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免疫学与儿科临床 第十讲 CD40L表达异常与疾病的关系

李秋;杨锡强

关键词:
摘要:CD40L-CD40是主要由T、B淋巴细胞表达的一对膜蛋白分子,参与B细胞增殖、分化,以及抗体产生及凋亡等功能,也参与T细胞活化、细胞因子产生,影响T细胞亚群功能、分化等,在体液免疫及细胞免疫中发挥重要作用.CD40L或CD40表达异常与人类疾病密切相关.本文主要就CD40L的功能与疾病的关系进行阐述.
中国实用儿科杂志相关文献
  • 发热、咳嗽、肝脾肿大

    1 病历摘要患儿男,50天.因发热、咳嗽1周于1999年6月入院.入院前1周无明显诱因出现发热,体温高达40℃,同时伴有单声咳嗽,无痰,外院拟诊“支气管肺炎”予头孢氨噻肟、头孢三嗪、红霉素和灭滴灵抗感染治疗,体温仍波动于37~40.4℃.因病情无明显改善,转入我院.病程中患儿精神萎靡、纳差、大便稀薄、尿量少且色黄,不伴有呕吐、抽搐.外院血培养、腰穿脑脊液常规检查正常.患儿出生在农村,生后母乳喂养,按时预防接种,无肺结核和毒物接触史.父母均为农民.

    作者:上海医科大学儿科医院 刊期: 2000年第10期

  • 肺含铁血黄素沉着症误诊2例

    例1.患儿女,8岁.因面色苍白8个月,反复心悸、气短3个月,偶有咳嗽、咳痰,于1995年6月入院.患儿曾就诊于其他医院住院4次,诊断为缺铁性贫血、病毒性心肌炎、肺炎、大叶性肺炎休克等疾病,均经治疗好转出院.此次入院前半天,患儿又出现低热及阵发性心悸、气短.体检:体温37℃,呼吸40/min,血压10.8/5.2kPa,精神差,鼻扇,口唇及面色轻度发绀,双肺未闻及啰音,心率120/min,心尖部Ⅱ级收缩期杂音.

    作者:吴应淳 刊期: 2000年第10期

  • 婴儿猝死综合征高危因素的研究进展

    婴儿猝死综合征(sudden infant death syndrome,SIDS)是指1岁以内婴儿(常发生于3周至8个月)未曾预料的死亡,而尸检、死亡现场考察和收集病史资料不能找到特异死因,是目前发达国家婴儿早期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目前认为其病因是多因素的.现扼要介绍国外关于高危因素的研究进展情况,以供临床参考.

    作者:唱浩 刊期: 2000年第10期

  • 过敏性紫癜患儿PBMC体外CD40L表达及炎症因子产生的研究

    目的 通过检测过敏性紫癜(HSP)患儿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体外表达CD40配体(CD40L)及产生炎症因子,探讨其发病机制.方法 分别采用流式细胞技术及ELISA法检测PBMC表达CD40L阳性细胞率及培养上清中IL-1β、TNF-α、IL-6浓度,并进行相关分析.结果 与正常儿童比较,HSP的CD40L阳性生细胞率及IL-lβ、TNF-α、IL-6浓度明显增高;且CD40L与几-1β及TNF-α均呈正相关.结论 CD40L异常信号介导的炎症反应参与HSP发病.

    作者:李秋;杨锡强 刊期: 2000年第10期

  • 病理状态下新生儿低T3综合征141例分析

    自1997年12月至1998年12月我们对281例住院新生儿进行了甲状腺激素测定,发现141例新生儿低T3综合征,现报告如下.一般资料:男106例,女35例.早产儿组45例:出生体重(2010±51)g,日龄(64.09±67.80)h;足月儿组96例:出生体重(3050±61)g,日龄(150.84 ± 175.06)h.

    作者:吴惠;郝义彬;郭振欣 刊期: 2000年第10期

  • 中药针剂治疗小儿肺炎的临床评介

    中药针剂治疗小儿肺炎,近年来临床应用日益增多,已成为小儿肺炎治疗中的常用方法之一.本文就此作一介绍与评价.1 小儿肺炎的常用中药针剂a.穿琥宁注射液:有效成分为脱水穿心莲内酯琥珀酸半酯单钾盐.病毒灭活试验表明,穿琥宁对腺病毒(AdV)、流感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RSV)有灭活作用.体外抑菌试验显示其对金黄色葡萄球菌、链球菌、大肠杆菌等有抑制作用.

    作者:汪受传 刊期: 2000年第10期

  • 吸入丙酸倍氯米松治疗婴幼儿哮喘的疗效观察

    目的 进一步了解吸入皮质激素对婴幼儿哮喘的治疗作用、副作用等问题.方法 对170例1~3岁的轻中重度婴幼儿哮喘患儿,随机分成两组.治疗组根据病情的严重程度用面罩型筒式储雾罐吸入丙酸倍氯米松250~750μg/d;对照组不用吸入激素,只给予酮替芬等预防性治疗.结果 治疗组患儿发作次数、咳嗽、喘息天数均较未经吸入治疗患儿少,并未发现明显副作用.结论 各种严重程度的婴幼儿哮喘,借助面罩型储雾罐吸入皮质激素每日250~750μ.g均能收到较好疗效,而且安全.

    作者:陈育智;曹玲;刘世英;向莉;陈坤华;张儒谊;佘桂源;黄柳一;王和平 刊期: 2000年第10期

  • 光疗致低钙抽搐2例

    例1.男,生后18h.因皮肤黄染5h入院.患儿系足月儿,生后13h颜面黄染,逐渐加重并延至周身皮肤,进食佳,吸吮有力.患儿母亲妊娠末期经常腿抽搐.体检:反应佳,哭声响亮,全身皮肤、巩膜黄染,肝脏肋下1.0cm,肌张力正常.实验室检查:血清总胆红素211.40μmol/L,间接胆红素250μmol/L,血型:患儿“B”型,患儿母亲“O”型,改良直接Coombs试验阳性,游离抗体IgG阳性,抗体释放试验IgG阳性.临床诊断:新生儿ABO溶血病.

    作者:刘颖 刊期: 2000年第10期

  • 小儿肺炎无荚膜流感嗜血杆菌和卡他布兰汉球菌的检测及分析

    目的 了解无荚膜流感嗜血杆菌(NHi)和卡他布兰汉球菌(B.Cat)在小儿肺炎感染中的地位.方法 采用酶免疫分析法(EIA),以10株无荚膜的流感嗜血杆菌和10株卡他布兰汉球菌为抗原,对53例肺炎患儿的双份血清中无荚膜流感嗜血杆菌抗体(NHi-Ab)和卡他布兰汉球菌抗体(B.Cat-Ab)进行检测.结果 有2例NHi-Ab和5例B.Cat-Ab阳性,分别占53例肺炎患儿的3.78%和9.43%;占其中32例细菌性肺炎患儿的6.25%和15.63%.结论 NH和B.Cat感染在小儿肺炎中不可忽视.

    作者:王亚亭;杨永弘;胡允文;王亚娟;潘道香;陈家新 刊期: 2000年第10期

  • 小儿结核病短程化疗的疗效分析

    目的 探讨小儿结核病短程化疗的疗效.方法 对85例结核病患儿进行短程疗法,观察其疗效.结果 有效率95.2%,病死率2.4%,复发率2.4%.短程化疗有疗效率高、复发率低、副作用少等优点.结论 短程疗法治疗小儿结核病有效.

    作者:陶世文;高继玲;王桂华;李淑芬 刊期: 2000年第10期

  • 小儿衣原体肺炎的诊断及治疗

    衣原体(chlamydia)是一类能通过细菌滤器、有独特发育周期的专性细胞内寄生的原核细胞型微生物.衣原体属根据抗原结构、对磺胺敏感性和包涵体性质等分为沙眼衣原体(C.Trachomatis,CT)、肺炎衣原体(C.Pneumoniae,Cpn)、鹦鹉热衣原体(C.Psittaci)和家畜衣原体(C.Pecorum)等四个种,与人类疾病相关的主要为前三个种.

    作者:成焕吉;傅文永 刊期: 2000年第10期

  • 儿童急性三甲基氯化锡食物中毒31例临床分析

    1998年12月27~30日,我院收治因食用三甲基氯化锡污染的猪油而致儿童急性中毒的散发病例31例,经全军毒检中心检测猪油三甲基氯化锡质量浓度为1000mg/kg.报告如下.临床资料:本文31例中男16例,女15例,年龄1岁6个月至14岁.食用被污染猪油至发病时间分别为5天9例(29.0%),6天5例(16.1%),7天6例(19.4%),8天11例(35.5%).

    作者:彭彪;张凤娥 刊期: 2000年第10期

  • 脾动脉栓塞术后血小板增多症33例分析

    部分性脾动脉栓塞术(PSE)治疗有切脾指征的小儿血液病,已在临床应用上取得较为满意疗效.但栓塞术后继发性血小板增多症(或反应性血小板增多症),以及由于血小板增高导致微血管栓塞与出血,应引起重视.本文就我院38例PSE术后33例血小板增多症报道如下.

    作者:袁明纯;丁甫月 刊期: 2000年第10期

  • 气管内软骨瘤1例

    患儿男,10岁.因气促3年,加重伴反复发热1年,于1999年7月入院.患儿1996年5月无明显诱因气促,无咳嗽,不发热.在当地医院服中药症状缓解.入院1年前因着凉再次出现气促伴轻咳、发热,在当地医院诊断支气管肺炎,治疗后症状渐减轻,但每因受凉病情复发.入院20天前气促明显加重,伴轻咳、发热(39.0℃),当地医院静滴青霉素、氨茶碱等治疗无效.

    作者:黄颉;吴素英;杨振峰;王富强 刊期: 2000年第10期

  • 婴幼儿肾脏病患者肾下极向上斜刺活体组织检查135例分析

    目的 寻找适用于婴幼儿肾脏病患儿肾脏活体组织检查的新方法.方法 对135例3岁以下肾脏病患儿采用由肾下极向上斜刺进行肾活检.结果 135例患儿均取到了肾组织,明确了病理诊断.结论 由肾下级向上斜刺法是一种安全可靠的检查方法,适用于婴幼儿及肾脏位置靠上者.

    作者:周柱亮;汪建国;王亚平;单福军;韩敬明 刊期: 2000年第10期

  • 50例反复上呼吸道感染患儿应用激素情况分析

    1999年6月,我们对50例有应用激素退热史的反复上呼吸道感染(URI)患儿(体温37.5~40℃)进行了问卷调查,现将结果报告如下.一般资料:本文50例中,男32例,女18例.年龄6个月至1岁13例,~3岁28例,~6岁8例,>6岁1例.单纯URI 46例,URI并发化脓性扁桃腺炎4例.每次URI病程7~14天47例,>14天3例.反复URI每月1次者18例、2次者18例、>2次者14例.

    作者:王玉凤;陈德润;赵国平 刊期: 2000年第10期

  • 关于我国新生儿新法复苏的现状和建议

    自1983年陕西临潼会议新生儿新法复苏方案[1]的提出,1993年广州会议再次修订[2]并号召推广,至今已有18年,这期间笔者参加了该项工作,不免思考,有以下看法和建议.1 对新法复苏现状的估价1.1 成绩巨大 众所周知,解放以来,我国婴儿死亡率由200‰降至目前的50.19‰[3],但其中新生儿死亡率的降低并非同等显著,导致20世纪80年代我国新生儿和围产医学的兴起.

    作者:朱小瑜 刊期: 2000年第10期

  • 晚发性维生素K缺乏症与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的相关性探讨

    目的 探讨晚发性维生素K缺乏症与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的相关性.方法 回顾分析42例晚发性维生素K缺乏症患儿的临床表现及辅助检查.结果 42例晚发性维生素K缺乏症患儿中39例有颅内出血,3例表现为全身散在出血点,全部病例均伴有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的早期症状.其中2例维生素D缺乏性手足搐搦症所致惊厥患儿病初头部CT检查未见异常,于惊厥反复发作后始出现颅内出血症状、体征及头部CT异常改变.结论 晚发性维生素K缺乏症与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常同时并存,维生素D缺乏性手足搐搦症所致惊厥可诱发或加重晚发性维生素K缺乏症的颅内出血.

    作者:杨立彬;霍淑芳;黄艳智 刊期: 2000年第10期

  • 小儿支气管动脉-肺动脉瘘并出血1例

    患儿女,7岁.因咳嗽伴咯血6小时,于1999年10月23日入院.患儿入院前无明显诱因出现阵发性干咳,咯鲜红色血50~100mL,当时无流涕、发热、气喘及胸闷等症状.我院门诊以“咯血原因待查”收入病房.追问病史,近1周来家属发现患儿鼾声较重,无咳嗽、发热、流涕症状.患儿平素体健,无盗汗、低热史.患儿父母体健,非近亲结婚,否认家族中有类似病史.

    作者:米弘瑛;吴莉;李平;杨莉娴 刊期: 2000年第10期

  • 白三烯拮抗剂安可来治疗儿童哮喘的临床研究

    目的 观察安可来治疗儿童哮喘的疗效.方法 31例哮喘患儿均口服安可来,每次20mg,每日2次,共用4周,观察哮喘评分变化及β2激动剂使用次数,同时观察肺功能变化.结果 显效12例,有效16例,无效3例.结论 安可来治疗儿童哮喘效果满意.

    作者:陈坤华;符州;蒋永惠;石田田 刊期: 2000年第10期

中国实用儿科杂志

中国实用儿科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主办:中国医师协会、中国实用医学杂志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