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双歧四联活菌片联合清肝利胆口服液治疗新生儿黄疸疗效观察

李杰

关键词:新生儿黄疸, 双歧四联活菌片/治疗应用, 清肝利胆口服液/治疗应用, 婴儿, 新生
摘要:目的:观察双歧四联活菌片联合清肝利胆口服液治疗新生儿黄疸临床疗效。方法80例新生儿黄疸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给与常规光疗退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光疗退黄治疗基础上加双歧四联活菌片联合清肝利胆口服液口服,治疗1周测定血清胆红素水平及观察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治疗3、7 d血清胆红素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双歧四联活菌片联合清肝利胆口服液治疗新儿黄疸疗效确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中国中西医结合儿科学杂志相关文献
  • 儿童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研究进展

    儿童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TP)是与免疫有关的出血性疾病,以血小板减少为主要特征,其病因尚不明确,患儿发病前多有感染史或接种疫苗史。感染并不是血小板减少的直接原因,而是感染导致抗血小板抗体产生以及相关细胞因子活化,使得血小板破坏增多。此外,血小板抗体作用于骨髓巨核细胞,导致血小板生成减少。IT P属于Ⅱ型超敏反应,治疗缺乏特效药物,针对超敏反应过程多靶点使用药物进行干预,具体包括糖皮质激素、丙种球蛋白以及免疫抑制剂,这些药物副反应明显,疗效有限。本文就近几年关于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的相关病因、实验室检查和治疗作一综述。

    作者:孙蕊芸;余惠平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儿童脓毒症诊断标准及鉴别诊断

    脓毒症是感染引起的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儿童存在病原体引起的感染或感染高度相关的临床综合征,伴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4项标准中至少2项,其中1项为体温或白细胞计数异常,即可诊断为脓毒症。脓毒症需要与非感染因素造成的炎症反应相鉴别。在鉴别诊断中,原发病的诊断起重要作用。儿童脓毒症的诊断标准虽明确,但是为了更适于病理生理学、检验学和流行病学,有学者新近提出了序贯性器官功能衰竭评分概念,为脓毒症的诊疗与管理提供了新的思路。

    作者:李玖军;邹凝;潘佳丽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冬病夏治穴位贴敷综合治疗儿童支气管哮喘118例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中药穴位贴敷综合治疗小儿支气管哮喘的临床疗效。方法对118例支气管哮喘患儿随机分为两组,其中观察组63例,对照组55例。两组患儿均在哮喘发作期给予常规治疗,而观察组在此基础上于每年夏至至秋分时间段给予定期中药膏剂穴位敷贴并配合足三里穴位注射胎盘组织液,连续治疗3年,观察患儿症状改善情况。结果观察组63例患儿中:治愈35例,有效26例,无效2例,治愈率55.6%,总有效率为96.8%;对照组55例患儿中:治愈16例,有效24例,无效15例,治愈率29.1%,总有效率72.7%。观察组的治愈率、总有效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贴敷综合治疗小儿支气管哮喘临床疗效显著,明显优于常规治疗方法。

    作者:尤晓燕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喜炎平注射液佐治儿童急性支气管炎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喜炎平注射液治疗儿童急性支气管炎的疗效。方法将儿童急性支气管炎患儿23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18例,两组均采用常规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喜炎平注射液治疗,每日按体质量5~10 mg/kg (0.2~0.4 mL/kg ),高剂量不超过250 mg加入5%葡萄糖溶液100~250 m L稀释后静脉滴注,每日1次,疗程5~7 d。疗程结束后观察两组临床症状消失时间及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在退热时间、咳嗽消失时间、肺部啰音消失时间方面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喜炎平注射液在治疗小儿支气管炎中效果明显,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谷艳春;杨蕾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丙种球蛋白联合更昔洛韦治疗小儿病毒性脑炎临床效果观察

    目的:观察联合使用丙种球蛋白和更昔洛韦两种药物治疗小儿病毒性脑炎的临床疗效。方法60例病毒性脑炎患儿按其接受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更昔洛韦治疗,观察组采用更昔洛韦和丙种球蛋白联合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患儿治疗后的临床效果和各症状缓解的时间。结果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6.67%(20/30),明显低于观察组93.33%(28/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各症状缓解时间和住院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对病毒性脑炎患儿进行治疗的过程中,采用更昔洛韦和丙种球蛋白两种药物联合的方法效果较好,明显缩短患儿的疾病恢复时间。

    作者:马建国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早产儿胆红素脑病30例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早产儿胆红素脑病的病因及临床特点。方法选择30例早产儿胆红素脑病患儿,记录入选病例的胎龄、体质量、日龄、基础疾病、并发症及入院时胆红素水平,胆红素/白蛋白比值(B/A),头颅MRI表现,听力监测情况,治疗转归。结果30例患儿平均出生体质量(1388.5士259.02)g,平均胎龄(32.43±0.97)周,其中34~36周的晚期早产儿15例(50%),34周以下的早产儿11例(36.7%),另有4例(13.3%)胎龄不详。其中男婴17例(56.7%),女婴13例(43.3%)。平均入院日龄为(7.34±5.4)d ,其中在出生7 d以内入院的11例(36.7%),14 d以后入院的19例(63.3%)。30例入院后测得的胆红素峰值为(378.1±175.8)mmol/L ,其中24例(80%)伴发其他疾病,常见疾病包括细菌感染12例(50%)、ABO溶血7例(29.2%)、围产期窒息3(12.5%)等,21例(70%)伴有两种或两种以上疾病。住院期间7例(23.3%)患儿接受了换血治疗,白蛋白和静脉用丙种球蛋白的应用也很常见。随访23例(76.6%),失访7例,失访率为23.3%,住院和随访期间共死亡5例,占随访患儿的21.7%。结论早产儿胆红素脑病的发生与早产儿的胎龄、体质量及其他高危因素如缺氧、感染、酸中毒及高碳酸血症、寒冷损伤、低白蛋白血症、低血容量等密切相关,并可在血清胆红素较低的水平上发生。

    作者:李相红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关于前言的书写要求

    作者: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与哮喘气道重塑相关的神经信号转导通路研究进展

    神经信号转导通路可以通过不同的方式、途径等对呼吸道的相关细胞组织起到一定的影响作用,从而诱发支气管哮喘的发生、发展,本文综述了c‐Jun氨基末端激酶(JNK)/应激活化蛋白激酶(SAPK)、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ERK)、核转录因子(NF‐κB)、Ras同源基因Rh相关螺旋卷曲蛋白激酶(Rho/ROCK)、Janus激酶/STAT 6、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Smads等几个神经信号转导通路与哮喘气道重塑病理性改变及其发生发展关系的研究进展,以期为哮喘病的基础研究和临床防治提供参考,开阔思路。

    作者:陈思;孙丽平;丁利忠;冯晓纯;王雪姣;王彩闻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蝎黄解痉治哮颗粒对哮喘小鼠模型中p38MAPK和Th1/Th2类细胞因子变化的影响

    目的:探讨蝎黄解痉治哮颗粒对哮喘小鼠气道炎症和Th1/Th2类细胞因子变化的影响及其可能机制。方法将24只6~8周龄雄性小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哮喘模型组、小剂量中药组、大剂量中药组,每组6只。制备支气管哮喘模型,小剂量中药组、大剂量中药组分别给予蝎黄解痉治哮颗粒免煎制剂每日0.72、2.89 g ,按20 mL/kg配制成水混匀溶液灌胃每日2次,连续10 d;正常对照组和哮喘模型组小鼠给予等量生理盐水。分别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和免疫印迹法检测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中白细胞介素4(IL‐4)、IL‐5、γ干扰素(IFN‐γ)含量以及肺组织中磷酸化p38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p38MAPK)的变化,并观察BALF中炎症细胞和肺组织病理学改变。结果哮喘模型组小鼠BALF中炎症细胞计数、IL‐4、IL‐5含量水平升高和IFN‐γ水平降低;肺组织中磷酸化p38MAPK表达水平升高,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小、大剂量中药组小鼠BALF中炎症细胞计数、IL‐4、IL‐5含量水平下降和IFN‐γ水平升高;肺组织中磷酸化p38MAPK表达水平降低,与哮喘模型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小、大剂量中药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38MAPK可能参与了支气管哮喘的发病过程。蝎黄解痉治哮颗粒对哮喘小鼠具有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抑制 p38MAPK磷酸化、调节T h1/T h2平衡失调、减轻炎症细胞浸润有关。

    作者:冯晓纯;段晓征;朱浩宇;延光海;郑美珠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中国中西医结合儿科学》杂志稿约

    作者: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Frankel Ⅲ矫治器治疗儿童替牙期反牙合的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将FrankelⅢ功能矫治器应用于替牙期反牙合儿童,并对其临床疗效进行观察。方法选择43例替牙期Angel Ⅲ类前牙反牙合患儿,采用Frankel Ⅲ型功能矫治器治疗12个月左右,治疗前后均拍摄头颅侧位定位片,对SNA、SNB、ANB、U1‐NA、L1‐NB、U1‐L1、L1‐MP、NA‐PA等测量数据进行统计。结果经过12个月左右的矫治,患儿的上下颌骨关系得到了明显的改善。治疗前后 ANB、U1‐NA、L1‐NB、U1‐L1、L1‐MP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Frankel Ⅲ型功能矫治器应用于功能性反牙合和轻度骨性反牙合效果明确,替牙早期效果更佳。

    作者:于鹏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普米克令舒吸入佐治小儿毛细支气管炎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普米克令舒吸入佐治小儿毛细支气管炎的治疗效果与安全性。方法将68例小儿毛细支气管炎患儿随机分成两组,每组各34例,对照组使用常规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另加用普米克令舒吸入治疗,疗程5~7 d。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97.1%(33/34),高于对照组85.3%(29/34),观察组患儿肺功能改善情况、咳嗽消失时间、肺部啰音消失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不良反应少。结论普米克令舒吸入佐治毛细支气管炎,效果明确、安全性较高,适合于临床小儿患者的治疗选择。

    作者:刘小娟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抽动宁颗粒对多发性抽动症特应性变应原的影响

    目的:观察抽动宁颗粒在治疗多发性抽动症过程中对特应性变应原的影响。方法选取60例多发性抽动症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观察组给予抽动宁颗粒治疗,对照组给予西药盐酸硫必利口服。两组均治疗3个月后,测定样本治疗前后特应性变应原阳性率,观察症状积分及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3.3%(28/30),高于对照组73.3%(22/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两组治疗前后症状积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症状积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特应性变应原阳性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特应性变应原阳性率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治疗前后特应性变应原阳性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抽动宁颗粒治疗多发性抽动症有效,并能降低血清特应性变应原阳性率。

    作者:张凤春;李文龙;赵微;赵闯;林丛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蒙脱石散预防红霉素胃肠道不良反应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蒙脱石散口服预防红霉素胃肠道不良反应疗效。方法80例支原体肺炎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观察组静脉滴注红霉素前半小时口服蒙脱石散,对照组红霉素注射液缓慢静脉滴注。观察两组红霉素胃肠道不良反应及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胃肠道反应发生率为60.0%(24/40),低于对照组87.5%(35/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观察组中1例患儿被迫停药,对照组中4例患儿被迫停药。两组治疗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使用蒙脱石散口服预防红霉素不良反应疗效满意,安全、有效。

    作者:杨晓红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活动矫治器配合片段弓对替牙期前牙反牙合阻断性矫治的疗效分析

    目的:观察活动矫治器配合片段弓对替牙期前牙反牙合阻断性矫治的临床效果评价。方法选取替牙期前牙反牙合需阻断性矫治患儿11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56例和对照组54例。观察组在活动矫治器基础上,通过切牙段粘贴方丝托槽,采用方丝弓的原理,通过活动矫治器增加支抗,通过弓丝形状的改变调整力的大小和方向来进行前牙反牙合的早期阻断性矫治;对照组单纯用活动矫治器进行排齐处理。治疗10个月后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治愈率为58.9%(33/56),优于对照组29.6%(16/5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活动矫治器配合片段弓是替牙期前牙反牙合的一种有效的阻断性矫治方法,可供临床采用。

    作者:姜敬国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不同年龄儿童脓毒症的免疫和病原

    脓毒症是全球儿童死亡的首要原因。儿童脓毒症的诊断和处理原则多数来源于成人的研究,其实儿童脓毒症在很多方面具有其独特性。不同年龄的儿童各项生理指标不同,不同阶段具有不同的免疫功能,感染的病原体也因年龄而不同,甚至疾病死亡的高危因素也不尽相同。本文描述了儿童脓毒症当前的诊断标准,诊断儿童脓毒症需要考虑到患儿免疫状态、可能病原体以及致使病情危重或者增加死亡风险的因素。

    作者:许巍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本刊对论文统计学处理的有关要求

    1.统计研究设计:应交代统计研究设计的名称和主要做法。如调查设计(分为前瞻性、回顾性还是横断面调查研究),实验研究(应交代具体的设计类型,如自身配对设计、成组设计、交叉设计、析因设计、正交设计等),临床试验设计(应交代属于第几期临床试验,采用了何种盲法措施等);主要做法应围绕4个基本原则(重复、随机、对照、均衡)概要说明,尤其要交代如何控制重要非试验因素的干扰和影响。

    作者: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重复经颅磁刺激对脑性瘫痪儿童语言发育影响的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重复经颅磁刺激对脑性瘫痪(简称脑瘫)儿童语言发育的影响。方法选择脑瘫患儿5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25例。对照组只接受常规康复训练,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进行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治疗前、治疗3个月和6个月后分别用S‐S法评定语言理解商及语言表达商。结果治疗3个月后,两组患儿语言理解商显著增高,且观察组改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6个月后,两组患儿语言理解商及语言表达商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改善优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治疗6个月后与治疗3个月后比较,语言理解商及语言表达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两项指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重复经颅磁刺激可促进脑瘫儿童语言发育。

    作者:许晶莉;范艳萍;高晶;黄少昂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脓毒症的抗感染治疗策略

    脓毒症是儿童死亡的重要原因,合理选择使用抗生素等抗感染策略可以显著降低脓毒症的病死率。根据流行病学、患者年龄、感染部位、地点等判断可能的病原,进行初始经验治疗,并根据病原培养结果进行针对性治疗是脓毒症治疗的基础,治疗当中还要考虑抗生素的 PK/PD特性,并注意药物不良反应,同时注意其他综合性治疗措施,如提高机体免疫力、病灶清除等,抗生素疗效不佳时要注意重新评估诊断是否正确。

    作者:刘春峰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儿童过敏性紫癜临床特点及疗效比较

    目的:总结儿童过敏性紫癜病因、临床特点以及治疗方法。方法143例过敏性紫癜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67例和观察组76例。对照组给予抗组胺药,止血、改善血管脆性,累及关节、胃肠道及肾脏给予糖皮质类固醇激素等治疗,伴有呼吸道感染者应用抗生素;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进行中医辨证论治,治疗原则为清热解表,凉血活血。结果过敏性紫癜好发于学龄儿童,常常发生于春秋季。诱发原因主要为感染,其次为过敏因素、应用药物、预防接种。143例患儿均出现皮肤紫癜,但部分患儿以呕血、腹痛为首发症状,并部分伴有关节或甚至损伤。观察组经中西医结合治疗后总有效率为97.4%(74/76),明显优于对照组86.6%(58/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儿童过敏性紫癜病因尚未明确,临床表现多变且易反复,中西医结合治疗效果好。

    作者:李万顺;石广青 刊期: 2015年第04期

中国中西医结合儿科学杂志

中国中西医结合儿科学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中国医师协会,辽宁省基础医学研究所,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