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志敏;杜立中
长期低剂量应用大环内酯类抗生素(MA)治疗哮喘、弥漫性全细支气管炎和支气管扩张等慢性炎症性疾病已有较多报道.目前MA的非抗菌作用正日益引起关注.近几年的研究表明,MA除抗菌作用外,还具有通过类似激素样的抗炎机制减轻哮喘症状和降低气道高反应性、抑制气道黏液分泌等非抗菌作用;另外,MA对渗出性中耳炎的作用目前已经肯定,并有报道MA治疗动脉粥样硬化、关节炎和癌症有效,其作用机制尚有待今后进一步研究观察.
作者:王宝力;范永琛 刊期: 2001年第04期
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疾病(AITD)属器官特异性自身免疫性疾病,其发生与遗传因素相关,具有复杂的多基因控制的特点,尤其是人类白细胞抗原(HLA)-Ⅱ类基因及其产物在AITD发病中有着重要作用.不同人种的研究表明,HLA-Ⅱ类基因位点存在于AITD发病相关的易感基因和保护基因,二者共同作用影响AITD的发生.HLA-Ⅱ类基因的多态性决定HLA-Ⅱ类分子的多样性.本文拟就HLA-Ⅱ类基因及其抗原分子结构、功能以及AITD的易感基因和保护基因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作者:程昕然;邓蕾丽 刊期: 2001年第04期
基因转移的意义在于从基因水平寻找疾病发生发展的机制,从而达到预防疾病发作、消除疾病病因、促进疾病痊愈和优化疾病转归的目的.随着分子生物学、免疫病理学和基因工程学的迅猛发展,转基因技术已在基因研究和临床实践中得到广泛开展.本文就该技术的研究进展及其在肾脏疾病中的应用进行综述.
作者:李缠生;王峥 刊期: 2001年第04期
作者: 刊期: 2001年第04期
磁共振成像是一种无创伤、无辐射的新型影像学诊断方法,具有多种成像技术,不仅能清晰地显示先天性心脏病的解剖病变,还可以提供生理和血流动力学信息,如心室的容积和功能、瓣膜的反流、心室壁的运动以及心肌的血供等,可用于先天性心脏病的术前评估和术后的长期随访,在某些情况下可取代心导管检查,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作者:郭颖;周爱卿 刊期: 2001年第04期
端粒酶实质上是一种逆转录酶,能以自身RNA为模板,合成(TTAGGG)n重复序列,维持肿瘤细胞端粒的长度,使其成为永生细胞,具有无限增殖能力,在肿瘤形成和发展中起重要作用.本文重点讨论端粒酶与急性白血病临床特征的关系,研究发现端粒酶活性水平与急性白血病的高危因素和预后密切相关,检测端粒酶活性水平有利于监测病情的变化,指导制定合理的化疗方案.
作者:李熙鸿;汪凤兰 刊期: 2001年第04期
X连锁无丙种球蛋白血症是早发现的人类原发性免疫缺陷病,其缺陷基因定位于X染色体长臂中部(Xq21.3-22),并已经被成功克隆.所编码的蛋白为细胞浆性蛋白酪氨酸激酶,可通过多条细胞信号传导通路对B细胞的发育及功能性反应产生双重作用.该基因突变的结局可导致外周血成熟B细胞数显著降低,临床上产生相应的表现.本文就此症近年来的研究进展作一扼要介绍.
作者:孙金英;刘乐宇;刘桂兰 刊期: 2001年第04期
呼吸道合胞病毒(RSV)的免疫病理机制尚未完全阐明,RSV感染或刺激后CD4+辅助性T细胞(Th)1/Th2的分化成熟受RSV蛋白抗原种类、呈递形式、细胞因子微环境、宿主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基因等因素的影响,而Th1/Th2平衡紊乱、Th2优势免疫应答可能是婴儿RSV毛细支气管炎的发生、发展及预后,尤其是早期喘息和哮喘发生的重要决定因素.对其深入研究,将有助于对RSV免疫病理机制的理解,并可能为其免疫治疗和研制安全、有效的疫苗提供重要的理论依据.
作者:陈志敏;杜立中 刊期: 2001年第04期
作者: 刊期: 2001年第04期
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是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发病的关键环节,免疫因素如免疫细胞与细胞因子、补体系统、一氧化氮等在脑缺血再灌注损伤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但不同免疫因素的作用不同,本文对此作一简介.
作者:刘敬;秦振庭 刊期: 2001年第04期
核因子(NF)-κB是一种具有多向性调节作用的核转录因子,可在免疫刺激剂等多种因素作用下被激活,调节基因的转录,参与调节许多与免疫功能和炎症有关的基因,NF-κB在多种疾病中的作用已日益引起人们的关注.本文综述了NF-κB的生物学特性、功能及其与儿童常见的免疫性疾病的关系研究进展.
作者:杨军;黄惠君;李成荣 刊期: 2001年第04期
作者: 刊期: 2001年第04期
作者: 刊期: 2001年第04期
气道的神经源性炎症与哮喘的发病机制日益受到重视.现认为感觉神经肽是气道非胆碱能兴奋性神经的重要递质,当气道上皮损伤后,由气道无髓鞘感觉神经通过轴突反射机制释放.目前研究较多且与哮喘关系密切的感觉神经肽有P物质、神经激肽A、神经激肽B、降钙素基因相关肽等.感觉神经肽主要通过收缩气道平滑肌、增加气道黏膜血浆外渗、促进粘液高分泌、促进炎症介质释放、加重气道高反应性等作用参与哮喘的病理生理过程.影响感觉神经肽释放的因素很多,不少感觉神经肽受体拮抗剂已相继问世,对其研究和开发将为哮喘的治疗开辟新的途径.
作者:尚云晓;赵淑琴;孔淑卿 刊期: 2001年第04期
作者: 刊期: 2001年第04期
新生儿出生后母体来源的葡萄糖供给中断,为了适应体外环境,乃呈一种应急状态,体内的激素水平亦出现相应的改变,这种改变使新生儿体内与糖原分解和糖原异生相关的酶活性进行调节,并促使肝储存的糖原分解,以便生后迅速建立有效的糖原异生作用来调节体内的血糖水平.
作者:翁梅倩;吴圣楣 刊期: 2001年第04期
作者: 刊期: 2001年第04期
作者: 刊期: 2001年第04期
TT病毒(TTV)是新近发现的一种单链DNA病毒,TTV在肝细胞复制,肝组织中TTV DNA滴度是血中的10~100倍.部分基因型或变异株与肝炎的发生密切相关,TTV DNA量与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值的变动相关,提示TTV可能是引起输血后非甲~庚型肝炎的病原体.小儿期很多初感染者,生后6个月~2岁大部分血清中能检出TTV,TTV感染已成为儿科研究的一新课题.本文就TTV的分子生物学特性、致病性及流行病学近况作一概述.
作者:孙国君;汪波;程晓秋 刊期: 2001年第04期
耐青霉素肺炎链球菌(PRSP)不仅对β-内酰胺类抗生素耐药,也对红霉素、复方新诺明、四环素等多种抗生素耐药,其耐药水平也越来越高,耐药机制是青霉素结合蛋白的改变.近期应用抗生素、接触密集人群及有既往住院史是PRSP感染的危险因素.由PRSP引起的脑膜炎和急性中耳炎较为难治,需应用非常规抗生素.控制这一全球性问题需要研究新的方法,避免不必要的抗生素应用.开发有效的肺炎链球菌疫苗将有助于控制其流行.
作者:宋亚君;田利远;胡皓夫 刊期: 2001年第0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