan 5.0软件中的分类数据和一般反向方差法进行Meta分析,结果显示,两方法的OR值及95%CI等统计量相似,OR=1.11,95%CI为1.01~1.23.
作者:向安莉;张铃;叶方立 刊期: 2012年第01期
目的:探讨甘露醇在治疗脑外伤患者过程中的肾毒性.方法:观察298例脑外伤患者使用甘露醇治疗后尿量、尿常规、尿素氮、肌酐等变化,确定急性肾衰及用药时间和剂量之间有无相关性.结果:10例患者在用甘露醇过程中发生了急性肾衰,发生率为4.0%,发生时间于用药后3~7天.结论:甘露醇致急性肾功能衰竭与用药时间和剂量呈正相关.发现肾衰先兆后,及时减量或停药后可避免急性肾衰的发生.
作者:刘杰;刘驰;陈平安 刊期: 2012年第01期
目的:建立荧光猝灭法快速测定芦荟大黄素血浆蛋白结合率的理论和实验方法学.方法:在模拟人体生理条件下,以牛血清白蛋白(BSA)为荧光剂,芦荟大黄素为荧光猝灭剂,研究激发波长280nm下的荧光光谱.结果:芦荟大黄素和BSA的荧光猝灭是静态猝灭过程,其结合常数K30℃=6.024×104 L·mol-1和K37℃=5.104×104 L·mol-1;结合分子数n30℃=0.9776和n37℃=1.0548;相互作用力主要是静电作用;同时建立了预测血浆蛋白结合率的理论模型,并根据实验数据分析了芦荟大黄素浓度与BSA浓度动态变化时药物血浆蛋白结合率的全程规律.结论:不同蛋白质浓度与药物浓度条件下血浆蛋白结合率处于动态变化中,血浆蛋白结合率随药物浓度的增大而减少.
作者:陈瑛;王平;陈小睿;曾勇;孟宪丽 刊期: 2012年第01期
目的:通过观察急性脑梗死患者使用依达拉奉前后血清高敏感C反应蛋白(high sensitive C-reaction protein,hs-CRP)水平的变化,探讨依达拉奉在急性脑梗死患者治疗中的抗炎症作用.方法:选择20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常规治疗组和依达拉奉组各100例,常规治疗组给予常规治疗,依达拉奉组在此基础上给予依达拉奉,观察评价2组患者的血清hs-CRP浓度变化、神经功能改善情况.结果:两组hs-CRP水平在梗死后7d高,随后逐渐降低.依达拉奉组在治疗前、治疗后14d血清hs-CRP浓度和治疗前、治疗后7d的神经功能缺损总分与常规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7d依达拉奉组hs-CRP水平低于常规组(P<0.05),14d依达拉奉组神经功能缺损总分与常规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依达拉奉在急性脑梗死患者的治疗中可以降低患者hs-CRP水平,并有助于ACI患者的神经功能恢复.
作者:刘驰;刘杰;郑自龙 刊期: 2012年第01期
目的:优化三唑类伏立康唑关键中间体以6-(1-溴乙基)-4氯-5-氟嘧啶的合成工艺.方法:6-乙基-5氟-4-羟基嘧啶为起始原料,经氯代、溴代合成,采用适合工业化生产的工艺条件制得目标化合物.结果:工艺优化后反应温和易控,解决毒性大的问题,更绿色环保.结论:经过工艺优化后,原来的低沸点的溶剂换为高沸点的甲苯整个操作过程更加合理,反应中的催化剂改变,使收率高于文献报道.
作者:张峰;江正祥;王明深 刊期: 2012年第01期
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是金黄色葡萄球菌获得甲氧西林耐药决定子-mecA基因后产生的一种高耐药性菌株,MRSA几乎对所有β-内酰胺类抗菌药物耐药,对其他类型的抗生素的耐药性逐渐上升.就MRSA的相关耐药机制进行了综述.
作者:冷凤;方琴;杜培源;刘辉丽 刊期: 2012年第01期
目的:探讨用加权秩和比法动态综合评价某县级医院经营管理绩效.方法:采用加权秩和比法对成都市某县级医院2009~2010年主要经营管理指标进行动态综合评价.结果:①该院2010年工作量指标、诊疗效果和经营指标均好于2009年;工作效率指标较2009年略有下降.② 2010年医院总体综合经营管理绩效较2009年有所提升,但统计学意义尚不显著(P>0.05).结论:采用加权秩和比法对县级医院经营管理绩效进行动态综合评价,结果表达直观明晰,有实用价值.
作者:张桂清;孔平 刊期: 2012年第01期
对山东日照沿海地区银杏叶中总黄酮含量的季节性变化进行了研究,并探讨不同的提取方法提取银杏黄酮的差异.结果表明,由于日照地处沿海,季节变化缓慢,与内陆地区相比秋季来临要推迟,因此,银杏叶总黄酮含量的峰值也随之推迟,所以可将药用银杏的叶片适宜采收期确定在10月至11月上旬.通过用索氏回流法提取及超声法提取银杏叶中的总黄酮,比较得出,超声波提取的提取率要高于索氏回流的提取率.
作者:刘君;李振泉;全先高;杨娜;王晓龙 刊期: 2012年第01期
目的:为避免出现检验结论因检查项下供试品取用量不同而不同的情况.方法:对少数药品质量标准检查项下供试品取用量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提出修订建议.结论:药品质量标准需要不断完善.
作者:谈大川 刊期: 2012年第01期
介绍灰色系统GM (1,1)模型,并应用于高电压放电实验环境中有害因素X 射线照射量的预测分析.此模型具有所需样本量小,无需型概率分布,其适用性强,易掌握等优点.可作为高压放电环境中有害因素预测和提供有关人员控制选择的良好工具.
作者:张茂华;杨保初 刊期: 2012年第01期
目的:观察当归注射液对缺血再灌注损伤心肌细胞内TRAIL表达的变化,探讨当归抗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保护作用的机理.方法:将35只SD大鼠随机分成4组(n=10):正常对照组(n=5);假手术组(n=10);缺血再灌注组(n=10);当归治疗组(n=10),建立在体心肌缺血再灌注动物模型.实验完毕后,将各组动物心肌组织做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察各组动物心肌细胞内TRAIL表达的变化.利用HPIAS-2000图像分析系统测定TRAIL在以上各组中表达的平均光密度和平均阳性面积率.结果:正常对照组心肌细胞内TRAIL呈低表达;当归治疗组心肌细胞内TRAIL呈低表达;假手术组心肌细胞内TRAIL呈低表达;缺血再灌注损伤组TRAIL呈高表达.图像分析结果显示:正常对照组、当归治疗组、假手术组与缺血再灌注损伤组之间TRAIL表达的平均光密度及阳性面积率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正常对照组与假手术组之间、当归治疗组之间TRAIL表达的平均光密度及阳性面积率的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 05).结论:TRAIL基因可能是诱导心肌细胞凋亡的分子基础,参与了其发生发展过程中细胞凋亡的调控.当归注射液对大鼠缺血再灌注损伤心肌细胞有重要的保护作用.
作者:凌娜佳;张端莲 刊期: 2012年第01期
为了解住院精神分裂症病人的自杀因素及其防范措施,回顾研究了某院近13年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的临床资料.通过分析研究,提出要健全精神科病房管理、加强医护人员的责任心,以此预防住院精神分裂患者的自杀行为.
作者:陈喜华 刊期: 2012年第01期
目的:观察抗氧化剂吡咯二硫代氨基甲酸盐(pyrrodlidine dthiocarbamate,PDTC)对核转录因子-кB (nuclear factor-кB,NF-кB)以及T-bet/GATA-3的调节作用.方法:32只清洁级的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4组,分别为正常组(A组)、哮喘组(B组)、地塞米松治疗组(C组)和PDTC治疗组(D组).采用5点注射激发和雾化吸入的方法复制哮喘大鼠模型,模型成功后麻醉并处死大鼠,取相关组织分别进行外周血白细胞计数、HE染色切片、Western Blot检测NF-κBp65蛋白、T-bet/GATA-3蛋白表达情况.结果:与B组模型组相比较,D组大鼠肺部组织的炎症细胞浸润较少,肺泡的组织结构较为完整;外周血白细胞计数结果表明,D组各项指标与B组比较均有所改善(P<0.01);在蛋白水平水平上,D组NF-κBp65和GATA-3蛋白表达均下降,T-bet的表达增加.结论:PDTC能逆转大鼠组织病理变化,降低NF-κB p65蛋白表达,并且改善哮喘大鼠T-bet/GATA-3基因表达失调,明显改善哮喘大鼠的症状.
作者:张涛 刊期: 2012年第01期
目的:鉴别醋酸地塞米松片.方法:采用红外分光光度法.结果:醋酸地塞米松片与醋酸地塞米松对照品红外吸收图谱一致.结论:方法可靠、准确,可用于鉴别.
作者:高艳萍 刊期: 2012年第01期
目的:观察纳洛酮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并发Ⅱ型呼吸衰竭的临床疗效.方法:64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在常规持续低流量吸氧、抗感染、解痉平喘、化痰、通畅气道及营养支持等综合治疗基础上,治疗组纳洛酮1 mg加入0.9%氯化钠注射液20ml静注,然后以2 mg纳洛酮加入0.9%氯化钠注射液250ml静滴,12 h/次.结果:治疗组患者血气分析、促醒时间及呼吸、心率的改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纳洛酮治疗Ⅱ型呼吸衰竭疗效确切、安全.
作者:杜鹏 刊期: 2012年第01期
目的:优选四君子胶囊的佳提取工艺.方法:采用正交试验设计,以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提取液中人参皂苷Rg1的含量,及浸膏得率为指标,优选四君子胶囊的提取工艺.结果:佳提取工艺为8倍量的水浸泡30min,提取2次,每次3h.结论:该提取工艺稳定,安全,简便易行.
作者:张宝徽;崔晓慧;陶君彦;胡则林 刊期: 2012年第01期
目的:探讨慢性肝炎及肝硬化患者胆囊超声图像改变,并分析其临床意义.方法:对562例慢性肝炎及肝硬化患者和600例对照组(非肝炎者)进行彩色B超检查,并对检查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慢性肝炎及肝硬化组和对照组胆囊检查异常率分别为63.5 % 、14.2%,二者间胆囊患病率有显著性差异(P<0.01 ).前者发现胆囊壁增厚192例(34.2%),胆囊结石69例(12.3%)、胆囊息肉样变80例(14.2%),与对照组比较均有明显差异.结论:慢性肝炎及肝硬化患者易合并胆囊疾病,慢性肝炎病毒感染是胆囊病变的危险因素,超声检查对临床诊断治疗均有意义.
作者:潘电享;叶青 刊期: 2012年第01期
目的:总结分析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持续时间、次数及临床特征与脑梗死的关系.方法:对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就其发作持续时间、次数及临床特征总结;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后在24 h内行头颅MRI或CT检查,记录影像学异常病例.结果: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发展至脑梗比例为22.6%;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大于30 分钟发生脑梗死者占33.5%,发作3次以上脑梗死发生率为60%;有脑卒中原发病发生脑梗死患者占63.6%.结论:短暂性脑缺血发作进展脑梗死发生率较高,与发作时间、发作次数和原发病等多种因素有关.
作者:李伟周;陈石伙 刊期: 2012年第01期
目的:探讨干燥工艺对玄参质量的影响,分析不同工艺干燥的玄参中安格洛苷-C的含量.方法:将鲜玄参分别采用自然晾晒和微波真空干燥,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分析不同工艺干燥玄参中安格洛苷-C的含量.色谱条件为Kromasil C-18色谱柱(250mm×4.6mm,5μm),流动相:甲醇-乙腈-1%冰醋酸溶液,梯度洗脱,流速:1ml/min,检测波长:276nm,柱温:25℃.结果:两种干燥方法玄参中安格洛苷-C与其它的成分能达到很好的分离,微波真空干燥玄参的安格洛苷-C含量高于自然晾晒干燥玄参的含量.结论:微波真空干燥技术用于中药玄参的干燥,不仅工艺简单、干燥时间短,而且安格洛苷-C有效成分有较高的保留.
作者:洪伟;梁晨;聂诗明 刊期: 2012年第01期
目的: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地西泮片溶出度与含量均匀度.方法:高效液相外标法,以C18化学键和硅胶为固定相,以甲醇-水(70:30)为流动相,溶出度检测波长为242nm,含量均匀度检测波长为254nm.结果:地西泮片溶出度的平均回收率为98.92%,RSD为1.1%(n=6),地西泮在0.01562μg~0.09372μg 范围内进样量与峰面积值呈良好线性关系.地西泮片含量均匀度的平均回收率为98.58%,RSD为1.0%(n=6),地西泮在线性范围为:0.5125μg~3.0750μg 进样量与峰面积值呈良好线性关系.结论:实验证明此方法简便、快捷,能准确测定地西泮片溶出度与含量均匀度.
作者:张健;梁艳 刊期: 2012年第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