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相红
目的:观察重复经颅磁刺激对脑性瘫痪(简称脑瘫)儿童语言发育的影响。方法选择脑瘫患儿5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25例。对照组只接受常规康复训练,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进行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治疗前、治疗3个月和6个月后分别用S‐S法评定语言理解商及语言表达商。结果治疗3个月后,两组患儿语言理解商显著增高,且观察组改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6个月后,两组患儿语言理解商及语言表达商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改善优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治疗6个月后与治疗3个月后比较,语言理解商及语言表达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两项指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重复经颅磁刺激可促进脑瘫儿童语言发育。
作者:许晶莉;范艳萍;高晶;黄少昂 刊期: 2015年第04期
目的:观察轮状病毒感染导致肠道外损害的发病特点及发生机制。方法分析156例轮状病毒肠炎患儿的临床资料,观察肠道外损害的发病比例、各系统损害的临床特点。结果156例轮状病毒肠炎患儿发生肠道外损害96例,其中合并存在呼吸道症状52例,心肌损害73例,肝功能损害42例,良性惊厥13例,脑炎5例,2个系统以上损害64例。泌尿系统损害32例。并发呼吸道症状者52例。结论轮状病毒肠炎患儿肠外损害广泛,主要表现为心肌损害,其他为呼吸系统、肝功能损害,中枢神经系统、泌尿系统等。采用综合治疗措施,预后良好。提醒临床医师重视轮状病毒感染肠道外损害表现,积极干预、治疗。
作者:任晓红;穆亚宁;雍彩霞;杨会荣 刊期: 2015年第04期
目的:分析早产儿败血症的临床特点、病原菌及药敏情况。方法对56例早产儿败血症的临床表现、辅助检查、病原菌及药敏情况进行分析。结果56例早产儿败血症的病原菌中革兰阳性菌占42.9%,对夫西地酸、万古霉素敏感率高(91.7%~100%),对青霉素、红霉素、苯唑西林耐药(8.3%~20.8%)。革兰阴性菌占57.1%,以大肠埃希菌(25.0%)、肺炎克雷伯菌(17.8%)为主,对哌拉西林/他唑巴坦、美罗培南等敏感率高(78.1%~93.8%),对氨苄西林敏感率低(9.4%)。结论早产儿败血症临床症状不典型,尽早行病原学检查,根据血培养和药敏试验结果选择合适的抗菌药物。
作者:蔡家平 刊期: 2015年第04期
目的:将FrankelⅢ功能矫治器应用于替牙期反牙合儿童,并对其临床疗效进行观察。方法选择43例替牙期Angel Ⅲ类前牙反牙合患儿,采用Frankel Ⅲ型功能矫治器治疗12个月左右,治疗前后均拍摄头颅侧位定位片,对SNA、SNB、ANB、U1‐NA、L1‐NB、U1‐L1、L1‐MP、NA‐PA等测量数据进行统计。结果经过12个月左右的矫治,患儿的上下颌骨关系得到了明显的改善。治疗前后 ANB、U1‐NA、L1‐NB、U1‐L1、L1‐MP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Frankel Ⅲ型功能矫治器应用于功能性反牙合和轻度骨性反牙合效果明确,替牙早期效果更佳。
作者:于鹏 刊期: 2015年第04期
目的:观察活动矫治器配合片段弓对替牙期前牙反牙合阻断性矫治的临床效果评价。方法选取替牙期前牙反牙合需阻断性矫治患儿11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56例和对照组54例。观察组在活动矫治器基础上,通过切牙段粘贴方丝托槽,采用方丝弓的原理,通过活动矫治器增加支抗,通过弓丝形状的改变调整力的大小和方向来进行前牙反牙合的早期阻断性矫治;对照组单纯用活动矫治器进行排齐处理。治疗10个月后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治愈率为58.9%(33/56),优于对照组29.6%(16/5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活动矫治器配合片段弓是替牙期前牙反牙合的一种有效的阻断性矫治方法,可供临床采用。
作者:姜敬国 刊期: 2015年第04期
目的:观察盐酸纳美芬治疗重症儿童中毒的临床疗效。方法儿童各种重症中毒46例,临床上随机分两组,对照组予常规洗胃,吸氧,止惊,抗感染,补液,利尿,保护重要脏器功能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予盐酸纳美芬治疗,每次0.1mg,每日1~2次,疗程3~5d,观察两组中毒儿童的治疗疗效。结果观察组在苏醒时间、控制抽搐时间、重要脏器功能恢复时间、住院时间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盐酸纳美芬治疗儿童中毒的疗效良好,起效迅速,使用方便,不良反应少,安全性好,适合各种儿童中毒,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孙迎军;陈洋;王云 刊期: 2015年第04期
目的:总结儿童龋病的护理及健康教育方法。方法对89例龋病患儿采用常规治疗护理,并辅助医生适时进行心理辅导及健康教育,疗程7~10d。结果89例患儿经治疗护理及健康教育,采用修复、氟化等方法治疗后,所有患儿全部治愈。结论采用科学合理的治疗方法配合优质护理,加强健康教育等措施,是预防和治疗龋病的关键。
作者:杨丽;丛芳 刊期: 2015年第04期
目的:探讨脑性瘫痪(简称脑瘫)儿童治疗依从性情况及影响因素。方法分析107例脑瘫患儿临床资料并对其家长采用问卷调查,了解其治疗依从性的相关资料,分析影响脑瘫患儿治疗依从性的主要原因。结果年龄、家长对于疾病的认知程度、家长应对方式与脑瘫患儿治疗依从性呈正相关(P<0.05)。结论应针对患儿病情及具体情况,采用轻柔、有趣、实用、简单的康复训练方案,增进治疗师与患儿间的沟通与交流,积极对患儿家长开展切实有效的康复治疗与康复宣传活动,及时掌握并解决患儿家长心理问题来提升患儿的治疗依从性。
作者:赵守彰;巨锦丰 刊期: 2015年第04期
目的:观察蒙脱石散口服预防红霉素胃肠道不良反应疗效。方法80例支原体肺炎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观察组静脉滴注红霉素前半小时口服蒙脱石散,对照组红霉素注射液缓慢静脉滴注。观察两组红霉素胃肠道不良反应及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胃肠道反应发生率为60.0%(24/40),低于对照组87.5%(35/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观察组中1例患儿被迫停药,对照组中4例患儿被迫停药。两组治疗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使用蒙脱石散口服预防红霉素不良反应疗效满意,安全、有效。
作者:杨晓红 刊期: 2015年第04期
目的:观察中药穴位贴敷综合治疗小儿支气管哮喘的临床疗效。方法对118例支气管哮喘患儿随机分为两组,其中观察组63例,对照组55例。两组患儿均在哮喘发作期给予常规治疗,而观察组在此基础上于每年夏至至秋分时间段给予定期中药膏剂穴位敷贴并配合足三里穴位注射胎盘组织液,连续治疗3年,观察患儿症状改善情况。结果观察组63例患儿中:治愈35例,有效26例,无效2例,治愈率55.6%,总有效率为96.8%;对照组55例患儿中:治愈16例,有效24例,无效15例,治愈率29.1%,总有效率72.7%。观察组的治愈率、总有效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贴敷综合治疗小儿支气管哮喘临床疗效显著,明显优于常规治疗方法。
作者:尤晓燕 刊期: 2015年第04期
脓毒症是全球儿童死亡的首要原因。儿童脓毒症的诊断和处理原则多数来源于成人的研究,其实儿童脓毒症在很多方面具有其独特性。不同年龄的儿童各项生理指标不同,不同阶段具有不同的免疫功能,感染的病原体也因年龄而不同,甚至疾病死亡的高危因素也不尽相同。本文描述了儿童脓毒症当前的诊断标准,诊断儿童脓毒症需要考虑到患儿免疫状态、可能病原体以及致使病情危重或者增加死亡风险的因素。
作者:许巍 刊期: 2015年第04期
目的:观察喜炎平注射液治疗儿童急性支气管炎的疗效。方法将儿童急性支气管炎患儿23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18例,两组均采用常规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喜炎平注射液治疗,每日按体质量5~10 mg/kg (0.2~0.4 mL/kg ),高剂量不超过250 mg加入5%葡萄糖溶液100~250 m L稀释后静脉滴注,每日1次,疗程5~7 d。疗程结束后观察两组临床症状消失时间及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在退热时间、咳嗽消失时间、肺部啰音消失时间方面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喜炎平注射液在治疗小儿支气管炎中效果明显,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谷艳春;杨蕾 刊期: 2015年第04期
脓毒症是很多国家和地区,尤其是发展中国家造成儿童死亡的主要原因。目前国际国内普遍采用2012年更新的严重脓毒症及脓毒性休克治疗指南。包括快速液体复苏、血管活性药的应用、原发病灶的清除、抗生素的应用、机械通气、血液净化、镇静镇痛治疗等,在维持呼吸、循环系统稳定的前提下,保护各脏器功能。
作者:王丽杰 刊期: 2015年第04期
目的:观察水疗对痉挛型双瘫脑性瘫痪(简称脑瘫)患儿粗大运动功能和下肢肌力的影响。方法将60例痉挛型双瘫脑瘫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康复训练,观察组采用常规康复训练与水疗训练结合,两组均治疗3个月。在治疗前和治疗3个月后分别采用粗大运动功能量表评定(GMFM‐88)、B型超声检测股四头肌肌肉厚度(MTQ)、改良Ashworth肌张力评定量表评定肌张力(MAS)。结果两组治疗后GMFM‐88评分、股四头肌肌肉厚度、下肢肌张力均优于治疗前,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后观察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常规康复训练结合水疗训练有利于改善痉挛型双瘫脑瘫患儿的粗大运动功能及下肢肌力及肌张力。
作者:宋凡旭;李晓捷;程春凤;何佳静 刊期: 2015年第04期
瘀血作为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病理产物及病理因素贯穿本病始终,可致瘀血阻络,血不循脉,反复出血,致病情反复。丁樱教授认为本病宜养血活血化瘀贯穿IT P治疗的始终,故在治疗中未大量使用地榆炭、棕榈炭、生地炭等炭剂收敛止血,而是妙用鸡血藤,佐以凉血止血、清热解毒之药味,发挥其养血止血、活血通络,止血不留瘀,化瘀不伤正,兼有免疫抑制之功用,对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治疗取得良好效果。
作者:冯锴;侯伦;丁樱 刊期: 2015年第04期
作者: 刊期: 2015年第04期
目的:观察双歧四联活菌片联合清肝利胆口服液治疗新生儿黄疸临床疗效。方法80例新生儿黄疸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给与常规光疗退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光疗退黄治疗基础上加双歧四联活菌片联合清肝利胆口服液口服,治疗1周测定血清胆红素水平及观察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治疗3、7 d血清胆红素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双歧四联活菌片联合清肝利胆口服液治疗新儿黄疸疗效确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李杰 刊期: 2015年第04期
目的:观察加味葛根芩连汤贴敷治疗小儿湿热泻的疗效。方法将110例湿热泻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5例。对照组采用西医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加味葛根芩连汤外敷,两组均治疗3 d后评价临床疗效、中医证候疗效。结果观察组临床疗效总有效率为87.3%(48/55),高于对照组70.9%(39/5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中医证候疗效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0.9%(50/55),高于对照组76.4%(42/5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加味葛根芩连汤贴敷治疗小儿湿热泻疗效显著,优于单纯西医常规治疗。
作者:毛娜;郭凯;陈艳霞;王红娟;肖和印 刊期: 2015年第04期
目的:观察抽动宁颗粒在治疗多发性抽动症过程中对特应性变应原的影响。方法选取60例多发性抽动症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观察组给予抽动宁颗粒治疗,对照组给予西药盐酸硫必利口服。两组均治疗3个月后,测定样本治疗前后特应性变应原阳性率,观察症状积分及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3.3%(28/30),高于对照组73.3%(22/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两组治疗前后症状积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症状积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特应性变应原阳性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特应性变应原阳性率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治疗前后特应性变应原阳性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抽动宁颗粒治疗多发性抽动症有效,并能降低血清特应性变应原阳性率。
作者:张凤春;李文龙;赵微;赵闯;林丛 刊期: 2015年第04期
儿童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TP)是与免疫有关的出血性疾病,以血小板减少为主要特征,其病因尚不明确,患儿发病前多有感染史或接种疫苗史。感染并不是血小板减少的直接原因,而是感染导致抗血小板抗体产生以及相关细胞因子活化,使得血小板破坏增多。此外,血小板抗体作用于骨髓巨核细胞,导致血小板生成减少。IT P属于Ⅱ型超敏反应,治疗缺乏特效药物,针对超敏反应过程多靶点使用药物进行干预,具体包括糖皮质激素、丙种球蛋白以及免疫抑制剂,这些药物副反应明显,疗效有限。本文就近几年关于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的相关病因、实验室检查和治疗作一综述。
作者:孙蕊芸;余惠平 刊期: 2015年第0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