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刘小凡教授运用麻黄附子细辛汤治疗婴幼儿喘息经验

刘翔;汪雅;刘小凡

关键词:哮喘, 麻黄附子细辛汤/治疗应用, 呼吸系统疾病, 名医经验, 儿童, 学龄前
摘要:探讨刘小凡教授运用麻黄附子细辛汤治疗婴幼儿喘息的经验,分析中医药治疗婴幼儿喘息的独特优势.通过临床跟师学习,收集整理病历,分析总结刘小凡教授的临床用药经验.麻黄附子细辛汤相对于常规治疗能明显改善患儿喘息、痰鸣症状;疗效明确、简便价廉,可减轻患儿痛苦及其家庭的精神、经济负担.
中国中西医结合儿科学杂志相关文献
  • 婴幼儿轮状病毒肠炎合并心肌及肝功能损害80例临床观察

    目的 观察婴幼儿轮状病毒肠炎对心肌及肝脏的影响.方法 选择住院的轮状病毒肠炎患儿80例为观察组,同期因腹泻住院,轮状病毒阴性,大便培养阴性的患儿80例为对照组,两组均采静脉血测定心肌酶及肝功能.结果 观察组心肌酶及肝功能值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心肌及肝功能损害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0.01).结论 轮状病毒肠炎较非轮状病毒肠炎更易合并心肌及肝功能损害,需早期测定心肌酶及肝功能,及时加用营养心肌及肝脏的药物治疗.

    作者:邵金富 刊期: 2012年第01期

  • 小儿病毒性心肌炎并发心律失常68例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

    目的 总结病毒性心肌炎并发心律失常的类型和治疗策略.方法 对病毒性心肌炎并发心律失常68例患儿的临床资料回顾性分析,在病毒性心肌炎常规治疗基础上,快速性室上性心律失常26例分别给予胺碘酮、普罗帕酮、洋地黄、β受体阻滞剂治疗以及电复律;室性心律失常25例分别给予胺碘酮、利多卡因、β受体阻滞剂、普罗帕酮治疗;缓慢性心律失常17例,包括5例窦性心动过缓和12例房室传导阻滞,给予山莨菪碱、阿托品、地塞米松、异丙肾上腺素、多巴胺、多巴酚丁胺等治疗,其中2例安置临时心脏起搏器.结果 快速性室上性心律失常者胺碘酮和β受体阻滞剂疗效满意,其中1例房颤药物复律无效,电复律成功;室性心律失常者胺碘酮疗效优于利多卡因,β受体阻滞剂也有效,其中1例室性心动过速药物治疗无效自动出院;缓慢性心律失常10例患儿用激素等药物治疗很快恢复正常的心脏起搏与传导功能,另外2例患儿安置临时起搏器,1周左右,心率达70次/min以上,撤除临时起搏器.结论 病毒性心肌炎可并发多种心律失常,严重者危及患儿生命,应早发现、早诊断、早期正规治疗;胺碘酮、β受体阻滞剂两种药物是治疗病毒性心肌炎并发快速性心律失常较理想药物,电复律、临时起搏器是有效、简单的急救措施,及时应用,可挽救患儿生命.

    作者:王梅琴 刊期: 2012年第01期

  • 小儿急性发热中西医结合治疗专家共识

    急性发热是儿科常见的症状,是机体对致热源的正常反应.许多疾病都可引起发热,终原因不外感染性和非感染性疾病引起[1].随着现代医学与中医学的相互渗透,中西医结合治疗发热已被广泛应用于临床中,同时也产生了中西医疗法规范化的问题。

    作者:马融;王雪峰;虞坚尔;黄敬孚;万朝敏;崔振泽;闫慧敏;郑健;王力宁 刊期: 2012年第01期

  • 中西医结合疗法治疗智力低下幼儿30例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穴位注射疗法结合智能训练治疗智力低下幼儿的疗效.方法 90例智力低下幼儿中轻、中、重度智力低下各30例.按不同病情程度分为对照组、肌肉注射组、穴位注射组3组各30例,每组均有轻、中、重度智力低下患儿各10例.对照组给予家庭智能训练;肌肉注射组给予智能训练及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酯2 mL肌肉注射治疗;穴位注射组给予智能训练及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酯2 mL穴位注射治疗.疗程为3个月.按照Gesell发育量表于治疗前后分别测定各组的发育商(DQ).治疗后进行各组有效率比较及各组组间、组内DQ值比较.结果 治疗后穴位注射组疗效好于肌肉注射组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6 7),对照组与肌肉注射组疗效相当,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16 7).肌肉注射组和穴位注射组轻、中、重度DQ差值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穴位注射组轻、中、重度DQ差值均高于肌肉注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轻、中、重度间DQ差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0.01).经两两比较后,除对照组中-重度和肌肉注射组轻-中度间DQ差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外,其余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0.01).结论 在治疗智力低下幼儿时,尤其轻中度智力低下的幼儿应早期采用中西医结合的治疗方法.

    作者:金妍;闫薪如 刊期: 2012年第01期

  • 不同年龄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临床特点回顾性分析

    目的 总结不同年龄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的临床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86例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临床资料,将患几分为婴幼儿组(0~3岁)50例和年长儿组(~14岁)36例,对比两组患儿主要症状、体征、胸部X线、实验室检查、肺外表现情况的差异及治疗转归情况.结果 婴幼儿组有痰咳嗽、湿啰音、喘鸣例数多于年长儿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年长儿组干咳者多于婴幼儿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发热方面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婴幼儿组表现为小斑片或扇形浸润例数多于年长儿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间质浸润例数也多于年长儿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年长儿组表现为肺段实质浸润例数多于婴幼儿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肺门阴影增浓、胸腔积液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在肺外表现和实验室检查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婴幼儿组临床痊愈33例,好转17例;年长儿组临床痊愈27例,好转8例,无效1例.两组痊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不同年龄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在临床症状、肺部体征、胸部X线等方面有各自的临床特点.

    作者:张兰;王玉霞 刊期: 2012年第01期

  • 190例肺炎患儿发热特点回顾性分析

    目的 总结肺炎患儿的发热特点.方法 对190例肺炎患儿的发热特点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90例肺炎发热患儿入院时平均发热时间80.36 h,约3.35 d;发热患儿中有学龄前儿童101例(53.2%);多以咳嗽为首发症状95例(50.0%);以细菌感染者为主,共124例(65.3%);患儿既往以反复肺炎28例为多,16例有过敏史.结论 肺炎患儿的发热多见于学龄前儿童,以细菌感染为主,且发热多不为首发症状.患儿既往的过敏情况与发热的相关性不明显.

    作者:刘明涛;黄伟;吴振起;王雪峰 刊期: 2012年第01期

  • 儿童口腔健康行为与龋病发病相关因素分析

    目的 获取儿童口腔健康行为和口腔保健资源利用情况,对乳牙龋病发病情况与其相关性行为因素进行研究.方法 采用定点分层等容量随机抽样的方法,抽取440名在沈阳市常住的幼儿园5岁儿童及其家长,男女各半.以问卷形式取得儿童口腔健康行为数据,同时进行儿童龋病的临床检查,观察目标人群患龋率、龋失补牙数、龋均、采用口腔健康行为人数比率.结果 目标人群乳牙总体患龋率为67.1%,龋失补牙数为1 362颗,龋均为3.10.有睡前进食甜食习惯者中患龋率和龋均分别为92.3%和4.59,与无此行为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在家长监督下有效刷牙者患龋率和龋均分别为42.2%和1.08,与无此行为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定期口腔健康检查者患龋率和龋均分别为36.4%和1.63,与无此行为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目标人群乳牙患龋率、龋失补牙数与睡前有进食甜食习惯、家长监督下有效刷牙和定期口腔健康检查行为均具有相关性,其中睡前有进食甜食习惯为相关危险因素,家长监督下有效刷牙和定期口腔健康检查为相关保护因素.结论 儿童口腔健康行为与龋病发病情况存在相关性,应加强对儿童家长的口腔健康教育,促进儿童口腔健康.

    作者:丛芳;钟声;张桂荣 刊期: 2012年第01期

  • 刘小凡教授运用麻黄附子细辛汤治疗婴幼儿喘息经验

    探讨刘小凡教授运用麻黄附子细辛汤治疗婴幼儿喘息的经验,分析中医药治疗婴幼儿喘息的独特优势.通过临床跟师学习,收集整理病历,分析总结刘小凡教授的临床用药经验.麻黄附子细辛汤相对于常规治疗能明显改善患儿喘息、痰鸣症状;疗效明确、简便价廉,可减轻患儿痛苦及其家庭的精神、经济负担.

    作者:刘翔;汪雅;刘小凡 刊期: 2012年第01期

  • 固本止哮方防治支气管哮喘的实验研究

    目的 观察固本止哮方对幼龄大鼠哮喘的预防作用.方法 取幼龄大鼠100只,筛选出60只,并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5组,空白组、模型组、固本止哮方高剂量组、固本止哮方低剂量组、固本咳喘胶囊对照组,每组12只.空白组、模型组生理盐水灌胃28 d,余各组灌药28 d.除空白组外,余各组制备哮喘模型(采用卵白蛋白腹腔注射致敏与雾化吸入激发的方法).观察灌胃第14天对大鼠引喘潜伏期的影响,大鼠首次与1%卵白蛋白气雾接触是否出现哮喘症状并记录哮喘等级,比较激发后各组诱发哮喘(3级)发生率.结果 (1)用药灌胃预防14 d后与模型组比较,固本止哮方高、低剂量组引喘潜伏期较长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大鼠首次与1%卵白蛋白气雾接触与模型组比较,固本止哮方高、低剂量组哮喘等级明显有减轻趋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在激发第4、7天,与模型组比较,固本止哮方高、低剂量组3级哮喘发生率明显减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固本止哮方能延长大鼠引喘潜伏期,降低大鼠哮喘发生率,减轻哮喘发生程度,对幼龄大鼠哮喘具有较好的防治作用.

    作者:谢晓书;张士卿 刊期: 2012年第01期

  • 涤痰化瘀汤治疗小儿食积68例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涤痰化瘀汤治疗小儿食积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68例小儿食积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4例,观察组口服涤痰化瘀汤治疗;对照组口服保和丸治疗.7d为1个疗程,2个疗程后观察临床疗效.结果 观察组治愈率88.23%(30/34),高于对照组29.41%(10/3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过程中未出现严重副反应.结论 涤痰化瘀汤治疗小儿食积疗效显著.

    作者:李立新;庄玲伶;李健 刊期: 2012年第01期

  • 以家庭为中心的护理干预对儿童肾病综合征45例预后的影响

    目的 观察以家庭为中心的护理干预对肾病综合征息儿预后的影响.方法 90例肾病综合征患儿根据入院单双号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5例.对照组仅在住院期间接受系统化整体护理和出院时健康教育,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为期1年的以家庭为中心的护理干预(包括住院期间和出院后).观察两组患儿的治疗疗程、复发率及并发症等各项指标.结果 观察组患儿病情初次缓解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且其复发率、感染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相关知识掌握方面和对护理服务满意度方面好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以家庭为中心的护理干预可增加患儿及家长的信任,增强药物治疗依从性,缩短肾病综合征患儿的治疗疗程,提高治愈率,降低复发率,并能减少感染等并发症的发生.

    作者:许凤霞;蔺萃;刘晓琴 刊期: 2012年第01期

  • 不对称二甲基精氨酸与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相关性分析

    目的 探讨不对称二甲基精氨酸(ADMA)与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NRDS)的关系及脐血ADMA对预测NRDS的意义.方法 以胎龄<35周、体质量<2 500 g的早产儿为研究对象,18例NRDS为实验组,其中分2级以上RDS组14例,1级RDS组4例;17例同期住院的早产儿为对照组.分别抽取脐带血,生后7、14 d桡动脉血各2mL,用ELISA法进行ADMA检测.结果 (1)ADMA变化:早产儿胎龄、出生体质量、分娩方式,母亲合并妊娠高血压综合征与脐血ADMA无明显相关关系;(2) ADMA与NRDS的关系:2级以上RDS组脐血中ADMA明显高于1级RDS组和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生后7d和14d的ADMA水平各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2级以上RDS组脐血ADMA与机械通气时间、吸氧时间呈直线正相关关系(r=0.532,0.663,P<0.05).结论 脐血ADMA是独立于胎龄、出生体质量、分娩方式及母亲是否有妊娠高血压综合征的指标;脐血ADMA可能是2级以上NRDS的预测因子,脐血ADMA越高,机械通气和吸氧时间越长.

    作者:黄惠娟;陈玮琪;郑铠军;杨秀芳;陈敬国;叶春华 刊期: 2012年第01期

  • 沟通技巧对脑性瘫痪患儿坚持治疗依从性的影响

    目的 观察医生与脑性瘫痪(简称脑瘫)患儿家长的有效沟通对坚持治疗依从性的影响.方法 将60例脑瘫患儿按就诊单双号分为沟通组32例和对照组28例.对照组按照正常治疗,并向家长解释目前患儿症状、障碍程度、治疗目的,并指导家长当前需要康复的内容.沟通组除上述措施外,医生还针对每个患儿的具体情况与家长单独沟通、交流.2个月后观察坚持治疗的依从性.结果 沟通组32例中,31例治疗依从性好;对照组28例中,10例依从性好.沟通组坚持治疗依从性好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医生在治疗中采取恰当的沟通方式,可提高家长陪同患儿坚持治疗的依从性,从而保证临床康复效果的巩固,对终达到患儿生活自理能力和生存质量的提高起到重要作用.

    作者:张智香 刊期: 2012年第01期

  • 综合治疗儿童屈光不正性弱视67例护理体会

    目的 总结儿童屈光不正性弱视的护理方法.方法 采用戴镜、遮盖、精细训练等综合方法对67例(121眼)屈光不正性弱视患儿进行治疗,同时护理人员指导正确戴镜,要求家长监督患儿戴镜时间及电话随访跟踪治疗.结果 矫正视力达5.0者108眼(89.2%),矫正视力达4.8~4.9者10眼(8.3%),矫正视力无进步者3眼(2.5%).结论 综合治疗儿童屈光不正性弱视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应加强护理,指导监督戴镜时间及定期随访,以巩固疗效.

    作者:马哲 刊期: 2012年第01期

  • 王雪峰教授从肺脾论治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属于血液系统疾病,王雪峰教授基于儿童肺脾不足的生理特点,从肺脾论治,以宣肺祛邪以安正,健脾扶正以祛邪为治疗原则.简要介绍王雪峰教授治疗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经验,并附医案一则,辅以佐证.

    作者:高菲;王雪峰 刊期: 2012年第01期

  • 踝足矫形器提高痉挛型脑性瘫痪患儿运动功能的研究

    目的 观察踝足矫形器治疗痉挛型脑瘫患儿的疗效.方法 痉挛型脑瘫患儿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0例,两组均进行常规康复训练,观察组加踝足矫形器治疗动静态尖足.治疗1个疗程(3个月)后采用改良Ashworth量表进行小腿三头肌肌张力和采用粗大运动功能评定量表(GMFM)进行粗大运动功能评估.结果 两组患儿治疗后观察组小腿三头肌肌张力与对照组比较显著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GMFM得分与对照组比较显著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踝足矫形器可降低痉挛型脑瘫患几小腿三头肌肌张力,能提高粗大运动能力.

    作者:吕智海;张震;李莹莹;时人杰;张士领;范艳萍;栾天明 刊期: 2012年第01期

  • 丹香冠心注射液治疗小儿非特异性脑动脉炎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丹香冠心注射液治疗小儿非特异性脑动脉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128例脑动脉炎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4例.对照组给予抗生素、激素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丹香冠心注射液0.5~1 mL/(kg·d)静脉滴注,每日1次,20 d为1个疗程,观察两组治疗效果.结果 观察组显效率及总有效率分别为89.1%(57/64)、98.4%(63/64),高于对照组79.7%(51/64)、96.9%(62/64),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丹香冠心注射液治疗小儿非特异性脑动脉炎疗效好,值得推广.

    作者:万雅平 刊期: 2012年第01期

  • 轻型胃肠炎伴惊厥30例临床特点回顾性分析

    目的 总结轻型胃肠炎伴惊厥的临床特征.方法 从起病年龄、发病季节、临床表现、辅助检查、治疗方法等方面分析30例轻型胃肠炎伴惊厥患儿的特点.结果 患儿发病年龄均在6个月至3岁,秋冬季多见,占70.0%.主要症状为轻度腹泻或(和)非喷射性呕吐伴无热惊厥,便轮状病毒检测70.0%为阳性,血生化、血气分析均正常,脑脊液常规、生化正常,脑电图发作间期背景活动正常,头CT、MRI均未见异常,经对症治疗均达到临床治愈.结论 轻型胃肠炎伴惊厥多见于婴幼儿,秋冬季多发,表现为轻度腹泻和(或)非喷射性呕吐伴无热惊厥,是一短暂发作的良性过程,急性期对症治疗均预后良好.

    作者:杨晓形 刊期: 2012年第01期

  • 儿童出疹性相关疾病30例误分诊原因回顾性分析

    目的 总结儿童出疹性相关疾病的误分诊原因,重视预检分诊,提高分诊正确率.方法 回顾性分析30例出疹性疾病患儿临床资料.结果 误分上呼吸道感染3例,淋巴结炎2例,腮腺炎3例,幼儿急疹2例,猩红热1例,川崎病2例,疑似麻疹1例,病毒性脑炎1例,药物疹4例,手足口病5例,过敏性紫癜1例、荨麻疹2例,水痘2例,肠炎1例.结论 出疹性疾病皮疹表现复杂多样,临床不典型病例增多,应提升知识,重视分诊及正确分诊,服务和规范制度并重,满足患者就诊需要,减少医院交叉感染机会,避免医疗纠纷.

    作者:陈艳萍 刊期: 2012年第01期

  • 推拿疗法结合远红外疗法治疗儿童落枕45例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推拿疗法结合远红外疗法治疗儿童落枕临床疗效.方法 45例落枕儿童运用手法结合中药垫远红外线照射进行治疗,15 d后进行行疗效评定.结果 治愈42例(93.3%),显效3例(6.7%),总有效率100%.结论 推拿疗法结合远红外疗法治疗儿童落枕安全有效.

    作者:王志萍 刊期: 2012年第01期

中国中西医结合儿科学杂志

中国中西医结合儿科学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中国医师协会,辽宁省基础医学研究所,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