段华
患者28岁,住院号241234.主诉置环3年,停经3个月,在院外以带器妊娠行取环+人工流产术及刮宫术,未见绒毛.于2000年9月8日收住我院.患者平素月经规则,末次月经2000年5月30日,孕3产1.
作者:李建文;李燕春;周丽娟;姚爱琳 刊期: 2003年第11期
目的探讨人细小病毒B19与早期先兆流产之间的关系.方法于2002年1~12月采用ELISA技术检测262例正常孕妇及320例早期先兆流产妇女血清中人细小病毒B19 IgM含量,并将其结果进行对照.结果观察组检出人细小病毒B19 IgM阳性65例,阳性检出率20.31%;对照组8例阳性,阳性检出率3.05%,差异有显著性(P<0.05).感染与未感染B19病毒早期先兆流产妇女经治疗后流产率比较差异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人细小病毒B19可能是引起早期先兆流产的重要原因之一.
作者:黄雪坤;何伟真;李光仪 刊期: 2003年第11期
目的探讨腹腔镜在女性不明原因腹水症中的诊断价值及腹腔镜在此类患者中的手术操作技巧.方法 1999年7月至2002年10月在全麻下对28例不明原因女性腹水症患者进行腹腔镜探查,并取可疑组织送病理检查,分析腹腔镜探查和所取组织的病理结果.结果腹腔镜手术探查阳性结果24例,阳性率85.7%,其中结核性腹膜炎8例,占28.6%;腹膜间皮瘤5例,占17.9%;其他分别为转移性腺癌、卵巢外腹膜浆液性乳头状癌、肝硬化、结肠淋巴漏.阴性者4例,阴性率为14.3%.由于采用了改良开放式第1穿刺、控制腹腔压力及提高第2、3穿刺孔的位置等措施,在不明原因腹水症患者中行腹腔镜探查术无一例出现并发症.结论腹腔镜探查腹水病因是一种安全有效的诊治方法,通过镜下观察及取病理检查可以确定产生腹水的原因.腹腔镜探查术应用于腹水患者的诊治,操作技巧有其特殊性.
作者:刘晓军;刘彦;金志军;李文;郭晓杰;侯庆香 刊期: 2003年第11期
1 临床资料例1.患者42岁,住院号149155.因停经49天,突发性下腹痛3h,于1999年7月30日急诊入院.平素月经规律,末次月经1999年6月11日.入院前3天因停经46天于我院门诊检查尿HCG(+),B超提示宫内妊娠.拟行人工流产术,因故未施行.
作者:米淑玲;刘建敏;徐砚颖;刘云 刊期: 2003年第11期
子宫肌瘤又称为子宫平滑肌瘤,是女性生殖器官中常见的良性肿瘤,多见于30~50岁的妇女.子宫肌瘤患者是否接受治疗取决于临床症状、子宫肌瘤的大小、数量、部位及患者对生育情况的要求.
作者:姚书忠 刊期: 2003年第11期
子宫内膜异位症(内异症)是生育年龄妇女的常见病,发病率可高达10%~15%,它所引起的疼痛及不孕严重影响病人的生活质量.卵巢巧克力囊肿(巧囊)也是生育年龄妇女常见的附件包块.手术是内异症基本的治疗方法,手术的同时亦可明确诊断.
作者:冷金花;郎景和 刊期: 2003年第11期
20世纪70年代,随着纤维光学、冷光技术、膨宫设备和能源的开发与利用,宫腔镜技术迅猛发展.如今,纤维宫腔镜和各种连续灌流式宫腔镜显著降低了诊断的侵袭性,以直观、准确成为妇科出血性疾病和宫内病变的首选检查方法.手术宫腔镜及其介导下的各种操作,创伤小、恢复快、不影响卵巢内分泌功能,被誉为治疗宫腔内良性病变的理想手术方式,技术的成熟使手术适应证日益拓宽,已经成为现代妇科诊治领域中不可缺少的内容.
作者:段华 刊期: 2003年第11期
为了探讨硬膜外麻醉微量输入泵镇痛对剖宫产术后产妇的影响,我们选择剖宫产术后病人,按给药方法及种类不同,观察其镇痛效果,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作者:徐华瑞;张雪芹;桑秀丽 刊期: 2003年第11期
目的探讨宫腔镜子宫内膜切除术治疗月经过多的手术指征、手术方法及预后.方法 1999年9月至2003年3月应用连续灌流宫腔电切镜,对100例手术指征为保守治疗无效的月经过多,无生育要求,合并粘膜下肌瘤≤5.0cm的患者行子宫内膜切除术,12例同时行子宫粘膜下肌瘤切除术,术后随访3个月至3年.结果除3例因异常子宫出血行第二次手术切除子宫外,其余97例月经均有所改善,手术成功率97.0%.术后94例无月经,3例为月经点滴状,12例痛经明显改善.结论子宫内膜切除术可减少或停止月经,切除子宫内膜的同时切除子宫肌瘤,疗效满意.
作者:刘晶珠;林丽;王强;纪丽伟;郭絮飞 刊期: 2003年第11期
目的探讨子宫肌瘤与妊娠、分娩及新生儿结局的关系.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对1991~2000年132例妊娠合并子宫肌瘤单胎分娩活婴出院病史进行分析,同时选择同期分娩无子宫肌瘤孕妇144例作对照比较.结果妊娠合并子宫肌瘤(观察组)的孕期合并症发生率及产时并发症分别为44.70%和53.79%,对照组分别为1.39%和9.03%.两组相比,观察组新生儿Apgar评分≤7分者高于对照组,观察组低体重儿发生率高,早产儿增多.结论子宫肌瘤明显增加了孕期、产时及围生儿并发症的可能性.
作者:冯雪萍;吴小容;陈梅绮;翁芬 刊期: 2003年第11期
腹腔镜手术因其创伤小、术后恢复快等优点,已逐渐被广大外科医生和患者所接受.随着腹腔镜手术技术的不断提高和腹腔镜手术器械的不断改进,腹腔镜手术在外科领域的应用也得到了突飞猛进的发展.
作者:王世军;崔恒 刊期: 2003年第11期
目的探讨宫腔镜与B超联合检查在各种异常子宫出血中的诊断价值.方法 2001年7月至2002年7月应用宫腔镜联合B超检查异常子宫出血176例,术中行定位取材或诊断性刮宫.结果宫腔镜联合B超诊断子宫内膜增生过长46例,符合率为63.04%;子宫内膜息肉45例,符合率为95.56%;子宫粘膜下肌瘤8例,符合率为87.50%;子宫内膜癌3例,符合率为75.00%.结论宫腔镜联合B超检查异常子宫出血,可以提高子宫内膜息肉及子宫粘膜下肌瘤的诊断率.尽管对子宫内膜增生过长及子宫内膜癌的敏感性与单纯诊刮相似,但可观察到更详细的形态学变化.
作者:李兰芬;宋学英;蒙占松 刊期: 2003年第11期
近二三十年来随着腹腔镜在妇科临床应用的迅速发展,使输卵管妊娠由创伤较大的剖腹手术向微创的腹腔镜手术转化,成为异位妊娠手术治疗的第3次突破[1].其先进的诊治技术不仅降低了病死率,而且更有效地改善了病人以后的生育状况.
作者:林秋华 刊期: 2003年第11期
1869年Pantaleoni[1]在人体进行第一例宫腔镜检查,开创了宫腔镜诊断宫内病变的先河.但是,由于受当时较低生产力水平的影响,宫内光线传导不良,宫腔不能适度膨胀,宫腔内出血妨碍视野,镜体直径偏大,不易置入宫腔等问题阻碍了宫腔镜的应用,该技术的发展十分缓慢.直到进入20世纪以来,随着器械的微型化,冷光源的问世,持续灌流取代单向灌流膨宫方法,宫腔镜技术才逐渐完善起来,尤其是近20年来,手术宫腔镜的诞生,为某些妇科疾病的治疗带来了划时代的变革.
作者:夏恩兰 刊期: 2003年第11期
随着腹腔镜手术技术水平的提高,以及仪器、设备的改进,使腹腔镜从单纯作为诊断性操作发展为现今的手术性操作,对于既往曾行腹部手术的病人,都可以使用腹腔镜再度进行手术.由于腹部切口较长或切口通过脐部的病人,容易发生腹腔粘连,特别是容易发生前腹壁粘连,所以以往这类病人较少进行腹腔镜手术,其原因是如果施行腹腔镜手术难以获得进入腹腔的安全通路.
作者:李奇龙 刊期: 2003年第11期
经阴道注水腹腔镜(transvaginal hydrolaparoscopy,THL)是经直肠子宫陷凹入路,穿刺套管,注入生理性液体作为盆腔膨胀媒介,进入微小内镜,观察盆腔后壁,进行诊断和治疗的妇科内镜技术.1998年Gordts等首次报道使用特殊套管穿刺针进行THL.患者采用仰卧截石位,应用生理性液体作为膨胀介质,主要用来代替子宫输卵管碘油造影(HSG)检查输卵管、卵巢的解剖结构,也可用于一些妇科疾患的检查.在液体的环境下,输卵管、卵巢保持自然位置,便于对其结构进行系统观察[1,2].
作者:黄晓武;夏恩兰 刊期: 2003年第11期
同任何常规手术一样,腹腔镜手术并发症也有一定的发生率.因为腹腔镜的手术操作方法完全不同于经腹手术,所以其并发症的发生各有其特点,处理方法亦不相同,而且有些腹腔镜特有的并发症一旦发生,原本对患者的微创手术就转变为致死性操作.因此,所有妇科医生应该熟知腹腔镜手术并发症的发生规律、临床表现、体征和处理方法.现就腹腔镜手术并发症发生的特点及防治谈些看法.
作者:刘彦 刊期: 2003年第11期
妇科内镜手术因其微创的优点,有关技术和适应证现已得到深化和普及.麻醉科医师不仅要为手术创造良好的条件,而且还要在提高和(或)改善麻醉与监测水平,减少围术期并发症上下功夫.
作者:尤新民;鲍泽民 刊期: 2003年第11期
腹腔镜手术作为内镜手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已经成为外科革命的先锋.它把现代先进的科学技术与现代医学结合起来,是传统的手术技术与现代电子信息技术、光导工艺技术以及各种能量传导等技术结合的产物.它是医生视觉和手臂的延伸,它改变了医生的思维观念、技术路线和操作技巧,正逐步成为许多妇科手术治疗的新模式.
作者:郎景和 刊期: 2003年第11期
不孕症是影响男女双方身心健康的世界性问题,一旦患病将给患病夫妇带来巨大的精神压力和社会压力.不孕症中女性因素约占25.0%~37.0%,女性不孕症的发病率在3.5%~11.3%之间[1].发病因素比较复杂,有年龄因素、精神因素、营养因素、内分泌因素、机体免疫因素、先天发育及内外生殖器病变因素等.后者包括子宫、输卵管及卵巢的病变,约占女性不孕症的78.6%,是导致女性不孕症的重要因素.
作者:王永来 刊期: 2003年第1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