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颖
目的:总结新生儿肺炎临床表现、病原学及X线表现,以便早期诊断,指导临床选择抗生素。方法对126例新生儿肺炎的临床表现、病原学及X线资料进行分析。结果(1)新生儿肺炎临床表现多样化、不典型,年龄越小症状体征越不明显;(2)由于受年龄小等因素的限制,新生儿肺炎病原学诊断困难,且有假阳性,容易导致过度治疗或漏诊;(3)胸部X线检查是诊断新生儿肺炎不可少的手段。结论新生儿肺炎的临床表现及肺部体征不典型,需结合临床表现、肺部体征、微生物学检查及胸部X线检查结果,及早诊断并合理选用抗生素,避免滥用抗生素,预防细菌耐药性的增加。
作者:卢君;林广;林良武 刊期: 2014年第03期
婴幼儿暂时性高磷酸酶血症(transient hyper-phosphatasemia of infancy and early childhood, THI)是指婴幼儿在无肝或骨疾病的情况下出现血碱性磷酸酶(ALP)暂时性、孤立性升高。虽临床报道不多,但其在婴幼儿可能为一种相对常见现象,对儿童生命无威胁,为一种良性现象。下面本文就通过两例病例介绍及相关文献复习与大家共同学习THI的病因、发病机制及诊疗相关知识。
作者:徐娜;张宛夏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目的:研究不同影像医师对小儿“肺门影增大”征象辨识的个体间差异,分析临床工作中对该征象辨识的稳定性。方法3位不同工作经历的影像医师作为观察者,对60例患儿的胸部DR胶片进行评价,确定小儿肺门影增大的有无及其程度。结果3位观察者在对肺门等级评判上存在一定差异,但总体评判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Kappa检验结果显示,对肺门“正常”的评判K值0.427~0.643( P<0.05);对“轻度增大”的评判K值0.531~0.617( P<0.05);对“明显增大”的评判K值0.786~0.844(P<0.05)。结论小儿肺门影增大等级主观判断个体之间存在差异,其中对“正常”“轻度增大”的评判一致性较差,对“明显增大”的评判一致性较好。
作者:江红;焦旭东;张矿梅;杨磊;江建华;蒋瑞娟 刊期: 2014年第03期
肾脓肿在儿童发病率低,临床表现无特异性,易被临床医生忽视,出现误诊和漏诊,对于肾脓肿的随访,临床报道较少。现将大连市儿童医院肾脏外科收治并随访的1例儿童肾脓肿报道如下。
作者:许咏青;韩梅;刘义勇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目的:总结儿童深二度烧伤早期手术治疗经验。方法将83例5~11岁儿童四肢和躯干深二度烧伤患儿按治疗方式分为两组,早期手术治疗组45例,非早期手术治疗组38例。早期手术治疗组患儿均在伤后3d内,在全麻下将四肢和躯干深二度烧伤采用削痂、刮痂和削磨痂等手术方式一次性手术去除坏死组织,可以保留少量间生态组织。术后创面用脱细胞生物敷料覆盖。非早期手术治疗组,采取早期创面暴露或小面积创面包扎换药等传统保守的方法进行治疗。通过治疗观察并发症,愈合时间及瘢痕增生情况。结果早期手术治疗组愈合时间和换药次数、抗生素应用时间及瘢痕增生评分均少于非早期手术治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儿童深二度烧伤早期手术治疗明显缩短了愈合时间,减少并发症发生及抗生素的应用,减轻了患儿的痛苦,显著提高了治疗效果。
作者:杨新发;蔡希凤;关兴涛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目的:观察持续护理干预对小儿哮喘持续状态的影响。方法采用历史对照研究形式,观察组35例实施持续护理干预,对照组34例实施常规护理。观察两组平均哮喘持续时间、平均住院时间、治愈率、死亡率。结果两组患儿经治疗后均痊愈,治愈率100%;观察组无一例并发症,对照组发生1例心力衰竭。观察组平均哮喘持续时间、平均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性、预见性、科学性的护理干预可在较短的时间内缓解患儿哮喘持续状态,缩短住院时间,节省医疗费用。
作者:李伟兰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目的:分析儿童急性肠系膜淋巴结炎的超声表现,探讨高频超声在诊断儿童肠系膜淋巴结炎中的价值和鉴别诊断。方法选取34例急性肠系膜淋巴结炎患儿为观察组,和30例健康儿童为对照组。通过超声诊断对两组患儿肠系膜淋巴结声像图特征进行对照分析。结果超声诊断34例急性肠系膜淋巴结炎患儿存在超过3个肿大淋巴结,沿淋巴门有血流信号分布,长横径之比在1.5以上,分流血流的阻力指数多在0.65以上,而对照组30例健康儿童进行超声诊断发现仅有5例儿童存在淋巴结1~2个,淋巴结长径都小于0.7cm,边界清,内部回声均匀,淋巴结内血流信号分布少。结论高频超声诊断能够有效诊断小儿急性肠系膜淋巴结炎。
作者:孙微;姜薇;丁颖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目的:观察小儿牛黄清心散联合重组人干扰素治疗小儿普通型手足口病的疗效。方法对普通型手足口病的治疗采用口服小儿牛黄清心散联合肌注重组人干扰素治疗。结果牛黄清心散联合肌注重组人干扰素治疗小儿普通型手足口病有效率高,疗程短。结论小儿轻症手足口病可以应用口服小儿牛黄清心散联合肌注重组人干扰素治疗,有效率高,简单易行,缩短疗程,方便有效。
作者:陈艳新 刊期: 2014年第03期
注意缺陷多动障碍早期诊断及正确的治疗对于改善患儿的预后具有重要的意义。目前对其诊断标准主要依据美国精神病学会的《精神障碍诊断和统计手册》第4版。对其治疗目前强调综合干预,药物治疗是基础,行为治疗及必要的心理治疗也很重要。药物治疗主要分为中枢兴奋剂类和非兴奋剂类药物。行为治疗包括正性强化法、反应代价法等。
作者:郗春艳 刊期: 2014年第03期
小儿多动症又称儿童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D HD ),目前由于多方面原因,AD HD的发病有所增加,已经引起了儿童家长们的广泛重视。ADHD是指儿童时期起病,表现为与其年龄不相符的、伴或不伴明显的注意力不能集中、不分场合地点的过度活动、行为冲动的一种综合征。多见于6~10岁儿童,智力大多正常范围内,病程长或严重时可出现轻度的认知障碍或学习困难。当小儿出现多动、注意力涣散或情绪冲动时应首先注意其病因,判断是否为生理性多动,然后再进行AD HD的诊断、智商测定等,后寻找其伴发的神经系统器质性疾病。继发性AD HD其实并不少见,尤其是对于那些早产、母孕期异常、出生后患过各种脑膜炎、颅脑外伤、热性惊厥、癫痫、脑出血、药物或食物中毒、营养不良或过剩等或就诊时存在发育落后、语言障碍、学习困难、代谢异常等的儿童。诊断ADHD时病因诊断与鉴别诊断十分必要。
作者:王华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目的:观察儿童重症肺炎支原体肺炎行纤维支气管镜介入治疗的护理方法。方法82例重症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行支气管镜介入治疗,在常规护理基础上给予患儿术前、术后预见性护理干预。结果82例患儿均无严重并发症发生,术前患儿的依从性100%。结论预见性护理干预是保证支气管镜介入治疗成功的有效措施。
作者:杜晓红;李莉芳 刊期: 2014年第03期
婴儿湿疮俗称“奶癣”,是发生在婴儿头面部的一种急性或亚急性湿疹。导师田静教授认为,其病位在头面部,与脾、肺、心三脏有着密切关系,其致病主要是“外感风热之邪”和小儿“稚阴稚阳”的生理特点共同作用的结果。治疗上应予祛风除湿,养阴清热之法,善用中医外治法清热解毒,除湿止痒。
作者:朱卉雯;田静;李慧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目的:观察机械通气与肺表面活性物质(PS)联合应用治疗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NRDS)的疗效,探讨对早产儿NRDS的理想治疗与护理方式。方法将128例极低体重早产儿NRDS依据治疗方式分组,其中65例采用机械通气联合PS治疗,设为观察组,其余63例仅行机械通气治疗,设为对照组。观察两组高、大吸气峰压(PIP)时间、高平均气道压(MAP)时间、高吸入氧浓度(FiO2)时间及上机时间;观察两组患儿住院时间、死亡与致残率及其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PIP、MAP、FiO2、上机与住院时间、死亡率与致残率、并发症总发生率各项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机械通气联合PS治疗极低体重早产儿NRDS,可明显改善其呼吸机条件,有利于缩短上机与住院时间,对并发症降低与预后的改善均具显著作用,该法值得临床采纳。
作者:陈爱莲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目的:探讨小儿在静脉滴注时整体护理干预应用的临床效果。方法将64例患儿按入院先后顺序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2例。观察组患儿采用中西医结合的整体护理干预,对照组实施一般护理干预,比较两组在接受不同护理干预模式后各项指标的差异。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儿首次穿刺成功率、患儿家属满意度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儿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且各项指标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小儿静脉滴注护理方面,整体护理干预能有效减少静脉炎以及并发症的发生率,提高首次穿刺成功率及家属满意度,促进疗效,对患儿康复有重要作用。
作者:曹丽红 刊期: 2014年第03期
儿童多动综合征又称注意力缺陷多动症,其病因和发病机制至今并不明了,目前认为儿童多动综合征是多基因参与,并受环境因素影响的复杂疾病。中医药的研究进入基因时代,越来越多的中医药疗法在治疗ADHD时其疗效显著。在中医药的实验研究中,应用中医药干预疗法,观察实验动物神经递质的变化也成为目前研究的热门。本文就中医药疗法,主要为中药复方制剂、单味中药活性成分及针刺疗法,对儿童多动综合征相关神经递质基因影响的研究做以综述。
作者:胡楠楠;王雪峰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目的:观察多潘立酮口服液配合非营养性吸吮防治早产儿喂养不耐受的疗效。方法将67例喂养不耐受低体重早产儿随机分为观察组34例和对照组33例,均予保暖、抗感染、维持水电解质平衡、静脉营养支持及对症治疗,外加早期鼻饲管喂养;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服多潘立酮口服液及在喂养前后15 min给予非营养性吸吮。观察喂养耐受发生率和从静脉营养过渡到完全胃肠道营养需要的时间。结果观察组早产儿喂养不耐受的发生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从静脉营养过渡到完全胃肠道营养时间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多潘立酮配合非营养性吸吮对防治早产儿喂养不耐受有明显效果,且方法安全、可靠。
作者:张景中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目的:观察清肝利胆口服液对新生儿病理性黄疸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48例病理性黄疸新生儿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70例使用妈咪爱及对症支持治疗,观察组78例在此基础上加用清肝利胆口服液治疗,两组均连续治疗7d。观察患儿临床症状及血胆红素变化情况。结果观察组治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日均血清总胆红素下降值及黄疸消退时间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患儿在治疗过程中及治疗结束后1个月内均未见明显不良反应。结论清肝利胆口服液联合妈咪爱治疗新生儿病理性黄疸的临床疗效安全可靠,优于单纯西药治疗。
作者:吴晓静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目的:观察腧穴拔罐疗法治疗小儿外感咳嗽(风寒咳嗽)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小儿外感咳嗽(风寒咳嗽)患儿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橘红痰咳液口服治疗,观察组给予腧穴拔罐疗法治疗,疗程7d。结果观察组在咳嗽消失时间及肺部体征消失时间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传统中医技术腧穴拔罐疗法治疗外感咳嗽(风寒咳嗽)能快速缓解症状,缩短疗程,且此种方法有效,易于掌握,便于在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周秀玲;郭亦男;冯晓纯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目的:观察孟鲁司特钠、氯雷他定及丙卡特罗联合治疗儿童咳嗽变异性哮喘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120例咳嗽变异性哮喘患儿随机分为单一用药组、二联用药组、三联用药组,每组40例。单一用药组给予氯雷他定口服,二联用药组给予氯雷他定及盐酸丙卡特罗口服,三联用药组给予口服孟鲁司特、氯雷他定及盐酸丙卡特罗口服,疗程14 d。用药后记录3组患儿咳嗽改善情况及有无不良反应。结果三联用药组总有效率为97.5%(39/40),高于单一用药组57.5%(23/40)、二联用药组80%(32/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7);单一用药组与二联用药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17)。二联用药组、三联用药组在临床症状缓解时间方面优于单一用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孟鲁司特钠、氯雷他定及盐酸丙卡特罗联合治疗儿童咳嗽变异性哮喘的临床疗效确切。
作者:章礼真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目的:观察中药药浴散联合穴位按压佐治小儿上呼吸道感染伴发热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2例小儿急性上呼吸道感染伴发热的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1例。两组均予常规治疗,对照组给予热毒宁注射液静脉滴注;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中药药浴散联合穴位按压,观察两组临床治疗效果及临床症状改善情况。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92.7%(38/41),高于对照组70.7%(29/4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患儿平均热程、热峰消退时间、体温反复次数、咳嗽消失时间、咽部红肿消退时间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中药药浴散联合穴位按压佐治小儿上呼吸道感染伴发热的临床疗效明显,可以明显缩短发热、咳嗽、咽部红肿症状的持续时间,其应用值得儿科临床广泛推广。
作者:贺从真 刊期: 2014年第0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