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锦有;连蕴斯;林桃
目的 分析沐舒坦不同给药途径在治疗新生儿肺炎中的临床疗效.方法 2012年8月至2014年10月河南省汝阳县人民医院儿科收治住院的新生儿肺炎患者86例,依据治疗方案的不同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3例.对照组给予恒温箱保暖、吸氧、抗感染治疗、纠正酸碱失衡、能量合剂营养支持等常规对症治疗,同时静脉滴注沐舒坦治疗;观察组在上述治疗基础上,给予沐舒坦雾化吸入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患儿治疗时间、临床疗效以及药物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痊愈率为95.4%(41/43),显著高于对照组79.1%(34/4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时间为(7.4±2.1)d,显著低于对照组(10.4±2.9)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期间两组患儿药物不良反应轻微,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沐舒坦雾化吸入配合静脉滴注使用可快速控制患儿临床症状,缩短治疗时间,提高治愈率,且患儿无明显不良反应,安全性较好.
作者:张转芳 刊期: 2016年第03期
目的 调查深圳市南山区0~6岁儿童血铅水平以及相关危险因素,并探讨危险因素的预防措施.方法2013年12月至2015年12月调查深圳市南山区0~6岁儿童4 325例,测定其血铅水平.结果 深圳市南山区0~6岁儿童中,不同年龄段儿童高铅血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4~5岁、>5~6岁儿童高铅血症发生率均高于1~2岁、>2~3岁、>3~4岁年龄段,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3).男童高铅血症发生率为15.61%(400/2 562),高于女童9.30%(164/1 76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男童血铅水平为(29.2±12.9)μg/L,明显高于女童(27.1±11.8)t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危险因素主要来自被动吸烟、家庭环境、卫生习惯以及饮食习惯等方面.结论 为了防止儿童出现高铅血症疾病,促进血液中含铅量有效降低,应避免儿童接触铅严重污染物品、食用铅含量高的食物,促进其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卫生习惯.
作者:梁晚霞;尹晓蕾;余秀红 刊期: 2016年第03期
目的 为降低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了解死亡原因,对监测资料进行分析.方法 描述死亡率变化趋势,进行死因分析,使用灰色模型[GM(1,1)]和BP人工神经网络对死亡率进行预测.结果 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总体呈下降趋势,近4年死亡率较低,有一定程度的波动,偶有回升.主要死因为早产低体质量、先天性心脏病、其他先天异常,伤害死亡的顺位有所上升.BP人工神经网络方法的平均误差率为2.68%,大大低于灰色模型的14.06%.结论 应加强早产低体质量、先天性心脏病、其他先天异常的预防保健工作,重视儿童伤害的预防,确保死亡率下降的现有成果;BP人工神经网络法优于灰色模型法.
作者:高欣 刊期: 2016年第03期
目的 评估缺氧缺血诱导的脑白质损伤大鼠模型脑组织中的微血管密度和ephrinB2及其受体EphB4表达的水平.方法 将新生3日龄Wistar大鼠60只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假手术组各30只.实验组行右侧颈总动脉永久性结扎后给予氮氧混合气体(94% N2+6% O2)4 h;假手术组只分离右侧颈总动脉但不结扎并常规给氧.4d后分别测定第7日龄大鼠脑组织中微血管密度以及ephrinB2和EphB4表达的水平.结果 实验组大鼠脑组织中的微血管密度、ephrinB2和EphB4的水平高于假手术组;假手术组大鼠脑组织中表达的ephrinB2和EphB4的百分比相近,实验组大鼠脑组织中ephrinB2的表达高于EphB4.结论 缺氧缺血诱导的脑白质损伤后有新生血管生成,并且动脉多于静脉.
作者:房贵巍;张丽华;许洪伟;孙颖 刊期: 2016年第03期
目的 总结增食开胃合剂治疗小儿厌食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138例厌食患儿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80例和对照组58例.观察组采用增食开胃合剂治疗,对照组采用山葡健脾颗粒治疗.两组疗程均为2周,疗程结束后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5.00% (76/80),高于对照组82.76%(48/5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增食开胃合剂临床用于治疗厌食疗效好,可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关艳楠;罗艳 刊期: 2016年第03期
目的 总结小儿咳喘灵颗粒与氨溴索口服液联合治疗小儿支气管肺炎的临床效果.方法 收集支气管肺炎患儿80例进行临床观察,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两组患儿入院确诊后均给予常规治疗,对照组在此基础上采用氨溴索口服液进行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小儿咳喘灵颗粒联合治疗.两组疗程均为5d,治疗结束后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和症状缓解时间.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90.0%(36/40),显著高于对照组67.5%(27/4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在发热消退时间、咳嗽消失时间、喘息消失时间、啰音消失时间方面均用时短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用小儿咳喘灵颗粒与氨溴索口服液联合治疗支气管肺炎疗效显著,可有效促进患儿临床症状的改善,值得推广.
作者:黄占克;李维丽;蔡明 刊期: 2016年第03期
哺乳动物生殖系统的各项功能依赖于下丘脑-垂体-性腺(HPG)轴的调控,是多种因子参与的复杂的生物学过程.RFRP-3是目前下丘脑中唯一已知的HPG轴抑制因子.近年来大量研究发现,RFRP-3能与其受体GPR147结合,抑制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促黄体生成素的合成与分泌,进而影响生殖系统的功能.本文总结近十年有关哺乳动物RFRP-3/GPR147信号通路的研究,并系统阐述RFRP-3对HPG轴的可能调控机制以及其在生殖系统中的作用.
作者:韩兴绘;俞建 刊期: 2016年第03期
目的 总结咳嗽变异性哮喘患儿采用黄芪颗粒与氯雷他啶联合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收集小儿咳嗽变异性哮喘80例患儿,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单纯采用黄芪颗粒进行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氯雷他啶联合治疗,两组患儿连续接受为期3周的治疗.疗程结束后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症状缓解情况.结果 观察组治疗3周后临床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患儿的哮喘发作次数、咳嗽及肺部哮鸣音消失时间均显著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黄芪颗粒与氯雷他啶联合治疗对小儿咳嗽变异性哮喘疗效良好,且有效促进患儿临床症状缓解.
作者:王敏智;杨翠芬;闫红丽;王琦珊 刊期: 2016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NICU中高危新生儿先天性甲状腺功能减低症(简称甲减)的发病情况.方法 2013年6月至2015年6月内蒙古包头市第八医院NICU收治住院的高危新生儿230例,出生3~7 d后,静脉取血检测甲状腺功能三项,包括促甲状腺素、游离T3、游离T4.根据2012国内颁布的《妊娠和产后甲状腺疾病诊治指南》中关于先天性甲减诊断指标进行诊断与治疗.结果 5例符合原发性亚临床甲减的诊断标准,检出阳性率达1/46.结论 NICU中检出先天性甲减病例较高,尤以亚临床甲减及暂时性甲减多见,需注意筛查并追踪甲状腺功能指标,辅以必要的治疗.但是否作为常规项目筛查,需更大样本的临床研究确定.
作者:赵丽泓 刊期: 2016年第03期
目的 总结极低出生体重儿实施鸟巢式护理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84例极低出生体重儿采用随机双盲方法分成两组,对照组42例予常规护理,观察组42例同时实施鸟巢式护理,两组均护理观察20 d,观察结束后比较其临床效果.结果 观察组患儿恢复出生体质量时间(7.58±2.43)d、出暖箱时间(13.67±2.84)d、黄疸消退时间(12.78±2.49)d及住院时间(20.56±1.82)d均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儿呼吸暂停(4.76%)、皮肤溃损(2.38%)、窒息(0.00%)、硬肿(2.38%)、喂养不耐受(14.29%)等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极低出生体重儿实施鸟巢式护理取得显著效果,且有利于新生儿的生长发育,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张英丽 刊期: 2016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梅毒感染孕产妇及所生婴儿的干预情况,总结经验与不足.方法 分析2011年10月至2013年9月确诊的全程回访的梅毒感染孕产妇43例及所生婴儿的感染情况.结果 2012年梅毒感染孕产妇的干预率为85% (17/20),2013年梅毒感染孕产妇的干预率为95.65%(22/23);孕产妇TRUST滴度高与死胎有关.结论 免费的检测和干预在一定程度上能阻止梅毒的垂直传播,要彻底解决梅毒的垂直传播,应做好宣传教育,提高高风险人群的自我保护意识.
作者:吕韵红;李鑫 刊期: 2016年第03期
银翘散是清代温病大家吴鞠通创制的名方,具有辛凉解表、清热解毒的功效,被称为“温病第一方”,在小儿温热病临床实践中发挥重要作用.本文采用文献梳理方式,对历代小儿温病、银翘散古籍进行整理,阐释银翘散方义及其在小儿温热病证治疗领域的应用.《温病条辨》以银翘散治疗太阴风温、温热、温疫、太阴伏暑、心疟、阳明温病、暑痉、暑风等小儿温热证候.后世医家谨遵银翘散辨治纲领,灵活加减,化裁新方,通过加减药物性味不同归纳总结,进一步拓宽了银翘散的应用范围,在小儿温热病、小儿呼吸系统疾病及病毒感染性疾病的现代临床实践中发挥重要作用.
作者:施雷;王文丽 刊期: 2016年第03期
目的 研究不同肠内营养时间对极低出生体重儿营养摄入及生长发育的影响.方法 2013年4月至2014年6月广州医科大学附属深圳沙井医院新生儿科收治极低出生体重儿130例,根据肠内营养开始时间不同分为≤3d组47例、4~6 d组48例和≥7d组35例.比较3组患儿奶量增长情况、总胆红素水平;体质量和身长,计算其生长速度;感染、坏死性小肠结肠炎(NEC)发生率.结果 (1)营养摄入情况:3组患儿的奶量、总胆红素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d组的奶量多于4~6 d组和≥7d组,总胆红素水平低于4~6 d组和≥7d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生长发育情况:肠内营养开始后2、3、4周时,3组患儿体质量生长速度、身长生长速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感染、NEC发生率:130例极低出生体重儿中,发生感染35例(26.92%),NEC 1例(0.77%).3组患儿感染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d组感染率明显低于≥7d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7).3组患儿NEC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出生后3d内进行肠内营养有助于改善营养摄入情况,降低感染发生率,同时不会影响生长发育.
作者:熊伟;邱其周;陈虹余;刘仁红;程贵辉 刊期: 2016年第03期
青春发育期是人生躯体和性发育的重要阶段,营养是影响青春发育启动和维持的重要因素之一.无论胎儿期、婴儿期、还是幼儿期和儿童期,任一阶段的营养状态都有可能影响到日后的青春发育和维持.生命早期营养缺乏儿童,日后罹患性早熟及其他非感染性疾病的风险明显增高.低出生体重儿如果在婴幼儿期已经实现了生长追赶,青春期后阴毛早现、多囊卵巢以及代谢综合征的患病风险显著增高.另外,膳食营养结构及饮食质量也是影响儿童青少年性发育的重要因素.青春期的一些特殊饮食困难问题,如神经性厌食、神经性贪食等可能对性发育的正常进程产生不利影响.本文结合新文献报道就营养与青春期性发育问题做简要评述.
作者:郭盛;李嫔 刊期: 2016年第03期
目的 观察热毒宁注射液治疗小儿咽结合膜热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将66例咽结合膜热患儿随机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3例.对照组采用炎琥宁粉针剂治疗,每次0.08~0.2 g,加入250 mL 5%葡萄糖氯化钠注射液中静脉滴注,持续治疗3d.观察组使用热毒宁注射液20 mL加入250 mL生理盐水注射液静脉滴注,每日1次,持续治疗4d.疗程结束后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3.94%(31/33),优于对照组66.67%(22/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在临床退热、咽痛消失、眼结合膜充血消失及住院时间方面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率为6.06%(2/33),优于对照组27.27%(9/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热毒宁注射液治疗小儿咽结合膜热效果显著,安全性高,临床具有实际推广价值.
作者:曹效红 刊期: 2016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妊娠糖尿病(GDM)母亲新生儿和健康孕妇巨大儿的血糖、胰岛素、皮质醇和并发症的特点.方法 2014年1月至2015年6月廉江市人民医院新生儿科出生的单胎、足月新生儿107例,分为GDM新生儿组(GDM孕妇所产)38例,巨大儿组(健康孕妇所产)34例和健康新生儿组(健康孕妇所产)35例.检测3组的血糖、胰岛素和皮质醇的水平,同时记录3组窒息、低血糖、高胆红素血症、低血钙、红细胞增多症的发病情况.结果 GDM新生儿和巨大儿的血糖均明显比健康新生儿低,而胰岛素和皮质醇水平均比健康新生儿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糖、胰岛素和皮质醇水平在GDM新生儿和巨大儿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低血糖在GDM新生儿组的发病率明显高于健康新生儿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7).结论 GDM新生儿和巨大儿的血糖、胰岛素和皮质醇水平存在异常的比率高,GDM新生儿要注意低血糖并发症.
作者:邓锦有;连蕴斯;林桃 刊期: 2016年第03期
新生儿化脓性腮腺炎是新生儿期较为罕见的感染性疾病,尚无确切的发病率统计.国内欧阳方瑾等曾报道18例,其余报道基本为数例的散发病例.国外学者Spiegel等曾于2004年统计过去35年中的英文期刊中新生儿化脓性腮腺炎的报道,仅32例.由于新生儿化脓性腮腺炎在临床少见且发病隐匿,早期往往不具备典型症状,常常导致漏诊、误诊.现将本院2015年9月收治的1例新生儿化脓性腮腺炎报道如下,旨在提高对该疾病的早期诊断及合理治疗.
作者:鲍莉;冯乐 刊期: 2016年第03期
腹泻是小儿时期常见的疾病之一,临床以大便次数增多,粪质稀薄甚至如水样为特征.重者久泻不愈易伤及他脏而出现他脏病症.难辨梭菌为一种革兰阳性厌氧菌,久用抗生素者,可使正常菌丛改变,难辨梭菌暴露、移居,引发腹泻.吾师张葆青运用补脾、温阳、和中、化湿法治疗1例难辨梭菌腹泻合并营养不良、手足搐搦症患者,效果显著现报道如下.
作者:冯钰;郑彬茹;张葆青 刊期: 2016年第03期
目的 总结小儿惊厥的高危影响因素以及预防措施.方法 2012年10月至2014年12月深圳市福田区中医院儿科收治惊厥患儿238例,对患儿年龄、性别、引发因素进行统计,分析小儿惊厥的相关影响因素,总结预防措施.结果 1~3岁患儿发生惊厥比例高,显著高于>6~8岁和>8~14岁患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5).各年龄段不同性别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引起小儿惊厥的因素有高热、癫痫、感染、低钙和其他因素,其中高热引起惊厥发生比例显著高于癫痫、感染、低钙和其他因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5);癫痫引起惊厥发生比例显著高于低钙和其他因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5);脑部感染引起惊厥发生比例显著高于低钙和其他因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5).结论 小儿惊厥常见原因为高热惊厥,以1~3岁儿童易发,需及时预防小儿惊厥的发生.
作者:黄燕芳;张丽;何薇 刊期: 2016年第03期
目的 观察醒脾养儿颗粒联合梅花针治疗脾虚中寒型小儿夜啼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60例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观察组口服醒脾养儿颗粒联合梅花针治疗,对照组单用梅花针治疗,两组均以6d为1个疗程.疗程结束后观察两组治愈率、总有效率及临床症状消失时间.结果 观察组治愈率86.67%(26/30),高于对照组63.33%(19/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期内两组息儿出现夜啼症状的时间及夜啼平均持续时间比较,观察组均较对照组减少,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醒脾养儿颗粒联合梅花针治疗脾虚中寒型小儿夜啼疗效好,安全性好,适合临床应用.
作者:李艳艳;李冉;孙燕红 刊期: 2016年第0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