耿正惠;马楠
近10年来,随着围产医学的发展,剖宫产术已成为处理高危妊娠的重要手段之一.由于手术技术的进步,抗生素、输血、液体疗法的完善以及麻醉和监测水平的提高,手术的危险性已明显降低.近几年来,由于社会因素使剖宫产手术指征相对扩大,致使剖宫产率增高 .在某些情况下,剖宫产术中取头困难可造成新生儿窒息、损伤及子宫切口撕裂致大出血等 .为此,本文仅就剖宫产术中出头困难的处理,结合临床实践进行讨论.
作者:周新力;王小玲 刊期: 2000年第05期
产科子宫切除术是指产前、产时(含剖宫产术中)及产后切除子宫的手术[1]. 剖宫产同时切除子宫者称剖宫产子宫切除术(cesarean hysterectomy)[2].这种手术通常是因剖宫产术中发生危急情况而采取的紧急措施,其主要目的是控制一些因素引起的顽固性子宫出血或感染等.此种术式的手术率各医院报道不一,近年来其适应证范围有扩大的趋势.由于妊娠后子宫及盆腔内相邻器官的组织结构和解剖形态都发生了相应的变化,使剖宫产子宫切除术较妇科子宫切除术更复杂,操作也略有不同[3].
作者:李巨;高红 刊期: 2000年第05期
剖宫产手术是产科的主要手术之一,解决了许多难产和异常妊娠.随着手术技术的改进、术后抗生素的应用及术后的监护,使剖宫产手术相对比较安全,但剖宫产手术毕竟是开腹手术,有一定的近期、远期并发症,故一定要严格掌握手术适应证.近年来剖宫产率有上升的趋势,随着剖宫产率的升高,剖宫产术后再次妊娠分娩方式的选择成了产科工作者研究的课题之一.
作者:耿正惠;马楠 刊期: 2000年第05期
孕妇27岁, 住院号239587, 因妊娠足月入院.16孕周自觉胎动, 22孕周行B超检查提示 :胎儿腹腔内探及15.5cm×12.0cm囊性无回声反射, 壁光滑完整, 内见较厚的分隔占据整个腹腔, 考虑消化道畸形, 家属拒绝引产.
作者:巴静杰;沈树娜 刊期: 2000年第05期
患者39岁,住院号981519,孕4产2,因停经13周要求引产.既往无肝炎、结核等传染病及药物过敏史.
作者:徐敏 刊期: 2000年第05期
剖宫产术是妇产科常见、采用多的手术.剖宫产术又涉及母儿生命,实应引起妇产科同道重视.随着围产医学的发展,剖宫产手术的术式不断得到改进,麻醉及手术技术不断进步,剖宫产术的安全性亦不断提高,适应证也日益拓宽.因此,了解掌握各种剖宫产的优缺点,殊为重要.
作者:杨慧霞;董悦 刊期: 2000年第05期
患者43岁,住院号74644.因月经过多1年,不规则阴道流血3个月,于1999年1月23日入院.患者平素月经正常,近一年来月经量明显增多,但周期和经期正常,3个月前出现不规则阴道流血至今,量少,时有时无,无一次性大出血,无组织排出,无停经史,3个月间按时行经.末次月经1999年1月19日,末次人工流产为4年前,未采取避孕措施.病程中不发热 ,无下腹痛,无昏厥史.
作者:孙祥熙;陶蕴芬;熊玉灵 刊期: 2000年第05期
孕妇26岁,住院号0012408,孕2产0,于1998年9月21日孕37周时来院检查.查体:血压正常,腹部呈横置哑铃状,两侧腹均触及一胎儿,胎心率分别为140/min、144/min.临床诊断:宫内孕双胎活胎.
作者:徐加英;楼东红 刊期: 2000年第05期
我院于1998年6 ~12月应用西安杨森制药有限公司生产的斯皮仁诺胶囊,对30例复发性念珠菌性阴道炎患者进行治疗,现报告如下.
作者:荆建红;苑中甫;董长江 刊期: 2000年第05期
目的探讨三种剖宫产术式的优缺点,寻找安全性大、优越性强的手术方式.方法对193例足月妊娠具有手术指征的产妇随机分三组,分别采用新式、腹膜外及子宫下段剖宫产术,对手术时间、术后病率及部分病人子宫与腹壁切口B超检查情况进行了对比观察.结果手术时间:新式与子宫下段剖宫产相比,手术时间有明显差异(P<0.01),新式与腹膜外剖宫产相比,手术时间有差异(P<0.0 5),腹膜外与子宫下段剖宫产手术时间相比,无差异(P>0.05);排气时间:新式与腹膜外剖宫产相比,无差异(P>0.05),新式与子宫下段剖宫产相比有差异(P< 0.05).结论新式剖宫产手术时间短,出血少,病人疼痛轻,排气快,术后病率低.
作者:王桂梅;任爱兰;魏敏 刊期: 2000年第05期
目的探讨1997年初至1998年末剖宫产指征的掌握情况.[ HTH]方法对 3475例剖宫产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剖宫产率为45.2%.主要指征依次为:妊娠并发症(36.6%)、胎儿窘迫(22.6%)、妊娠合并症(13.5%)、巨大儿(10.2%)、珍贵儿(9.8%)、臀位(9.8%)、高龄初产(9.1%),其中巨大儿的诊断符合率62.3%,56%的妊高征孕妇选择了剖宫产,轻度妊高征占总数的37.6%.新生儿发病率和病死率分别为 13.6%和1.1‰.结论必须提高医务人员对剖宫产的认识,使之正确掌握剖宫产指征,并应提供有效的陪伴分娩和分娩镇痛.
作者:杨瑜麟 刊期: 2000年第05期
hCG(绒毛膜促性腺激素)由胎盘绒毛的合体滋养层细胞合成分泌,在妊娠8~10周时达高峰,1~2周后迅速下降,中晚期妊娠时稳定于一定浓度.妊娠早期血清hCG异常升高与葡萄胎、双胎有关,而中、晚期hCG升高的临床意义尚不十分清楚;许多妊娠并发症可能涉及到胎盘的功能状态,而hCG又是反映胎盘分泌状态的一个重要生化指标.本研究通过放免测定( RIA)妊娠中、晚期血清hCG水平,观察妊娠中期hCG升高者晚期是否仍高,以及整个妊娠过程中持续的hCG升高与妊高征、早产、胎儿宫内生长迟缓(IUGR)等妊娠并发症的关系.
作者:李金兰;韩学玲;宋爱芹 刊期: 2000年第05期
全子宫切除术是妇科常见的手术,手术指征主要为子宫良性病变,目前手术途径仍以经腹为主,为提高手术安全性和改善手术效果,经腹全子宫切除术已有很多改进,其中筋膜内子宫全切术已有报道[1],我们继承了这一术式并进行改进,取得较好效果,报告如下.
作者:王庆一 刊期: 2000年第05期
编者按自90年代以来, 我国剖宫产率呈直线上升,远高于80年代以前, 更高于发达国家.对这一倾向, 我们特咨询了国内从事围产医学方面的专家, 他们是山东医科大学江森教授、天津市中心妇产科医院王淑雯主任医师、北京妇产医院黄醒华教授、上海医科大学妇产科医院庄依亮教授及中国医科大学第二临床学院王德智教授.
作者:黄醒华 刊期: 2000年第05期
目的探讨非内膜样子宫内膜癌的更合适治疗方式.方法收集20年来经我院治疗的非内膜样子宫内膜癌138例,比较5种病理亚型的肌层浸润、累及宫颈、子宫外扩散、脉管浸润及1年、3年、5年存活率情况.结果 19例粘液腺癌及56例角化腺癌的5年存活率均达到100%,说明该两种病理类型具有较低的恶性生物学行为;而38例鳞腺癌、20例透亮细胞癌、4例浆液乳头状腺癌的5年存活率依次为76.31% 、72.22%及40.00%,可能与该三类肿瘤较易发生深肌层浸润、子宫外扩散及脉管浸润有关 .结论非内膜样子宫内膜癌病例应根据不同病理亚型采取不同的手术范围及术后辅助治疗.
作者:胡卫国;朱关珍;曹斌融 刊期: 2000年第05期
分娩是人类繁衍生息必然的生理过程,产妇和胎儿都具有潜力能主动参与并完成分娩过程,而且绝大多数都是以自然分娩而告终.剖宫产只是解决难产和重症高危妊娠、高危胎儿需要终止妊娠时快捷有效的办法.随着剖宫产技术的改进,以及麻醉、输血技术的进步和抗生素的不断发展,大大提高了剖宫产的安全性,加上人们观念的变化,因而近几十年来剖宫产率呈明显上升趋势,由5%上升到30%,个别地区高达50%左右[1],引起社会广泛的关注.
作者:王文琇 刊期: 2000年第05期
患者40岁,住院号97843,于1998年4月10日因停经50天,阴道少量不规则出血13天,诊为先兆流产.在外院行人工流产术,术中未见绒毛组织.当时因大出血,宫颈注射催产素及麦角新碱、纱布填塞后血止.于人流术后13天,无任何诱因突然阴道出血,以不全流产入本院行清宫术,当探查宫腔时即开始有出血.继之用刮匙搔刮宫腔极浅部位,触及宫颈管后壁 ,即发生大出血约500ml,即给予碘伏纱条填塞压迫宫颈管后血止.
作者:刘静;黄美荣 刊期: 2000年第05期
近年来随着剖宫产率的不断上升,术中遇到妇科肿瘤者明显增加.作为产科医师必须对这些妇科肿瘤的处理有充分的了解.妊娠合并妇科肿瘤中常见的为子宫肌瘤和卵巢肿瘤.
作者:林俊 刊期: 2000年第05期
目的探讨抗中性粒细胞浆抗体(ANCA)在妊高征患者内皮细胞损伤中的作用及可能机理.方法采用间接免疫荧光法(IIF)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 ISA)对32例中、重度妊高征患者作血中ANCA的定性和定量检测,并以44例正常孕妇作对照. 结果 32例妊高征患者ANCA阳性者13例(胞浆型ANCA阳性9例,核周型ANCA阳性4例) ,正常孕妇无一例ANCA阳性.妊高征患者ANCA含量(0.45±0.18)g/L,正常孕妇为(0.2 3±0.09)g/L,两组间定性及定量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AN CA可能参与妊高征患者血管内皮细胞损伤机制.
作者:张浩如;王美;张素香 刊期: 2000年第05期
患者30岁,住院号2363.因妊娠足月突发剧烈腹痛20分钟入院.查体:P 80/min,BP 1 2/8kPa.面色苍白,痛苦面容,心肺正常,腹部膨隆,全腹压痛、肌紧张.
作者:张静 刊期: 2000年第0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