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素香;张永生;徐萍
目的 观察敷胸散外用治疗小儿肺炎皮肤反应,总结皮肤护理要点.方法 60例肺炎患儿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敷胸散外敷于肺部罗音明显处,每日1次.观察贴敷部位皮肤反应.结果 皮肤潮红无痒感6例,皮肤潮红伴瘙痒2例,轻度皮疹1例;未见其他不良反应.结论 敷胸散外敷治疗小儿肺炎安全、操作简便,值得在临床广泛推广;但治疗时应注意皮肤护理.
作者:李晓阳 刊期: 2012年第02期
目的 观察X线呈大叶性肺炎改变的儿童肺炎支原体肺炎早期应用甲强龙的疗效.方法 分析沈阳市儿童医院收治的188例X线呈大叶性肺炎改变的儿童肺炎支原体肺炎,均给予静脉滴注红霉素治疗,根据是否早期应用甲强龙(每次1~2 mg/kg,每日2次,疗程3~7 d)分为激素组和非激素组,对比两组的退热时间、X线肺部实变影及胸腔积液吸收时间和住院时间.结果 激素组退热时间(4.3±1.9)d、X线肺部实变影及胸腔积液吸收时间(11.2±2.6)d和住院时间(12.2±2.8)d均明显短于非激素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X线呈大叶性肺炎改变的儿童肺炎支原体肺炎早期使用小剂量甲强龙可以显著改善患儿临床症状,缩短住院时间,避免发生严重并发症,改善疾病预后.
作者:王凯阳 刊期: 2012年第02期
婴儿肝炎综合征属中医“胎黄”胎疸”范畴.陈教授认为胎黄的病因病机为胎禀湿蕴,多由湿热、寒湿、气滞血瘀造成,病变脏腑在肝胆、脾胃.其辨证论治认为:阳黄近于实热,阴黄偏于虚寒.利湿虽是治疗黄疸的基本大法,但胎黄除与湿热郁蒸有关,尚与气血有关,治疗中强调使用活血化瘀之药.临床分为湿热熏蒸,寒湿内蕴,瘀积发黄三型.治疗首先利胆退黄,尔后清热解毒,降酶,并注意活血通络药的使用,顾护脾胃,防止正气耗伤,收到很好疗效.
作者:侯林毅;甄小芳 刊期: 2012年第02期
《伤寒杂病论》中论及黄疸病条文30余处,病因病机证治详实深入,为后世治黄之法门.本文从病因病机、辨证论治、预后转归三方面,对其中条文进行剖析,以总结规律,指导临床.
作者:黄伟;王雪峰 刊期: 2012年第02期
目的 总结不典型肺炎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效果.方法 分析78例肺炎患儿的临床资料.所有患儿联合应用阿奇霉素/红霉素、三代头孢菌素类抗生素、单味中药喜炎平等抗病毒药物治疗.结果 78例患儿经联合治疗均有效,大多数热退在1周内,但咳嗽等症状大多数在1~2周消失,且多数患儿出院时肺部片状阴影未完全吸收.结论 不典型肺炎的临床表现具有非特异性,故疑似患儿应早做胸片检查,以免漏诊,确诊后应给予综合治疗.
作者:杨显贵 刊期: 2012年第02期
目的 观察应用重组人干扰素α1b注射液行足三里穴位封闭治疗小儿秋冬季腹泻的治疗效果.方法 将110例小儿秋冬季腹泻住院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56例和对照组54例,两组均按秋冬季腹泻常规治疗(抗病毒、补液纠正脱水及电解质紊乱),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重组人干扰素α1b注射液足三里穴位封闭治疗,疗程3~7 d,观察两组疗效和水样便以及全身症状的持续时间.结果 观察组显效率为37.50%,总有效率为96.43%,对照组分别为14.82%、75.9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重组人干扰素α1b注射液行足三里穴位封闭治疗小儿秋冬季腹泻操作简单,能缩短病程,临床疗效显著,值得基层单位推广应用.
作者:郝毅 刊期: 2012年第02期
目的 观察山葡健脾颗粒治疗哮喘患儿并反复呼吸道感染的临床效果.方法 支气管哮喘合并反复呼吸道感染患儿90例分为观察组50例和对照组40例.对照组按年龄常规给予普米克令舒泵吸.喘息者联合万托林泵吸.病毒感染给予抗病毒治疗.细菌感染给予抗生素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给予山葡健脾颗粒口服,每日1次,1个月为1个疗程,观察患儿治疗后咳嗽、喘息、纳呆改善时间的变化、呼吸道感染次数、哮喘发作次数及不良反应.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90.0%(45/50),高于对照组67.5%(27/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在咳嗽、喘息、纳呆改善时间均少于对照组,呼吸道感染次数和哮喘发作次数也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在治疗过程中未发现不良反应.结论 对支气管哮喘合并反复呼吸道感染患儿给予山葡健脾颗粒治疗,可有效减少和预防反复呼吸道感染,从而降低哮喘急性发作次数,减轻哮喘严重程度,安全可靠.
作者:王红雨 刊期: 2012年第02期
目的 观察耳穴贴压加行为疗法治疗儿童功能性遗尿症的疗效.方法 将80例功能性遗尿症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耳穴贴压加行为治疗)和对照组(单纯行为治疗).耳穴贴压法取内分泌、缘中、额、肝、脾、肾、膀胱、神门、兴奋点.每日按压耳穴3~4次,睡前按压10~15 min.每5日更换1次,两耳交替贴压,6次为1个疗程.系统观察2个月,评价临床疗效.结果 观察组治愈率为51.35%(19/37),高于对照组28.95%(11/3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耳穴贴压加行为疗法治疗儿童功能性遗尿症简便有效,易于坚持.
作者:翁庚民;张兰 刊期: 2012年第02期
目的 采取中西医结合治疗巨细胞病毒性肝炎,并与传统方法对照,观察其各自疗效.方法 将无黄疸型58例和黄疸型52例患儿按病历号单、双数分为观察组52例和对照组58例.观察组中无黄疸型25例作为观察1组,黄疸型27例作为观察2组;对照组中无黄疸型33例作为对照1组,黄疸型25例作为对照2组.对照组均给予更昔洛韦抗病毒治疗,在此基础上,观察1组加用复方甘草酸苷注射液治疗;观察2组加用茵栀黄制剂治疗;观察组巩固期均给予口服或直肠灌注茵陈利胆汤辨证施治.分别在治疗前、治疗2周查肝功和巨细胞病毒核酸( HCMV DNA)载量,出院后随访4个月,观察药物副反应及并发症的发生率等.结果 治疗2周,观察1组和对照1组治疗前后肝功能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氮酶(AST)和HCMV DNA载量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组间比较HCMV DNA载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2组和对照2组治疗前后ALT、AST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HCMVDNA载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2组治疗前后瘀胆指标胆汁酸(TBA)和总胆红素(TBIL)、直接胆红素(DBIL)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2组和对照组2组治疗后HCMV DNA载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4个月两组HCMV DNA载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中西医结合治疗婴儿巨细胞病毒性肝炎具有良好的疗效,且不易复发.
作者:汤淑斌;王霄伦;刘敏宁;焦爱萍;林格芳 刊期: 2012年第02期
目的 总结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MPP)的肺外并发症,以提高诊治水平,减少误诊误治.方法 分析168例MPP患儿中64例有肺外并发症患儿的临床资料.结果 64例患儿主要有消化系统、皮肤黏膜、神经系统、心血管系统、浆膜腔、泌屎系统等受累.结论 肺炎支原体感染可引起机体多系统损害,部分患儿可同时有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并发症,少数以肺外并发症为首发症状,易误诊、漏诊,应引起重视.
作者:范瑞英;曹艳华;袁琳 刊期: 2012年第02期
目的 总结病毒性脑炎患儿的临床表现,分析脑脊液及头颅CT检查结果.方法 分析87例病毒性脑炎患儿的临床表现、脑脊液及头颅CT检查.结果 临床表现:发热78例(89.7%).呕吐67例(77.0%),头痛63例(72.4%).嗜睡和精神差17例(19.5%),抽搐5例(5.7%),意识恍惚1例(1.1%).87例患儿脑脊液常规、生化检查:正常17例(19.5%);9例(10.3%)腰椎穿刺有损伤,脑脊液外观呈现微混,淡红色,其余外观均呈无色透明状.蛋白质呈轻度增高者33例(37.9%),有核细胞增多者64例(73.6%),均以淋巴细胞为主;糖、氯化物均正常;脑脊液涂片及培养均未见细菌.2/86例头颅CT检查显示脑实质低密度影.结论 病毒性脑炎患儿临床表现多种多样,且轻重不一.脑脊液检查有助于诊断.腰椎穿刺检查前,常规检查头颅CT,尽早行脑脊液常规、生化检查,有条件的尽量同时进行脑脊液细胞学检查,提高病毒性脑炎的早期诊断率.
作者:袁长亮;黄玉柱;周征兵 刊期: 2012年第02期
目的 观察中药治疗婴儿巨细胞病毒(CMV)肝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婴儿CMV肝炎10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60例、对照组40例.治疗组黄疸期予清肝利胆汤口服,黄疸消退,转氨酶升高期予益肝降酶汤口服;同时予更昔洛韦静脉滴注,前2周剂量为5 mg/kg.12h 1次;3~8周每周静脉滴注5d,剂量为5mg/kg,每日1次;对照组静脉滴注更昔洛韦(剂量及方法同治疗组)及口服肝泰乐50 mg,每日3次.分别于治疗后2、4、8周观察疗效.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5.0%(57/60),优于对照组77.5%(31/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1< 0.05);两组均未见明显不良反应.结论 加服中药治疗婴儿CMV肝炎疗效明显优于单纯西药常规疗法,为治疗本病的理想方案.
作者:胡艳;陈黎;舒静;幺远;闫慧敏 刊期: 2012年第02期
目的 观察上肢评估训练系统(E-LINK)对脑性瘫痪(简称脑瘫)患儿精细运动的影响.方法 将40例脑瘫患儿按类型平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0例.对照组应用常规作业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应用E-LINK进行训练.两组康复治疗的时间均为3个月,训练前后应用精细运动功能评估量表(FMFM)进行评定.结果 训练3个月后,两组患儿精细运动能力均有所改善,观察组疗效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应用E-LINK对脑瘫患儿进行训练能有效提高其精细运动水平.
作者:孙瑞雪;汤敬华;刘鹏;孙晓薇;臧明明 刊期: 2012年第02期
中国是巨细胞病毒感染的高发地区,尤其以小婴儿巨细胞病毒肝炎为常见.更昔洛韦对本病有较好的疗效,但可能会出现骨髓抑制以及肝功能损害等副反应.因此应用中成药、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巨细胞病毒肝炎是目前临床上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对中西医结合治疗巨细胞病毒肝炎进行了综述,以促进中西医结合治疗巨细胞病毒性肝炎的临床实践.
作者:吴红敏;曹美玲;王恋;魏克伦 刊期: 2012年第02期
目的 观察甘草锌颗粒对小儿秋季腹泻的治疗效果.方法 将60例秋季腹泻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常规扩容,补液,口服蒙脱石散和益生菌,换用无乳糖奶粉;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甘草锌颗粒口服,3d为1个疗程.记录两组患儿每日大便次数,体温和大便性状恢复正常时间.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3.3%(28/30),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7.7%(10/30);观察组止泻时间为(71.9±11.2)h.对照组为(101.3±5.8)h,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儿无一例发生明显副反应.结论 甘草锌颗粒治疗小儿秋季腹泻效果显著.
作者:王林中 刊期: 2012年第02期
目的 观察中药清热宣肺贴片配合经穴脉冲治疗婴幼儿毛细支气管炎的疗效.方法 将160例住院的毛细支气管炎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100例和对照组60例,对照组给予抗感染、平喘、综合治疗,观察组加用中药清热宣肺贴片配合经穴脉冲仪双侧肺俞穴治疗,4~7 d为1个疗程.两组分别观察患儿发热消失时间、喘息缓解时间、肺部啰音消失时间及住院时间.结果 观察组、对照组的总有效率分别是95%(95/100)和75%(15/6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发热症状消失时间、喘息缓解时间、肺部啰音消失时间及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仅2例出现局部皮肤发红,但无皮疹发生.结论 清热宣肺贴片配合经穴脉冲仪治疗小儿毛细支气管炎疗效显著,可明显缩短病程,疗效确切,使用安全.
作者:王德虎;台光耀;孙燕;郭鹂;胡东霞 刊期: 2012年第02期
目的 总结外周动静脉换血治疗新生儿溶血性高胆红素血症护理方法.方法 通过对10名新生儿溶血病患儿的精心护理,总结外周动静脉换血治疗新生儿溶血性高胆红素血症的护理经验.结果 一次换血成功8例,两次换血成功2例;换血治疗均成功,无一例死亡.结论 只要认真做好护理工作,配合医生的治疗,新生儿溶血病可以取得令人满意的治疗效果.
作者:丁立华 刊期: 2012年第02期
目的 了解脑性瘫痪(简称脑瘫)患儿家长的心理健康状况.方法 对71例不同类型脑瘫患儿家长(混合型22例,痉挛型26例,不随意运动型23例)采用90项症状自评量表(SCL-90)进行心理健康状况调查.结果 71例脑瘫患儿家长SCL-90评分结果除人际关系因子与偏执因子外,其他项目与全国成人常模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不同类型患儿家长除阳性项目均分、人际关系、偏执及精神病性因子外,其他项目评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0.05).结论 脑瘫患儿家长普遍存在明显的心理健康问题.不同类型脑瘫患儿家长心理健康问题的程度及表现存在差异.
作者:周雪;李晓捷 刊期: 2012年第02期
目的 观察综合疗法治疗儿童屈光不正近视性弱视的临床效果.方法 34例(68眼)近视性弱视儿童采用戴镜、遮盖、弱视治疗仪等联合体育锻炼等治疗方法.对近视性弱视儿童视力进行矫正.每半年为1个疗程.2~3个疗程后验光检查结果.结果 轻度近视性弱视(17眼).总有效率100%,中度近视性弱视(45眼)为93.5%,重度近视性弱视(6眼)为66.7%.本组34例(68眼)总有效率为92.7%,定期复查到目前无一例反弹.结论 采用选择传统戴镜、遮盖、弱视治疗仪等方法联合体育锻炼治疗儿童近视性弱视疗效显著.
作者:温克征 刊期: 2012年第02期
目的 研究IMFeD工具在儿童饮食行为问题临床指导中的应用.方法 使用IMFeD工具对苏州两所幼儿园中幼儿存在的饮食行为问题进行家长问卷调查,分析其结果,并予相关指导.结果 儿童饮食行为问题多为胃口差,对某种食物特别偏好,不良进食习惯,以及父母过度关心有关.结论 IMFeD工具使用方便,对儿童饮食行为具有指导意义,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徐亮 刊期: 2012年第02期