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红慧;杨力;郭亮永
介绍我院在数学课程建设和教学改革中开设数学实验课的认识和体会,提出数学实验的课程观和所遵循的原则,强调数学实验课必须有特色和实效性,并结合数学实验课的教学实例分析进行数学实验的方法,后,提出数学实验课研究的问题和方向.
作者:张绍阁;徐宁;于洁;许广涛;周秀娟 刊期: 2012年第03期
提出给一种新的求取一室模型血管外给药动力学参数的方法,该法首先用残差法求取参数的初值,再使用迭代法求取参数的准确值.本法原理和计算较非线性小二乘法更为简单方便,且例子的计算结果优于参数法和非线性小二乘拟合法.
作者:李可群 刊期: 2012年第03期
目的:探讨Ⅱ组代谢性谷氨酸受体对延髓脑片面神经后核内侧区(mNRF)吸气神经元放电活动的调制作用.方法:制作新生大鼠离体延髓脑片标本,主要包含mNRF,并完整保留舌下神经根,以改良Kreb's液灌流脑片,同步记录舌下神经根呼吸节律性放电活动(RRDA)和吸气神经元的放电活动.待放电活动稳定后,在灌流液中分别单独给予该受体的特异性激动剂APDC和特异性拮抗剂EGLU,并分别观察其对吸气神经元放电活动的影响.结果:给予受体激动剂APDC后,吸气神经元的吸气时程(TI)缩短,放电的积分幅度(IA)减小,单位放电频率(PFn)变慢,呼吸周期(RC)和呼气时程(TE)延长.给予其拮抗剂EGLU 后,吸气神经元的TE和RC缩短,PFn明显增加,IA和TI无明显变化.结论:Ⅱ组代谢性谷氨酸受体对离体延髓脑片吸气神经元放电活动有调节作用,其可以通过作用吸气神经元的电活动来参与节律性呼吸的调控.
作者:郭谦;郑奇辉;吴中海 刊期: 2012年第03期
目的:研究缺血再灌注对选择性门静脉结扎后非结扎侧肝再生的影响.方法:建立Wistar大鼠选择性门静脉结扎(PVL)肝再生模型,左、中叶肝缺血再灌注(IR)预处理,后结扎左、中叶门脉,以普通的PVL组为阳性对照.结果:与阳性对照组相比,IR处理后,AST、ALT虽有略有增高,但是不显著,且非结扎侧肝重/总肝重显著增加.术后24h,IR组比PVL组PCNA mRNA显著增高.术后24h、72h,IR组PCNA蛋白表达显著上调.免疫组化显示,IR组PCNA阳性细胞明显多于PVL组.结论:结扎侧缺血再灌注预处理能增强大鼠门脉结扎模型非结扎侧肝叶的肝再生.
作者:苏纯洁;赵家运;钟山 刊期: 2012年第03期
目的:分析益气养阴化瘀法治疗气阴两虚兼血瘀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1年7月~2011年12月在本院治疗的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患者160例(中医辨证为气阴两虚兼血瘀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实验组(益气养阴化瘀法结合传统治疗组)86例和对照组(单纯传统治疗组)74例,后将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临床分析.结果:实验组治疗后血液流变学、神经传导速度、临床症状治疗后的有效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中医症状积分大于60分的患者明显小于对照组,差异具有显著性.结论:益气养阴化瘀法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临床疗效好,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宋秀玲 刊期: 2012年第03期
通过对动脉中弹性波以及脉搏波弹性腔模型的讨论,给脉象的分析增加了客观化的指标.中医的脉象与心血管系统血液的脉动流和脉搏波的传播规律密切相关,研究脉搏波在动脉中的传播规律,尤其是研究桡动脉处脉搏波的相关生理信息和参数,对中医四诊中脉诊的研究有重要的意义.
作者:邵建华 刊期: 2012年第03期
目的:探索护士开展护理科研选题的途径,介绍一种护士开展护理科研选题的实用方法.方法:建立等时距观测数据序列,计算灰色关联度.结果:利用灰色关联度的计算值,分析引起患者病情变化的因素.结论:护士开展护理科研选题,应该着眼日常护理工作、立足于科研成果直接服务于临床工作.
作者:何娅 刊期: 2012年第03期
目的:探讨医学研究中高维列联表资料的统计分析方法.方法:结合医药科研中的实例阐述Mantel Haenszel分层分析、对数线性模型分析、logistic回归分析等方法处理医药研究中高维列联表资料的原理和步骤,并加以比较.结果与结论:Mantel Haenszel分层分析、对数线性模型分析、logistic回归分析都是处理高维列联表资料的有效方法,三种方法都有各自的优缺点、适用条件.
作者:李新;关红阳 刊期: 2012年第03期
目的:减轻抗凝治疗患者行桡动脉采血后血肿、出血、瘀斑的发生率.方法:对抗凝治疗的冠心病或可疑冠心病行桡动脉采血后用棉质弹力绷带加压止血30min~60min.结果:采用弹力绷带加压止血后,抗凝治疗的冠心病或可疑冠心病患者行桡动脉采血而出现血肿、出血、瘀斑等并发症的发生率大大减少.结论:此方法对于抗凝治疗患者行桡动脉穿刺后止血效果优于传统的止血方法,并发症少,简单实用,节约护士的时间,值得推广使用.
作者:张士翠;付菱;雷晨露;汪明望 刊期: 2012年第03期
针对在教学过程中发现的问题,从能量的角度阐述了<物理化学>课程中表面张力和弯曲液面附加压力的概念,并进一步从能量的角度分析了毛细现象.相对于从力学角度的分析,从能量角度分析更宜于学生全面把握这两个概念.
作者:苗永霞;刘建平;杨新丽;杨喜平 刊期: 2012年第03期
树枝状大分子是一类新型的高分子材料,具有高度枝化、结构可控、单分散等特点,其中聚酰胺-胺型大分子(Polyamidoamine,PAMAM)由于能提高药物的水溶性、靶向性和生物利用度,已在抗肿瘤药物载体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本文将就PAMAM作为一种新型的抗肿瘤药物载体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作者:张赛群;彭剑青 刊期: 2012年第03期
目的:探讨氧杂蒽酮类的α-倒捻子素(α- Mangostin)、γ-倒捻子素(γ- Mangostin)对U87细胞(Human Malignant Glioma Cell)和PC12细胞(Pheochromocytoma Cell)增殖的抑制效应.方法:用MTT方法筛查不同浓度α-倒捻子素、γ-倒捻子素处理U87和PC12细胞48h后的活力效果,Annexin-V/FITC 双染后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率.结果:MTT法检测结果显示,α-倒捻子素和γ-倒捻子素能够有效地抑制U87细胞和PC12细胞的增殖,呈剂量依赖性.其中γ-倒捻子素较α-倒捻子素对U87细胞及PC12细胞的增殖抑制作用更强.FCM法检测结果显示,γ-倒捻子素的处理组和对照组比较,PC12细胞的凋亡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α-倒捻子素、γ-倒捻子素能明显抑制U87细胞和PC12细胞的增殖.γ-倒捻子素能显著性诱发PC12细胞的细胞凋亡.
作者:曾冰玲;鲁明明;李树基;孙丽荣;朱心红 刊期: 2012年第03期
简单催化模型中感染力函数的确定与判别是模型应用是否合理的关键.对感染力函数的分类、判别以及确定作了进一步地分析,为合理应用该模型提供了理论基础,并对各种参数的确定提供了相应算法.
作者:万颖;李文潮;刘烁;徐清华;赵清波;吴克坚 刊期: 2012年第03期
目的:系统评价中西医结合治疗难治性肾病综合征(Refractory Nephritic Syndrome,RNS)的疗效,为中西医结合治RNS提供科学依据.方法:用循证医学的方法,选用国内外多个权威数据库为资料源,对国内近10年间(2001~2010)正式发表的临床研究文献进行手工检索.按照国际cochrane协作网的系统评价方法,对所纳入的研究进行方法学质量评价,并选取11篇质量良好的随机对照试验(RCT)运用Rev.Man5.0.23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检索到11个符合纳入标准的RCT,共计922例患者,其中中西医结合组478例,对照组444例.Meta分析显示,在治疗后中西医结合组与对照组的总有效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RR=4.04,95%CI(2.85,5.70),合并效益Z=7.93(P<0.00001)].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RNS有助于提高其临床疗效,减少激素或免疫抑制剂不良反应的发生.
作者:吕佩佳;魏连波;陈磊;王明;王艳靖;耿振波;冯涛;李成杰 刊期: 2012年第03期
目的:探讨应用灰色系统新息模型持续预测梅毒发病率的可行性.方法:应用灰色新息模型对广西南宁市2005~2009年、2005~2010年梅毒年发病率数据进行建模拟合,并进行外推预测研究.结果:建立的广西南宁市2005~2009年及2005~2010年梅毒年发病率GM(1,1)新息预测模型,拟合精度高(C≈0.3652,P=1;C≈0.2812,P=1),可用于外推预测.结论:灰色系统一阶新息GM(1,1)模型可以很好地模拟和预测梅毒发病率在时间序列上的变化趋势,将其应用于梅毒发病持续预测是可行的.
作者:梁红慧;杨力;郭亮永 刊期: 2012年第03期
稀溶液蒸气压下降数值在医药专业的<无机化学>或<基础化学>上都可见到,如文献[1]、[2]、[3]上就均可见到,但笔者认为其推导错误,笔者认为应如下推导:首先,我们要这样定义:若甲溶液的溶质丙的质量浓度较乙溶液的溶质丙的质量浓度大(或小),则称甲溶液较乙溶液的浓度大(或小),也可俗称甲溶液较乙溶液浓(或稀).
作者:梁自温 刊期: 2012年第03期
针对目前医学院校高等数学教学存在的一些不足,从计算机辅助教学、网络辅助教学和数学建模三个方面提出了在高等数学教学上应做的一些改革,并就提出的教学改革方法在本校进行了试点,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作者:赵晓燕 刊期: 2012年第03期
目的:观察吸入糖皮质激素丙酸氟替卡松或应用白三烯受体拮抗剂对儿童轻度持续性哮喘的防治作用.方法:将48例轻度持续性哮喘患儿随机分为治疗A组和治疗B组,每组24例,进行8周治疗,两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治疗A组给予丙酸氟替卡松气雾剂吸入,早晚各一次,每次一撳,治疗B组口服孟鲁司特4mg,每晚一次.8周的观察期内家长记录哮喘日记,包括白天、夜间症状评分、无症状天数及吸入β2-受体激动剂的次数等.结果:两组在治疗8周后患儿日夜间症状评分、无症状天数及吸入β2-受体激动剂的喷数均显著减少,无症状天数显著增加且无副作用.结论:吸入丙酸氟替卡松与应用白三烯受体拮抗剂治疗儿童轻度持续性哮喘均有较好疗效.
作者:边俊梅;徐兆梅 刊期: 2012年第03期
目的:用体视学方法定量揭示乳腺上皮性肿瘤细胞核的三维形态结构特点及变化规律.方法:收集乳腺外科手术切除标本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20例、乳腺原位癌10例、乳腺浸润性导管癌60例及正常乳腺组织10例.每例随机切3个蜡块,HE染色,每张切片随机取3~4个视野,用 Image-Pro图像分析软件测试核及细胞,按体视学公式计算以细胞为参照空间时乳腺上皮性肿瘤细胞核的体积密度(Vvn)、表面积密度(Svn)、表面积与体积比(Rsv,n)、数密度(Nvn)、核浆比(Rnp)、平均体积(vn)、平均表面积(sn)、平均自由程(λn).结果:Vvn、Svn、Nvn、vn、sn、λn、Rsv,n及Rnp在乳腺浸润性导管癌、导管内原位癌、导管内乳头状瘤及正常乳腺导管上皮细胞4个组别的方差分析中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的Vvn、Svn、vn、sn及 Rnp均分别大于乳腺导管原位癌、导管内乳头状瘤及正常导管上皮细胞,且依次递减;乳腺癌的Rsv,n、λn及Nvn均分别小于乳腺导管原位癌、导管内乳头状瘤及正常导管上皮细胞,且依次递增.结论:Vvn、Svn、Nvn、vn、sn、λn、Rsv,n及Rnp的变化在乳腺良、恶性肿瘤及正常乳腺组织之间具有显著的差异性及规律性.
作者:赵云飞;梁海桥;罗启翅;彭波 刊期: 2012年第03期
目的:探讨镇静抗焦虑治疗对急性心肌梗死( AMI)患者溶栓治疗后QT离散度( QTd),校正后离散度(QTcd)及血管再通的影响.方法:将2008年1月~2011年10月住院AMI溶栓患者10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50例)和治疗组(50例),对照组胸痛时给予镇痛剂镇痛治疗,治疗组即在常规处理溶栓过程中静脉镇静抗焦虑治疗,术后继续给予口服3天,观察两组患者溶栓治疗后QTd、QTcd.结果:治疗组QTd、QTcd较对照组缩短具有差异性(P<0.05).结论:AMI患者抗焦虑治疗与溶栓治疗后QTd、QTcd具有相关性.
作者:郭璠;杨波;谢彬;杨国康;黄仲略 刊期: 2012年第0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