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清肝利胆口服液联合妈咪爱治疗新生儿病理性黄疸78例疗效观察

吴晓静

关键词:黄疸, 清肝利胆口服液/治疗应用, 妈咪爱/治疗应用, 婴儿, 新生
摘要:目的:观察清肝利胆口服液对新生儿病理性黄疸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48例病理性黄疸新生儿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70例使用妈咪爱及对症支持治疗,观察组78例在此基础上加用清肝利胆口服液治疗,两组均连续治疗7d。观察患儿临床症状及血胆红素变化情况。结果观察组治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日均血清总胆红素下降值及黄疸消退时间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患儿在治疗过程中及治疗结束后1个月内均未见明显不良反应。结论清肝利胆口服液联合妈咪爱治疗新生儿病理性黄疸的临床疗效安全可靠,优于单纯西药治疗。
中国中西医结合儿科学杂志相关文献
  • 小儿静脉滴注整体护理干预应用临床效果观察

    目的:探讨小儿在静脉滴注时整体护理干预应用的临床效果。方法将64例患儿按入院先后顺序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2例。观察组患儿采用中西医结合的整体护理干预,对照组实施一般护理干预,比较两组在接受不同护理干预模式后各项指标的差异。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儿首次穿刺成功率、患儿家属满意度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儿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且各项指标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小儿静脉滴注护理方面,整体护理干预能有效减少静脉炎以及并发症的发生率,提高首次穿刺成功率及家属满意度,促进疗效,对患儿康复有重要作用。

    作者:曹丽红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孕期膳食营养状况对新生儿出生及母婴血生化指标的影响

    目的:探讨孕期膳食营养状况对新生儿出生及母婴血生化指标的影响。方法选取454例产前检查的孕妇,对其孕期膳食营养状况进行调查,随访新生儿结局及母婴血生化指标。结果新生儿的体质量与孕期摄入营养物质相关,且其体质量随着摄入量增加而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脐血脂蛋白α水平较高的孕期脂肪摄入较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脐血胰岛素、C肽较高的孕期总能量及碳水化合物摄入较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孕期膳食营养状况对新生儿出生即脐血生化指标产生一定的影响。加强孕妇的营养指导对于促进胎儿正常发育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李改玲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126例新生儿肺炎的临床分析

    目的:总结新生儿肺炎临床表现、病原学及X线表现,以便早期诊断,指导临床选择抗生素。方法对126例新生儿肺炎的临床表现、病原学及X线资料进行分析。结果(1)新生儿肺炎临床表现多样化、不典型,年龄越小症状体征越不明显;(2)由于受年龄小等因素的限制,新生儿肺炎病原学诊断困难,且有假阳性,容易导致过度治疗或漏诊;(3)胸部X线检查是诊断新生儿肺炎不可少的手段。结论新生儿肺炎的临床表现及肺部体征不典型,需结合临床表现、肺部体征、微生物学检查及胸部X线检查结果,及早诊断并合理选用抗生素,避免滥用抗生素,预防细菌耐药性的增加。

    作者:卢君;林广;林良武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高胆红素血症对新生儿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及神经行为的影响

    目的:观察高胆红素血症新生儿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血清总胆红素(TSB)和新生儿神经行为间的相互影响及临床意义。方法86例轻中度高胆血红素血症患儿作为观察组,86例正常足月新生儿为对照组。两组在正常喂养的基础上,观察组给予茵栀黄口服液治疗,并根据黄疸程度给予蓝光照射、新生儿抚触、婴儿游泳、运动训练等;对照组仅给予常规的抚触及游泳、运动等。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新生儿血清中 NSE、TSB含量,并行神经行为能力测定(NBNA )评分。结果观察组血清NSE、TSB含量均较对照组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项指标明显下降,观察组NBNA评分值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组间增高并接近正常值。血清NSE与NBNA评分呈负相关,与TSB呈正相关。结论高胆红素血症新生儿血清中NSE明显高于正常新生儿,可作为早期预测新生儿胆红素脑损伤风险的敏感指标,轻中度高胆红素血症对新生儿神经行为有一定影响。

    作者:郭春艳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儿童深二度烧伤早期手术治疗总结

    目的:总结儿童深二度烧伤早期手术治疗经验。方法将83例5~11岁儿童四肢和躯干深二度烧伤患儿按治疗方式分为两组,早期手术治疗组45例,非早期手术治疗组38例。早期手术治疗组患儿均在伤后3d内,在全麻下将四肢和躯干深二度烧伤采用削痂、刮痂和削磨痂等手术方式一次性手术去除坏死组织,可以保留少量间生态组织。术后创面用脱细胞生物敷料覆盖。非早期手术治疗组,采取早期创面暴露或小面积创面包扎换药等传统保守的方法进行治疗。通过治疗观察并发症,愈合时间及瘢痕增生情况。结果早期手术治疗组愈合时间和换药次数、抗生素应用时间及瘢痕增生评分均少于非早期手术治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儿童深二度烧伤早期手术治疗明显缩短了愈合时间,减少并发症发生及抗生素的应用,减轻了患儿的痛苦,显著提高了治疗效果。

    作者:杨新发;蔡希凤;关兴涛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悬吊技术对提高偏瘫型脑性瘫痪患儿下肢肌力的疗效评定

    目的:观察悬吊技术对提高偏瘫型脑性瘫痪(简称脑瘫)患儿下肢肌力的疗效。方法40例痉挛性偏瘫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0例。对照组进行常规康复功能训练,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传统的康复训练并配合悬吊运动训练的方法进行康复训练,疗程3个月。观察两组治疗效果及脑瘫粗大运动功能分级系统GMFM88项评分。结果观察组疗效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观察组积分差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00)。结论经过3个月的康复治疗,患儿下肢肌力均有提高,康复训练并配合悬吊运动训练患儿肌力及运动能力均高于常规康复功能训练。

    作者:冯喆;胡晓丽;王妍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多潘立酮口服液联合非营养性吸吮治疗低体重早产儿喂养不耐受67例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多潘立酮口服液配合非营养性吸吮防治早产儿喂养不耐受的疗效。方法将67例喂养不耐受低体重早产儿随机分为观察组34例和对照组33例,均予保暖、抗感染、维持水电解质平衡、静脉营养支持及对症治疗,外加早期鼻饲管喂养;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服多潘立酮口服液及在喂养前后15 min给予非营养性吸吮。观察喂养耐受发生率和从静脉营养过渡到完全胃肠道营养需要的时间。结果观察组早产儿喂养不耐受的发生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从静脉营养过渡到完全胃肠道营养时间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多潘立酮配合非营养性吸吮对防治早产儿喂养不耐受有明显效果,且方法安全、可靠。

    作者:张景中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儿童注意缺陷多动障碍的病因与鉴别诊断

    小儿多动症又称儿童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D HD ),目前由于多方面原因,AD HD的发病有所增加,已经引起了儿童家长们的广泛重视。ADHD是指儿童时期起病,表现为与其年龄不相符的、伴或不伴明显的注意力不能集中、不分场合地点的过度活动、行为冲动的一种综合征。多见于6~10岁儿童,智力大多正常范围内,病程长或严重时可出现轻度的认知障碍或学习困难。当小儿出现多动、注意力涣散或情绪冲动时应首先注意其病因,判断是否为生理性多动,然后再进行AD HD的诊断、智商测定等,后寻找其伴发的神经系统器质性疾病。继发性AD HD其实并不少见,尤其是对于那些早产、母孕期异常、出生后患过各种脑膜炎、颅脑外伤、热性惊厥、癫痫、脑出血、药物或食物中毒、营养不良或过剩等或就诊时存在发育落后、语言障碍、学习困难、代谢异常等的儿童。诊断ADHD时病因诊断与鉴别诊断十分必要。

    作者:王华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不同剂量肝素对肾病综合征患儿高凝状态的影响

    目的:探讨不同剂量肝素对肾病综合征(简称肾病)患儿高凝状态的影响。方法90例肾病患儿随机分为微剂量组、小计量组和中剂量组各30例,分别应用不同剂量的肝素50 U/kg ,100 U/kg ,200 U/kg ,静脉滴注,每日1次。应用肝素前后监测血小板和凝血功能。结果微剂量组和小剂量组纠正高凝状态,APTT ,PT ,D二聚体水平,BPC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此两组和中剂量组比较,凝血指标有较明显变化,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微剂量肝素纠正肾病患儿高凝状态,无需连续监测凝血功能,安全有效。

    作者:王莉;王林中;倪文昌;何火英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中药浸片经皮理疗结合刺四缝治疗小儿厌食症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中医外治法经皮理疗结合刺四缝治疗小儿厌食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0例厌食症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5例,观察组中药浸片外敷于神阙穴、中脘穴,利用经皮理疗仪外治,结合刺四缝穴治疗,疗程2周;对照组予双歧三联活菌散口服治疗,疗程2周。结果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为91.1%(41/45),对照组为57.7%(26/4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中医外治经皮理疗结合刺四缝疗治疗小儿厌食疗效明显。

    作者:徐仕冲;胡钰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龙牡桂枝汤改善注意缺陷多动障碍模型大鼠行为的实验研究

    目的:观察龙牡桂枝汤对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DHD)模型动物---幼年自发性高血压大鼠(SHR)的自发活动和非选择性注意力的影响。方法采用幼年雄性SHR大鼠48只,随机分为龙牡桂枝汤高、中剂量组、盐酸哌甲酯组和生理盐水组,连续灌胃给药14 d。通过开场实验和Làt迷宫实验分别检测给药前后大鼠自发活动和非选择性注意力的变化。结果在开场实验中,各药物组穿越格子数和直立次数明显少于生理盐水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盐酸哌甲酯组大鼠穿越格子数和直立次数少于中药中剂量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中药高剂量组与盐酸哌甲酯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Làt迷宫实验中,各药物组斜搭次数多于生理盐水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中药高剂量组的斜搭次数多于中剂量组及盐酸哌甲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龙牡桂枝汤可改善AD HD模型大鼠的自发活动和非选择性注意力,并呈现出一定的量效关系。

    作者:何平;唐彦;杨若俊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韩新民教授运用安神定志灵治疗儿童多动症、抽动症临床应用

    安神定志灵是韩新民教授结合多年临床经验创制的专方验方之一。该方由醋柴胡、广郁金、黄芩、连翘、决明子、天竺黄、钩藤、石菖蒲、炙远志等多味中药组成,具有清心平肝、豁痰开窍、安神定志之功效。韩教授根据辨证论治的特点,灵活化裁安神定志灵治疗儿童多动症、抽动症,疗效颇佳。

    作者:郭玉清;韩新民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持续护理干预对35例小儿哮喘持续状态的影响

    目的:观察持续护理干预对小儿哮喘持续状态的影响。方法采用历史对照研究形式,观察组35例实施持续护理干预,对照组34例实施常规护理。观察两组平均哮喘持续时间、平均住院时间、治愈率、死亡率。结果两组患儿经治疗后均痊愈,治愈率100%;观察组无一例并发症,对照组发生1例心力衰竭。观察组平均哮喘持续时间、平均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性、预见性、科学性的护理干预可在较短的时间内缓解患儿哮喘持续状态,缩短住院时间,节省医疗费用。

    作者:李伟兰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注意缺陷多动障碍的行为矫治

    注意缺陷多动障碍首选治疗方式是药物治疗,单纯服药不能有效解决时应考虑行为矫治等非药物治疗。行为矫治需要患儿有良好的领悟性,方法要具有可操作性、可行性、见效性及个体化。行为矫治需分阶段进行,长期坚持,由明确靶行为、行为矫正、行为强化、行为固定等步骤循序渐进。

    作者:韩颖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注意缺陷多动障碍的诊断及治疗

    注意缺陷多动障碍早期诊断及正确的治疗对于改善患儿的预后具有重要的意义。目前对其诊断标准主要依据美国精神病学会的《精神障碍诊断和统计手册》第4版。对其治疗目前强调综合干预,药物治疗是基础,行为治疗及必要的心理治疗也很重要。药物治疗主要分为中枢兴奋剂类和非兴奋剂类药物。行为治疗包括正性强化法、反应代价法等。

    作者:郗春艳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小儿肺门影增大辨识的Kappa一致性分析

    目的:研究不同影像医师对小儿“肺门影增大”征象辨识的个体间差异,分析临床工作中对该征象辨识的稳定性。方法3位不同工作经历的影像医师作为观察者,对60例患儿的胸部DR胶片进行评价,确定小儿肺门影增大的有无及其程度。结果3位观察者在对肺门等级评判上存在一定差异,但总体评判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Kappa检验结果显示,对肺门“正常”的评判K值0.427~0.643( P<0.05);对“轻度增大”的评判K值0.531~0.617( P<0.05);对“明显增大”的评判K值0.786~0.844(P<0.05)。结论小儿肺门影增大等级主观判断个体之间存在差异,其中对“正常”“轻度增大”的评判一致性较差,对“明显增大”的评判一致性较好。

    作者:江红;焦旭东;张矿梅;杨磊;江建华;蒋瑞娟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特发性含铁血黄素沉着症2例报道

    特发性含铁黄素沉着症,是一种较少见的铁代谢异常疾病,特点为广泛的肺毛细血管出血,肺泡中有大量的含铁血黄素沉着,并伴有缺铁性贫血。临床主要表现为反复发作的咯血、气促和贫血。本病为少见病,临床表现多样性,辅助检查无特异性,基层医生对本病认识不足,易导致误诊。现报道2例儿童病例,探讨该病临床特点及诊治情况。

    作者:穆亚宁;任晓红;张孝兴;樊荣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婴幼儿暂时性高磷酸酶血症2例并文献复习

    婴幼儿暂时性高磷酸酶血症(transient hyper-phosphatasemia of infancy and early childhood, THI)是指婴幼儿在无肝或骨疾病的情况下出现血碱性磷酸酶(ALP)暂时性、孤立性升高。虽临床报道不多,但其在婴幼儿可能为一种相对常见现象,对儿童生命无威胁,为一种良性现象。下面本文就通过两例病例介绍及相关文献复习与大家共同学习THI的病因、发病机制及诊疗相关知识。

    作者:徐娜;张宛夏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早期综合干预对小于胎龄儿生长发育影响的临床研究

    目的:观察早期综合干预对小于胎龄儿生长发育的影响。方法将生后42 d的小于胎龄儿80例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现代医学保健,干预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早期综合干预。1周岁时对其身高、体质量测量和智能发育测评。结果干预组患儿体格发育和智能发育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01)。结论对于小于胎龄儿这一类存在生长发育障碍的高危儿童,尽早进行干预,能更好地提高其生存质量,防止身材矮小、智力低下的发生。

    作者:曾贞;马美美;田慧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儿童腺样体肥大伴慢性咳嗽34例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儿童腺样体肥大伴慢性咳嗽的效果。方法73例腺样体肥大伴慢性咳嗽患儿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39例,观察组34例。对照组予氯雷他定片口服,每日1次,疗程2周;孟鲁斯特钠片口服,每晚1次,疗程8周;咽后壁见黏液附着或鼻腔见脓涕者加用阿奇霉素。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喘可治注射液2 mL ,高压泵雾化吸入,每日1次,疗程1周,并以六君子汤为基本方,随证加减用药,每月连服14 d ,疗程2个月。观察其治疗前后临床证候及鼻咽X线侧位片测量腺样体大厚度与鼻咽腔前后径距离之比(A/N )的变化。结果在中医证候疗效方面,观察组优于对照组,治疗后2周显效例数已明显优于对照组,治疗后4周开始临床控制例数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西医疗效方面,观察组治愈率和显效率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儿童腺样体肥大伴慢性咳嗽比单纯西医治疗疗效好。

    作者:郭荣辉;郭艳辉;刘建汉 刊期: 2014年第03期

中国中西医结合儿科学杂志

中国中西医结合儿科学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中国医师协会,辽宁省基础医学研究所,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