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中医循证护理在小儿过敏性紫癜护理中的临床应用

李晓阳

关键词:紫癜, 过敏性/护理, 循证医学, 中医药疗法, 儿童
摘要:目的:观察中医循证护理干预治疗小儿过敏性紫癜(HSP)的效果。方法将60例符合H SP诊断标准的住院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中医循证护理,对比两组患儿症状消失时间及住院时间。结果观察组患儿症状消失时间及住院时间较对照组明显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医循证护理干预HSP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中国中西医结合儿科学杂志相关文献
  • 神经肽Y及内皮素1在重症手足口病并发神经源性肺水肿患儿血浆中表达的研究

    目的:观察血清神经肽 Y及内皮素1在重症手足口病并发神经源性肺水肿患儿血清中的含量变化情况,探讨重症手足口病并发神经源性肺水肿的发生机制,为临床疾病诊断及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130例手足口病患儿,其中62例重症手足口并发神经源性肺水肿患儿为观察组,68例为普通型患儿为对照组。采用放射免疫法测定两组患儿的血清神经肽Y及内皮素1含量。结果观察组血清神经肽Y及内皮素1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神经肽 Y及内皮素1可能参与了神经源性肺水肿的发生和发展过程,在重症手足口病并发神经源性肺水肿的发病机制中可能发挥重要作用。

    作者:孙明昌;郭文英;李利;曹燕竹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中医综合疗法治疗青少年近视55例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中医综合疗法治疗青少年轻、中度近视的临床效果。方法将110例(216眼)青少年近视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5例。对照组配矫治镜、给予托吡卡胺眼液滴双眼,每晚睡前1次,同时嘱患儿纠正不良用眼习惯,注意眼部卫生,多做眼保健操和眼肌锻炼。观察组在此基础上予自拟中药方熏眼疗法、眼周穴位按摩及耳穴压豆。两组治疗3个月后进行疗效评价。结果(1)治疗后观察组屈光度变化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3.39%(99/106),对照组为69.09%(76/11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综合疗法治疗青少年轻、中度近视有良好的临床效果。

    作者:赵素琴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洪丽君主任医师中药直肠推入保留灌肠法治疗小儿疾病经验举隅

    洪丽君主任治疗小儿疾病经验颇丰,尤其是在应用中药直肠推入保留灌肠方面的经验丰富,在临床中取得了良好疗效,不仅解决了中药内服口感差,小儿依从性差的问题,还提高了部分中药汤剂的临床疗效。

    作者:刘克新;魏广州;王芳;张永政;殷齐辉;洪丽君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人血免疫球蛋白佐治小婴儿重症毛细支气管炎30例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静脉用人血免疫球蛋白佐治小婴儿重症毛细支气管炎的效果。方法60例重症毛细支气管炎小婴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两组在相同的综合治疗基础上,观察组加用人血免疫球蛋白静脉滴注,400 mg/(kg·d),连用3 d。对照组加用生理盐水静脉滴注,连用3 d。观察两组临床疗效及症状体征消失时间、住院时间。结果观察组治愈率63.3%(19/30),高于对照组30.0%(9/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患儿咳嗽、喘憋、肺部啰音消失及住院时间较对照组明显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儿未见药物不良反应。结论人血免疫球蛋白治疗小婴儿重症毛细支气管炎疗效显著,安全可靠。

    作者:王胜辉;李传金;窦冉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清痹汤治疗幼年强直性脊柱炎的临床经验

    目前对幼年强直性脊柱炎的治疗,尚缺乏疗效满意的药物,西药多采用非甾体消炎药与二线慢作用药物、生物制剂等,虽然可缓解症状,但长期应用对患儿肝肾功能、胃肠道及血液系统均有不同程度的损害。中医认为先天禀赋不足,后天脾胃功能薄弱为其发病根本,湿热之邪痹阻经脉为其早期发病之关键,清痹汤以补肾强督治其本,清热祛湿,活血通络治其标,共奏清热祛湿,补肾强筋,活血通络之功。使热清而不伤阴,补肾而不滋腻,去湿亦护脾。终以达湿热祛,肾气足,经络和,气血通,幼年强直性脊柱炎病情缓解或得以控制。

    作者:胡艳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36例新生儿胎粪吸入综合征综合护理措施分析

    目的:探讨新生儿胎粪吸入综合征的综合护理措施,以降低其发病率和病死率。方法对36例新生儿胎粪吸入综合征采取综合护理措施,总结临床护理经验。结果36例患儿经治疗及护理后,治愈出院34例,因其他原因转院1例,死亡1例,治愈率91.67%。结论保持新生儿胎粪吸入综合征患儿呼吸道通畅、给予合理的供氧以及正确治疗和护理是综合护理新生儿胎粪吸入患儿的关键。

    作者:杨秀丽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围产期脑损伤致智力低下患儿120例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围产期脑损伤智力低下患儿的临床疗效。方法120例智力低下幼儿分为对照组、穴位注射组、针刺组、联合治疗组4组各30例,每组均有轻、中、重度智力低下患儿各10例。其中对照组给予常规智力功能训练;穴位注射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穴位注射疗法;针刺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醒脑开窍针刺疗法;联合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穴位注射疗法及醒脑开窍针刺疗法。按照 Gesell发育量表于治疗前后测定各组的发育商(DQ)。并分别于治疗前后行组间有效率及 DQ比较。结果治疗后各组轻、中、重度智力低下患儿的DQ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其中各组均以轻度和中度智力低下的患儿DQ值提高得较为显著,重度智力低下患儿的 DQ值提高不明显,各组的轻度和中度患者 DQ值改变经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轻、中度患儿DQ值均显著高于重度患儿DQ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围产期脑损伤所致的智力低下患儿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可明显提高轻、中度智力低下患儿智力疗效水平,值得推广。

    作者:谭晓如;谢洁珊;赵伊黎;符文杰;罗冠君;李诺;招文健;辛晶;刘振寰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学龄前儿童龋病易患因素的临床探究

    目的:调查分析儿童龋病的易患因素,探讨影响龋病发病的各种因素及预防措施,进而提高儿童口腔健康质量。方法选取120例儿童龋病患儿作为观察组,120例健康儿童作为对照组。主要调查龋病患儿的日常用牙习惯,并对其进行针对性防治,记录临床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儿爱吃零食、不爱刷牙的例数要明显多于对照组,此外观察组患儿定期进行口腔检查的例数也显著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儿童龋病的主要易患因素是不健康的用牙习惯以及不定期进行口腔检查,可以通过有效的防治措施予以解决,从而降低儿童龋病的发病率。

    作者:武竞业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疏肝健脾化痰法治疗女童30例特发性性早熟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疏肝健脾化痰法治疗女童特发性性早熟肝郁脾虚痰结证的临床疗效。方法对30例患儿运用疏肝健脾化痰法,基础方选逍遥散合二陈汤(柴胡、白芍、当归、茯苓、炒白术、炒苍术、陈皮、清半夏)随症加减治疗,3个月1个疗程,用2个疗程后观察患儿症状体征、血浆雌二醇和妇科彩超改善情况。结果治疗后总有效率93.3%(28/30),治疗后 E2水平及妇科彩超均明显改善,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疏肝健脾化痰法治疗女童特发性性早熟疗效肯定。

    作者:房艳艳;张桂菊;杨忠诚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西咪替丁联用思密达治疗婴幼儿轮状病毒肠炎33例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西咪替丁与思密达联用治疗婴幼儿轮状病毒肠炎的效果。方法将74例轮状病毒肠炎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33例和对照组41例。对照组给予利巴韦林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西咪替丁和思密达治疗,疗程3d。观察两组治疗效果及止泻时间、腹泻总疗程。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90.9%(30/33)高于对照组70.7%(29/4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止泻时间、腹泻总疗程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西咪替丁与思密达联合治疗婴幼儿轮状病毒肠炎疗效好,值得临床应用。

    作者:冯勇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小儿骨科关节疼痛常见疾病诊断要点

    儿童关节疼痛是儿骨科门诊常见的就医主诉原因之一。导致儿童关节疼痛的原因有很多,如血液系统疾病、维生素D缺乏、外伤、关节脱位、病毒感染、骨关节炎症、风湿和类风湿关节炎等。这些疾病都有关节疼痛现象。本文选择门诊比较常见的以儿童关节疼痛为表现的一些疾病介绍其诊断要点,其中包括髋关节暂时性滑膜炎、生长痛、桡骨小头半脱位、胫骨结节骨软骨炎、膝关节盘状半月板。

    作者:杨丽萍;李祁伟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妈咪爱联合大黄茵陈甘草汤治疗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45例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妈咪爱联合大黄茵陈甘草汤治疗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临床疗效。方法91例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46例和观察组4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西医联合妈咪爱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大黄茵陈甘草汤治疗,观察治疗前后血清胆红素值的变化及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97.8%(44/45),高于对照组82.6%(38/4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第1天胆红素下降值、治疗后胆红素水平和黄疸消退时间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儿均未发现明显不良反应。结论妈咪爱联合大黄茵陈甘草汤能够改善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临床症状和体征,安全可靠。

    作者:高永荣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儿童白血病常规剂量环磷酰胺致心脏毒性1例报告

    儿童白血病联合化疗已经在其综合治疗中得到了广泛应用,为患儿长期缓解、延长生存期起到了重要作用。但化疗带来的各种副反应尤其是心脏毒性日益受到重视。临床治疗中,蒽环类药物引起的心脏毒性常见,大剂量环磷酰胺心脏毒性亦常有报道[1]。但常规剂量环磷酰胺的心脏毒性少见报道。现报道1例儿童白血病使用常规剂量环磷酰胺后发生心脏不良反应的病例。

    作者:杨月明;刘伶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轮状病毒性肠炎207例临床特征分析

    目的:分析207例轮状病毒性肠炎的临床特征。方法对207例患儿的流行病学情况、临床症状和体征,以及相应的实验室结果进行分析。结果发病季节主要集中于9~11月,共183例(88.4%)。部分伴有抽搐、发热、咳嗽、四肢肌肉关节疼痛等表现;实验室检查: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增高,心肌酶异常等;11例抽搐的患儿伴有头颅CT、脑电图异常改变;少数病例还有轮状病毒特异性抗体增高,胸片提示肺炎,诱导痰液轮状病毒特异性抗体阳性等改变。结论2012年度轮状病毒性肠炎发病高峰季节提前,发病持续时间明显减短,肌肉关节损害可能为新的肠外损害。

    作者:雷辉;邵荣昌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热毒宁注射液佐治小儿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机制及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小儿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抗炎/促炎机制变化及热毒宁注射液干预机制及疗效。方法选取由感染所致的70例SIRS患儿,随机分为热毒宁组34例和常规治疗组36例。同期选取20例健康儿童为对照组。所有 SIRS患儿根据病情进行综合治疗,包括抗感染和脏器功能保护支持等。其中热毒宁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热毒宁注射液静脉滴注。观察入院24 h内外周血白细胞、C反应蛋白(CRP)、降钙素原(PCT)变化;入院24 h内、治疗第4天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IL-1)、白细胞介素10(IL-10)浓度变化;观察两组住院时间、SIRS持续时间及脏器功能损害情况。结果热毒宁组及常规治疗组入院24 h内白细胞、CRP、PCT、TNF-α、IL-10与对照组比较,明显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热毒宁组 TNF-α、IL-1降低,IL-10升高,与常规治疗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热毒宁组平均住院时间(7.18±3.41)d,低于常规治疗组(9.56±3.12)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SIRS持续≥5 d,热毒宁组13例,常规治疗组24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热毒宁组发生多器官功能衰竭综合征4例(11.7%),明显低于常规治疗组12例(27.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热毒宁注射液通过免疫调节,平衡抗炎/促炎机制,从而达到控制小儿感染性疾病及 SIRS的进展。

    作者:吴晓平;徐书珍;冷振香;张萍丽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更昔洛韦联合异甘草酸镁治疗婴儿巨细胞病毒性肝炎62例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更昔洛韦联合异甘草酸镁治疗婴儿巨细胞病毒性肝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23例巨细胞病毒性肝炎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61例和观察组62例。对照组给予更昔洛韦治疗,观察组给予更昔洛韦联合异甘草酸镁治疗,均治疗6周后对比肝功指标变化、综合疗效和药物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降低治疗后肝功指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8.06%(5/62)与对照组6.56%(4/61)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更昔洛韦联合异甘草酸镁治疗婴儿巨细胞病毒性肝炎效果确切,能够通过阻止巨细胞病毒复制、稳定肝细胞和促进肝细胞增殖等机制改善肝功指标,促进黄疸消退,安全可靠,值得临床对作用机制继续研究和推广使用。

    作者:张延义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李显春主任医师运用止咳二号方治疗小儿慢性咳嗽经验

    李显春主任医师认为,小儿慢性咳嗽病因复杂,常为寒热错杂,虚实交接,主要病机为风、热、痰三邪犯肺,伤肺,或阻肺致使肺失宣肃,肺气上逆而发生咳嗽。饮食积滞为其重要的致病因素。李主任根据这一病机特点,总结多年临床经验,精选方药,组成止咳二号方,该方在治疗上脾肺两治,突出消积导滞,清热化痰。经临床广泛应用,疗效甚佳。

    作者:杨春玲;周颖;李显春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参考文献标引格式的要求

    作者: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丁樱教授遗尿方中石菖蒲开窍作用浅谈

    小儿遗尿症临床上分为原发性与继发性两种。原发性遗尿症较多见,多为功能性的,预后较好,若反复发作,长期不愈者,可使儿童精神忧郁,影响身心健康。临床上睡眠深沉是导致小儿遗尿症的一种常见原因。丁樱教授辨证施治,在补肾固涩法治疗的基础上,善用石菖蒲开窍醒神,促进患儿觉醒,对遗尿的治疗取得良好的效果。

    作者:尚东方;郑海涛;韩姗姗;丁樱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血清降钙素原对手足口病患儿病情变化和预后判断的价值

    目的:探讨监测血清降钙素原(PCT)水平对手足口病病情变化和预后判断的价值。方法将225例手足口病患儿按病情分组,Ⅲ期病危组15例,Ⅱ期重症组85例,Ⅰ期普通组125例,另选取同期体检健康儿童30例为正常对照组。对所有患儿动态监测血清 PCT水平的变化,分析 PCT与患儿病情程度及预后的关系。结果治疗前Ⅲ期患儿血清 PCT水平高,为(0.94±0.12)μg/L,明显高于Ⅱ期和Ⅰ期患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3、7 d后,3组患儿 PCT水平均明显下降,其中Ⅲ期患儿下降为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随访表明,Ⅰ期普通型患儿预后良好率高为96%,后遗症率低为0.8%,与其他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7)。结论监测血清 PCT有助于判断手足口病患儿病情变化、严重程度及预后,对伴有PCT短期内明显升高的患儿应密切观察和干预治疗,以免病情进一步恶化。

    作者:张红;黄海忠;林国栋;叶国静 刊期: 2014年第04期

中国中西医结合儿科学杂志

中国中西医结合儿科学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中国医师协会,辽宁省基础医学研究所,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