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生脉注射液联合蒙脱石散治疗小儿秋季腹泻临床疗效观察

温健中

关键词:生脉注射液, 蒙脱石散, 小儿秋季腹泻, 疗效
摘要:目的:观察生脉注射液联合蒙脱石散治疗小儿秋季腹泻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56例小儿秋季腹泻患儿作为研究对象,依照编号数字不同,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28例.对照组口服蒙脱石散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静脉滴注生脉注射液治疗,对比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经过治疗,观察组患儿显效54例,有效67例,无效7例,总有效率为94.53%,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6.7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几腹泻控制时间、脱水症状改善时间、平均住院时间均显著少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生脉注射液联合蒙脱石散治疗小儿秋季腹泻可快速缓解症状,缩短住院时间,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亚太传统医药杂志相关文献
  • 中西医结合改善晚期青光眼术后视功能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使用中西医结合疗法改善晚期青光眼患者术后视功能的临床疗效.方法:随机选取晚期青光眼患者44例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平均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其中对照组患者采用营养神经药物进行治疗,实验组患者在对照组西药治疗的基础上采用葛根素注射液及复方丹参片进行辅助治疗.在1个疗程及2个疗程结束后对患者的视功能进行测评.结果:实验组患者1个疗程结束后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6.6%,对照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80.0%,实验组临床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第2个疗程结束后对患者进行随访,实验组患者视力稳定,眼压及视野无明显变化.结论:中西医结合疗法能显著改善患者的视功能,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作者:陈希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过岗龙片薄层色谱鉴别

    目的:建立过岗龙片的薄层鉴别方法.方法:以3',4 7,5',5,7-五甲氧基黄酮和3',4'-亚甲二氧基-5,,5,6,7-四甲氧基黄酮为对照品,对过岗龙片进行薄层鉴别,并考察不同展开系统、不同点样量、不同薄层板、薄层板不同厚度、不同检视方式、不同CMC-Na浓度、不同温度、不同湿度对过岗龙片薄层色谱的影响.结果:以3,,4,,5,,5,7-五甲氧基黄酮和3',4'-亚甲二氧基-5',5,6,7-四甲氧基黄酮为对照品,石油醚-乙酸乙酯(2:5)为展开系统,过岗龙片薄层鉴别特征明显,专属性强.结论:该方法可行性好,可作为过岗龙片的薄层鉴别方法.

    作者:赵永恒;王嵩;周毅生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朱西杰教授中西医结合分期治疗萎缩性胃炎临床探析

    萎缩性胃炎(CAG)是消化系统的常见疾病之一,是指胃黏膜表面反复受到损害后导致黏膜固有腺体萎缩甚至消失,黏膜肌层增厚的病理改变.朱西杰教授结合临床20余年的研究,对萎缩性胃炎提出中西医结合分期治疗方案,结合发病时间以及病势情况将萎缩性胃炎分为四期,分期采用针对性治疗,取得良好的临床疗效.笔者有幸跟随导师学习,现将其治疗萎缩性胃炎的经验作一总结,以飨读者.

    作者:王儒;朱西杰;王延丽;蔡根深;李美丽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痔瘘洗液质量稳定性试验研究

    目的:通过对痔瘘洗液稳定性考察,评价药品质量,为建立药品有效期和贮存条件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加速试验和长期试验方法,考察不同批号的样品,测试在不同试验条件下样品的性状、鉴别、含量及微生物的变化,对痔瘘洗液进行质量稳定性试验.结果:三批中试样品,通过加速试验和长期试验分别对其定期取样检测各项指标均符合本制剂质量标准草案.结论:三批中试样品,按市售包装,在规定的贮存条件下留样考察,各项指标未见明显变化,其制剂质量稳定.

    作者:陈展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中、西医综合疗法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临床疗效比较

    目的:比较中医综合疗法与西医综合疗法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KOA)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80例KOA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采取西医综合疗法,观察组采取中医综合疗法,包括口服附桂骨痛胶囊和筋骨痛消丸,同时采取中药熏洗,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经过治疗,两组患者的关节疼痛指数、肿胀指数、活动指数均有明显改善,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临床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医综合疗法治疗KOA较西医综合疗法疗效更佳,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谭诗华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痰热清注射液雾化吸入治疗小儿疱疹性咽峡炎临床观察

    目的:探讨痰热清注射液雾化吸入治疗小儿疱疹性咽峡炎的疗效.方法:将120例小儿疱疹性咽峡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结合痰热清雾化吸入治疗.观察对比两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8.33%,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6.67%,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痰热清雾化吸入治疗小儿疱疹性咽峡炎具有操作简便、安全实用、患儿易接受、疗效好、无毒副作用等优点,适宜在儿科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严炜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乳腺癌中医辨证施治效果观察

    目的:探究乳腺癌的中医辨证施治的临床效果.方法:对近年来本院收治的应用中医辨证施治的乳腺癌患者临床资料,以回顾性的方法进行分析,归纳该治疗方法的临床效果.结果:针对不同实际情况的乳腺癌患者,中医辨证施治能够更有针对性地进行治疗.结论:对乳腺癌患者应用中医辨证施治,能够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让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更加突出,大程度保障患者的生命健康以及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唐晓红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中医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研究概况

    介绍近10年来中医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研究概况,展示对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一系列中医药治疗方法,指出目前研究存在的问题,为临床提供安全有效的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治疗方法.

    作者:庞军;黄俊杰;金瑞勤;蒋政;唐宏亮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瑶药透骨消痛膏皮肤刺激性实验研究

    目的:考察瑶药透骨消痛膏经皮给药的安全性.方法:将透骨消痛膏贴敷于家兔背部完整或破损脱毛区,通过单次和多次皮肤刺激性试验,观察其产生的皮肤刺激性,并对刺激强度进行评价.结果:透骨消痛膏对完整家兔皮肤存在轻度刺激性,除去膏药后,皮肤很快结痂并恢复正常.结论:透骨消痛膏的刺激性属于药物对人体病患处的排毒反应,将患处局部寒、湿、毒从皮肤排泄出来,可视为一种治疗作用.

    作者:黄锦威;吴其当;黎丽;诸香明;林国彪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温针灸治疗神经性耳鸣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温针灸治疗神经性耳鸣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收治的80例神经性耳鸣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参考组,各为40例,观察组患者采用温针灸治疗,参考组患者采用针刺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听力级别.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5%,参考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72.5%,数据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治疗后,观察组患者听力级别明显优于参考组(P<0.05).结论:温针灸治疗神经性耳鸣效果显著.有助于促进患者听力级别的提高.

    作者:刘秀萍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电针对左侧MCAO大鼠皮质中shh及gli1的影响观察

    目的:探究电针对左侧MCAO大鼠皮质中shh及gli1的影响.方法:将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及手术组,手术组采用线栓法制备MCAO模型,术后经神经行为学评分将手术组分为模型组及电针组.采用Zealonga评分法以观察大鼠神经功能情况,记录比较不同组间大鼠的死亡率,以westernblot及realtime PCR对大鼠左侧皮质的shh及gli1水平进行检测.结果:经治疗后,电针组的神经行为学评分、死亡率均显著低于模型组,模型组左侧皮质的shh及gli1的蛋白及基因水平较假手术组升高(P<0.05),而电针组水平较模型组显著增高(P<0.05).结论:电针促进大鼠神经功能恢复可能与电针可提高MCAO大鼠皮质shh及gli1的蛋白及基因水平的表达有关.

    作者:吴雅吟;陶静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针刺颈椎夹脊穴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综合征疗效及安全性探讨

    目的:观察针刺颈椎夹脊穴治疗榷-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综合征的疗效及其安全性.方法:将52例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综合征患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26例.治疗组采用针刺夹脊穴方法,对照组用针刺风池穴方法,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疗效明显,颈项痛、头晕头痛及椎动脉血流参数等均有改善,且治疗组优于对照组.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2.30%,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6.92%,两组差异明显,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在安全性方面,治疗组针刺损伤情况优于对照组(P<0.01),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针刺颈椎夹脊穴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综合征有较好疗效,在安全性上有明显优势.

    作者:蒋德良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青银注射液静脉滴注治疗上呼吸道感染风热证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青银注射液静滴治疗上呼吸道感染风热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50例上呼吸道感染风热证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2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实验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增加青银注射液静滴治疗,对其疗效及不良反应进行观察比较.结果:实验组总有效率为96%,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6%,实验组临床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均无明显不良反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青银注射液静滴治疗上呼吸道感染风热证患者临床效果显著,具有较高的安全性及临床价值,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黄华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头穴针刺结合康复训练治疗中度儿童自闭症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头穴针刺结合康复训练治疗中度儿童自闭症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64例中度自闭症患儿作为研究对象,将其均分为两组,对照组接受单纯康复训练,观察组联合使用头穴针刺及康复训练治疗,比较两组患儿的自闭量表评分(CARS)差异.结果:两组患儿接受不同的治疗后CARS评分均有所下降,且观察组患儿的降低程度显著大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头穴针刺结合康复训练的疗效优于单纯康复训练.结论:头穴针刺结合康复训练可以有效治疗自闭症患儿,降低自闭量表评分,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熊宇航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分子探针法快速发现半边旗中迈克尔反应受体分子

    目的:快速发现半边旗中的迈克尔反应受体分子,为该类活性成分的进一步研究奠定基础.方法:以乙醇钠为催化剂,将半边旗提取液与紫外分子探针对硝基苯甲酰乙酸乙酯进行柱前衍生迈克尔加成反应.反应完毕后,加入乙酸中和催化剂终止反应得反应液.将反应液与半边旗原提取液在相同条件下进行HPLC对比分析.发生加成反应的迈克尔反应受体分子色谱峰面积将相应减小,并产生迈克尔加成产物的新色谱峰.综合保留时间、色谱峰形和DAD紫外光谱图确定原提取液和反应液HPLC图谱中的迈克尔反应受体分子.结果:从半边旗提取液HPLC图谱上鉴定出迈克尔反应受体分子8个,其中2个色谱峰化合物进行迈克尔加成反应速度较快,基本反应完全.根据半边旗化学成分及其DAD紫外光谱特征判断,这些迈克尔反应受体分子可能为对映贝壳杉烯二萜成分.结论:首次采用对硝基苯甲酰乙酸乙酯分子探针法快速发现了半边旗中迈克尔反应受体分子.

    作者:刘建群;高俊博;刘小红;舒积成;张锐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某院2012年223例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分析

    目的:分析某医院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的情况及给患者带来的危害,分析其发生的原因并探讨相应的防治措施.方法:收集我院ADR报告223例,分别从患者年龄、ADR表现、药品种类、给药途径、关联性评价及转归等方面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23例ADR报告涉及71种药品.其中,抗菌药物有32个品种,ADR 148例,占总例数的66.37%;其次为中药注射剂,有10个品种,ADR 28例,占12.56%.引起皮肤及附件损害的ADR多(148例),占总例数的66.37%;其次为消化系统反应(37例),占总例数的16.59%.小于9岁的患者发生ADR的比例高(105例,占47.09%);其次为大于60岁的老年患者(29例,占13.01%).结论:在婴幼儿及老年患者用药过程中应密切观察其不良反应,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和中药注射剂,加强ADR监测,促进临床合理用药.

    作者:石素平;廖佑荣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四川省名老中医龚教授临床诊疗拾穗

    四川省名老中医龚教授现为副主任医师,从医50余年,积累了宝贵的临床经验,善于治疗各种中医内科疑难杂症.笔者向其求学临床经验的过程中,诊余拾贝,以古方、经方活用治疗奇病,有待中医界同仁共同探讨和挖掘,今有幸与同仁们分享,现举例如下.

    作者:贾火生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中西医结合内外兼治2型糖尿病性周围神经病变19例临床研究

    目的:分析和研究中西医结合内外兼治治疗2型糖尿病性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型糖尿病性周围神经病变患者38例,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两组,每组各19例患者.对照组患者采用胰岛素强化方法进行治疗;观察组患者在胰岛素强化治疗基础上加用口服中药及针灸方法进行治疗.将两组患者治疗15天后的效果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神经传导速度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将中西医结合内外兼治的治疗方法应用于2型糖尿病性周围神经病变患者的治疗中,效果比较明显,能够有效缓解患者疼痛症状,改善神经传导的速度,修复受损的神经组织,促进轴突再生与髓鞘形成,对2型糖尿病性周围神经病变有很好的逆转作用.

    作者:黄旺新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中医手法康复护理中风早期瘫痪肢体53例临床疗效分析

    目的:探讨中医手法康复护理中风早期肢体瘫痪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将53例中风早期患者随机分为中医手法组33例和对照组20例,分别进行中医康复护理和常规护理,分析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的上下肢肌力、MAS评分及Barthel指数评分.结果:经过治疗,中医治疗组的上下肢肌力、MAS评分及Barthel指数评分均优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表明中医手法组的康复效果优于对照组.结论:中医手法康复护理对中风早期瘫痪患者的临床症状有显著改善作用,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彭纯林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方剂学学习策略研究

    方剂学是中医专业的基础学科,它在中医基础理论与临床各科之间起着桥梁作用.在学习时,必须联系中医基础理论与中药学知识,同时又要为临床各科的辨证选方打好基础.以组方、功用、主治为中心内容,突出重点基础方与繁用方;并区别同类方的共性和特征;贯穿前后,加强联系;采用“三查”和“两结合”的方法,才能学好方剂学.

    作者:杨录兴;何俊良 刊期: 2014年第06期

亚太传统医药杂志

亚太传统医药杂志

主管:湖北省科学技术厅

主办:中国民族医药学会 湖北省科技信息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