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静脉滴注枸橼酸芬太尼在新生儿机械通气中镇痛作用

郭先锋;张会永;范鹏举

关键词:镇痛, 机械通气, 枸橼酸芬太尼, 婴儿, 新生
摘要:目的 观察静脉滴注枸橼酸芬太尼应用于新生儿机械通气中的镇痛效果.方法 2010年2月至2015年2月漯河市第二人民医院收治采用机械通气呼吸窘迫综合征新生儿8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观察组实施枸掾酸芬太尼静脉滴注,对照组使用安慰剂维生素B6进行镇痛.采用新生儿疼痛、兴奋和镇静评分法(N-PASS)记录疼痛评分,同时记录不同时间段心率、血压的变化.结果 用药1h内两组N-PAS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从用药3h开始,观察组N-PASS评分开始下降,用药3、12、24 h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用药3h内,两组患儿心率及血压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心率从用药12 h开始明显下降,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用药12 h开始观察组舒张压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静脉滴注枸掾酸芬太尼对新生儿机械通气进行镇痛,具有显著的镇痛效果,可避免疼痛引发的心率加快,血压稳定,值得临床推广.
中国中西医结合儿科学杂志相关文献
  • 母婴梅毒传播阻断的回顾性研究和总结

    目的 探讨梅毒感染孕产妇及所生婴儿的干预情况,总结经验与不足.方法 分析2011年10月至2013年9月确诊的全程回访的梅毒感染孕产妇43例及所生婴儿的感染情况.结果 2012年梅毒感染孕产妇的干预率为85% (17/20),2013年梅毒感染孕产妇的干预率为95.65%(22/23);孕产妇TRUST滴度高与死胎有关.结论 免费的检测和干预在一定程度上能阻止梅毒的垂直传播,要彻底解决梅毒的垂直传播,应做好宣传教育,提高高风险人群的自我保护意识.

    作者:吕韵红;李鑫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妊娠糖尿病母亲新生儿和健康孕妇巨大儿的血糖、胰岛素、皮质醇和并发症的观察

    目的 探讨妊娠糖尿病(GDM)母亲新生儿和健康孕妇巨大儿的血糖、胰岛素、皮质醇和并发症的特点.方法 2014年1月至2015年6月廉江市人民医院新生儿科出生的单胎、足月新生儿107例,分为GDM新生儿组(GDM孕妇所产)38例,巨大儿组(健康孕妇所产)34例和健康新生儿组(健康孕妇所产)35例.检测3组的血糖、胰岛素和皮质醇的水平,同时记录3组窒息、低血糖、高胆红素血症、低血钙、红细胞增多症的发病情况.结果 GDM新生儿和巨大儿的血糖均明显比健康新生儿低,而胰岛素和皮质醇水平均比健康新生儿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糖、胰岛素和皮质醇水平在GDM新生儿和巨大儿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低血糖在GDM新生儿组的发病率明显高于健康新生儿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7).结论 GDM新生儿和巨大儿的血糖、胰岛素和皮质醇水平存在异常的比率高,GDM新生儿要注意低血糖并发症.

    作者:邓锦有;连蕴斯;林桃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醒脾养儿颗粒联合梅花针治疗小儿夜啼脾虚中寒型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醒脾养儿颗粒联合梅花针治疗脾虚中寒型小儿夜啼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60例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观察组口服醒脾养儿颗粒联合梅花针治疗,对照组单用梅花针治疗,两组均以6d为1个疗程.疗程结束后观察两组治愈率、总有效率及临床症状消失时间.结果 观察组治愈率86.67%(26/30),高于对照组63.33%(19/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期内两组息儿出现夜啼症状的时间及夜啼平均持续时间比较,观察组均较对照组减少,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醒脾养儿颗粒联合梅花针治疗脾虚中寒型小儿夜啼疗效好,安全性好,适合临床应用.

    作者:李艳艳;李冉;孙燕红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免疫治疗

    肺炎支原体对小儿机体损害包括病原体直接侵犯损害和感染后免疫损害.其中免疫性损害可促进重症支原体感染的发生,故小儿支原体肺炎的免疫治疗尤为重要,包括肾上腺素皮质激素、丙种球蛋白、免疫调节剂、中药、抗生素、维生素D、特异性疫苗等治疗.

    作者:陈强;訾慧芬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耳穴贴压辅助治疗小儿哮喘发作期(痰热壅肺型)的疗效观察

    目的 探讨耳穴贴压辅助治疗小儿哮喘发作期(痰热壅肺型)的疗效,为控制小儿哮喘提供有效的治疗方案.方法 2014年1月至2015年3月成都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儿科门诊收治支气管哮喘6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定喘汤加减辨证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结合耳穴疗法.治疗7d后观察两组息儿症状、体征积分变化及治疗效果.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6.7%(29/30),对照组总有效率为93.3%(28/30),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儿在改善咳嗽、咳痰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在改善喘息、肺部哮鸣音、活动受限方面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各次症(舌象、脉象、咽红、口干、面赤、尿黄、便秘、黄痰)改善均优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在改善次症方面疗效相当,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哮喘发作时,应用耳穴结合中药内服的治疗方法,可明显缓解患儿的喘息、肺部哮鸣音及活动受限,达到了治疗的目的.耳穴贴压操作简单,疗效可靠,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张肖瑾;赵琼;罗雅婷;潜鸣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热毒宁注射液治疗小儿咽结合膜热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热毒宁注射液治疗小儿咽结合膜热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将66例咽结合膜热患儿随机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3例.对照组采用炎琥宁粉针剂治疗,每次0.08~0.2 g,加入250 mL 5%葡萄糖氯化钠注射液中静脉滴注,持续治疗3d.观察组使用热毒宁注射液20 mL加入250 mL生理盐水注射液静脉滴注,每日1次,持续治疗4d.疗程结束后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3.94%(31/33),优于对照组66.67%(22/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在临床退热、咽痛消失、眼结合膜充血消失及住院时间方面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率为6.06%(2/33),优于对照组27.27%(9/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热毒宁注射液治疗小儿咽结合膜热效果显著,安全性高,临床具有实际推广价值.

    作者:曹效红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鼻敏汤联合经络按摩治疗儿童过敏性鼻炎疗效观察

    目的 探讨鼻敏汤内服联合经络按摩治疗儿童过敏性鼻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2014年1月至2014年8月宿迁市中医院儿科和五官科门诊、宿迁市儿童医院五官科门诊收治过敏性鼻炎患儿68例,按就诊先后顺序分为观察组38例和对照组30例.观察组予鼻敏汤内服联合经络按摩,对照组予丙酸倍氯米松气雾剂联合鼻渊通窍颗粒.两组均治疗20 d,随访12个月以上,比较两组疗效及两组患儿治疗后12个月内发作次数及发作症状积分.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89.5%(34/38),高于对照组70.0%(21/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发作次数与症状积分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的发作次数与症状积分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鼻敏汤内服联合经络按摩治疗儿童过敏性鼻炎,具有良好的疗效,是中医中药治疗儿童过敏性鼻炎的一种新途径,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王桂玲;吴蕙;王媛媛;杨征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呼出气一氧化氮检测在儿童咳嗽变异性哮喘中的诊疗价值

    目的 检测典型咳嗽变异性哮喘(CVA)患儿中呼出气一氧化氮(FeNO)的水平,探讨FeNO检测在儿童CVA中的诊疗价值.方法 2014年6月至2015年6月常熟市第二人民医院儿科收治因慢性咳嗽就诊的患儿174例,其中确诊CVA 106例,非CVA 68例.两组进行FeNO检测及血清总IgE的检查.绘制ROC曲线评价FeNO对CVA的诊断价值,分析诊断CVA的佳界值.按指南推荐的方案治疗4周后随访,再次对FeNO进行评价.结果 CVA组FeNO值为(28.16±10.89) μg/L,明显高于非CVA组(17.91±5.48)μ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应用FeNO诊断CVA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775,FeNO佳界值为20.5 μg/L,此时的灵敏度为74.5%,特异度为84.5%.CVA患儿的FeNO值与血清总IgE呈明显的正相关(r=0.285,P=0.003).两组治疗4周后,治疗后FeNO值(14.57±5.23) μg/L,明显低于治疗前(28.16±10.89)μ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FeNO测定对CVA的诊断具有较高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儿童CVA与过敏因素关系密切,CVA患儿若FeNO增高,对激素治疗有效.

    作者:牛文泽;杜许芳;孟柳明;黄亚平;袁西华;严梦瑶;黄卫良;周炯英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腹泻患儿腺病毒感染临床特征及流行病学分析

    目的 探讨腹泻患儿腺病毒感染的临床特征及流行病学特点.方法 收集2013年1月至2014年12月深圳市南山区5岁以下腹泻儿童粪便标本,采取聚合酶链反应检测腺病毒,对阳性标本进行序列分析及基因型分型,同时分析腺病毒感染与年龄、季节等关系.结果 600份标本中共计检出腺病毒感染20例,阳性率3.33%;腺病毒阳性标本中,肠道腺病毒14例,全部为肠道腺病毒41型,占比70.0%;非肠道腺病毒检出6例,占比30.0%;肠道腺病毒患儿病程为(11.24±3.53)d,明显长于非肠道腺病毒(6.67±2.41)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呕吐次数、发热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腺病毒感染性腹泻呈现全年发病情况,其中5月份与10月份呈现出两个高峰期,5月份高峰期(4~6月份)检出多,占比65.0%(13/20);腺病毒感染性腹泻各个年龄段均有分布,其中>6~12月龄患儿为多见,占比65.0%(13/20).结论 肠道腺病毒41型是引起深圳市南山区小儿腹泻的重要病原,加强监测对及时诊治,改善患儿预后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黄亮;吴瑕;蒋辉英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柴芍平痫汤对癫痫幼龄大鼠脑内γ-氨基丁酸含量的影响

    目的 研究柴芍平痫汤对癫痫幼龄大鼠脑内γ-氨基丁酸含量的影响,探索其作用机制.方法 70只SD大鼠随机分为7组,分别为中药低、中、高剂量组、西药组、中西药治疗组、模型组、正常对照组,每组10只.对SD大鼠腹腔注射戊四氮建立癫痫模型,观察行为学,以柴芍平痫汤对其进行干预治疗24 d后ELISA法检测脑组织γ-氨基丁酸(GABA)的含量.结果 中西药治疗组用药后24 d惊厥等级与用药前1d惊厥等级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各组无差异;中药低、中、高剂量组,西药组,中西药治疗组均比模型组脑组织内γ-氨基丁酸含量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各治疗组及模型组γ-氨基丁酸含量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通过实验得出柴芍平痫汤对癫痫大鼠惊厥等级、脑组织内γ-氨基丁酸含量的降低均有治疗作用.

    作者:魏冲;张葆青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静脉滴注枸橼酸芬太尼在新生儿机械通气中镇痛作用

    目的 观察静脉滴注枸橼酸芬太尼应用于新生儿机械通气中的镇痛效果.方法 2010年2月至2015年2月漯河市第二人民医院收治采用机械通气呼吸窘迫综合征新生儿8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观察组实施枸掾酸芬太尼静脉滴注,对照组使用安慰剂维生素B6进行镇痛.采用新生儿疼痛、兴奋和镇静评分法(N-PASS)记录疼痛评分,同时记录不同时间段心率、血压的变化.结果 用药1h内两组N-PAS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从用药3h开始,观察组N-PASS评分开始下降,用药3、12、24 h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用药3h内,两组患儿心率及血压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心率从用药12 h开始明显下降,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用药12 h开始观察组舒张压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静脉滴注枸掾酸芬太尼对新生儿机械通气进行镇痛,具有显著的镇痛效果,可避免疼痛引发的心率加快,血压稳定,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郭先锋;张会永;范鹏举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80例脑性瘫痪患儿厌食的调查及病因分析

    目的 总结脑瘫患儿厌食的病因,指导康复治疗,给脑瘫息儿家长提供家庭指导.方法 2014年3月至2015年8月南宁儿童康复中心收治进行康复训练并确诊为厌食的脑瘫患儿80例.对其家长进行问卷调查以及病因进行分析.结果 运动障碍80例(100%),饮食不合理53例(66.2%),口腔障碍46例(56.2%),精神因素37例(46.2%),龋齿35例(43.7%),微量元素缺乏23例(28.7%),未及时添加辅食16例(20%).结论 运动障碍、口腔障碍、饮食不合理、精神因素、龋齿,微量元素缺乏等是脑瘫患儿厌食的主要病因.

    作者:唐芳芳;韦程;陈颖;张春林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深圳市南山区0~6岁儿童血铅水平调查及相关危险因素分析

    目的 调查深圳市南山区0~6岁儿童血铅水平以及相关危险因素,并探讨危险因素的预防措施.方法2013年12月至2015年12月调查深圳市南山区0~6岁儿童4 325例,测定其血铅水平.结果 深圳市南山区0~6岁儿童中,不同年龄段儿童高铅血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4~5岁、>5~6岁儿童高铅血症发生率均高于1~2岁、>2~3岁、>3~4岁年龄段,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3).男童高铅血症发生率为15.61%(400/2 562),高于女童9.30%(164/1 76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男童血铅水平为(29.2±12.9)μg/L,明显高于女童(27.1±11.8)t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危险因素主要来自被动吸烟、家庭环境、卫生习惯以及饮食习惯等方面.结论 为了防止儿童出现高铅血症疾病,促进血液中含铅量有效降低,应避免儿童接触铅严重污染物品、食用铅含量高的食物,促进其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卫生习惯.

    作者:梁晚霞;尹晓蕾;余秀红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马融教授巧用银翘散治疗小儿癫痫及抽动症

    银翘散为“辛凉平剂”,出自清·吴鞠通《温病条辨》,广泛应用于多种疾病初起,辨证属风热束表者,尤其在呼吸道疾病中应用多.导师马融教授从事小儿癫痫、抽动症等神经系统疾病研究30余年,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临床中巧妙地将银翘散用于癫痫及抽动症的治疗中,取得较好疗效.

    作者:张喜莲;张美菁;李瑞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新生儿急性化脓性腮腺炎1例

    新生儿化脓性腮腺炎是新生儿期较为罕见的感染性疾病,尚无确切的发病率统计.国内欧阳方瑾等曾报道18例,其余报道基本为数例的散发病例.国外学者Spiegel等曾于2004年统计过去35年中的英文期刊中新生儿化脓性腮腺炎的报道,仅32例.由于新生儿化脓性腮腺炎在临床少见且发病隐匿,早期往往不具备典型症状,常常导致漏诊、误诊.现将本院2015年9月收治的1例新生儿化脓性腮腺炎报道如下,旨在提高对该疾病的早期诊断及合理治疗.

    作者:鲍莉;冯乐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增食开胃合剂治疗小儿厌食脾失健运证疗效观察

    目的 总结增食开胃合剂治疗小儿厌食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138例厌食患儿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80例和对照组58例.观察组采用增食开胃合剂治疗,对照组采用山葡健脾颗粒治疗.两组疗程均为2周,疗程结束后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5.00% (76/80),高于对照组82.76%(48/5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增食开胃合剂临床用于治疗厌食疗效好,可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关艳楠;罗艳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鸟巢式护理应用于极低出生体重儿的价值分析

    目的 总结极低出生体重儿实施鸟巢式护理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84例极低出生体重儿采用随机双盲方法分成两组,对照组42例予常规护理,观察组42例同时实施鸟巢式护理,两组均护理观察20 d,观察结束后比较其临床效果.结果 观察组患儿恢复出生体质量时间(7.58±2.43)d、出暖箱时间(13.67±2.84)d、黄疸消退时间(12.78±2.49)d及住院时间(20.56±1.82)d均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儿呼吸暂停(4.76%)、皮肤溃损(2.38%)、窒息(0.00%)、硬肿(2.38%)、喂养不耐受(14.29%)等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极低出生体重儿实施鸟巢式护理取得显著效果,且有利于新生儿的生长发育,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张英丽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贝蒌止嗽散治疗小儿慢性咳嗽干咳类型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贝蒌止嗽散(贝母瓜萎散合止嗽散加减)治疗小儿慢性咳嗽中以干性咳嗽为主要临床表现的咳嗽变异性哮喘(CVA)及呼吸道感染后咳嗽(PIC)的疗效.方法 2014年6月至2015年9月东莞市长安医院中医门诊及儿科门诊就诊的慢性咳嗽患儿100例,按患儿自动选择科室分为中医组和西医组各50例,西医组予西医常规治疗,口服马来酸氯苯那敏片、硫酸沙丁胺醇片、溴己新;中医组予中药贝蒌止嗽散治疗.7d为1个疗程,观察两组治疗效果.结果 中医组总有效率为94%(47/50),显著高于对照组78%(39/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贝蒌止嗽散治疗小儿咳嗽变异性哮喘及呼吸道感染后干性咳嗽有较好疗效.

    作者:王旭;郭楠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营养与青春期性发育

    青春发育期是人生躯体和性发育的重要阶段,营养是影响青春发育启动和维持的重要因素之一.无论胎儿期、婴儿期、还是幼儿期和儿童期,任一阶段的营养状态都有可能影响到日后的青春发育和维持.生命早期营养缺乏儿童,日后罹患性早熟及其他非感染性疾病的风险明显增高.低出生体重儿如果在婴幼儿期已经实现了生长追赶,青春期后阴毛早现、多囊卵巢以及代谢综合征的患病风险显著增高.另外,膳食营养结构及饮食质量也是影响儿童青少年性发育的重要因素.青春期的一些特殊饮食困难问题,如神经性厌食、神经性贪食等可能对性发育的正常进程产生不利影响.本文结合新文献报道就营养与青春期性发育问题做简要评述.

    作者:郭盛;李嫔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黄芪颗粒联合氯雷他啶治疗小儿咳嗽变异性哮喘效果观察

    目的 总结咳嗽变异性哮喘患儿采用黄芪颗粒与氯雷他啶联合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收集小儿咳嗽变异性哮喘80例患儿,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单纯采用黄芪颗粒进行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氯雷他啶联合治疗,两组患儿连续接受为期3周的治疗.疗程结束后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症状缓解情况.结果 观察组治疗3周后临床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患儿的哮喘发作次数、咳嗽及肺部哮鸣音消失时间均显著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黄芪颗粒与氯雷他啶联合治疗对小儿咳嗽变异性哮喘疗效良好,且有效促进患儿临床症状缓解.

    作者:王敏智;杨翠芬;闫红丽;王琦珊 刊期: 2016年第03期

中国中西医结合儿科学杂志

中国中西医结合儿科学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中国医师协会,辽宁省基础医学研究所,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