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慧娟;王林
目的 比较炎琥宁、痰热清及清开灵注射液治疗小儿支气管肺炎的疗效.方法 120例支气管肺炎患儿根据人院次序分为炎琥宁组、痰热清组、清开灵组各40例,在抗感染、止咳化痰、降温等综合治疗的基础上,炎琥宁组加用炎琥宁注射液,痰热清组加用痰热清注射液,清开灵组加用清开灵注射液,7 d后观察3组患儿临床疗效.结果 炎琥宁、痰热清、清开灵3组的治疗总有效率分别是97.5%(39/40)、95.0%(38/40)、80.0%(32/40),炎琥宁、痰热清两组显著高于清开灵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炎琥宁、痰热清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炎琥宁、痰热清两组患儿症状体征消失时间及总病程均明显短于清开灵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炎琥宁、痰热清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在治疗过程中未发现不良反应.结论 炎琥宁、痰热清注射液治疗小儿支气管肺炎疗效优于清开灵注射液.
作者:赵素香;张永生;徐萍 刊期: 2012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辨证施护在泄泻患儿中的应用意义.方法 对156例泄泻患儿进行辨证施护,观察其临床疗效,总结护理体会.结果 经补液、推拿等治疗并配合辨证施护,显效132例,有效24例,总有效率100%.结论 对泄泻患儿给予辨证施护,可提高临床疗效.
作者:田立东 刊期: 2012年第02期
目的 观察促红细胞生成素(EPO)在早期早产儿的动态变化及相关性分析.方法 36例出生胎龄<35周、体质量<2 500 g的早产儿根据发育商程度分为3组,正常组21例,轻度异常组10例,迟缓组5例.其中极低出生体重儿 <1 500 g)19例,出生低体重儿(1 500~2 500 g)17例.分别抽取脐血、出生7、14 d桡动脉血2mL,用ELISA法进行检测EPO.结果 (1)早产儿胎龄、出生体质量、出生时血红蛋白、出生时红细胞计数与脐血EPO水平无明显线性相关关系;(2)体质量<1 500 g与1 500~2 500 g早产儿EPO脐血、出生7、14 d水平变化不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迟缓组、轻度异常组、正常组脐血EPO水平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出生7d迟缓组EPO水平明显高于正常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但与轻度异常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出生14 d迟缓组EPO水平均明显高于正常组和轻度异常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0.01).结论 早产儿脐血EPO水平可能是独立于胎龄、出生体质量、出生时血红蛋白、出生时红细胞计数的细胞因子.早产儿出生7、14 d持续的血浆EPO水平升高,可能与早产儿神经发育迟缓有关.
作者:黄惠娟;郑铠军;杨秀芳;陈敬国;张汉奎 刊期: 2012年第02期
目的 观察耳穴贴压加行为疗法治疗儿童功能性遗尿症的疗效.方法 将80例功能性遗尿症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耳穴贴压加行为治疗)和对照组(单纯行为治疗).耳穴贴压法取内分泌、缘中、额、肝、脾、肾、膀胱、神门、兴奋点.每日按压耳穴3~4次,睡前按压10~15 min.每5日更换1次,两耳交替贴压,6次为1个疗程.系统观察2个月,评价临床疗效.结果 观察组治愈率为51.35%(19/37),高于对照组28.95%(11/3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耳穴贴压加行为疗法治疗儿童功能性遗尿症简便有效,易于坚持.
作者:翁庚民;张兰 刊期: 2012年第02期
目的 总结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MPP)的肺外并发症,以提高诊治水平,减少误诊误治.方法 分析168例MPP患儿中64例有肺外并发症患儿的临床资料.结果 64例患儿主要有消化系统、皮肤黏膜、神经系统、心血管系统、浆膜腔、泌屎系统等受累.结论 肺炎支原体感染可引起机体多系统损害,部分患儿可同时有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并发症,少数以肺外并发症为首发症状,易误诊、漏诊,应引起重视.
作者:范瑞英;曹艳华;袁琳 刊期: 2012年第02期
《伤寒杂病论》中论及黄疸病条文30余处,病因病机证治详实深入,为后世治黄之法门.本文从病因病机、辨证论治、预后转归三方面,对其中条文进行剖析,以总结规律,指导临床.
作者:黄伟;王雪峰 刊期: 2012年第02期
目的 观察茵栀黄口服液联合更昔洛韦治疗小婴儿巨细胞病毒性(CMV)肝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51例患儿按入院时间次序分为对照组19例和观察组32例,对照组给予更昔洛韦5 mg/kg静脉滴注,每日2次,连用14 d;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茵栀黄口服液每次5mL,每日3次,连用14 d.两组均给予常规保肝治疗.观察治疗前后黄疸、肝脾增大等临床表现;血巨细胞病毒抗体1gM、尿巨细胞病毒DNA拷贝数、肝功:血清谷丙转氨酶( ALT)、血清谷草转氨酶(AST)、血清总胆红素(TBIL)、血清直接胆红素(DBIL)的改变.结果 观察组治疗后TBIL与DBIL、ALT与AST较对照组下降显著;尿CMV-DNA转阴率较对照组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CMV-IgM转阴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菌栀黄口服液联合更昔洛韦治疗CMV肝炎在退黄、降酶、保肝、病毒转阴等方面均具有明显疗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曹美玲;刘颖;吴红敏;王雪峰;穆亚萍;魏克伦 刊期: 2012年第02期
目的 总结儿童大叶性肺炎的临床特点.方法 对106例小儿大叶性肺炎患儿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X线表现及治疗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小儿大叶性肺炎以发热、咳嗽为主要临床特点.白细胞及中性粒细胞增高68例;病原学上感染率高是肺炎支原体68例(64.2%),其次分别为:肺炎链链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克雷伯菌、血液链球菌、粪肠球菌、嗜血流感杆菌.X线全部可见到节段或大叶分布的大片状密度增高影.106例治疗2~4周达到临床治愈,体温恢复正常时间为7~14 d.结论 自2006年以来大叶性肺炎明显增多.对于发热和(或)咳嗽1周以上者,不论有无肺部体征应常规做X线胸片检查及痰培养.应进行病原学监测,合理应用抗生素.
作者:贾占文 刊期: 2012年第02期
目的 观察山葡健脾颗粒治疗哮喘患儿并反复呼吸道感染的临床效果.方法 支气管哮喘合并反复呼吸道感染患儿90例分为观察组50例和对照组40例.对照组按年龄常规给予普米克令舒泵吸.喘息者联合万托林泵吸.病毒感染给予抗病毒治疗.细菌感染给予抗生素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给予山葡健脾颗粒口服,每日1次,1个月为1个疗程,观察患儿治疗后咳嗽、喘息、纳呆改善时间的变化、呼吸道感染次数、哮喘发作次数及不良反应.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90.0%(45/50),高于对照组67.5%(27/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在咳嗽、喘息、纳呆改善时间均少于对照组,呼吸道感染次数和哮喘发作次数也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在治疗过程中未发现不良反应.结论 对支气管哮喘合并反复呼吸道感染患儿给予山葡健脾颗粒治疗,可有效减少和预防反复呼吸道感染,从而降低哮喘急性发作次数,减轻哮喘严重程度,安全可靠.
作者:王红雨 刊期: 2012年第02期
目的 总结小儿川崎病临床特点、治疗及预后.方法 对30例川崎病患儿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1)川崎病患儿以男孩多见,典型川崎病23例,不完全型川崎病7例.不完全型川崎病冠状动脉损伤发生率高.发热时间≥10d、C反应蛋白、血沉、血小板、血浆白蛋白异常与冠状动脉损伤发生率密切相关.(2)30例均给予静脉用丙种球蛋白2.0g/(kg·d)治疗,其中3例无效,再次给予静脉用丙种球蛋白1.0 g/(kg·d)后有效.(3)23例追踪随访2年,1例冠状动脉瘤已随访3年.随访期心脏彩超检查异常3例,运动负荷心电图异常7例.不完全型川崎病运动负荷心电图异常较典型病例发生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川崎病以典型为主,不完全型川崎病冠状动脉损伤发生率高,肛周脱皮可作为早期诊断线索之一.发热时间超过10 d就诊,C反应蛋白增高,血沉增快,血小板异常升高,血浆白蛋白降低,是冠状动脉损伤的高危因素.静脉用丙种球蛋白治疗有效.对川崎病随访很有必要,运动负荷心电图可作为随访期检查的重要方法.
作者:章礼真 刊期: 2012年第02期
戊二酸尿症Ⅰ型是一种少见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的先天性代谢疾病[1].主要临床表现为精神运动发育迟滞,在感染尤其是腹泻后出现发育倒退、惊厥发作等,并出现锥体外系症状,如肌张力低下、进行性肌张力障碍等表现[2].
作者:郑宏;冯士梅;张璠 刊期: 2012年第02期
目的 总结急性感染性喉炎的临床特点,并评价其治疗方法及疗效.方法 分析126例小儿急性感染性喉炎的临床特点、治疗及转归.结果 急性感染性喉炎一年四季均可发病,以冬春季节发病率高;发病年龄为婴幼儿,以1岁以下婴儿多见68例(54.0%);患儿有吸气性呼吸困难和喉鸣音;所有病例均使用超声雾化、氢化可的松、抗炎、对症治疗,除1例死亡病例外,均取得满意疗效.结论 急性感染性喉炎多发于婴幼儿,发病年龄有偏小的趋势,感染以病毒多见,对超声雾化、氢化可的松治疗效果好.
作者:温春明 刊期: 2012年第02期
目的 观察综合疗法治疗儿童屈光不正近视性弱视的临床效果.方法 34例(68眼)近视性弱视儿童采用戴镜、遮盖、弱视治疗仪等联合体育锻炼等治疗方法.对近视性弱视儿童视力进行矫正.每半年为1个疗程.2~3个疗程后验光检查结果.结果 轻度近视性弱视(17眼).总有效率100%,中度近视性弱视(45眼)为93.5%,重度近视性弱视(6眼)为66.7%.本组34例(68眼)总有效率为92.7%,定期复查到目前无一例反弹.结论 采用选择传统戴镜、遮盖、弱视治疗仪等方法联合体育锻炼治疗儿童近视性弱视疗效显著.
作者:温克征 刊期: 2012年第02期
新生儿黄疸既是新生儿早期的一种生理现象,也是出生后多种病理性疾病的临床表现之一.在中国新生儿黄疸发生率有增加趋势.据全国新生儿专业学组近期进行的多中心流行病学调查,在2005-01/12中国88所城市医院住院新生儿中,新生儿黄疸疾病占48.2%,新生儿胆红素脑病(核黄疸)占0.9%.
作者:魏克伦 刊期: 2012年第02期
目的 总结不典型肺炎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效果.方法 分析78例肺炎患儿的临床资料.所有患儿联合应用阿奇霉素/红霉素、三代头孢菌素类抗生素、单味中药喜炎平等抗病毒药物治疗.结果 78例患儿经联合治疗均有效,大多数热退在1周内,但咳嗽等症状大多数在1~2周消失,且多数患儿出院时肺部片状阴影未完全吸收.结论 不典型肺炎的临床表现具有非特异性,故疑似患儿应早做胸片检查,以免漏诊,确诊后应给予综合治疗.
作者:杨显贵 刊期: 2012年第02期
目的 观察引导式教育疗法对脑瘫患儿的治疗作用.方法 将60例脑瘫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观察组采用引导式教育疗法加常规康复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康复治疗方法,治疗2个疗程.两组患儿治疗6个月后采用PDMS-2评估及ADL评分进行比较.结果 两组治疗后Peabody运动发育量表第2版评分及生活自理能力评分结果均高于治疗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两组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引导式教育疗法能显著提高脑瘫患儿运动功能、生活自理能力、语言沟通能力、认知学习能力等综合能力.
作者:程灏;罗华英;高丽芳;赖学锋 刊期: 2012年第02期
呕吐为儿童常见临床症状之一,其病因多为外感邪气或食滞中焦,治疗以降逆和胃止呕为总则,实证重在祛邪,虚证重在扶正,虚实夹杂者攻补兼施;辨证基础上施以疏解表邪、消食导滞、温化痰饮、清热化湿、温中健脾、养阴益胃、疏肝和胃等方法.总结林季文教授多年经验,自拟平胃止呕汤随证加减,疗效显著.
作者:翁泽林;陈浪;林季文 刊期: 2012年第02期
目的 观察上肢评估训练系统(E-LINK)对脑性瘫痪(简称脑瘫)患儿精细运动的影响.方法 将40例脑瘫患儿按类型平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0例.对照组应用常规作业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应用E-LINK进行训练.两组康复治疗的时间均为3个月,训练前后应用精细运动功能评估量表(FMFM)进行评定.结果 训练3个月后,两组患儿精细运动能力均有所改善,观察组疗效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应用E-LINK对脑瘫患儿进行训练能有效提高其精细运动水平.
作者:孙瑞雪;汤敬华;刘鹏;孙晓薇;臧明明 刊期: 2012年第02期
目的 观察中药治疗婴儿巨细胞病毒(CMV)肝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婴儿CMV肝炎10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60例、对照组40例.治疗组黄疸期予清肝利胆汤口服,黄疸消退,转氨酶升高期予益肝降酶汤口服;同时予更昔洛韦静脉滴注,前2周剂量为5 mg/kg.12h 1次;3~8周每周静脉滴注5d,剂量为5mg/kg,每日1次;对照组静脉滴注更昔洛韦(剂量及方法同治疗组)及口服肝泰乐50 mg,每日3次.分别于治疗后2、4、8周观察疗效.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5.0%(57/60),优于对照组77.5%(31/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1< 0.05);两组均未见明显不良反应.结论 加服中药治疗婴儿CMV肝炎疗效明显优于单纯西药常规疗法,为治疗本病的理想方案.
作者:胡艳;陈黎;舒静;幺远;闫慧敏 刊期: 2012年第02期
目的 观察应用重组人干扰素α1b注射液行足三里穴位封闭治疗小儿秋冬季腹泻的治疗效果.方法 将110例小儿秋冬季腹泻住院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56例和对照组54例,两组均按秋冬季腹泻常规治疗(抗病毒、补液纠正脱水及电解质紊乱),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重组人干扰素α1b注射液足三里穴位封闭治疗,疗程3~7 d,观察两组疗效和水样便以及全身症状的持续时间.结果 观察组显效率为37.50%,总有效率为96.43%,对照组分别为14.82%、75.9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重组人干扰素α1b注射液行足三里穴位封闭治疗小儿秋冬季腹泻操作简单,能缩短病程,临床疗效显著,值得基层单位推广应用.
作者:郝毅 刊期: 2012年第0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