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出生缺陷及其监测

朱军

关键词:出生缺陷, 遗传因素, 环境因素, 染色体异常, 先天异常, 基因异常, 发育过程, 同作用, 解剖学, 胎儿, 胚胎, 功能
摘要:出生缺陷(birth defects)或先天异常(congenital anomalies)是指胚胎或胎儿在发育过程中发生解剖学和功能上的异常.这些异常或是由于遗传因素所引起的,其中包括染色体异常、基因异常等;也可由于环境因素所致,以及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共同作用所致.
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相关文献
  • 妊娠高血压疾病血清尿酸水平测定的临床应用

    目的观察血清尿酸测定在妊娠高血压疾病中的临床意义.方法选择216例足月孕妇分成五组:正常妊娠组(n=50);轻度妊高征组(n=66);中重度妊高征组(n=58);慢性高血压组(n=20);慢性高血压合并妊高征组(n=22).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比较各组间的血清尿酸水平.计算血清尿酸水平测定在妊娠高血压孕妇中诊断中重度妊高征以及在慢性高血压孕妇中诊断妊高征时的敏感性、特异性和似然比.用直线回归分析检验血清尿酸水平与妊娠高血压疾病孕妇的几种临床结局的关系.结果血清尿酸水平在轻度妊高征组、中重度妊高征组、慢性高血压合并妊高征组分别为(330.0±43.6)、(376.0±79.3)、(350.0±73.3)μmol/L,较正常妊娠组(254.6±61.6)μmol/L明显升高(P<0.05);而慢性高血压孕妇血清尿酸水平(268.0±49.6) μmol/L与正常妊娠组无统计学意义.当血清尿酸值≥330.0μmol/L时,在妊娠高血压孕妇中发生中重度妊高征的似然比是1.4,在慢性高血压孕妇中发生妊高征的似然比是2.4.血清尿酸值与妊娠高血压疾病的几种临床结局的相关性较弱(r=0.06~0.30).结论虽然在妊高征时血清尿酸水平升高,但临床上应用血清尿酸值来区分各种妊娠高血压疾病的作用是有限的.而在慢性高血压孕妇中,当血尿酸水平≥330.0μmol/L,可以认为合并妊高征的可能性增大.

    作者:丁依玲;杨惠楠;唐炜立;喻玲;朱付凡;王新 刊期: 2002年第09期

  • 胎儿疾病的内科治疗

    随着围生医学的发展,产前诊断水平不断提高,大多数胎儿异常在孕期能够得到及时诊断.将患病胎儿做为患者在宫内进行治疗,能进一步促使医生对胎儿疾病自然病史和病理生理的认识.另外,孕妇用药或补充营养素,还能达到预防胎儿疾病的作用.

    作者:樊尚荣 刊期: 2002年第09期

  • 妊娠晚期脐带缠绕无负荷试验对判断围生儿预后的价值

    本文分析了我院产科分娩的临床资料,对其中合并脐带缠绕者的胎心无负荷试验图形及胎儿预后进行分析.

    作者:杨丽 刊期: 2002年第09期

  • 白血病抑制因子与胚胎发育和胚泡着床的关系

    白血病抑制因子(leukemia inhibitory factor,LIF) 初因其能抑制小鼠M1白血病细胞克隆生长和促进其分化而得名.LIF是一类具有广泛生物学功能的细胞因子,在不同的组织和细胞中具有不同的生物学活性.

    作者:武泽;章晓梅 刊期: 2002年第09期

  • 介入治疗在子宫肌瘤合并继发性贫血中的应用

    目的研究选择性子宫动脉栓塞术(UAE)治疗在子宫肌瘤合并继发性贫血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采用Seldingers方法作选择性子宫动脉栓塞,治疗45例合并继发性贫血的子宫肌瘤患者.结果随访18~24个月.血红蛋白值(Hb)由术前的(84.4±21.6)g/L恢复至(120.6±13.1)g/L.月经周期无改变,经期缩短,月经量减少至术前的(50.6±18.2)%.子宫及肌瘤体积均有不同程度的缩小.结论 UAE治疗子宫肌瘤合并继发性贫血患者,能有效地减少月经量,缩小瘤体,迅速纠正贫血,疗效肯定.

    作者:余莉萍;陈春林;吕军;刘萍;马奔;陈淑贤;刘佩鸣 刊期: 2002年第09期

  • 出生缺陷及其监测

    出生缺陷(birth defects)或先天异常(congenital anomalies)是指胚胎或胎儿在发育过程中发生解剖学和功能上的异常.这些异常或是由于遗传因素所引起的,其中包括染色体异常、基因异常等;也可由于环境因素所致,以及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共同作用所致.

    作者:朱军 刊期: 2002年第09期

  • 2985例已婚妇女生殖道沙眼衣原体感染临床特点分析

    目的了解已婚妇女人群中生殖道沙眼衣原体感染特点及与其他生殖道感染的关系.方法采用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选择2985例已婚妇女,进行问卷调查、妇科体检和实验室检查,应用SPSS/9.0软件包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已婚妇女生殖道沙眼衣原体感染率为4.4%.30岁以下妇女和服务人员生殖道沙眼衣原体感染率分别为6.6%和9.5%,明显高于其他年龄组和职业妇女(P<0.01).有60.6%的妇女无任何生殖道感染的症状,但在沙眼衣原体感染者中,白带异常、宫颈糜烂和附件压痛等体征的发生率明显高于无感染者(P<0.05),并且淋病、细菌性阴道病和慢性宫颈炎的患病率也高于无感染者(P<0.01).结论生殖道沙眼衣原体感染率在人群中较高,特别是在患有淋病、细菌性阴道病和慢性宫颈炎的患者中更为多见.

    作者:赵更力;王临虹;周敏;陈丽君 刊期: 2002年第09期

  • 腹腔镜筋膜内子宫切除术40例结果分析

    我院妇科自1999年1月至2000年10月间进行腹腔镜筋膜内子宫切除术40例.年龄38~49岁,平均年龄45岁.多发性子宫肌瘤38例,子宫腺肌病2例,术后均经病理证实.子宫增大分别为孕6~12周大小,均为已婚已产,有腹部手术史(剖宫产及附件手术史)者6例.术前均行宫颈刮片细胞学检查,阴道出血均行分段诊刮,以除外宫颈或子宫内膜恶性病变.

    作者:李斌;刘陶;孔佳;伍冀湘 刊期: 2002年第09期

  • 胎儿发育缺陷的手术矫正

    胎儿发育缺陷需要进行宫内手术矫正时,由于手术同时涉及母亲和胎儿,手术、麻醉及早产等均可对母亲和胎儿造成危险,故美国国立卫生院(NIH)建议应用母胎手术代替以往的胎儿手术[1].

    作者:杨慧霞 刊期: 2002年第09期

  • 腹腔镜手术感染因素的研究进展

    1 腹腔镜手术感染性并发症的发生率腹腔镜手术感染性并发症较低是腹腔镜手术的巨大优势之一.国外大部分文献报道的腹腔镜手术感染性并发症的发病率均远远低于开腹术.Kovac[1]分析了1427例因子宫内膜异位症、平滑肌瘤、子宫异常出血、宫颈原位癌、子宫脱垂等原因而实施子宫切除术的病人,腹腔镜子宫切除术病人的术后感染率或发热率为0.8%,而开腹子宫切除术为4.0%,差异显著(P<0.05).Lahav等[2]总结1155例妇产科腹腔镜术患者(其中手术923例,探查232例)的资料,感染并发症为6例,均为伤口感染,感染率为0.52%,显著低于同类开腹手术的感染率.

    作者:张建萍 刊期: 2002年第09期

  • 植入前遗传学诊断

    植入前遗传学诊断(preimplantation genetic diagnosis,PGD)作为产前诊断的一种更早期的形式,为不愿接受终止妊娠的遗传病高危夫妇提供了可供选择的手段.PGD是指从体外受精的胚胎取部分细胞进行基因检测,排除致病基因的胚胎后才移植,不仅可防止遗传病的发生,而且避免选择性流产和多次流产可能造成的创伤以及伦理道德观念的冲突,还可缩短由于选择性流产需要恢复的妊娠间隔时间.

    作者:庄广伦 刊期: 2002年第09期

  • 输卵管妊娠110例分析

    我院1999年5月至2000年4月疑诊异位妊娠138例,其中110例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作者:刘力华;蒋殷宗;吴琳琳 刊期: 2002年第09期

  • 子宫位置与胎物残留的关系

    为探讨药物流产后胎物残留是否与子宫位置有关,现将我院妇产科门诊 1999年6月1日至2000年5月30日间,771例药物流产的资料进行分析,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作者:邓子英;曹桂荣;康娜;陈光明 刊期: 2002年第09期

  • 超声检查在产前诊断中的应用

    超声检查作为一种常规的无创伤性诊断技术,在妊娠15~28周时即可实时观察胎儿的各个部位及脏器,对产前胎儿生长发育的评价及各种畸形的诊断起重要作用,本文主要就超声在常见胎儿先天畸形诊断中的应用作一概述.

    作者:吴明远 刊期: 2002年第09期

  • 盆腔炎合并支原体感染68例治疗结果分析

    自1998年1月至2000年6月在我院住院或门诊就诊为盆腔炎的患者中行宫颈分泌物解脲支原体(uu)培养,阳性者共68例.年龄22~41岁,平均年龄31.56岁.未婚有性生活史16例,已婚52例.12例发病于人工流产术或取环术后,26例发病于月经末期,余30例发病于非行经期.22例有白带增多、下腹部持续性疼痛,其中10例体温为37.5~38.5℃.46例白带增多不明显、下腹部呈隐痛,并间歇性发作,以劳累或性生活后为甚,其中18例在外院曾用头孢类或青霉素类抗生素治疗后缓解,停药后下腹部隐痛又重复出现.B超提示单侧或双侧附件区炎性包块.68例中病程短者1天,长者14个月.病程较长者同时伴有腰骶部酸痛,精神萎靡不振,食欲下降.

    作者:黄可璐;郭红霞;吴蕾;张丽 刊期: 2002年第09期

  • 药物流产后流血时间过长58例子宫内膜病理学观察

    我们对药物流产后阴道流血时间过长(超过2周)或突发大流血者行刮宫术,同时对刮出物作组织学研究,现报道如下.

    作者:边超英;于萍;卢明文;刘玲玲;李亚俊 刊期: 2002年第09期

  • 助孕技术后子宫内外复合妊娠失血性休克1例

    患者33岁,住院号286065.因孕46天,间断性下腹痛1周,腹痛加重伴头晕1小时于2000年3月1日20时10分入院.既往体健,月经规律,G1P0.结婚8年,避孕5年.

    作者:刘世英 刊期: 2002年第09期

  • 奥湿克在早孕人工流产术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奥湿克在早孕人工流产术中扩张宫颈及镇痛作用.方法随机将病例分为三组:A组:口服奥湿克1片30 min后行人工流产术100例;B组:口服奥湿克1片60min后行人工流产术100例;C组:宫颈采用直径为8 mm的棉签浸湿2%的卡因放置于近宫颈内口处5 min后行人工流产术(对照组)100例.结果 B组用药后宫颈扩张效果良好,与A、C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镇痛效果:三组间有显著性差异( P<0.01).对发生人工流产综合征及其程度进行比较,三组间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奥湿克在早孕人工流产术中有较好的扩张宫颈及镇痛作用,且人工流产综合征发生率较低.

    作者:严秋林;李玉萍;朱坤仪 刊期: 2002年第09期

  • 腹腔镜与开腹手术施行子宫肌瘤切除术的临床对照分析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切除术的手术方法、适应证、术后疗效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比较腹腔镜子宫肌瘤切除术86例(观察组)和开腹子宫肌瘤切除术72例(对照组)患者的手术情况和术后情况.结果观察组中单发肌瘤72例,多发肌瘤14例,剔出肌瘤102个,肌瘤直径1~11cm,平均(5.16±1.88)cm.对照组中单发肌瘤56例,多发肌瘤16例,剔出肌瘤94个,肌瘤直径2~18cm,平均(6.13±2.92)cm.观察组手术时间(82.09±23.51)min,对照组手术时间(84.65±30.48)min(P>0.05).观察组术中出血(33.14±24.02)mL,对照组术中出血(85.56±65.13)mL(P<0.01).观察组术后平均(1.28± 0.90)d体温恢复正常,对照组术后平均(2.82± 1.25)d体温恢复正常(P<0.01).观察组术后住院(4.22± 1.00)d,对照组术后住院(6.74±1.67)d(P<0.01).结论腹腔镜子宫切除术具有创伤小、术中出血少、术后恢复快及住院时间短等优点,是目前较为理想的微创手术治疗子宫肌瘤的方法之一.

    作者:苏园园;李远明;何惠嫦 刊期: 2002年第09期

  • 胚胎发育畸形及其相关因素

    胎儿在宫内生长发育的时期大约需要10个月,这段出生前的发育称为胚胎发育.胚胎发育可分为两个阶段:前8周是人胚早期发育阶段,又称为胚期;从第9周到出生称为胎儿期,又称胎期.胚胎早期发育是较重要的时期,人体各个器官系统基本是在这个时期形成的,胚胎发育畸形也都是在这个阶段发生的.

    作者:吴白燕 刊期: 2002年第09期

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

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

主管: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中国医师协会 中国实用医学杂志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