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心电监护早期诊断小儿病毒性心肌炎的应用

许凤霞

关键词:心肌炎/诊断, 心电监护, 儿童
摘要:目的:观察心电监护在小儿病毒性心肌炎早期诊断中的预测作用,指导临床干预。方法分析41例入院立即给予心电监护,并与标准12导联心电图对比,对疾病检出进行观察分析总结。结果心电监护早期实时显示心电图的异常变化,与标准12导联心电图均能提供临床数据作为病毒性心肌炎诊断的临床依据。结论心电监护对小儿病毒性心肌炎的早期诊断意义重大,为临床干预提供依据。
中国中西医结合儿科学杂志相关文献
  • 甲型流感病毒FM 1株诱导感染不同鼠龄小鼠肺炎模型比较

    目的:评价昆明种小鼠哪一鼠龄段为甲型流感病毒FM1株佳模型。方法150只清洁级昆明种小鼠,雌雄各半,鼠龄均等,分为幼龄模型组(40只)、成龄模型组(40只)、老龄模型组(40只)、幼龄正常组(10只)、成龄正常组(10只)、老龄正常组(10只),观察小鼠状态,分别于感染3、5、7 d,检测其肺湿质量、肺组织肉眼病理评分、肺组织病理切片以及肺组织FQ-PCR病毒载量。结果幼龄模型组14 d内死亡多,整体状态差,肺部病变为严重,肺组织病毒载量呈递增趋势。成龄模型组14 d内死亡少,整体状态好,肺部病变少,肺组织病毒载量无复制的现象。老龄模型组整体状态在第3天出现肺组织病变,但之后有恢复的趋势,第5天后,病毒载量呈下降趋势。结论幼龄昆明种小鼠为甲型流感病毒佳理想模型。

    作者:胡楠楠;王雪峰;岳志军;南春红;朱万青;暴春晓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书写论文作者单位名称的要求

    作者: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人血免疫球蛋白佐治小婴儿重症毛细支气管炎30例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静脉用人血免疫球蛋白佐治小婴儿重症毛细支气管炎的效果。方法60例重症毛细支气管炎小婴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两组在相同的综合治疗基础上,观察组加用人血免疫球蛋白静脉滴注,400 mg/(kg·d),连用3 d。对照组加用生理盐水静脉滴注,连用3 d。观察两组临床疗效及症状体征消失时间、住院时间。结果观察组治愈率63.3%(19/30),高于对照组30.0%(9/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患儿咳嗽、喘憋、肺部啰音消失及住院时间较对照组明显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儿未见药物不良反应。结论人血免疫球蛋白治疗小婴儿重症毛细支气管炎疗效显著,安全可靠。

    作者:王胜辉;李传金;窦冉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儿童生长痛的中医辨证治疗

    生长痛是儿童时期导致骨骼肌肉系统疼痛的常见原因,尽管其对儿童的正常生长发育不会产生影响,但作为一种症状,也常困扰患儿及家长。中医归属“痹症”范畴,根据患儿中医证候进行辨证治疗,可较快缓解疼痛症状,减轻家长的担忧。本文从生长痛发病机制、中医辨证治疗等方面进行阐述,以期指导临床。

    作者:黄伟;王雪峰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安宫牛黄丸在治疗儿童病毒性脑炎中的作用

    目的:观察安宫牛黄丸在病毒性脑炎中的治疗作用。方法将225例病毒性脑炎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125例和观察组10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应用安宫牛黄丸保留灌肠,对比两组治疗前后的临床改善情况。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能够提高病毒性脑炎的治疗有效率,更好地改善发热、抽搐、意识障碍等相关症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使用安宫牛黄丸保留灌肠,能迅速降低体温,防止抽搐,减轻昏迷症状,更好的改善病毒性脑炎患儿的预后。

    作者:张海军;董晓蕾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儿童白血病常规剂量环磷酰胺致心脏毒性1例报告

    儿童白血病联合化疗已经在其综合治疗中得到了广泛应用,为患儿长期缓解、延长生存期起到了重要作用。但化疗带来的各种副反应尤其是心脏毒性日益受到重视。临床治疗中,蒽环类药物引起的心脏毒性常见,大剂量环磷酰胺心脏毒性亦常有报道[1]。但常规剂量环磷酰胺的心脏毒性少见报道。现报道1例儿童白血病使用常规剂量环磷酰胺后发生心脏不良反应的病例。

    作者:杨月明;刘伶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神经肽Y及内皮素1在重症手足口病并发神经源性肺水肿患儿血浆中表达的研究

    目的:观察血清神经肽 Y及内皮素1在重症手足口病并发神经源性肺水肿患儿血清中的含量变化情况,探讨重症手足口病并发神经源性肺水肿的发生机制,为临床疾病诊断及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130例手足口病患儿,其中62例重症手足口并发神经源性肺水肿患儿为观察组,68例为普通型患儿为对照组。采用放射免疫法测定两组患儿的血清神经肽Y及内皮素1含量。结果观察组血清神经肽Y及内皮素1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神经肽 Y及内皮素1可能参与了神经源性肺水肿的发生和发展过程,在重症手足口病并发神经源性肺水肿的发病机制中可能发挥重要作用。

    作者:孙明昌;郭文英;李利;曹燕竹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洪丽君主任医师培土生金壮肾法治疗儿科病经验

    儿童许多疾病的发生发展均与肺脾肾三脏功能改变有关,洪丽君主任总结临床经验结合古代医学经典,提出培土生金壮肾法,是通过补肾健脾益肺的方法达到治疗小儿疾病的目的。在临床应用中,辨证准确,疗效显著。

    作者:张永政;魏广州;刘克新;王芳;洪丽君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小儿骨科关节疼痛常见疾病诊断要点

    儿童关节疼痛是儿骨科门诊常见的就医主诉原因之一。导致儿童关节疼痛的原因有很多,如血液系统疾病、维生素D缺乏、外伤、关节脱位、病毒感染、骨关节炎症、风湿和类风湿关节炎等。这些疾病都有关节疼痛现象。本文选择门诊比较常见的以儿童关节疼痛为表现的一些疾病介绍其诊断要点,其中包括髋关节暂时性滑膜炎、生长痛、桡骨小头半脱位、胫骨结节骨软骨炎、膝关节盘状半月板。

    作者:杨丽萍;李祁伟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使用法定计量单位的要求

    为了执行国家技术监督局等四单位的通知,本刊要求所有文稿中的物理量和计量单位的名称、符号、书写应符合国家标准的规定,希望作者在文稿中认真执行,让我们共同做好这项工作。

    作者: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优质护理在儿科临床护理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优质护理模式对于儿科临床护理的应用效果。方法将140例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70例。对照组患儿采用常规治疗加护理的方式,观察组患儿除此之外加入了优质护理服务,观察两组患儿及家属的满意度。结果实行优质护理服务的观察组患儿以及家属满意率为97.1%(68/70),明显优于对照组82.9%(58/7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优质护理服务对提升儿科临床护理工作质量有重要作用,可提升家属的满意度。

    作者:王星歌;郑俊清;王晓菲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更昔洛韦联合异甘草酸镁治疗婴儿巨细胞病毒性肝炎62例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更昔洛韦联合异甘草酸镁治疗婴儿巨细胞病毒性肝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23例巨细胞病毒性肝炎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61例和观察组62例。对照组给予更昔洛韦治疗,观察组给予更昔洛韦联合异甘草酸镁治疗,均治疗6周后对比肝功指标变化、综合疗效和药物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降低治疗后肝功指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8.06%(5/62)与对照组6.56%(4/61)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更昔洛韦联合异甘草酸镁治疗婴儿巨细胞病毒性肝炎效果确切,能够通过阻止巨细胞病毒复制、稳定肝细胞和促进肝细胞增殖等机制改善肝功指标,促进黄疸消退,安全可靠,值得临床对作用机制继续研究和推广使用。

    作者:张延义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热毒宁注射液佐治小儿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机制及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小儿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抗炎/促炎机制变化及热毒宁注射液干预机制及疗效。方法选取由感染所致的70例SIRS患儿,随机分为热毒宁组34例和常规治疗组36例。同期选取20例健康儿童为对照组。所有 SIRS患儿根据病情进行综合治疗,包括抗感染和脏器功能保护支持等。其中热毒宁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热毒宁注射液静脉滴注。观察入院24 h内外周血白细胞、C反应蛋白(CRP)、降钙素原(PCT)变化;入院24 h内、治疗第4天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IL-1)、白细胞介素10(IL-10)浓度变化;观察两组住院时间、SIRS持续时间及脏器功能损害情况。结果热毒宁组及常规治疗组入院24 h内白细胞、CRP、PCT、TNF-α、IL-10与对照组比较,明显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热毒宁组 TNF-α、IL-1降低,IL-10升高,与常规治疗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热毒宁组平均住院时间(7.18±3.41)d,低于常规治疗组(9.56±3.12)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SIRS持续≥5 d,热毒宁组13例,常规治疗组24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热毒宁组发生多器官功能衰竭综合征4例(11.7%),明显低于常规治疗组12例(27.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热毒宁注射液通过免疫调节,平衡抗炎/促炎机制,从而达到控制小儿感染性疾病及 SIRS的进展。

    作者:吴晓平;徐书珍;冷振香;张萍丽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血清降钙素原对手足口病患儿病情变化和预后判断的价值

    目的:探讨监测血清降钙素原(PCT)水平对手足口病病情变化和预后判断的价值。方法将225例手足口病患儿按病情分组,Ⅲ期病危组15例,Ⅱ期重症组85例,Ⅰ期普通组125例,另选取同期体检健康儿童30例为正常对照组。对所有患儿动态监测血清 PCT水平的变化,分析 PCT与患儿病情程度及预后的关系。结果治疗前Ⅲ期患儿血清 PCT水平高,为(0.94±0.12)μg/L,明显高于Ⅱ期和Ⅰ期患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3、7 d后,3组患儿 PCT水平均明显下降,其中Ⅲ期患儿下降为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随访表明,Ⅰ期普通型患儿预后良好率高为96%,后遗症率低为0.8%,与其他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7)。结论监测血清 PCT有助于判断手足口病患儿病情变化、严重程度及预后,对伴有PCT短期内明显升高的患儿应密切观察和干预治疗,以免病情进一步恶化。

    作者:张红;黄海忠;林国栋;叶国静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彩色多普勒超声在小儿隐睾症中的应用评价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对小儿隐睾症的诊断价值及应用评价。方法分析经随访及手术证实的46例隐睾症患儿的彩色多普勒超声资料,并与手术结果进行对照、分析。结果46例隐睾症患儿超声共检出43例,未手术1例,误诊1例,与手术结果相符41例,超声检出率93.5%(43/46),手术符合率97.6%(41/42)。共发现真性隐睾54个,超声诊断50个。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准确性高,可作为小儿隐睾症的诊断首选、疗效观察及术前定位。

    作者:葛雪莲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36例新生儿胎粪吸入综合征综合护理措施分析

    目的:探讨新生儿胎粪吸入综合征的综合护理措施,以降低其发病率和病死率。方法对36例新生儿胎粪吸入综合征采取综合护理措施,总结临床护理经验。结果36例患儿经治疗及护理后,治愈出院34例,因其他原因转院1例,死亡1例,治愈率91.67%。结论保持新生儿胎粪吸入综合征患儿呼吸道通畅、给予合理的供氧以及正确治疗和护理是综合护理新生儿胎粪吸入患儿的关键。

    作者:杨秀丽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可调压分流管治疗小儿脑积水临床分析

    目的:统计短期及长期小儿脑积水并发症发生率,对比可调压分流管与固定压分流管治疗小儿脑积水的短期和长期并发症发生率。方法采用可调压分流管治疗小儿脑积水72例,采用固定压力分流管治疗60例。观察短期并发症包括术后2个月内颅内感染、皮下积液、刀口延迟愈合;长期并发症包括2个月以后引流管堵管、过度分流及硬膜下积液。结果可调压分流管组与固定压分流管组在短期和长期并发症发生率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调压分流管组调节分流泵压力后部分症状好转患儿,可调压分流管组与固定压分流管组长期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可调压分流管治疗小儿脑积水较固定压分流管术二次手术风险降低,可作为治疗小儿脑积水的优先选择。

    作者:马赛男;聂兆波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选择性示范法在《中西医儿科学》教学过程中的应用

    传统的教学模式难以激发学生对知识的研究和探索,大班化的教学条件限制了讨论式教学方法的应用。在现有条件的基础上,采用“选择性示范法”,选择学生感兴趣的章节,进行课前结合案例引导的自学,授课时以“PBL”方式为主的课堂讨论式教学,课后模拟临床进行诊病实践,实施多元化的教学方法,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并且以点带面,提高学生对整个课程的学习效果。

    作者:张建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原晓风教授运用食积内热理论治疗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经验拾萃

    原晓风教授认为,临床上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多以食积内热证型为主,治以消食清热。运用自拟消积清热汤加减(药物组成:佛手、黄芩、连翘、莱菔子等)治疗,收到较好的临床疗效,并指出食积内热是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的夙根。

    作者:于世姝;张慧;原晓风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参考文献标引格式的要求

    作者: 刊期: 2014年第04期

中国中西医结合儿科学杂志

中国中西医结合儿科学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中国医师协会,辽宁省基础医学研究所,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