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田静教授治疗婴儿湿疮经验分析

朱卉雯;田静;李慧

关键词:湿疹, 田静, 名医经验, 中医外治法, 婴儿
摘要:婴儿湿疮俗称“奶癣”,是发生在婴儿头面部的一种急性或亚急性湿疹。导师田静教授认为,其病位在头面部,与脾、肺、心三脏有着密切关系,其致病主要是“外感风热之邪”和小儿“稚阴稚阳”的生理特点共同作用的结果。治疗上应予祛风除湿,养阴清热之法,善用中医外治法清热解毒,除湿止痒。
中国中西医结合儿科学杂志相关文献
  • 高胆红素血症对新生儿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及神经行为的影响

    目的:观察高胆红素血症新生儿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血清总胆红素(TSB)和新生儿神经行为间的相互影响及临床意义。方法86例轻中度高胆血红素血症患儿作为观察组,86例正常足月新生儿为对照组。两组在正常喂养的基础上,观察组给予茵栀黄口服液治疗,并根据黄疸程度给予蓝光照射、新生儿抚触、婴儿游泳、运动训练等;对照组仅给予常规的抚触及游泳、运动等。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新生儿血清中 NSE、TSB含量,并行神经行为能力测定(NBNA )评分。结果观察组血清NSE、TSB含量均较对照组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项指标明显下降,观察组NBNA评分值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组间增高并接近正常值。血清NSE与NBNA评分呈负相关,与TSB呈正相关。结论高胆红素血症新生儿血清中NSE明显高于正常新生儿,可作为早期预测新生儿胆红素脑损伤风险的敏感指标,轻中度高胆红素血症对新生儿神经行为有一定影响。

    作者:郭春艳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儿童注意缺陷多动障碍的病因与鉴别诊断

    小儿多动症又称儿童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D HD ),目前由于多方面原因,AD HD的发病有所增加,已经引起了儿童家长们的广泛重视。ADHD是指儿童时期起病,表现为与其年龄不相符的、伴或不伴明显的注意力不能集中、不分场合地点的过度活动、行为冲动的一种综合征。多见于6~10岁儿童,智力大多正常范围内,病程长或严重时可出现轻度的认知障碍或学习困难。当小儿出现多动、注意力涣散或情绪冲动时应首先注意其病因,判断是否为生理性多动,然后再进行AD HD的诊断、智商测定等,后寻找其伴发的神经系统器质性疾病。继发性AD HD其实并不少见,尤其是对于那些早产、母孕期异常、出生后患过各种脑膜炎、颅脑外伤、热性惊厥、癫痫、脑出血、药物或食物中毒、营养不良或过剩等或就诊时存在发育落后、语言障碍、学习困难、代谢异常等的儿童。诊断ADHD时病因诊断与鉴别诊断十分必要。

    作者:王华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注意缺陷多动障碍的诊断及治疗

    注意缺陷多动障碍早期诊断及正确的治疗对于改善患儿的预后具有重要的意义。目前对其诊断标准主要依据美国精神病学会的《精神障碍诊断和统计手册》第4版。对其治疗目前强调综合干预,药物治疗是基础,行为治疗及必要的心理治疗也很重要。药物治疗主要分为中枢兴奋剂类和非兴奋剂类药物。行为治疗包括正性强化法、反应代价法等。

    作者:郗春艳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中医药干预儿童多动综合征相关神经递质基因表达研究进展

    儿童多动综合征又称注意力缺陷多动症,其病因和发病机制至今并不明了,目前认为儿童多动综合征是多基因参与,并受环境因素影响的复杂疾病。中医药的研究进入基因时代,越来越多的中医药疗法在治疗ADHD时其疗效显著。在中医药的实验研究中,应用中医药干预疗法,观察实验动物神经递质的变化也成为目前研究的热门。本文就中医药疗法,主要为中药复方制剂、单味中药活性成分及针刺疗法,对儿童多动综合征相关神经递质基因影响的研究做以综述。

    作者:胡楠楠;王雪峰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悬吊技术对提高偏瘫型脑性瘫痪患儿下肢肌力的疗效评定

    目的:观察悬吊技术对提高偏瘫型脑性瘫痪(简称脑瘫)患儿下肢肌力的疗效。方法40例痉挛性偏瘫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0例。对照组进行常规康复功能训练,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传统的康复训练并配合悬吊运动训练的方法进行康复训练,疗程3个月。观察两组治疗效果及脑瘫粗大运动功能分级系统GMFM88项评分。结果观察组疗效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观察组积分差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00)。结论经过3个月的康复治疗,患儿下肢肌力均有提高,康复训练并配合悬吊运动训练患儿肌力及运动能力均高于常规康复功能训练。

    作者:冯喆;胡晓丽;王妍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浅谈儿童多动症的中医病机及辨证治疗

    多动症是儿童常见的一种行为障碍。以情绪行为异常,注意力不集中,难以自控的动作表现过多为特征。中医学理论认为患儿多为先天禀赋不足,素体虚弱,阴阳失调。常见于早产儿、有热性惊厥史、营养不良,也可见于家长过于溺爱等诱因,患儿以男孩居多。尽管成人后不会出现严重后遗症,但因影响学习成绩,而使家长们深感忧虑。中医学认为本病的主要病位在心、肝、脾、肾,其病机关键为风、痰、火、热。从中医辨证角度将本病分为脾虚肝旺、心肝火旺、肝阳上亢、痰火扰神四型。中医治疗方法配合心理辅导是可以治愈的。

    作者:庄玲伶;陆彪;宋昱晗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清肝利胆口服液联合妈咪爱治疗新生儿病理性黄疸78例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清肝利胆口服液对新生儿病理性黄疸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48例病理性黄疸新生儿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70例使用妈咪爱及对症支持治疗,观察组78例在此基础上加用清肝利胆口服液治疗,两组均连续治疗7d。观察患儿临床症状及血胆红素变化情况。结果观察组治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日均血清总胆红素下降值及黄疸消退时间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患儿在治疗过程中及治疗结束后1个月内均未见明显不良反应。结论清肝利胆口服液联合妈咪爱治疗新生儿病理性黄疸的临床疗效安全可靠,优于单纯西药治疗。

    作者:吴晓静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固表祛风汤治疗小儿咳嗽变异性哮喘42例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固表祛风汤治疗咳嗽变异性哮喘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2例咳嗽变异性哮喘患儿,按就诊顺序分为两组。观察组42例采用固表祛风汤口服,对照组40例予孟鲁司特钠口服,疗程2周,2周后进行疗效分析。结果观察组治疗后咳嗽缓解时间和咳嗽消失时间较对照组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固表祛风汤治疗咳嗽变异性哮喘临床疗效显著。

    作者:刘丽平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NMDA受体及其与癫痫所致认知功能损害的关系

    NMDA受体为谷氨酸离子型受体,在中枢神经系统中起着重要的兴奋性传递作用。NMDA受体形成的离子通道同时受电压及配体的双重调控,当条件满足时受体通道开放,在进入通道的离子中Ca2+所引起的级联反应参与了诸如学习记忆,细胞兴奋性中毒等生理病理反应。NMDA受体通道与癫痫的关系非常密切,当癫痫发作后NMDA受体的功能发生了显著变化,而这种变化又继续加剧了癫痫的发展。认知功能障碍是癫痫发作产生的损害之一,由于NMDA通过突触可塑性参与认知功能的建立,病理状态下可诱发兴奋性中毒导致细胞死亡,故 NMDA受体通道与癫痫后认知功能的损害又有着密切的联系。本文对NMDA受体的基本结构、功能以及其与癫痫和癫痫所致认知功能障碍的关系进行综述。

    作者:焦聚;马融;任献青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小儿牛黄清心散联合重组人干扰素治疗小儿普通型手足口病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小儿牛黄清心散联合重组人干扰素治疗小儿普通型手足口病的疗效。方法对普通型手足口病的治疗采用口服小儿牛黄清心散联合肌注重组人干扰素治疗。结果牛黄清心散联合肌注重组人干扰素治疗小儿普通型手足口病有效率高,疗程短。结论小儿轻症手足口病可以应用口服小儿牛黄清心散联合肌注重组人干扰素治疗,有效率高,简单易行,缩短疗程,方便有效。

    作者:陈艳新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中药药浴散联合穴位按压佐治小儿急性上呼吸道感染伴发热41例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中药药浴散联合穴位按压佐治小儿上呼吸道感染伴发热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2例小儿急性上呼吸道感染伴发热的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1例。两组均予常规治疗,对照组给予热毒宁注射液静脉滴注;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中药药浴散联合穴位按压,观察两组临床治疗效果及临床症状改善情况。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92.7%(38/41),高于对照组70.7%(29/4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患儿平均热程、热峰消退时间、体温反复次数、咳嗽消失时间、咽部红肿消退时间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中药药浴散联合穴位按压佐治小儿上呼吸道感染伴发热的临床疗效明显,可以明显缩短发热、咳嗽、咽部红肿症状的持续时间,其应用值得儿科临床广泛推广。

    作者:贺从真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82例儿童重症肺炎支原体肺炎行支气管镜介入治疗的护理

    目的:观察儿童重症肺炎支原体肺炎行纤维支气管镜介入治疗的护理方法。方法82例重症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行支气管镜介入治疗,在常规护理基础上给予患儿术前、术后预见性护理干预。结果82例患儿均无严重并发症发生,术前患儿的依从性100%。结论预见性护理干预是保证支气管镜介入治疗成功的有效措施。

    作者:杜晓红;李莉芳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机械通气下使用肺表面活性物质治疗极低体重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及护理

    目的:观察机械通气与肺表面活性物质(PS)联合应用治疗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NRDS)的疗效,探讨对早产儿NRDS的理想治疗与护理方式。方法将128例极低体重早产儿NRDS依据治疗方式分组,其中65例采用机械通气联合PS治疗,设为观察组,其余63例仅行机械通气治疗,设为对照组。观察两组高、大吸气峰压(PIP)时间、高平均气道压(MAP)时间、高吸入氧浓度(FiO2)时间及上机时间;观察两组患儿住院时间、死亡与致残率及其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PIP、MAP、FiO2、上机与住院时间、死亡率与致残率、并发症总发生率各项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机械通气联合PS治疗极低体重早产儿NRDS,可明显改善其呼吸机条件,有利于缩短上机与住院时间,对并发症降低与预后的改善均具显著作用,该法值得临床采纳。

    作者:陈爱莲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韩新民教授运用安神定志灵治疗儿童多动症、抽动症临床应用

    安神定志灵是韩新民教授结合多年临床经验创制的专方验方之一。该方由醋柴胡、广郁金、黄芩、连翘、决明子、天竺黄、钩藤、石菖蒲、炙远志等多味中药组成,具有清心平肝、豁痰开窍、安神定志之功效。韩教授根据辨证论治的特点,灵活化裁安神定志灵治疗儿童多动症、抽动症,疗效颇佳。

    作者:郭玉清;韩新民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中医辨证治疗下呼吸道肺炎支原体感染体会

    中医辨证治疗下呼吸道肺炎支原体感染分初、中、后三期。初期,邪气为患,重在祛邪外出,防邪热入里,恢复肺的宣发、肃降功能而使邪去病愈;病至中期,正邪相争,邪实而正伤,表证渐去,痰浊内生,痰热壅肺,重在祛邪扶正,培土生金,使脾气得健,肺气得固,正气存内,邪不再侵,不致病情反复迁延,可缩短病程,促进病情更快痊愈;病至后期,邪渐去而正已虚,表现多为肺脾气虚证,重在扶正以善其后。

    作者:张晓春;王媛媛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儿童急性肠系膜淋巴结炎的高频超声诊断

    目的:分析儿童急性肠系膜淋巴结炎的超声表现,探讨高频超声在诊断儿童肠系膜淋巴结炎中的价值和鉴别诊断。方法选取34例急性肠系膜淋巴结炎患儿为观察组,和30例健康儿童为对照组。通过超声诊断对两组患儿肠系膜淋巴结声像图特征进行对照分析。结果超声诊断34例急性肠系膜淋巴结炎患儿存在超过3个肿大淋巴结,沿淋巴门有血流信号分布,长横径之比在1.5以上,分流血流的阻力指数多在0.65以上,而对照组30例健康儿童进行超声诊断发现仅有5例儿童存在淋巴结1~2个,淋巴结长径都小于0.7cm,边界清,内部回声均匀,淋巴结内血流信号分布少。结论高频超声诊断能够有效诊断小儿急性肠系膜淋巴结炎。

    作者:孙微;姜薇;丁颖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儿童大叶性肺炎血清肿瘤坏死因子及白细胞介素测定的临床意义

    目的:观察儿童大叶性肺炎期间血清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细胞介素6(IL-6)及白细胞介素10(IL-10)含量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120例肺炎患儿中,大叶性肺炎61例,非大叶性肺炎59例。测定患儿血清中的 TNF-α、IL-10及IL-6含量。结果大叶性肺炎组出现咳嗽、呼吸困难及发热症状的人数明显多于非大叶性肺炎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大叶性肺炎组的TNF-α、IL-10水平均显著高于非大叶性肺炎组,IL-6水平低于非大叶性肺炎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在儿童患大叶性肺炎期间,TNF-α及IL-10过度分泌,IL-6分泌不足。TNF-α、IL-10及IL-6均可作为大叶性肺炎病况参考指标。

    作者:宋庆梅;张晓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注意缺陷多动障碍的行为矫治

    注意缺陷多动障碍首选治疗方式是药物治疗,单纯服药不能有效解决时应考虑行为矫治等非药物治疗。行为矫治需要患儿有良好的领悟性,方法要具有可操作性、可行性、见效性及个体化。行为矫治需分阶段进行,长期坚持,由明确靶行为、行为矫正、行为强化、行为固定等步骤循序渐进。

    作者:韩颖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田静教授治疗婴儿湿疮经验分析

    婴儿湿疮俗称“奶癣”,是发生在婴儿头面部的一种急性或亚急性湿疹。导师田静教授认为,其病位在头面部,与脾、肺、心三脏有着密切关系,其致病主要是“外感风热之邪”和小儿“稚阴稚阳”的生理特点共同作用的结果。治疗上应予祛风除湿,养阴清热之法,善用中医外治法清热解毒,除湿止痒。

    作者:朱卉雯;田静;李慧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特发性含铁血黄素沉着症2例报道

    特发性含铁黄素沉着症,是一种较少见的铁代谢异常疾病,特点为广泛的肺毛细血管出血,肺泡中有大量的含铁血黄素沉着,并伴有缺铁性贫血。临床主要表现为反复发作的咯血、气促和贫血。本病为少见病,临床表现多样性,辅助检查无特异性,基层医生对本病认识不足,易导致误诊。现报道2例儿童病例,探讨该病临床特点及诊治情况。

    作者:穆亚宁;任晓红;张孝兴;樊荣 刊期: 2014年第03期

中国中西医结合儿科学杂志

中国中西医结合儿科学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中国医师协会,辽宁省基础医学研究所,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