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ng Min Kang;Richard Komakech;Chandrakant Shivappa Karigar;Asma Saqib
痞满主要指现代医学中慢性浅表性胃炎、萎缩性胃炎及功能性消化不良、胃神经官能症、胃下垂等疾病,为常见的消化系统病症.目前,临床主要采用西药治疗痞满证,缺乏针对性,不良反应较明显,中医治疗脾胃疾病历史悠久,效果显著,不仅能顾护脾胃,还可促进溃疡愈合、抑制胃酸分泌及促进胃肠蠕动.总结历代中医文献关于痞满的认识、病因病机及辨证分型论治要点,以期为临床治疗痞满证提供参考依据.
作者:甘海苹;伍建新;吴红彦;甘培尚 刊期: 2017年第08期
黄元御重视中气及阴阳升降,临证力主顾护中气及调整阴阳,对多种疾病论治都有独到的见解.对黄元御《四圣心源》所述泄利学说进行初探,总结其主要病机、治疗法则与遣方用药,为临床治疗泄利提供思路.
作者:戚徐斌 刊期: 2017年第08期
目的:建立测定抗风湿镇痛类健康产品中非法添加吲哚美辛含量的高效液相色谱(HPLC)方法.方法:选用InertSustain C18 (4.6mm×250mm,5μm)色谱柱,以乙腈—0.02mol·L-1乙酸铵溶液为流动相进行梯度洗脱,流速为1.0mL·min-1,检测波长为266nm,柱温为35℃.结果:吲哚美辛在1.010~202.1μg ·mL-1浓度范围内与峰面积呈良好的线性关系,相关系数r=-0.999 7,加样回收率为98.1%.13批供试品检测到非法添加吲哚美辛.结论:该方法专属性强、灵敏度高,适用于抗风湿镇痛类健康产品中非法添加吲哚美辛的含量测定.
作者:魏志雄;刘丹丹;蓝明雄;王昆鹏 刊期: 2017年第08期
目的:研究榉树叶醇提物不同极性部位对酪氨酸酶活性的抑制作用.方法:采用系统溶剂法将榉树叶的乙醇提取物分成石油醚、三氯甲烷、乙酸乙酯、正丁醇和水5种溶剂提取物,分别检测各极性部位抑制酪氨酸酶活性.结果:在各极性部位中,榉树叶乙酸乙酯部位对酪氨酸酶活性的抑制率高,当终浓度为1.0mg/mL时,抑制率为59.11%,抑制率随着浓度的增加而升高,其IC50为0.72mg/mL.三氯甲烷、正丁醇部位具有较强的抑制作用,其IC50分别为1.11mg/mL、1.12mg/mL.结论:榉树叶醇提物各极性部位提取物对酪氨酸酶活性具有相应抑制作用.
作者:张祺照;孙崇鲁;吴浩;张煜炯 刊期: 2017年第08期
目的:观察针刺配合电磁波照射对寒湿痹阻型膝骨性关节炎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将60例寒湿痹阻型膝骨性关节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30例,治疗组患者采用针刺配合电磁波照射治疗,对照组仅采用针刺疗法,分析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Lequesne指数和VAS评分.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96.67%、73.33%,组间临床疗效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Lequesne指数和V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患者两项指标改善情况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刺配合电磁波照射治疗寒湿痹阻型膝骨性关节炎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任钟门;路玫 刊期: 2017年第08期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改善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血清胃泌素-17(G-17)及胃蛋白酶原(PG)水平的作用.方法:将60例慢性萎缩性胃炎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阿莫西林联合铋剂治疗,观察组患者加服自拟中药汤方,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测定血清G-17、PGⅠ水平,并记录两组患者不良反应.结果:经治疗,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0.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6.7% (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G-17、PG Ⅰ水平分别为(375.28±2.15)ng/L、(123.45±1.99)ng/L,明显高于对照组的(340.53±1.89) ng/L、(100.34±1.62) ng/L,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期间,两组患者均无明显不良反应发生.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可有效改善患者血清G-17 、PG水平,治疗效果明显,且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李静 刊期: 2017年第08期
目的:比较不同储存条件下阳春砂中乙酸龙脑酯的含量变化.方法:将阳春砂置于恒温恒湿环境和自然环境下储存,每1个月对乙酸龙脑酯含量进行测定,周期为12个月;采用Agilent DB-1毛细管柱(30m×0.25mm×0.25μm),检测器(FID)温度:250℃,进样口温度:230℃,载气:氮气,分流比:10∶1.结果:乙酸龙脑酯的回归方程为:Y=2 728.4X-6.332,r=0.999 5,在0.042 8~1.070 0mg/mL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平均回收率为98.48%,RSD为2.85%;恒温恒湿环境和自然环境下,阳春砂乙酸龙脑酯含量分别由原来的15.25mg/g下降为11.96mg/g和9.02mg/g.结论:恒温恒湿环境下,阳春砂乙酸龙脑酯成分变化较小,实验数据进一步支持了挥发类药材恒温恒湿储存的必要性.
作者:蔡蒙杰;张方坤;杨海燕 刊期: 2017年第08期
目的:研究含膏粉软胶囊的佳制备工艺.方法:采用单因素试验考察膏粉的粒度、水分、蜂蜡、大豆磷脂的佳用量比.结果:佳工艺条件为膏粉水分控制在2.5%以内,粒度达到120目以上,蜂蜡:大豆磷脂:玉米油配比为0.08:0.05:1.结论:该工艺稳定可靠,适用于含膏粉软胶囊的工业化生产.
作者:赵红丽;李菲;屈云萍;姜国志 刊期: 2017年第08期
目的:观察辛开苦降法联合半夏泻心汤治疗结肠癌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6例结肠癌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n=45)与观察组(n=51),对照组采用常规化疗治疗,观察组采用半夏泻心汤治疗,均治疗3个月,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症状积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症状积分均下降,且观察组患者的积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6.08%,高于对照组的73.33%(P<0.05);治疗期间,观察组患者复发率为1.96%,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5.56%,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辛开苦降法联合半夏泻心汤治疗结肠癌疗效明显,可明显降低患者症状积分,且复发率低,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孙志刚 刊期: 2017年第08期
湿疹为临床常见的皮肤疾病,其主要表现为多形性、对称性皮损,伴剧烈瘙痒,易成慢性,迁延难愈,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临床首选外用糖皮质激素制剂治疗.湿疹与情绪关联紧密,情志失调既是湿疹关键病因之一,又是其主要加重因素,湿疹亦属于心身疾病范畴,患者皮损情况是内在负性情绪的对外表达.梅妍主任医师根据心身医学理论辨证论治慢性湿疹患者,采用心身1号方加减联合抗抑郁药治疗慢性湿疹,取得了较好的临床疗效.
作者:杨曼;梅妍;郝俏也;邢未未;姜华;刘桓;袁胜男;孟倩 刊期: 2017年第08期
目的:采用GC-MS法定性分析鸦胆子挥发油的化学成分,为进一步研究鸦胆子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鸦胆子的挥发油,采用GC-MS结合计算机相似度检索的方法分离和鉴定鸦胆子挥发油的化学成分,并应用峰面积归一化法测定各成分的相对百分含量.结果:共从鸦胆子挥发油中鉴定出28种化学成分.结论:鸦胆子挥发油化学成分的研究为进一步了解鸦胆子的药理性质奠定了基础.
作者:谢焕山;张俊鹏;范景皓;江如钞;阿力亚·阿不来孜;黄文菁;刘韵;张建业 刊期: 2017年第08期
慢性肾功能衰竭(CRF)是由多种肾脏疾病引起的的肾小球滤过率进行性下降,致使出现血尿素氮、肌酐升高和肾小球硬化等主要症状的临床综合征.皮肤瘙痒是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较为常见的慢性并发症之一.童安荣主任医师从事肾脏病研究30余年,在中医治疗慢性肾衰及其并发症方面有着丰富的临床经验,从脾肾及瘀血论治慢性肾衰皮肤瘙痒,同时兼以安神,采用健脾补肾、活血化瘀的方法,在治疗慢性肾衰皮肤瘙痒方面取得了较好的疗效.从中医学对慢性肾衰皮肤瘙瘁的认识及其与脾肾的关系进行论述,总结导师防治慢性肾功能衰竭皮肤瘙痒的临证经验,以飨读者.
作者:张婷婷 刊期: 2017年第08期
血液流变学(hemorheology)是力学向血液学渗透而形成的一门交叉学科,主要研究细胞的流变性(变形性、聚集性和黏附性)、血液流动性、血液凝固性、血细胞之间以及血液与血管壁之间相互作用以及其在病理状态下的变化规律.近年研究已证实血液流变学改变与膝骨性关节炎(KOA)的产生、发展、转变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研究分析针灸治疗后KOA患者血液流变学改变,旨在探索出一种更为科学有效的治疗瘀血阻滞型KOA的方法.
作者:刘骏达;吴明霞 刊期: 2017年第08期
通过侍诊期间所见所闻,总结裴正学教授诊疗乳腺增生症的临床心得.裴老指出,肝、脾、肾为该病相干之脏,重责于肝.肝气郁滞、痰瘀互结为基本病机,故治疗各阶段尤为重视疏肝解郁、化瘀散结,以自拟方柴山合剂为代表方,重在疏肝理气、软坚散结,同时配合健脾益气、调理冲任等治法,标本兼顾,虚实并调,效果满意.
作者:李国莹;马泉;祁莉;陈浩方;蒲朝晖 刊期: 2017年第08期
乳腺癌严重威胁着女性身心健康,现代医学对其主要采取对症治疗,但癌症患者机体耐受力差,预后较差.中医以多途径多靶点辨证论治的方法治疗乳腺癌,具有明显优势.通过对乳腺癌中医病因病机的认识,阐述温阳法治疗乳腺癌的理论依据及临床体会.
作者:张文娴;李澜;贾波 刊期: 2017年第08期
目的:观察清肝解郁汤加减治疗浆细胞性乳腺炎的临床效果.方法:将90例浆细胞性乳腺炎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各45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治疗,研究组患者加用清肝解郁汤加减,观察记录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及血清炎性指标(TNF-α、IL-6)检测水平变化情况.结果:经治疗,研究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7.78%,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0.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TNF-α、IL-6检测水平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血清TNF-α、IL-6水平均明显降低,研究组患者改善效果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加用清肝解郁汤加减治疗浆细胞性乳腺炎疗效明显,有利于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及生命安全,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田绮俊 刊期: 2017年第08期
目的:探讨回药臭壳虫(CKC)含药血清对人肺鳞癌A549细胞生长的抑制作用及对细胞形态的影响.方法:将40只雄性SD大鼠按体重随机分为生理盐水对照组(NS)、回药臭壳虫低剂量组(CKCL)、回药臭壳虫中剂量组(CKCM)、回药臭壳虫高剂量组(CKCH)各10只,分别给予相应的CKCL、CKCM、CLCH浓缩水煎剂灌胃,NS组给予等量生理盐水灌胃,连续5天.采用血清药理学方法,制备含药血清;体外培养人肺腺癌A549细胞,将细胞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实验组分别给予10%、20%浓度的相应组大鼠含药血清,对照组给予相同浓度对照组大鼠血清,培养24h、48h、72h后观察细胞形态变化,采用MTT法检测不同浓度含药血清对A549细胞的生长抑制率.结果:光镜下观察发现,各浓度臭壳虫含药血清组细胞形态不规则,胞膜出现不同程度的回缩,胞核固缩,细胞间距增大,其中以20%浓度臭壳虫含药血清高剂量组作用72h为明显.MTT法检测细胞生长抑制率发现,各实验组不同浓度抑制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回药臭壳虫高剂量组72h抑制率高于低剂量组(P<0.05);回药臭壳虫各剂量组72h抑制率高于24h抑制率(P<0.05).结论:回药臭壳虫含药血清可抑制A549细胞的生长增殖.
作者:孙媛;戴永福;马丽霞;马科;林莹;付柏浓;李巧玲 刊期: 2017年第08期
目的:研究鸢尾苷对小鼠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在小鼠日常饮水中加入不同剂量的鸢尾苷(低、高剂量分别为1 mg/(kg·d)、3mg/(kg·d),采用胸腺和脾脏生长指数测定、腹腔巨噬细胞吞噬功能检测和溶血空斑试验,观察鸢尾苷对小鼠外周免疫器官胸腺、脾脏和免疫功能的影响.结果:与空白对照组比较,低剂量鸢尾苷能提高小鼠胸腺、脾脏生长指数、抗体生成及巨噬细胞功能,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一定剂量的鸢尾苷可明显提高小鼠的免疫功能,增强抗感染能力.
作者:黄孝;焦开刚;廖诗媱;潘金涛;姚超超;万京桦 刊期: 2017年第08期
目的:研究骨肽注射液联合活血化瘀汤对胫骨骨折术后患者血清骨代谢指标水平的影响.方法:将58例胫骨骨折患者分为单一组和联合组各29例,单一组患者应用骨肽注射液治疗,联合组患者应用骨肽注射液联合活血化瘀汤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踝关节恢复情况及治疗前后血清骨代谢指标,包括BGP(骨钙素)、PICP(血清Ⅰ型前胶原羧基端肽)、CT(降钙素)、β-CTX(Ⅰ型胶原羧基端肽β特殊序列)、Total-PINP(血清总骨Ⅰ型前胶原氨基端延长肽)、BALP/ALP及血清骨碱性磷酸酶/血清碱性磷酸酶水平.结果:治疗后,与单一组比较,联合组患者BALP/ALP、BGP、PICP、CT水平更高,β-CTX、Total-PINP水平更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单一组比较,联合组患者术后第3、6个月踝关节功能评分均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骨肽注射液联合活血化瘀汤可改善胫骨骨折术后患者踝关节功能,调节血清骨代谢指标水平,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邢乃赞;和园园 刊期: 2017年第08期
目的:研究洛铂加四君子汤治疗胃癌晚期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84例胃癌晚期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2例,对照组患者采用腹腔热灌注洛铂治疗,观察组患者加用四君子汤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免疫功能指标水平变化及毒副作用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54.76%,明显高于对照组的35.7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CD3+、CD4+、CD8+、CD4+/CD8+水平较对照组明显提高(P<0.05);治疗期间,观察组患者毒副作用发生率为16.67%,明显低于对照组的35.7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洛铂加四君子汤治疗可有效缓解胃癌晚期患者临床症状,提高免疫力,且毒副作用大大减轻,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孙图祥;王洁 刊期: 2017年第0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